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这25把壶你认识吗英语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这25把壶你认识吗英文和这25把壶你认识吗英语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看看这些不常见的传统壶型,你认识几把?
1.龙头玉环壶
▲冯桂林 龙头玉环壶
冯桂林一生创制紫砂花货素器精品甚多,有圆有方,有高有矮,有规矩方正精确的造型,亦有生态自然的茗壶,无不精致细腻,为同辈人称颂。此器即是其代表作之一。
2. 弯楞形壶
▲ 陈鸣远 弯楞形壶
3 .梅花壶
▲ 陈鸣远 梅花壶
4.碗灯壶
▲顾景舟 碗灯壶
▲ 顾景舟制石生刻红泥碗灯壶
▲王寅春 碗灯壶
5.橄榄壶
▲ 大彬款 橄榄壶
泥质紫褐泛暗红色,砂粒隐现,火候较高,于细腻中显坚实靓丽,有“砂粗质古肌理匀”、“银砂闪点”的特征。
制作技艺精绝,壶的胎壁较薄,手感轻盈,高洁典雅,朴实无华。
▲徐士衡 平肩橄榄壶
此壶器型硕大,为明代早期作品特征。底部用竹刀刻:“行吟月下 山水主人士衡”十字楷书款,盖内有士衡篆书长方章。
6.墨林壶
▲项子京收藏墨林壶
此壶是明代最有名的鉴定家、收藏家项子京,在宜兴定制的茶具。底刻铭文:“煮茶亭长项氏子京墨林”。
此壶气势颇大,结构有明制特征,几经碾转,藏家甚宝爱,并以拓本藏记。
7.玉斝(jiǎ)壶
▲陈文叙 玉斝壶
陈文叙,乾隆进士,博学嗜古,工诗善文,好造壶以怡友朋。
陈文叙是早于陈曼生的宜兴县令,与紫砂壶结缘,且能亲自制作紫砂壶,是对紫砂茗壶兴盛起倡导作用的第一任宜兴县官陶艺家。
8.平盖莲子壶
▲行有恒堂刻诗句 平盖莲子壶
9.曼生棋奁壶
10.鱼罩壶
▲裴石民制鱼罩壶
11.渔翁套具
▲汪寅仙 渔翁套具
12.玉笠壶
▲王寅春 玉笠壶
13.芝硕壶
此芝硕壶造型如缨帽,壶钮似顶珠,以顶珠为中心,饰以红缨垂下,下有六个流苏状的缨络,制作精妙。
14.束腰方壶
▲陈秉文 束腰方壶
此壶形制硕大,造型源于青铜古尊,方中寓圆,颈高腹鼓,高脚四开犴门,将全壶托起。腰部束一丝带纹作装饰,姿韵细腻,飘逸灵动。
15. 无垢壶
▲陈鸣远 四方圆角无垢壶
铭文“是名无垢,置诸座右,为斐老道兄。”
16.单环壶
▲王寅春 单环壶
17.凹肩磬钟壶
▲ 愙斋东溪 凹肩磬钟壶
此壶又称折身圆壶,壶上铭文署“东溪”。底钤“愙斋”篆文方章,为吴大澂参与砂壶制作名款。“东溪”为赵松亭之艺名。
18.雪桃壶
▲范大生 雪桃壶
雪桃壶用细红棕泥制作,色泽润亮朴雅。壶上铭刻:“方川子,玉川子,君子之交淡必此。利用刻。”
19.五蝠蟠桃壶
▲裴石民 五蝠蟠桃壶
20.隐角竹鼓壶
▲赵松亭 隐角竹鼓壶
此壶受到师傅邵夫廷、刻字名工吴月亭的推崇,遂为其壶上镌刻:“中空空,而难测,腹恢恢,其有余。”从此吴月亭与赵松亭结为忘年交。
▲朱可心 隐角竹鼓壶
21.水仙壶
▲陈殷尚 水仙壶
22.盉形壶
▲陈仲美 盉形壶
此壶取古铜器中“盉”的造型,但同时又将壶身分作三瓣,于是三扁圆足又是三突棱棱脊所在,与壶把、壶流相呼应,略带古拙韵味。
▲徐友泉 仿古盉形三足壶
23.葵花壶
▲时大彬 葵花壶
24.水仙花六瓣方壶
▲时鹏款 水仙花六瓣方壶
25.珍智提梁
▲周桂珍 珍智提梁
紫砂壶的各种不同容量(容量单位:CC/ML)适合多少个人饮用,实际上是取决紫砂壶的大少以及品茶所使用杯子的容量大小来决定,很多朋友购买紫砂作品时,壶的大小,容量,是参考标准中很重要的一条最常见到的几种搭配方式给各位壶友介绍一下:
君德壶
我们一般来划定紫砂壶的容量时,通常正常情况下,不算极端作品的,通常分为5种:
1、100cc或者100cc以下的成为特小壶;
品茶用的茶杯大概有这三种规格:小口杯(约30CC左右)、中口杯(约50CC左右)、大口杯(约90CC左右)
除去茶具的各自损耗,损耗包括紫砂壶内的茶叶占了体积,而茶杯不可能倒得满满的,除一下就出来结果。比如有壶友会问到,160CC的紫砂壶可以适合几个人同时喝茶使用,这种情况下就选小口杯,160CC就可以提供4-5个人同时喝茶了。
事实上这个问题是可以随时变换的,可以根据实际喝茶时候的情况来随意搭配,只要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喝茶心情,随意就行了。
制作者的角度看
从玩壶者的角度看
壶大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
一是地理位置和购买习惯,这边主要是取决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茶叶品种不一样,很多朋友最初接触茶类还是首选当地茶。
购买习惯,由个人喜好而定,有的朋友钟爱大壶,有的朋友偏喜小品,看自己平时喝茶的时候哪个容量最合适,不要茶还未来得及喝完,却冷掉了;还没喝几杯就一泡结束。所以看自己平时的喝茶习惯来。
二是价格因素,一般同一款器型,同一款泥料,大容量的价格会高一些,因为制作更费时费力,也更消耗泥料,也有的是因为泥料比较难烧制,比如说朱泥,基本上都是小壶比较多。
有些壶友比较钟爱一手壶的,一只手拿正好。握起来方便,便于把玩,但是也有人好客朋友多,用的都是大品壶,不管大壶还是小壶,最主要是适用。
紫砂泰斗顾景舟,被誉为光素器的大师。他认为,光器不藏拙。所以在晚年制器时多以点线面的光器为主,而少见刻绘、花器。
紫砂的造型一圆、一方、一提,器型不同,韵味各异。而以光素器为代表的,有十把经典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看看你手里有没有!
