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心舟石瓢图片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心舟石瓢壶来历和心舟石瓢图片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石瓢自清代陈曼生创制起,就备受喜爱,贯穿了紫砂壶艺发展史,堪称壶中王者。
石瓢起先称为“石铫”,后因“弱水三千,仅饮一瓢”,改为“石瓢”。
降坡泥 心舟石瓢
石瓢以景舟、子冶最为知名。但我们今天要说的并不是其中之一,而是同样以创制者名字命名,却是总让人忽略的心舟石瓢。
心舟石瓢
黑泥 心舟石瓢
晚清时期,紫砂艺术到达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大量的文人和制壶名家相结合,文人的参与使得紫砂作品极具艺术气息。
玉成窑,被称为文人紫砂的巅峰,晚清时期的宁波籍书法大家、诗人,在沪甬两地的名门资助下,在今宁波慈城创办了玉成窑。
降坡泥 心舟石瓢
何心舟就是玉成窑的一位陶艺名家,字石林,别号“石林何氏”,清中晚期制壶大家,工书法篆刻,善制紫砂壶器,造工精炼、简巧。
黑泥 心舟石瓢
其取材自然形式,号为“陈鸣远后巧手之最”。其作品文化气息极浓,且数量珍罕,从古至今皆被誉为珍品。
何心舟制石瓢壶
底款:曼陀华馆
铭文:仿秦鸿台瓦。心舟摹刻。钤印:心舟
心舟石瓢是他创制的的经典壶形,与先前的曼生石瓢和子冶石瓢不同,心舟石瓢却是从设计、制作到书画篆刻一气呵成。
心舟石瓢,造型无锐利之处,却丝毫不显臃肿,弧线流畅自然,整器沉稳大方。
何心舟制石瓢壶
小韵说壶
▼
心舟石瓢是石瓢器形中极为经典的一款,但想要做得有神韵却非易事,如果你是喜爱石瓢的壶友,拥有一把心舟石瓢也是极好的。
茶盘
电热水壶
用来烧开水,现代人大多没条件在家里实现什么“竹炉汤沸火初红”,电热水壶方便又干净。
茶叶罐
用来存放茶叶,茶叶是一种干品,极易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很强,而香气又极易挥发。茶叶罐的一般有锡制、铁制、陶瓷、
玻璃、纸制等,其中以选用有双层盖的铁制彩色茶罐和长颈锡瓶为佳,用陶瓷器贮存茶叶,则以口小腹大者为宜。
茶荷
用来展示干茶(图中展示的是自嘉·纳雍绿茶)。承装茶叶后,供人欣赏茶叶的色泽和形状,并据此评估冲泡方法及茶叶量多寡,之后才将茶叶倒入壶中。
茶壶或者盖碗
茶壶、盖碗是用来闷泡茶叶的。一般是用陶瓷、玻璃或者紫砂制作而成。装上茶叶,倒入开水闷泡,闷的时候可以盖上盖子,这样温度可以更高,更容易让茶的味道溶入水中。
盖碗又名三才杯,明清时广为流传即盖为天、托为地、杯为人,合起来曰天地人合一。
滤网
滤网是用来过滤汤水的,茶水从茶壶或者盖碗之内倒出时,容易带出茶渣,所以需要过滤。
公道杯
公道杯也有人称之为“茶海”是用来装茶汤、给人倒茶也可以用来均衡茶汤浓度。
茶道组
其中包括茶筒、茶则、茶夹、茶拨、茶针、茶漏。
茶筒:用来盛放茶道子。
茶则:用来量取茶叶。
茶夹:用来夹洗品饮对杯。
茶拨:用来拨取茶叶。
茶针:用来疏通壶嘴。
茶漏:用来防止茶叶外漏。
如冲泡白茶,要先洗壶,置茶后,冲入热水后的第一道茶汤不饮用,用来洗壶。
2023年12月15日,西泠印社秋拍,清乾隆“御制”描金描银紫泥虚扁壶,以560万元的高价落槌,底款“大清乾隆年制”,此宝器为龚心钊旧藏。
清代宫廷紫砂传器,属三代时期最精,至乾隆时期达到最高峰。乾隆帝一生嗜茶,对茗饮用具的考究登峰造极,不仅要求紫砂茶具保留最佳的品饮功效,而且要与官窑瓷器一样,集诗、书、画、印为一体。
除此之外,乾隆时期宫廷紫砂展现出与康、雍两代最大的差异性在于,其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戗金、描金、描银等华贵的手法在此时得到了应用,可谓别开生面。
此件乾隆御制描金银虚扁壶,可谓集上述特点于一身的御用精品。壶身采用了少见的描金描银装饰手法,由于宫廷造办处漆作在技术上,已完全解决了彩漆与砂胎的粘合问题,故其金水鲜亮,与壶身砂胎附着完好,虽经数百年光阴依旧光彩熠熠。
而壶身描银装饰部分,由于银长时间受空气氧化,已然发黑,这也与故宫藏“乾隆年制”四字款描金银御题诗方壶表现一致。
此壶壶肩以金水书写乾隆御制诗《三塔寺赐名茶禅寺因题句》:积土筑招提,千秋镇秀溪。予思仍旧贯,僧吁赐新题。并落署“御制”二字。
三塔寺本为吴越时期安保院,宋代改名为景德禅寺,壬午南巡,乾隆皇帝以苏轼访文长老三过湖上,煮茶咏哦,遂御赐“禅茶寺”之名,又命苏轼与文长老煮茶咏哦公堂为“三过堂”。
故宫博物院王健华研究馆员认为“宫廷紫砂完全按照皇家的意旨制作,其工艺之精湛,技巧之娴熟,气质之脱俗,显然高出社会上一般文人用品。”这一点,从最近几年的两岸故宫收藏紫砂专题展上也可窥见一斑。
以上内容是关于心舟石瓢图片和心舟石瓢壶来历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紫砂壶造型大全 “紫砂壶”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