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底槽清和原矿紫泥 底槽青和紫泥哪个好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延安颂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底槽清和原矿紫泥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底槽青和紫泥哪个好和底槽清和原矿紫泥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底槽清和原矿紫泥 底槽青和紫泥哪个好1

原矿底槽青,紫泥中的顶级原料,相当于“尖子生”般的存在。

不仅广受壶友的喜爱,也是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最钟爱的泥料。

可以说拥有一把纯正优异的底槽青紫砂壶,是每位玩家的心愿清单之一。

  

原矿底槽青

什么是底槽青

底槽青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属于紫泥中的优质矿料。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以四号井最优!

何谓底槽青?

  

底槽青料

以前称紫泥为青泥,而紫泥又深埋于山腹之中,先辈们开采泥料主要是凭借经验,进行槽探,通常情况下紫泥分布在探槽的底部(即底槽),所以将底槽的青泥(紫泥)习惯上称为底槽青。

底槽青的特点

鸡眼

  

颜色

底槽青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它烧成后的颜色,底槽青比普通清水泥更耐高温,一般烧成以后呈现出猪肝色,紫中泛红。

  

底槽青易泡养

底槽青被人喜爱,一方面是稀缺的优质矿料,另一方面是因为成壶的透气性和易泡养性都十分出众。基本上数月的时间,颜色就会变得非常深沉厚重,光泽油润。

梨皮效果

真正黄龙山的底槽青,都带有梨皮效果,这种梨皮效果并非梨皮朱泥的粗放型的颗粒感,这跟底槽青的矿料有关,无论你是多少目的,40、60或者100,这种隐约的梨皮效果都会出现在成壶的表面,具体还需要亲自上手纯正底槽青紫砂壶,才能领略到。

  

底槽青好在哪

底糟青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烧成后质坚光润,其成品质感纯朴自然、沉稳大度。

黄龙山原矿有油脂感,越是深层油脂感越强,黄龙山浅表泥和深井泥是两个概念,这就犹如和田玉的籽料山料,深井泥长期被冷冽清澈的地下水滋养,外观像贝壳内壁一样,晶莹透亮。

  

拿四号井底槽青举例,4号井的底槽青也属于深井泥料,泡养后油性很足。

用底槽青泡茶,茶汤韵味悠扬,泡养变化很快,泡养后温润感更为丰富饱满,茶汤韵味悠扬,越显光朴素雅。

  

底槽青中尤以黄龙山4号井的最为稀贵(现已不采),烧成后有隐约朦胧黑影(黑铁质),金砂点点。

这些金黄色的砂粒,就是矿料中鸡眼烧成的效果。一经泡养后,会润如紫玉,金砂隐隐、灿若星辰,真真正正诠释了“紫玉金砂”的艺术魅力。

  

底槽青适合什么茶

底槽青的透气性特别好,所以适茶性比较广,无论是冲泡生、熟普、绿茶、红茶还是岩茶等,对茶叶的亲和力都特别好。

所以在底槽青泡茶时,不用在意到底适不适合,只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茶类即可。

  

底槽青面临的困境

1.原料稀缺,越用越少

一般而言,大家所认知的底槽青多自以前黄龙山的四号井、五号井,本就是相对比较稀有的泥料。

90年代中期,四号井因为地下水渗透等问题,不得不关闭,到05年又正式封矿,目前四号井底槽青存世量少,真正的好料都不会便宜。

  

这也是4号井底槽青制作的紫砂壶,比很多别的泥料制作的壶要珍贵的原因之一。正是如此,市场上的四号井底槽青一直广受壶友的追捧,往往还一壶难求。

不过,底槽青也并未绝迹,普通紫泥矿的最底层也存在少量底槽青,只不过没有四号井五号井那么珍贵。

  

2.假泥冒充,新手难辨

那么如何辨别真假底槽青呢?

1)冒充的4号井底槽青,颜色更红;

2)4号井底槽青烧制温度宽泛,耐高温,假4号井烧不了高温;

3)4号井是顶级矿料之一,品质高,油性足,泡养效果明显。几泡茶下去立马就会发生变化,有的甚至用外山料配本山料冒充,久久不能包浆,更别谈油性。

  

原矿底槽青,因其优越的出身,常常为艺人壶友追捧,也因其稀缺的产量,常常为不法之徒冒充。大概这就是紫泥“尖子生”的喜与悲吧!

