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一个好的紫砂壶怎么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怎样看好坏和一个好的紫砂壶怎么看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关注【紫砂茶文化】每天学习紫砂基础知识,制作工艺,茶道茶文化。
壶人一相,神形兼备。不懂壶的人怎么看壶呢?那就像看一个人那样看吧!
一个人,挺胸、抬头、阔肩,我们便称其有“精神”,因其骨架重心向上提。一把壶有无精神,也要看骨架。所谓“美人在骨不在皮”,骨架搭得好,壶的精神也就截然不同了。
精神主骨,重在肩胸,在视觉上体现在壶体局部的“折角弧线”,当局部折出角度之后,犹如人之肩膀舒展,重心提升。若折角弧线流于浅弱,肩膀瑟缩,则骨相单薄。
若以五官来赏,那壶的五官是哪些呢?一:壶嘴
紫砂壶的嘴、把和钮,制壶者通常称其为似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丝毫不能苟且。嘴、把和钮的造型处理要与壶体形态相协调,不可太张扬或太弱。壶嘴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和流等多种。
好的壶嘴,造型要适合水流曲线的变化,壶嘴的长短、粗细,装在壶体上的位置都要恰当。
壶嘴内壁一定要通畅、厚薄均匀,壶盖上的通气孔要大小适当,不易被水汽堵住,注茶时空气流通,并形成一定的压力,小小壶嘴也有那么多门道,艺术路上只有精益求精。
二、出水口
紫砂壶嘴的出水孔,不太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出水畅与不畅,出水孔至关重要。早期紫砂壶出水孔,人们大多想象为独孔,其实并非完全如此。紫砂壶出水孔,应是随着茶叶的焙制方法的发展和饮茶习俗的变化而变化的。
【独孔】
【球孔】
【网孔】
起初,紫砂壶为独孔,极易被茶叶堵塞,但最迟在晚明时,已有个别紫砂壶出水孔为钱形孔,但不知为什么没有普及开来。直到晚清,紫砂壶出水孔,才流行改作多孔。“文革”时,有批紫砂壶外销至日本,这批外销壶里,出水孔设计为半球形网孔。这样泡片茶时,可避免茶叶堵塞。
三、壶把
紫砂壶的壶把形态有端把、横把、提梁三种类型。其中端把的形式最为常见,就是传统中的执壶把,今天较为常见的多为环形把。横把,就是壶把与壶嘴成90度角。横把壶,早在唐代长沙窑中就已有生产,可见在唐代比较流行。现在国内一般很少见到横把壶,但是日本人、韩国人品茶时多用横把壶。
提梁壶类型,古已有之,原始陶器及青铜器造型中皆有。紫砂壶中的提梁又有两种形式之分,一为硬提梁,一为软提梁。
四、壶足
紫砂壶的底足可分为一捺底、加底(圈足)和钉足三种类型。
一捺底是紫砂壶底特有的样式,薄薄的底片,嵌入壶体,底呈凹形。因紫砂另外无须上釉,烧成时便没有粘底或粘匣钵的顾虑,尽可采取最简洁、最方便、最精巧的做法。
四足底 四方传炉壶
在看壶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换位思考下,把壶当做一个人来看下,看看这个“人”身材如何,五体协不协调,基本上就可以确定其形是否到位。看壶如看人,看一把壶的神韵,就要看壶的“五官”组合在一起是否有精神!
紫砂壶如人,不仅以血肉之躯立世,更追求风神之美,将用和意浑然相通。这一过程中,实现着很多的对立与统一,如宾主之序、均衡之变、节奏之美、大小曲直等等,这一系列的对立和统一,本质是审美的张力。
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在紫砂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它一道,共同塑造着不朽的东方传奇。 “善学还从规矩”凡学,不可自作聪明,需知一器方圆自有度,莫将“冯马”乱糊涂。唯有吃透章法,纵横使转间皆能出规入矩,始可言变、言新、言奇。
该如何补救?
错误的方法,养坏了壶
光淋不擦
有的人泡茶时将茶汤淋在壶上,不擦不刷,认为壶多淋几下,就能多吸收一些营养。久而久之,壶被一层不均匀的茶垢包起来,壶表面变得腻黑而无美感。
干擦法
有的人在壶干的时候用茶巾反复干擦壶身,殊不知这样摩擦容易对壶造成一定的伤害。擦壶时需要在壶湿的时候进行,这样才能让壶充分吸收茶汁。
手擦法
有的人喜欢直接用手去摩擦把玩茶壶,以为这样更容易包浆。但手上常常会留有汗水、污垢等,而壶的吸收能力又强,用手擦壶容易污染壶,导致包浆不均匀,且会影响茶味。
泡壶法
有的人为了快速把壶养出光泽,长时间把茶渣茶水留在壶中,甚至用一盆茶汤“泡养”茶壶。这样急功近利的办法养出的壶光泽不持久,而且壶长时间泡水,会让其无法“呼吸”,甚至会产生馊臭味。
养好一把壶,需要时间,亦需要用壶之人的良好养壶习惯。
养坏了,该如何补救?