圆器
石瓢
石瓢壶,壶形上小下大,重心下垂,造型沉稳,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极速有力。
壶身呈“金字塔”式,壶流、壶口、壶把三点形成水平直线,符合科学性,观赏端庄敦穆,此对壶通体不施任何装饰,它以透彻的裸胎之美,展示着紫砂泥质最本真的魅力。
掇只
“大亨掇只壶”,壶身长近一尺,高过六寸,壶色浑厚深沉,莹润如玉,造型古朴端庄,稳重,气度不凡,充分体现了邵大亨精妙绝伦的壶艺技术。
此壶四海壶具博物馆收藏近35年,被海内外紫砂界以及紫砂泰斗顾景舟一致推崇经典中的经典,光器之祖,“壶中之王”。
仿古
而整个壶的饱满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仿古壶造型古朴庄重,线条收放自如,气度不凡,实属典范之物。
西施
西施壶,由极精简的线面架构成形,流线丰满光润,自然服帖,身盖相连呈截盖,钮为扁圆状,底向里收敛。
流短而粗大,位置略微偏上,把圈向下倾斜,俗称“倒把”,壶流与把和谐对称,视觉上更为稳重,表面珠粒隐现,质朴无华,整器有浑圆天成的状态。
方器
传炉
传炉壶,壶面呈四方,鼓腹饱满,棱角浑朴有致,三弯流柔顺胥出,弧把昂扬,盖呈方形圆角,唇边厚实,盖面平弧微穹,中心钮滴似如算珠。
四足承平底,此壶器型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比例均匀,珠圆玉润。
僧帽
僧帽壶,壶体采用六方造型,壶身上下收敛,壶腹圆鼓却可见弧度,壶口由六片相同形状帽沿围绕而成,壶盖同样以六方形出现与壶口相对应,两者结合紧密,如同一体,壶把中间有一凸起作为点缀,壶嘴更具特色,如同一鸭嘴出水孔居于上,增加趣味性。
壶的整体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美感十足。此种壶型为方器,具有方中藏圆的效果,线条明朗简洁,给人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
六方
藏六方壶,此壶通体阳线筋纹排布,六条线条从壶纽顶端一泻而出,经盖面、盖沿、壶口颈、壶身收至壶足,呈现六方。
壶体线条饱满,向外贲张。整壶线条明晰利落,虽方似圆,虽圆却方,尤其是壶盖穹窿凸起,整壶呈现出蓄势待发之势,品读有味。
提梁
提壁
提壁壶,可以说是光素器中的扛鼎之作,壶身为圆壁状,壶腰非直筒,而是稍往里凹,线条自然。壶纽为缩小的圆壁,和壶身相应,壶盖凹凸对比的设计更增强了壶的立体感。
壶嘴胥出自然,壶嘴为六方之形,线条流畅,区弯有力有韧度,此壶线形的整体造型是壶嘴、提梁浑然一体,讲究比例的谐调,线角处理展现此壶的严谨气度。
洋桶
此洋桶壶,线面流畅、曲度合宜,壶嘴嵌入壶体和上扬舒展的比例恰到好处,壶主体的挺拔又不过分激励,仿佛璞玉琢成。
肩变为凹肩线,盖为母子双线相吻合,颈与肩有精细的节奏变化,俯视线条韵律丰富,点、线、面元素和谐统一,非常精致。
曲壶
此为曲壶,形象源于蜗牛的有机生态,通壶以一条涡线贯通,同时形成线与面的变化。线条处理清晰挺秀,静中有动。
流与把所形成的虚空间与壶的实体对比强烈,巧妙地勾勒壶体的轮廓美,在紫砂光素器的提梁设计概念上,曲壶有着突破性的成就。
艺紫陶紫砂
专注名家作品收藏
每一粒砂都来自宜兴
每一把壶都源自作者
以上内容是关于这25把壶你认识吗英语和这25把壶你认识吗英文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