紫砂壶段泥包浆有多美?只有养过的人才懂

玩壶分两种人,一种喜欢段泥,一种不喜欢。

不喜欢的人,因为段泥稍一不注意,就养的脏兮兮的,有些地方还泛黑。顿时好感全无,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买段泥壶。

  

但是,一把段泥养成后变化很大,分外漂亮,让人心生喜爱,这种美感和成就感瞬间提升,大概只有喜欢段泥的人才能体会到。

故而,很多壶友对段泥都是又爱又怕。

段泥本质上是一种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在宜兴方言中“段”与“团”同音,所以段泥又称为团泥。

恰巧它的颜色较浅,一旦保养不当,就容易附着明显的污垢。由此造成,喜欢它的人很喜欢,不喜欢它的人完全无感。

  

仓央嘉措在《见与不见》中写道:“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其实段泥也是这样,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在那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决定段泥美不美的不是你,而是段泥本身自己。

  

如何养段泥壶?

紫泥、红泥等颜色较深的壶可以用茶水浇淋,加强养壶效果,时间较短就可以得到温润的包浆。但段泥壶颜色浅,初期就把颜色重的茶水淋在壶面,就会“养花”,导致壶面颜色深浅不一。

  

从紫砂壶泥料属性、颜色,以及适茶性的角度来综合分析,段泥壶适宜冲泡茶汤颜色较浅的茶,如白茶、绿茶。话虽如此,但终究是人喝茶,不必为了养壶而将就喝自己不喜欢的茶。

无论茶汤深浅,一定要及时清理,每次泡完茶之后必须及时将壶内茶叶倒掉,并将壶内冲洗干净。

壶养的干不干净和泡什么茶没有必然关系。说段泥容易吐黑绝对是对段泥的一种误解。这与玩壶人的习惯有很大关系,若不爱护必然露出不讨喜的颜色。

  

段泥也有它的特点,用官方的话来说,就是:养成变化甚大。因为段泥色泽丰富,泡养过一段时间之后,整个润度都会有一个质的提升,这种段泥包浆的壶有多美?只有养过的人才懂。

养段泥壶,最重要的是耐心,由内而外,慢慢来,这样养出来的壶,最是耐看,也是最喜人的。

紫砂小知识:泥料是如何炼制,粗细怎么评判?

紫砂矿料从深逾百米的地下矿井开采出来,无论是紫泥、红泥、绿泥,均称为“生料”,质坚如石,需经过一系列“炼泥”处理,方可成为“生泥”。

  

要先在矿场上选捡分类。风吹雨打、日晒夜露数月甚至数年,以使矿体逐渐分解成片状,即“露天风化”,在成为松散小颗粒后才能通过石磨的投料孔上磨。

除去杂料:进行精选,去掉一些铁质、石灰岩、玄武岩等杂质。拿一根磁铁棒在泥料里穿梭,吸出泥料中含铁的杂质。

  

矿料粉碎:用石磨磨成细粉,石磨制出的颗粒接近圆形,用它制壶后透气性会好很多。粉料过筛:根据泥料要求的目数,用不同规格的筛网进行筛选。

  

加水拌和:在圆底大缸里加水调和,紫砂泥浸泡、和水都用雨水或矿泉水,若用自来水和泥,在烧制过程中,水中的净化剂成分会随着水分的挥发而在坯表形成盐析,使成品色泽变杂。

炼制成泥:手工炼制是将干粉加水拌匀,采用人工木杵槌炼或用石碾碾烂后,以锐器划开,断面发亮,泥组织各部分均匀和润即可。

湿泥掇块:手工掇块多为1尺多长的长方形。

陈腐发酵:将湿泥块放置地窖阴湿处或套缸内陈腐。

  

当年顾景舟开始尝试用黄龙山四号井泥料做紫砂壶。用黄龙山原矿泥料做壶,原矿泥料看上去色彩并不是很出挑,但由于原矿含有自然砂砾,泡茶久了,茶色会透过砂砾渗出,使得紫砂壶色泽更加温润,甚至有种玉的感觉,这是一种最上乘的泥料,原矿泥料透气性比一般泥料好很多。

目数

紫砂壶表面的砂质感是否细腻,完全得看紫砂泥料的目数,目数越大,砂质越细,目数越小,越粗。有人说细腻的砂质感看着精细、好看,也有人说目数小的粗砂,有粗狂美,摸上去手感更好。

要了解紫砂泥,必须对“目数”有个基本概念。紫砂矿料磨制成粉后,必须过筛。筛网的网眼大,过筛后的粉就粗;筛网的网眼小,过筛后的粉就细。目数少,网眼大,粒度粗;目数多,网眼小,粒度细。

  

60目左右的泥料制壶,烧成后壶面既细腻又有砂质感,泡养包浆后的光泽度也好,吸水率约在3%~5%,所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等物质结晶相多而玻相少,有较佳的抗震性、透气性和物理强度,经得起骤冷骤热,透气不透水,泡茶不发生化学反应而只发生相宜的物理反应。现在制坯,手工制备的泥料为60目左右,机械制备的泥料在100~120目。

    

(目数参考)

以上内容是关于底槽清和原矿紫泥和底槽青和紫泥哪个好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闲置的紫砂壶怎么保管 紫砂壶怎么存放收藏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