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手工银壶的讲解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纯手工银壶和手工银壶的讲解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银器自古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历代均以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银壶向来是宫廷皇家把玩之物。
银壶如此贵重,不懂行的人怎么挑呢?
1、壶口
为便于置放茶叶及夹取茶渣,壶口直径不宜小于3.5厘米,即可伸进并拢的双指。若是嵌盖式壶口,堰圈部分不能在壶口内侧形成突出的一圈,否则不利于涮壶。
为加大壶口与壶嘴的高度差,避免倒茶时水从壶口先出,可将壶嘴方的壶口上扬,并做一块挡水板。
2、水孔
茶壶的水孔有单孔、网状孔和蜂窝孔三种。一般小壶为单孔,易被浸泡后的茶叶堵塞,使流的出水不畅,尤以喇叭状小孔为甚,冲泡时需常用茶针疏通,故其流为直形。
网状孔可以直接制坯而成,亦可在单孔外加金属网,避免叶底进流堵塞,但仍易为单片叶底粘住,出现水流不畅。
最佳水孔为蜂窝状,即将水孔处制成一半球状,向壶身内突出,凸面上面满蜂窝状小孔,即使有单片叶粘着,也只是盖住了一部分小孔,又因是凸面,很快会滑落,不易堵塞,但制作难度较大。
3、壶嘴
要求出水顺畅、流速适中、水注成线,特别是断水要良好,即斟好茶后,壶嘴的水能马上回落,不会沿流的外壁滴于杯外。
断水功能与壶盖是否密封有关,选购时应注水试用。
4、壶把
作为壶的提握部位,壶把的重心十分关键。冲满水的茶壶靠手腕提握,位置不对则未斟茶时已洒出茶水。
从把的外形来看,固定的提梁壶把,必须加大梁的高度和宽度,使掀盖、置茶方便,但斟茶时又显笨拙,可改用活动壶把,则可扬长避短。
一般多用侧把壶,泡茶时操纵方便,姿态优雅。
5、壶形
壶形的种类很多,同类壶的大小、高低与直径的比例、装饰花纹等千变万化。壶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泡茶时的动态美观,方便实用的壶用来得心应手,更增添了一份泡茶技艺的美感。
在泡茶之前,可专门用一段时间用于赏具,如举行无我茶会时,首先由各茶人彼此观摩茶具,从每人所备之茶具的风格,可想见其人的文化层次、个人修养、茶艺造诣等等。
所以,在选择壶形时,应摒弃华而不实的装饰,以质朴取胜。
有关紫砂壶的真伪问题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紫砂壶原料的真伪、全手工紫砂壶的真伪、名家紫砂壶的真伪。
紫砂壶原料的真伪
紫砂壶的原料主要是紫砂泥,紫砂泥原始状态是石状不是泥状,需要经过几道手续才能成为可以用来治壶的泥状物。
紫砂泥原料只分布在宜兴的丁蜀镇,从春秋时期就开始被采掘用来制作器皿,宋代开始被用来治壶。
现今发现被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壶是明代的紫砂壶。因为紫砂泥储量有限,开采时间长、用量大,目前紫砂泥原料已经非常稀缺。
文革以后,各种假冒伪劣紫砂泥陆续出现了。
到目前为止,号称用来制作紫砂壶的原料可分成以下4种:优质原矿泥、优质还原泥、劣质化工泥、伪宜兴紫砂泥。
优质原矿泥:目前使用的优质的原矿泥制作的紫砂壶,已经是凤毛麟角。尽管紫砂泥被称为五色土,烧制出来的紫砂壶颜色各异,但还是有据可查,从明代到文革前,所有壶的颜色基本上已经包含了紫砂壶的全部颜色,判断是否是真正的原矿泥,没有被人为添加其它任何化工材料,以原来壶现有的颜色作为判断的标准之一。
其它的判断方式还有,在壶的表面划火柴,能燃者为真。
另外还有用开水浇注壶内,无化工气味者、少土腥味者为真。另外常用的办法就是泡上一壶茶,夏季搁置一星期左右茶水不坏者为真。
但是判断一把壶是不是原矿泥要各种方法综合起来。更主要的是依据见多识广的经验来判断。
优质还原泥: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宜兴湖浴、长兴等地挖掘类似黄龙山泥矿的原料。这些类似黄龙山紫泥等原矿泥的材料,经紫砂壶研究所等机构科学的成分分析,针对缺少的元素,加人适量的有机矿物质,把它还原成与原矿泥相同的成分和特性。
用这种优质还原泥制作的紫砂壶,是可以保证使用者的健康要求的。
劣质化工泥:非紫砂类陶土,或劣质紫砂泥料,掺人定量的无机氧化金属物作为增色剂,来作为紫砂壶的原料。
这种由高岭土加石英砂、刨花水和致色金属氧化物调制的原料,现调现用,加上金属氧化物往往超标添加。
泥色鲜艳,做出来的壶也鲜亮无比。
用这种超标色素的壶泡茶喝,对身体是有害的。化工泥壶,无论怎么养都没多大变化,因为加人刨花水(石英水)故表面的玻璃相太重,茶水吃不进,把玩时的油脂也渗不进去,这样的壶是养不出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已出产出表面不带玻璃相的化工泥,这类泥被用来做高档的仿名家壶,非常有欺骗性。
伪宜兴紫砂泥:伪宜兴紫砂泥分成两种,一种是与宜兴紫砂泥成分、特性类似的其它地方的紫砂泥;一种是明显劣于宜兴紫砂泥的其它地方的紫泥。
前一种,在全国有些地方出现了。辽宁省某县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类似于宜兴紫砂的陶土,储量十分可观。
