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常见紫砂壶玩壶过程中碰见的问题有哪些 常见紫砂壶玩壶过程中碰见的问题是什么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伍思凯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常见紫砂壶玩壶过程中碰见的问题有哪些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常见紫砂壶玩壶过程中碰见的问题是什么和常见紫砂壶玩壶过程中碰见的问题有哪些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常见紫砂壶玩壶过程中碰见的问题有哪些 常见紫砂壶玩壶过程中碰见的问题是什么1

很多壶友在玩壶时会遇到许多问题而苦闷,与其在遇到问题而被迫解决,还不如我们提前多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碰到的问题呢,这样更添我们壶友对于紫砂壶的喜爱,壶友们说呢?

那么下面我就来说一说

朱泥类的壶吸水问题

朱泥类的壶本身密度高,因此最适合泡轻发酵的铁观音等高香茶,逼香快,扬香高。朱泥壶内的水不易收干,并不表明泥料有问题,而是它泥性所致。

紫泥、绿泥一类的泥料所制的壶,相对密度低,残水收干快。

紫砂壶盖口有一圈痕迹,是不是残次品

这个是紫砂壶在整口后留下的痕迹,整口就是修整口盖切合,以便口盖通转且严密。物理打磨的话,这个痕迹就会比较明显,有砂感颗粒暴露。

新壶收到后,内有白色颗粒

这是紫砂壶烧制前,涂抹壶口盖处的石英砂。作用是防止口盖粘连壶口,方便烧成后取出。

不是所谓的化工原料,正常清洗掉就可以。

口盖松紧问题

很多壶友要求“左右使力纹丝不动,转动很滑爽”,也就是俗称的严密、通转,认为口盖稍松就是不合格,这个观点是不对的。

泡茶的时候,如果茶叶碎末比较多,很容易卡在口沿上,盖子盖下去,不顺手。

轻微的晃荡并不是质量问题,这与泥料收缩性、整口都有一定的关系,只要不是影响壶的气密性,都是可以接受的。

手工相比机械流水的产品,成就的不完美也是其魅力所在。

出水的问题

玩壶,爱壶,家里的壶不可能只有一把,在泡茶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知觉中进行比对,为什么这把壶出水好,那把壶出水差一点呢?

壶的出水流速,主要由流根位置高低形成的水压决定;壶的出水流量,主要由流身最窄处孔径大小影响。

壶的流根位置太高,壶的流内不平整干净,壶的流壁厚,外观粗而内径细,壶的出水网孔被部分堵住形成虚张,壶的钮上进气孔太细而形成负压等,均可造成壶的出水不畅。

一把出水给力的壶,泡茶时会很舒爽,可能还会影响泡茶人的心情哦。

壶上怎么有白点和黑点?

白点和黑点是原矿料中的云母和铁质。紫砂原料中云母和铁氧化物都是普遍存在的,成品壶中有少量白星,黑点是在紫砂壶很正常的现象,不要太多而影响到美观就可以。

紫砂壶的“网孔出水”是怎么一回事?

紫砂壶有分球孔、网孔和独孔三种。网孔的是比较常见的,像一些出水比较好的壶型也都是不装球孔的。

球孔多是为了器形出水考虑,泡小叶的茶叶也不错。独孔则多是以前老壶的打孔方式。

紫砂壶价值是养出来的

宜兴的紫砂壶养壶文化由来已久。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说中,即有紫砂壶养壶文化方面的内容,如“刷洗后售卖茶壶而身价不名”的传说。

虽然这一故事有失科学内涵,但经过良好滋养的紫砂壶泡茶功效优于其他陶瓷茶具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只发生在紫砂壶身上的传说又说明了它和其他陶瓷茶具的不同。

作为一件毫无生命特性的普通工艺美术品,经过了火的洗礼,从窑中取出带有“燥气”、“土腥之昧”,生气未发,壶韵隐藏。

只有经过了人的使用与悉心养护,紫砂茶具特有的“润玉”光泽才能显现。其特别之处在于,紫砂壶可“蕴育生香”,即经过长期泡茶使用,壶体能够散发清淡的茶香,用清水泡空壶,也可得清香。

壶也越用越温润可人,如同“美玉”。而其他材质的茶具则多不具备此种特点,也不需要经过像紫砂壶这样的养护。

在明代周高起《阳羡壶系》有:“壶经用久,涤拭日加,自发阊然之光,人手可鉴。此为书房雅供。

“若腻滓斓斑,油光烁烁,乃为‘和尚光’,最为贱相。每见好事家藏列颇多名制,而爱护垢染,舒袖摩挲,唯恐拭去。

“曰吾以宝其旧色尔。不知西子蒙不洁,堪充下陈否耶?以注真茶,是藐姑射山之神人。安置炯瘴地面矣,岂不舛哉。”他对古壶使用的建议是清除旧尘古迹,并以适宜的方法养护才可得砂壶之神韵。

无论用什么方法“开壶”(新壶第一次清理泥土气味和杂质等)、保养壶,主要目的还是使壶能够得到最佳的滋养,壶体散发出茶香滋味,而经过多次的使用之后胎质发生更益茶性的变化。

