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刻竹名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石瓢壶上刻竹子的铭文和刻竹名家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
刻竹铭中石瓢壶
高:66mm,宽:65mm,清代杨彭年制。瞿应绍刻竹铭。壶身铭:“冬心先生余箴其画竹研,研背有竹一枝,即取其意。板桥有此一纵一横,颇有逸情。子冶藏板桥画盖傲梅花盒者。仿梅道人子治。”壶盖铭:宜园。盖印:吉壶。把下印彭年。上海博物馆藏品。
瞿应绍,字子冶,是继陈曼生、朱石梅后又一位与紫砂艺术密切结合的擅长金石书画的人。他所装饰的紫砂壶,印章及书画镌刻,格调高雅,韵致怡人,时人称为“三绝壶”。
图文| 砂海墨韵
来源 | (ID:zisha5)
元宵一过,春天就在路上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即将到来。
虽说春雨贵如油,但最近江浙沪连绵近一个月的雨,着实让人心生郁闷。
雨水
空气中湿度变得很大,如果这时候保存不恰当,紫砂壶可能会出现发霉的迹象。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春天用紫砂壶的注意事项。
早春用壶注意事项当心长霉
连续的阴雨让空气中湿度变得很大,如果再加上空气不流通,保存不当的紫砂壶很容易发霉。
如果洗完紫砂壶没有等壶完全干透就盖上了壶盖,导致壶内余水淤积,积存湿气,空气不流通,也会给霉菌营造了很好的生存环境,从而长出了霉斑。
如何防止长霉
要想茶壶不长霉,就要从源头开始做好,一劳永逸。每次喝完茶及时清理不要让茶汤过夜。
使用过的紫砂壶若暂时不用一定要让它完全阴干,壶内不能有湿气存在。
可以放块纸巾在壶中,盖上盖子,第二天打开壶盖看看纸巾就知道是否干透。
完全干透后在里面放入一把茶叶,把茶壶放在通风透气、避免阳光可长时间直射的地方,远离烟油。
小心惊裂
都说冬天是紫砂壶惊裂的高危季节,其实早春时节也是高危季节,使用前最好先温壶。
紫砂壶惊裂大多是因为极端温差,那么为什么春天还会惊裂呢?
以今天宜兴的天气为例,虽然早已立春但最高温度才9℃,最低温度0℃,100℃的开水刚烧好就对着壶上猛淋,一下子就有将近100℃的温差。
地处江南的宜兴如此,何况北方目前还有很多地方仍旧是冰天雪地。因此,建议大家早春用壶时也要先温壶。
如何温壶
刚用冷水冲洗过的壶,不要马上泡茶或者注入热水暖壶,应该放置在温暖的室温下,让壶自己先热热身,再温壶。
然后在泡茶前打开壶盖,用40~50℃的温水沿壶壁快速浇淋身里外,至壶装满温水,盖子也需要淋一淋。让壶充分预热后,再用此壶泡茶。
紫砂泥料的目数,就是在练泥的过程中,有一个筛的过程,就是一平方英寸的筛网上有多少孔的意思。比如:50目的泥料,就是说一平方英寸的筛网上有50个小孔(一英寸等于25.4毫米)目数这个数值越大,说明这个粉料越细,反之就越粗。
紫砂壶的目数,也有人称为“码数”,其实就是筛选紫砂泥用的筛网,上面每平方厘米中的小孔的个数。
常用
目数
最常用的目数,有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等,如果有特殊要求,可以增加。单纯的说数字,可能大家不是很好理解,下面就详细的对比图片看一下。
大部分用紫砂壶的人,应该不关心你这个紫砂泥料到底是怎么个筛选或者炼制的,我们最关心的是,这个目数的高低,会影响到我这一把紫砂壶的品质或者使用效果吗?
反之,目数低的紫砂泥,做出来的紫砂壶,一定相对颗粒更粗些,手感也不会那么细腻,紫砂的质感应该更突出。
上图大家大概看的出目数不同呈现的效果,那回到重点,这个目数,会导致紫砂呈现出来的感觉和颗粒,可是这不会影响紫砂壶做出来的品质?
其实这个完全是个人喜欢,因为粗细程度不一样!
曾经看到有某些微信上的言论,说40目的紫砂泥才是最合适的,又有网站说,60目的紫砂泥才是最好的!把新入门的壶友耍的团团转,一时间不知道如何选择。如果可以这么笃定的说,某一种目数就最好,那为什么有其他目数的紫砂泥的存在?
泥的目数和紫砂壶的透气性有没有关系?
紫砂泥目数的不同,对紫砂壶透气性的影响有吗?也许有,那影响大吗?不大。紫砂泥料的透气性是由它原有的气孔多少来决定的,而气孔的多少,是紫砂本身特性所决定的,而不是外观颗粒大小来决定的。
不能说我把紫砂泥料磨细了,它的气孔就会少了,或者把紫砂泥料磨粗了,气孔就会增加了。
透气性并不等同于透水性,不要搞混淆。退一步说,就算目数粗的壶透气性要有些变化,但那也是非常轻微的,也没听说有什么机器能测出其中具体的差别。
以下是不同泥料 不同目数的细节图
如果为求心理安慰,那可以考虑为选择目数低的紫砂壶,但是这个目数最大的影响,其实还是紫砂壶烧制后所呈现的细腻程度。
以上内容是关于刻竹名家和石瓢壶上刻竹子的铭文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