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玩紫砂壶的几种人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玩出来是什么样和玩紫砂壶的几种人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1、壶摔了
玩壶最怕手滑,手滑摔壶,尤其是养了很长时间,眼瞅着养出包浆了,却给摔成了好几瓣,最后也只能安慰自己“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2、冬天惊裂
这种情况在冬天使用朱泥壶比较常见(老段泥、降坡泥也会),当环境温度过低,突然在壶中注入热水,壶的温(站长 推荐:发酵小叶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学习茶知识请访问,wWw.lhECha.com)差发生急变收缩,紫砂壶就开裂了。
3、壶养花了
买了一把好壶,开开心心,神清气爽,但是,没有调教好,养花了,表色不均匀,甚至有大块色斑,导致很晚挽救。
4、壶发霉
长期不用的紫砂壶随便放在了闷燥之处,或者把刚洗完还有湿气的壶包裹起来放在盒子里,碰到了梅雨季,再想起它时,才发现壶壁上长了霉斑,并且还有味道。
5、买回家才发现不对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发现一把心仪的壶,以为是某某大师的正品,看哪哪都好,等到付了钱拿回家了,才发现毛病:要么流嘴不细致,要么刻绘有些粗糙,要么印章不够讲究,总之,“欲”令智昏,买之前没留神的猫腻,被一一发现,心里别提多懊恼了。
6、某某的壶这么好,你为什么不玩?
常常有人问,你喜欢石瓢,你为什么不买XX的石瓢,你玩朱泥,XX的朱泥壶是做得最好的……不是我说,现在的代工和假大师太多,不敢轻易下手啊!!
玩壶不易,且玩且珍惜!
紫砂壶的容量,是壶友购买、艺人制作时的重要考量。根据不同的工艺设计、使用需求和风俗习惯,对容量的制作、选择也不尽相同。
宜兴紫砂壶造型式样众多,大到从高达几米,容水量数吨的航母级大壶,小到指甲盖大小的微型壶,应有竟有。
通常情况下把壶的容量分为以下几种①130cc或者130cc以下的成为特小壶;
朱泥 巨轮壶(小品)
很多壶友都钟情小品壶,因为小壶便于试茶、品味,香气不涣散,而且小壶基本一手可握,方便把玩。
大壶保温性较好。适合于多人共同品饮,尤其适合泡普洱茶、红茶,因有闷、热的特点,茶汤滋味更易体现出韵味。
大红袍 文心壶(中品)
其实紫砂壶的大小和壶形也有关系。一些八方壶和一些六方壶,由于光面多,一般都是中大品,这样才能体现出方壶的阳刚,能够观赏方壶多个光面的协调和美观,一般很少有低于200C以下的六方和八方。
有的壶,比如明清时惠孟臣善制朱泥水平小壶,他的壶小巧可爱,特别适合饮用功夫茶,在潮汕地区甚是风靡。
清水泥 随元壶(中品)
在相同作者、相同款式和同种泥料的紫砂壶种,大的肯定要比小的贵。比如同一个作者一起做了两把朱泥西施壶,一把500cc,一把200cc。肯定是500cc的比200cc的费工,费时费料。
从制作者的角度看,一把壶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跟造型泥料、制作工艺是否搭配。
有的壶适合做中、大品,例如曲壶、提璧壶等,重在表现气势韵味;有的壶适合做小品,如西施、思亭,突出其玲珑剔透。
而薄胎工艺制作的壶,保温性差,讲究速泡速喝,容量必须要小。
紫泥 小扁西施壶(小品)
无论是艺人还是壶友,对紫砂壶容量的追求都是从壶本身出发,讲究的是“和谐”,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适用的那就是和谐的。
今日份银壶推荐
李小白银壶 欣赏
银器自古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历代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
银壶向来是宫廷皇家把玩之物
存世量少
银壶收藏在国内尚属小众
但凭其精良的工艺
和东方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底蕴
近年来备受藏家关注
古人有云: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
纯洁的白银
经数十工序、数百工具、数万次精敲细击
由工匠心、手、力通融合一
千锤百炼,精雕细琢
始成银器
拿着如此用心打造出来的银壶泡茶
口感柔和温纯,涩减韵长
喝茶是门艺术
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
作为雅集场上必不可少的银壶
也成了历代名人雅士所推崇之物
明朝许次纾的《茶疏》中这样写到:
茶注以不受他气者为良,故首银次锡。
银壶除了色泽高贵、传导快速、改善水质外,
最重要的是它还会释放银离子。
在煮水用具中,
以煮水用的纯银制壶最为珍贵
由银壶盛放过的水会释放微量的银离子
一升水中只要有五百亿份之一的银离子
就足以使细菌无法生存
可以保持几个月不腐败
银对目前所知的几乎所有细菌和胞外病毒
都有抑制作用
对人体无害且永远不会产生任何的抗药性
杀死了茶叶在存放过程中产生的细菌
消除了茶叶的异味,改善了茶叶的品质
银壶煮水、泡茶有不可小觑的增色效果
它可使水质柔薄爽滑犹如丝绢
口感喉韵更为细腻甘甜、滑顺饱满
不仅扬香性茶之气
亦可醒普洱、铁观音之味觉
这使其他器皿难以媲美
古人叹银壶沏茶“若绢水”
意为水质柔醇爽滑犹如丝绢
柔软,则是银壶最大的力量。
以上内容是关于玩紫砂壶的几种人和紫砂壶玩出来是什么样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茶盏里乾坤变化 盏中有乾坤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