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新手如何挑选盖碗?盖碗怎么拿不烫手呢 盖碗挑选方法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快乐的恰恰姑娘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新手如何挑选盖碗?盖碗怎么拿不烫手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盖碗挑选方法和新手如何挑选盖碗?盖碗怎么拿不烫手呢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新手如何挑选盖碗?盖碗怎么拿不烫手呢 盖碗挑选方法1

  

盖碗也叫三才杯,盖为天、碗为人、托为地,暗合天地人之意。是泡茶中最实用,使用性最广泛的茶具,适用于六大茶类。相信每个爱茶人都有一套盖碗,每当闲暇时,便抚盖弄碗,珍茗入碗,沸水浸泡,兰指间,玉液琼浆,香满室,泡茶操作行云流水,尽显大师风范,典雅高贵,你值得拥有。

但对于很多新手来说,挑选盖碗很重要,盖碗泡茶不掌握技巧,经常容易烫手,因此选择合适的盖碗以及正确的盖碗拿法很重要。

如何挑选一款不烫手的盖碗

第一点:盖碗杯身的弧度

选择盖碗时,盖碗杯身的弧度小,手指捏上去容易烫手,所以选择杯身弧度大的盖碗,高温才不至于迅速传到杯口,捏碗时不烫手。

  

第二点、盖与碗口的距离

盖与碗口的距离稍大一点,这样才能将热量阻断在中间,杯口温度不会太高。拿盖碗才不容易被烫。如果这个距离太小,那么杯中的水温很快就传到盖碗边缘,容易烫手。

第三点盖纽要高

盖纽就是盖碗上突起的部分。如果盖纽是凹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就烫。而盖纽做的比较高的话,就不那么容易烫手。

第四点、尽量选白瓷盖碗

白瓷盖碗是品茶,鉴茶的必备茶具,便于观赏辨别茶的好坏,以及茶在碗中的变化。所以,每个爱茶人都应该有一个白瓷盖碗。白瓷盖碗再配个玻璃公道杯,白瓷品茗杯,茶香不损,茶汤不失味,玻璃与白底瓷看汤色也方便。

  

第五点、盖碗容积

盖碗容积可以根据自己喝茶人数的多少来决定,不过市面上最多见的,就是140cc标准7克盖碗,如果盖碗160cc,就是8克标准盖碗,容量与投茶量20:1。

盖碗怎么拿不烫手

1、三指法

新手推荐先学三指法,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直接接触,否则烫手,把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2、抓碗法

抓碗法适用于男性,有大权在握的意味。女子使用此法更显野性。使用抓碗法的人不多,因为整个手抓住盖碗比较烫手,难度大,初学者不容易掌握。左手将盖碗拿起,调整好盖子开口大小,右手拇指压住盖钮,其他手指拿住盖碗底部的圈足,不可接触碗身,否则会烫手。将盖碗垂直过来,盖子的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对自己,即可出汤。

盖碗价格推荐

一般新手用来练手的盖碗不用买多贵,参考价格20元,如果是好一点,美观一些的盖碗一个在60元左右,追求材质、品牌的话,价格更高,几百上千的都有。

不管使用哪种方法拿盖碗,其盖碗姿势与公道杯要垂直。出汤时,将杯盖稍微倾斜,留出恰好出水的缝隙,又可以隔离茶渣。将中指和拇指放在盖碗边缘,食指轻压盖纽。三点一线,正好是盖碗的中心线。这样,动作优美,让人赏心悦目。

当我们说养紫砂壶时,养的是什么?

在紫砂壶圈,养壶一直是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你问一个北京老大爷,什么是养壶,他可能会说,这就和盘核桃、盘串一个道理,得天天“玩儿”。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养紫砂壶究竟养的是什么,每个养壶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养包浆

这是养紫砂壶最显性的目标。

在壶的表面上养出一层厚厚的包浆,使之“韬光变色”。

  

一把光泽柔和、水色顺滑、肌理细腻的紫砂壶,在无声地诉说,主人懂行。

据一些资深养壶爱好者研究,包浆是一种物质,它由茶多酚氧化聚合而形成,附着在壶的表面和空隙中,与壶合为一体。

  

有些人以为包浆是“茶油”,其实不是油,而是一些由茶多酚组成的大分子物质。

这也是一些传世老壶,不论壶原料的泥色是什么样,养到最后颜色都很接近的原因。

养心性

茶多酚在壶的表面和空隙中吸附、氧化、聚合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它是一个长时间重复使用紫砂壶泡茶产生的一个累积效应。

它需要的是一次次泡茶、晾干、再泡茶、再晾干的过程。

  

有些心急的,把紫砂壶当茶宠一样养。把紫砂壶丢在茶桶里,闷泡上几天再拿出来。

揠苗助长的结果总是不理想。

把壶长时间泡到茶汤中,只会增加茶垢的堆积,而不能形成包浆。

养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成年累月的简单重复,这个过程,即在养心。

  

养得是静心、禅心、平常心。

把玩、清洗、擦拭、等待晾干,一步一步遵循着这个步骤,不浮躁,不求快速达成,以求心静。

修禅心,如达摩念经,做一件事时,心里只想这件事。

拥有一颗平常心,壶养成了,怡然自得。壶未养成,也大方接受。

养审美

法国思想家蒙田,在《人生随笔》里提到:“绝大多数哲人,以及最伟大的人物都通过对美的欣赏和沉思来补偿学校教育,并获得智慧。”

