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婺州窑简介及瓷器特征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婺州窑在哪里和婺州窑简介及瓷器特征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婺州窑是历史名窑。按唐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排名次:“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缶州次……”婺州窑名列全国第三。
两千多年来深度融入到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当地重要的文化标志,影响着当地人的文化心理和生活习惯。
它是历史积淀的“活见证”、是活态传承的“活化石”、有区域特色的“活文化”。
婺州窑主要烧制什么瓷器
婺州窑是我国唐代烧制瓷器的名窑之一,位于浙江金华,始于汉代,盛于唐代,终于元代。
婺州窑以烧制青瓷为主,颜色有豆青、草青和粉绿色等,色泽青翠柔和。婺州窑在西晋晚期开始使用红色黏土做材料,烧成的胎呈现出深紫或深灰;还曾使用白色的土烧制瓷器,使得瓷器的釉层光润柔和,釉色在青灰或青黄中微泛褐色或紫色。
到了唐代时,婺州窑创造了乳浊釉瓷,就是釉面开裂,开裂处往往有星星点点的奶白色,烧制出独特的婺州青瓷。
婺州窑还烧制黑釉、褐色釉、花釉和彩绘釉等,且造型独特,以唐代烧制的黑褐釉及青釉褐斑蟠龙纹瓶和多角瓶最为著名。
我们经常能在紫砂壶内的底部,见到一种由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如太阳光芒线的痕迹。这种痕迹被称为“太阳线”,那么怎么看紫砂是不是手工,是不是通过这太阳线来分辨呢,一起来看看吧~
怎么看紫砂是不是手工?
传统的紫砂壶全手工成型方式,不外乎“打身筒”、“镶身筒”等的圆器、方器成形工序的专业技术,非全手工,历来也有“挡坯法”等便捷成型的专业技术,虽然最后的“结果”相同,作品也大同小异;喝茶使用与陈列欣赏的区别甚微,使得一般人很难分辨;但还是存在技术上与收藏价值上的较大差异。
“全手工”作品的制作,对作者本身的“基本功”要求甚高,原先宜兴紫砂工艺厂规定的三年全手工学徒期,就是为了强化“基本功”。
“全手工”成型工艺,不仅要求作者对制作材料、工具的充分了解与相当熟练;还有工艺手续烦琐与周期性长、容易变形与很难形成批量,所以一个作者一般不能在短时期内创作全方位、多品种的作品。
故而,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很多普及型的从业者一般不会轻易选择这种工艺方式。而“非全手工”作品相对而言就容易得多,比如“挡坯”成型,首先它对“打泥片”的要求就不是那么“苛刻”,对“泥性及工具的熟知程度,要求也不是太高;由于大部分成型步骤要借助“模具”,那对“基本功”的要求也不是太高;再加上可以开发很多的品种及可以大量的复制等众多优点,所以“非全手工”作品,极具普及性的实用价值与商业价值
成功的“全手工”作品,都是高超的专业技能与脱俗的审美眼光的创造结晶,其间凝聚与体现现着作者的汗水、智慧与综合艺术素养,要求作者在制作时,能有“眼到手到”随意赋形的把握能力。
有鉴于“全手工”作品的难度,所以这类作品不约而同,都会选用上等的原料。更多的还是名家作品与经典佳作,自古至今,一直如此。
明代时大彬的成功,不仅是“善于总结前人之法”,更多是“随手制作,颇极精工”的“全手工”功力。
清代陈曼生与杨彭年合作的享誉于世的“曼生壶”经典,也许当初陈公看上的就是杨彭年“随意用手捏成,而有天然之趣”的高超“全手工”技艺。
全手工紫砂作品,不但体现了独有的民族特色、艺趣品位;还原汁原味地还原出传统作品的精神面貌、神采风韵。
作者的同样作品,也会存有不同的变化,再有是数量有限,符合了当前收藏品位与艺术品位的潜在价值观,所以深受收藏家们的推崇与欢迎。
传统“全手工”的定义是,成型只用“工具”,而不用“模具”。而现在“全手工”的定义,稍有变化:凡是能够用手工制作而用手完成的,就是全手工。
有些用“模具方式”,稍微规范一下形态的;是不可与完全依靠“挡坯”成型的方式与性质相提并论的。
所以“全手工”的概念,在各个时期与各人理解中会不尽相同,但道理是―样的,都需要高超技术与高等艺术合二为―地创作精品。
鉴定全手工的简便方法是:茶壶四周可经细致查验,找不到模具痕迹;壶身内壁,细看有泥凳的木纹印;造型工艺过渡自然,神韵气质丰满;烧成后的“水色”较好,具有极好的审美观赏性。
“全手工”不仅是表现作者综合能力的唯一方式,同时也应是传承紫砂作品真实技艺的唯一选择。
有的人说紫砂杯靠听声音就能辨别好坏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用呢,紫砂杯的好坏你们了解吗?下面带大家了解下怎么辨别紫砂杯好坏,一起来看看吧~
怎么辨别紫砂杯好坏 靠听声音能辨别吗?
一、虽然这种办法可以简单判断紫砂壶烧结度的情况,但是对于很多壶友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紫砂壶毕竟是喝茶用的茶具,并不是乐器,要是真想听声音的话,应该去买陶瓷做的乐器,而不是紫砂壶,一把壶好不好,要从泥料、做工等方面相结合起来看。
二、要是真想听紫砂壶发出的声音,可以把茶壶放在手掌心,拿牛角、塑胶或竹制长条或圆棒型状,轻敲壶把侧面,但不能太用力。
其实这种敲壶听声是用来判断壶的烧结度,而不是用来判断紫砂壶好坏的。
三、一把壶好不好不是靠声音判断而是要看泥料,看制做工艺的。有些壶友说,听声音能辨别出是否是好紫砂泥做的壶,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陶土也能敲出紫砂质感的声音。
看紫砂泥质的好坏,主要是靠眼睛辨别,不是靠敲声能看出好坏的,紫砂壶的泥料不同,烧的温度不同,敲击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而泡茶之前和泡茶之后敲击的声音又不同。
提醒各位壶友:泥料不一样,做工不一样,厚薄不一样,火候不一样,声音也会不一样,不要把工艺师做的壶或者好友藏品当乐器敲击,这样对紫砂壶的伤害是很大,如果你真有这样的喜欢,那就算别人有好壶,也不敢拿出来给你欣赏,说不定一下就给您敲坏了。
以上内容是关于婺州窑简介及瓷器特征和婺州窑在哪里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