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紫砂窑温对应标号 紫砂壶的窑温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漂亮的李慧珍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窑温对应标号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的窑温和紫砂窑温对应标号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紫砂窑温对应标号 紫砂壶的窑温1

很多壶友对于紫砂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紫砂烧窑的了解可能不是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紫砂壶的烧窑两大问题。

窑温

那么,是不是说烧窑的温度越高越好呢?其实也不是如此。

紫砂壶不同的泥料有其不同的烧结温度,只要达到那个温度就可以,同种泥料不同温度下,壶身也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朱泥结晶度较高,紫泥次之,段泥最后,这也是段泥透气性好的一个原因。

温度不够我们称之为欠火,色调浅淡不洁,段泥就会吸附黑色素从而表现出吐黑;温度太高我们称之为过火,壶身非常毛躁,还会起小小的爆裂痕迹,甚至产生变形、起泡等缺陷。

  

胎质致密,透气性和吸水性会变差。所以不是越高就越好的,只是说高温的更难烧制,只要满足烧制要求、达到预期效果就可以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第一次烧制都是欠火的,第二遍烧才会达到要求温度,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紫砂壶烧两遍,烧低温与烧高温。

  

烧两遍

第一遍烧制低温,烧完后取出,修整壶口和盖墙,使壶的口盖更加平整严密,也是整口。

第二遍烧制高温,达到泥料结晶温度,这个时候的壶一般来说都是成品了。

也有的壶在第二遍烧完之后,发现砂料呈色不理想,于是再进窑烧第三遍。

当然了,烧制的遍数越多,结晶程度就会越高,烧坏的风险也比较高。

另外第一遍烧制后的壶一定不能过水,否则烧制第二遍肯定会出问题烧坏的。烧高温,多烧几遍这两种说到底就是一个烧成技术,其最终还是为器物服务的。

  

所以壶友们要了解这些,不要对烧高温或者多遍有偏见,要正确认识看待。

泡茶就是养壶的最好方法

有收藏者不懂养壶的道理,以为壶买来就将壶放置在干净的地方就可以了,所以往往把壶往陈列柜里一摆,或者往箱子里一装就算完成任务。

如此藏壶方法是最不可取的。

新购回的壶,要在喝茶过程中用心养,养出后再存放。

  

巧妙地使用,其实是最好的养护,当然珍稀的紫砂文物应当例外。

当代紫砂收藏大家唐云,生前就喜欢将自己收藏的“曼生壶”,像普通的茶壶那样轮流泡茶使用。

他曾说:“我不想用古董来装饰,我要用,能使用的东西我就使用。”

有的客人见他竟用如此珍贵的茗壶泡茶相待,会感到手足无措。

唐先生笑着说:“此系身外之物,当常用之;只有常用,才能变成身内之物,方能达到物我两忘。世人多不知此。”

  

保存紫砂固然重要,保养也必不可少,否则就容易损坏。

泡茶就是养壶的最好方法。

  

总结:泡茶养壶的“正确之法”

①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净。

②切忌沾到油污。

③实实在在地泡茶

④擦与刷要适度。

⑤使用完毕清理晾干。

  

最后,“泡茶养壶法”时,有两点要特别提醒注意:

一是,有的人喜欢在使用紫砂壶时,用细绳将壶盖与壶把连接,其实这样反而容易损坏壶盖。万一细绳断掉或结头松开,壶盖就会摔碎。

二是,洗涤紫砂壶时,千万不能有甩干水滴的错误动作。因为很可能将壶体碰撞到水龙头上导致损坏。

紫砂小知识:石瓢壶,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但大家知道石瓢壶是如何一步一步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的呢?

古时候,石瓢壶,都被称为“石铫”壶,像东坡石瓢、提梁石瓢、子冶石瓢、心舟石瓢,这些都是后人对它们的叫法。

石瓢的鼻祖,东坡石瓢,由北宋年间苏东坡设计,那时候还叫石铫,后被清代书画家尤荫得到,作画《梅花石铫图》。

  

尤荫的《梅花石铫图》影响了很多人。到了清朝年间,陈曼生与好友江听香论壶,以铫为型,做为曼生提梁,后创制曼生石瓢壶。

  

曼生提梁(唐云藏)

    

曼生石瓢(唐云藏)

同样是清朝年间由瞿应绍(字子冶),创制的子冶石瓢问世。

  

同时清朝年间,何心舟设计了一款石瓢,为心舟石瓢。

到了现代,顾景舟引用“弱水三千,仅饮一瓢”,把石铫壶,改名为石瓢壶,他所设计的满瓢,现在被人称为景舟石瓢。

顾景舟的徒弟,现在的国大师徐汉棠大师所设计的汉棠石瓢。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窑温对应标号和紫砂壶的窑温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紫砂壶的养壶步骤 紫砂养壶视频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