紫砂壶无疑是美的。

  

它的美,在于壶砂、壶色、壶形、壶款、壶章、壶铭、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多艺术融于一体。

养紫砂壶,要懂得欣赏,哪怕手边只是款最常见的壶型。

  

西施壶受追捧,还在于它的名字。西施是传说中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可以说是美的化身、美的代名词,寄托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水平壶美在简洁大方,壶嘴挺直,朝天,和壶身口的顶部、壶把的顶部呈水平的一条线。

  

水平壶容量很小,是广东、福建一带喝“功夫茶”的器具。

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壶的外面,茶壶浮在热水中不会侧翻。

紫砂壶的壶形有百余种之多,搞懂它们,需要长时间的浸润。

养壶,一定要记得,是在品茶的过程中养壶,而不是在养壶的过程中品茶。

茶器二十四图,领略古人精致茶生活!

唐代饮茶之风盛行,饮茶由粗放煮茶进入精工煎茶阶段,茶具的艺术价值开始受到重视。

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列出了唐朝时茶事所用的24种器具,通过了解这些器具,我们得窥唐人饮茶之器具形制与功能,并可一猜唐人品饮之法,下面一起来看下唐代的二十四茶器,看看你认识多少种。

茶道二十四器

一:碗

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

此外还有鼎州瓷、婺州瓷、

岳州瓷、寿州瓷、洪州瓷。

以越瓷为上品。唐代茶碗高足、偏身。

  

二:畚(běn)

用于收纳茶碗,碗与碗之间用特产纸隔开避免碰撞。

  

三:扎

用茱萸木夹棕榈皮捆扎成刷状,

或将棕榈皮一头扎紧套入竹管中做成笔状,

用以清洗品饮后的茶具,类似现在的养壶笔。

  

四:筥(jǔ)

筥(jǔ)是装炭用的竹篓,

形状有圆有方,高约一尺二寸,

直径七寸,亦有木箱者,

外围用藤条编出六角圆眼状,

底盖合拢后似竹箱,盖沿打磨光滑。

  

五:鍑(fù)

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

多以铁为之,

唐代亦有瓷鍑石鍑,富家有银鍑。

  

六:夹

为小青竹所制一尺二寸长,

用于夹烤茶叶之用。

小青竹所制茶夹烤茶时,

将小青竹的水分与香气同时烤出,

借竹香可增进茶滋味。

  

七:巾

通俗的讲即抹布,现在称茶巾,

以粗绸布制成,二尺长,

通常做两块轮换使用,用以擦拭器具。

  

八:瓢

用剖开的葫芦制成,又有用木头雕凿而成,用于舀水。

  

九:风炉

为生火煮茶之用,

以中国道家五行思想与

儒家为国励志精神而设计,

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

  

十:炭挝(tànzhuā)

六棱铁器,长一尺,用以碎炭。

  

十一:火策

亦称为火筷,又圆又直,

顶端扁平,取炭用。

  

十二:交床

为十字交叉形器物,

将上面木板中间挖去一块,

用于安置鍑。

  

十三:纸囊

又白又厚的藤纸双层缝制而成的纸袋,

用于储藏烤好的饼茶,

茶灸热后储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十四:碾、拂末

前者碾茶,后者将茶拂清。

  

十五:罗合、则

罗合实为两样东西,

罗为筛茶末用的细眼筛子,

合为存茶末的盒子,罗与合配合使用。

则,量茶之多少。

  

十六:水方

用以贮生水,容量约为一斗,也即10升左右。

  

十七:漉水囊

用以过滤煮茶之水,有铜制、木制、竹制。

  

十八:竹荚

一种用竹子、桃木、柳木等所做的筷子。

一尺长,两端用银片包起,

煎茶时用以环击汤心,以发茶性。

  

十九:鹾簋、揭(cuóguǐ)

唐代煮茶采用加盐去苦增甜,

鹾簋是装盐用的小罐子,

一般为圆形,也有像盒子、瓶子或坛子的。

与揭搭配使用,

揭即用竹子制成的取盐花用的小勺。

  

二十:熟盂

用以贮热水。

唐人煮茶讲究三沸,

一沸后加入茶直接煮,

二沸时出现泡沫,

杓出盛在熟盂之中,

三沸将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

称之谓‘救沸”、“育华”。

    

二十一:涤方

清洗用的盆子,可用于盛装废水。

由木板拼合而成,制法与水方相同,可装八升水。

    

二十二:渣方

用来倾倒废弃物,汇聚各种沉渣。  

    

二十三:具列

用以陈列茶器,类似现代酒架。  

  

二十四:都篮

因能装下全部器具而得名。

饮茶完毕,收贮所有茶具,以备来日。

  

古人饮茶,大多都会用上这茶道二十四器。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饮一杯茶要这么多复杂的器具似乎难以理解。但在古人看来,则是完成一种仪式,是使饮茶至好至精的必然过程。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的过程。

以上内容是关于新手如何挑选盖碗?盖碗怎么拿不烫手呢和盖碗挑选方法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芝麻段 紫砂 芝麻段紫砂壶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