安徽、广东、台湾等地也有大量的劣于宜兴紫砂泥的紫泥储量,被人经常用来仿冒宜兴紫砂壶原料。
全手工紫砂壶的真伪
全手工壶比半手工壶的难度要大得多。但是有些壶比如鱼化龙壶、佛手壶等不借助模具是无法完成的。
全手工壶和半手工壶不是衡量一把壶是否有价值的标准。但是传统的壶型,全手工壶比半手工壶的难度要大许多,因而市场价格也很高。
通常所说的半手工壶是指壶嘴、壶把、壶盖等用手工制作,身筒用模具制作。于是,便有人在半手工壶的身桶上打主意。
有人在壶的身桶内壁上盖章用来区别全手工和半手工,但是,半手工壶也同样可以进行壶内壁盖章;全手工壶因为没有用到模具,泥块和部位相连处是用脂泥粘起来的,做壶的人往往将痕迹刮得干净,但是泡过几壶茶后接缝处还是能看出来。
而半手工仿接缝的壶却往往是故意留下接缝。
名家紫砂壶的真伪
名家代工的紫砂壶自古就用。如果去所在的名家的制作坊购买或定制,质量上还是能有所保证。
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就要从壶的结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功能等方面来判断。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容积和重量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和缝,壶嘴的出水流畅。
颜色和图案和谐不俗。一把好的名家壶能做到形、神、气、态四个要素俱备。做到形式美,有神韵,内在本质佳,高、矮、肥、瘦、刚、柔、方、圆各种形态和谐一体,几个方面一气贯通,形成一件完美的作品。
名家的紫砂壶如果做不到这点,就有可能是假冒的作品或者是名家早期不成熟的作品。
总之,紫砂壶的真伪鉴别,在材料鉴别上最可靠的方法是到有关检测机构进行成分分析。至于是不是名家的作品,艺术价值有多高,便要看每个购买者自己的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了。
怎样挑选一款好的茶杯?是要不烫手,喝茶方便?但除了这些之外,你还想要瓷杯还有什么特点呢?
白瓷以景德镇的最为着名,青瓷茶杯则主要产于浙江、四川等地,尤以浙江西南的龙泉县内的龙泉青瓷最为有名。
龙泉青瓷以造形古朴挺健、釉色翠青如玉着称于世。另外还有产于四川、浙江等地的黑瓷茶杯,广东等地产的仿古仿旧茶杯都是各具特色。
瓷器音清而韵长,大部分瓷器以白为贵,约1300度左右烧成,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对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精巧,适合用来冲泡轻发酵、重香气的茶,如文山包种茶。
挑选茶杯的常用准则
茶杯的功能是用于饮茶,要求持拿不烫手,啜饮又方便。杯的造型丰富多样,其实用感觉亦不尽相同,下面手心坊来给大家介绍挑选的时常用准则。
1、杯口:
杯口需平整,可倒置平板上,两指按住杯底左右旋转,若发出叩击声,则杯口不平,反之则平整。
通常翻口杯比直口杯和收口杯更易于拿取,且不易烫手。
2、杯身:
盏形杯不必抬头即可饮尽茶汤,直口杯抬头方可饮尽,而收口杯则须仰头才能饮尽,可根据各人喜好选择。
3杯底:
选择方法同杯口,要求平整。
4、大小:
与茶壶匹配,小壶配以容水量在20~50毫升的小杯,过小或过大都不适宜;大茶壶配以容量100~150毫升的大杯,兼有品饮与解渴的双重功能。
5、色泽:
杯外侧应与壶的色泽一致,内侧的颜色对汤色的影响极大,为观看茶汤真实的色泽,宜选用白色内壁。
有时为增加视觉效果,一些特殊的色泽也可以,如青瓷有助于绿茶茶汤“黄中带绿”的效果,牙白色瓷可使桔红色的茶汤更娇柔。
6、杯的只数:
一般均以双数配备杯子,在购买成套茶具时,可在壶中盛满水,再一一注入杯子,即可测知是否相配。
一壶一杯,宜独坐品茗、感悟人生;一壶三杯,宜一二知己煮茶夜谈;一壶五杯,宜亲友相聚、吃茶休闲;若人数再多,则宜用几套壶具或索性泡大桶茶,也其乐融融。
挑选茶杯“四字诀”
可以概括成“四字诀”,即“看”、“听”、“比”、“试”。
1、“看”就是要将瓷器上下内外细细观察一遍。
一看瓷器釉面是否光洁润滑,有无擦伤、小孔、黑点和气泡;二看形状是否规整,有无变形;三看画面有无损缺;四看底部是否平整,须放置平稳,无毛刺。
2、“听”就是听轻轻弹叩瓷器时发出的声音。
如声音清脆、悦耳,则说明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化完全。
如声音喑哑,就可断定瓷胎有裂损,或者瓷化不完全,这类瓷器经冷热变化,易开裂。
3、“比”就是比较。
对配套瓷器,要比较各配件,看其造型及画面装饰是否协调一致。尤其是成套的青花或青花玲珑瓷,因为青花呈色随烧成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同是青花瓷,颜色有深有浅,一套几件乃至数十件的成套冷瓷器,如各件青花呈色有明显差异,这套瓷器就大为逊色了。
4、“试”就是试盖、试装、试验。
有的瓷器带盖子,有的瓷器由几个元件组合而成,在挑选瓷器时,别忘了将盖子试盖一下,将元件试组装一下,看看是否合适。
另外,有的瓷器具有特殊功能,如滴水观音,能自动滴水;九龙公道杯,酒斟满到某一位置,会全部漏光。
所以要试验一下,看其功能是否正常。
以上内容是关于手工银壶的讲解和纯手工银壶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