1.沾染茶垢很多朋友养壶,喜欢长期用茶汤淋养紫砂壶,认为紫砂壶上的茶垢可以养壶,不需要清理。自诩为养的好,这实在不可取。
紫砂壶适合泡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特殊分子结构(细密气孔)造成的透气性好。当然,这种气孔能起到一定的重金属吸附的作用。紫砂壶用的时间久了,气孔被茶垢填满后,势必也会在茶具内壁上附着,出现卫生问题。
茶垢的堆积还会影响紫砂壶的透气性。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日常的清洁和定期清理同等重要。建议用海绵蘸盐摩擦,可轻易去掉。
2.颜色不均在广东福建盛行"工夫茶",在喝茶时经常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壶身,使茶壶浮在热水中,但这样淋浇茶水,下面淹着底,极易形成茶垢或是茶渍线。
如果壶面由于清理不当,形成的茶垢或茶渍线,茶巾擦不掉,可以尝试用家里的食用盐蘸点轻轻擦拭,如果还不行的话,建议重新开壶,壶和壶盖分开没入清水中(一定要全部没入水中),加点茶叶,小火煮开,自然冷却后拿起来,清理干净即可。
3.碰到油渍不要把紫砂壶放在有油烟的地方。紫砂壶具有双气孔透气性,如果靠近油烟,油渍会吸附上去,很难清理掉,久而久之不用养,都有一种“贼光”,虚浮的光,很不舒服。
有时候也会因为小孩用油手,抓脏壶身,如碰到这种情况,建议重新开壶, 放清水里加茶叶煮,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水分子的翻腾,可以慢慢把油渍挤出气孔。
4.吐黑紫砂壶“吐黑”问题,段泥类的壶很常见,段泥壶颜色较淡,如果用来泡熟普,很容易引发“吐黑”形成不规则的一团团黑晕,针对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是“回炉”重新烧结。在高温下,茶垢和铁离子这些有机质都会烧得一干二净,焕然一新。
需要注意的是:回炉有风险,烧损率在10%左右。回炉前一定要使壶体充分干燥。(“吐黑”是对身体完全无害的,反而证明了你所使用的是真正的紫砂壶,所以一般建议不要回炉。)
5.碰到异味紫砂壶一旦沾染上异味,很难清除掉,建议将其放在不带油的饭锅中,以文火煮,注意壶、盖要分离。其微量的异味基本消失,异味严重的,还可以彻上两三天茶(茶的水不喝),味大多都会渐渐消失。(朱泥壶注意,切忌骤冷骤热,需妥善处理,重新开壶不失为好办法)
6.长期存放,发霉了有些壶友会因疏忽未及时将茶渣倒出,茶壶又长时间不用就会产生霉变,出现异味。建议壶内注满沸水晃数下倾出,反复几次,霉味全无。
壶养坏了,虽然可以补救,但是要想养出最漂亮的紫砂壶,还是要按照正确的养壶方式。所以,提醒广大壶友,在养壶的过程中,谨记正确养壶规则。
图文| 砂海墨韵
来源 | (ID:zisha5)
邵赦大邵赦大(也有作邵大赦),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名邵权寅,出生于宜兴川埠邵家,为大彬弟子邵文金、邵文银的后人。
他悉心钻研杨彭年技艺,所制竹段、梅桩、风卷葵诸式,时人争购。邵赦大于光绪十五年( 1890 年)创立权寅陶器店,店号印款为“权寅赦记”。
四方束腰紫砂壶
邵赦大先制壶,后经营,所用印款为“权寅赦记”四字楷书方正回纹边框印,自制壶盖有邵赦大作者印,订制壶只在壶底有“权寅赦记”章款。
弦纹扁壶
福禄寿壶
常用印章有:赦大、赦记、权寅赦记等。梅桩,是邵赦大的拿手花货。自从清乾隆后梅桩造型的贴饰工艺广为流行,清中期最为出名的花货艺人既是著名紫砂大家杨彭年的妹妹杨凤年,其次就是邵赦大。
竹节笔筒
以上内容是关于一个好的紫砂壶怎么看和紫砂壶怎样看好坏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