对壶的养护,最终还是肯定了茶人对茶味的追求,也反映了当代中华茶艺文化的主流是以味为核心的泡饮之道。

自明代以来,泡茶法成为中国人饮茶方式之主流,尤其是壶泡法在江南已成为主要的泡茶、饮茶方式。

江南茶饮的习惯是清饮,即一壶或一盏(杯)茶中只有茶和水,尤其是文人雅士重视精神享受的茶饮更是如此。

有在茶盏中加入少许炒青豆或橙皮丝,或青橄榄三两枚,那则是江南民间茶饮的一种方式。

而即便是这样,在紫砂壶中加入各种配料的饮用方式却并不被茶人推崇。作为工艺美术品的紫砂壶,历来为高手所制,均是价值不菲的“奢侈品”,非一般财力的常人能够拥有。

明代周高起《阳羡壶系》载:“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也……至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值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清代吴骞《阳羡名陶录》载:“宜兴罐以龚春为上,时大彬次之,陈用卿义次之。

“锡注以黄元吉为上,归懋德次之。夫砂罐砂也,锡注锡也,器方脱手,而一罐一注价五六金,则是砂与锡之价,其轻重正相等焉,岂非怪事。

“然一砂罐一锡注,直跻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则是其品地也”。日本紫砂壶收藏家奥玄宝所著《壶图录》序(由瓮江川田刚撰于明治九年丙子孟春月)言:“明制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而供陶时窑,徒尚其名,往往为黠商所瞒。于是蓝田奥君录其家藏及同好所藏,以著斯书。”当代制壶大师名手的壶艺作品更是价格高得惊人,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先生的“阴阳太极壶”,在2023年以150万元的人民币拍卖成交,他制作的另一套“小石冷泉壶”以60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显示了当代紫砂壶艺收藏文化的热度。

紫砂壶若长期不用,它的胎体组织会缓慢地松散风化,变得很脆弱,胎质疏松。这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陶器即能辨之;若经过泡茶使用,通过茶水滋养,可以使砂壶松散的胎体组织重新坚固起来,更能使紫砂壶保存的年代长长久久地延续下去。

因此,如何用茶水滋养爱护好茶壶,是茶人壶友们非常重视的课题。长期以来,茶人壶友们对紫砂壶的养壶文化的探索无疑对人们如何保有或增加紫砂壶的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

【淘壶人提供】

立冬已至,又到了紫砂壶的高危季节!

自立冬以来,天气愈发寒凉。每年这个时候,是紫砂壶开裂案例的高发季节。总是有茶友心疼地问:“我这紫砂壶,好好地用着,怎么就突然开裂了呢?我是不是买了把劣质壶?”

冬天,紫砂壶确实容易出事,是得早早地和大家讲一讲紫砂壶的开裂原因和避免方法了。

开裂原因一:乍冷乍热

冬天的环境温度本来就低,这时一把本身冷冰冰的壶,突然被滚烫的开水一浇——“砰!”裂了。

这是物体在急剧的热胀冷缩下,尤其是受热或者受冷不均匀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裂纹现象。

预防措施:可以用40~50℃的温水,沿着壶壁快速绕壶里外淋壶,至壶装满温水,盖子也需要淋一淋,让温水把壶充分预热,然后再用此壶泡茶。

一定注意不要让开水连续固定冲烫壶的某一个点,这样加剧了受热不匀,更加容易使壶开裂。

刚用冷水冲洗过的壶,也不要马上泡茶或者注入热水暖壶,应该放置在温暖的室温下,让壶自己先热热身,再温壶。

开裂原因二:本身自带的脆弱部位或伤口

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壶把、壶嘴、壶钮、壶底等连接处所用的稀泥过少,或者是制壶师用明针把泥刮得太薄了,那么这些部位就会很脆弱。

紫砂壶烧制时也有可能产生裂纹,因为非常细微,又没有穿透性,所以不是特意观察很难发现。

茶友使用过程中,不小心磕碰造成的细小裂纹,由于壶本身的颜色深,也不容易被发现。

预防措施:这些小裂纹,或者脆弱之处,夏天里可能还撑得住。到了冬天,遇到剧烈的温差刺激就容易开裂。

茶叶旦建议使用前需要温壶,使用过程中要小心。紫砂并没有那么坚强,能经得住磕磕碰碰。

开裂原因三:长期没用,壶身干透

一把壶放了许久没有使用,因为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较长,壶壁内的水分会变得不够均匀,或者壶身过度风干,紫砂空隙会干透,壶体结构会更疏松。

这个时候突然一道开水进去,或者再加上室内温度低,壶在这样的冲击下,就很容易开裂。

预防措施:在使用之前,先往紫砂壶内注入一半的清水,然后再注入开水至满壶,合上壶盖,轻摇几次,充分滋润。

或者先浸泡在清水中一段时间,让壶身吃满水撑起壶身骨架,增加壶的张力。壶身的张力恢复了,再让它在室温下缓一缓,再温壶,便可以正常使用啦。

薄胎壶,朱泥壶,以及壶壁本身就不均的壶型,相对来说要更加“娇贵”一些。使用过程中更要格外小心,避免磕碰,注意温壶。

买壶的时候付钱是一瞬间的事情,而之后的养壶需要长久的用心。

来源:紫玉金砂

以上内容是关于常见紫砂壶玩壶过程中碰见的问题有哪些和常见紫砂壶玩壶过程中碰见的问题是什么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茶具整套装各个杯子叫什么名字来着 茶具整套装各个杯子叫什么名字呢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