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明清时期的紫砂壶 明清紫砂壶大家名人录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要你管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明清时期的紫砂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明清紫砂壶大家名人录和明清时期的紫砂壶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明清时期的紫砂壶 明清紫砂壶大家名人录1

宜兴紫砂闻名中外,工精艺美,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远销海外,受到了当时王室及贵族的拥护喜欢以至收藏。

远销海外的紫砂壶

明朝万历年间,中外贸易繁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船队将中国茶叶装运上船,这是中国茶叶传入欧洲的开始。

至此以后,中国的茶叶被大量出口运输到欧洲,随船出口的还有少量紫砂茗壶。

这种来自世界另一端的紫砂宝器,从走出国门的那天开始,也受到了欧洲一些王室和贵族的钟爱。

如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三世的双流壶、德国诸侯奥古斯都的紫砂陶、英国艾勒斯福德伯爵的紫砂壶等。

宜兴紫砂壶最早通过贸易方式出口到欧洲可追溯到1679年,留存在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的档案材料见证了首批从中国漳州运抵的7箱朱泥壶。

远销欧洲款 紫砂壶

远销欧洲款 紫砂壶

当时为了迎合欧洲人的巴洛克情结,宜兴的制壶艺人开始在紫砂壶表面添加装饰。

注释:【巴洛克】意为变异的珍珠,是一种代表欧洲文化的典型艺术风格,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明朝天启年间作品,现收藏于英国 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

首先在壶的某个部位或壶的全身做镂空装饰,发展到后来主要用红泥、紫泥、黑泥或是墨绿泥绘在黄色泥制的紫砂壶上做泥绘装饰,装饰的内容大多取材于佛教和道教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作品,现收藏与英国 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

这些象征性的装饰形态对大部分欧洲人来讲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他们称之为“红色瓷器”、“朱泥器”。

当时有中国民间流传着“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争求鸣远碟”的俗语。

到了清朝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国力强盛,体现在工艺制作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某些门类上,至今还是无法企及的高峰。

紫砂壶的制作也是如此。

六方双流折肩提梁壶 现藏于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

特别像陈曼生这样的文人积极介入后,紫砂壶的气局就更大了,融入了中国的书画篆刻等艺术,从单纯的泡茶器转身为既可实用又可收藏观赏的工艺品。

清朝顺治年间作品,现收藏于丹麦 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

其多以朱泥制作,常加以贴花、镂空、泥绘等手法,这也成为了其区别于一般紫砂壶的最重要的三大技法。

清朝康熙年间作品,现收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

从明代晚期到清代中期,是中国茶叶输往欧洲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紫砂壶的兴盛期,伴随着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逐渐兴起,紫砂壶也开始走出国门、销往欧洲。

远销海外的紫砂壶向世人展示了其实用与观赏俱佳的文化属性,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不仅仅是宜兴紫砂迈向国际的一步,也是宣扬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重要一步。

有人说紫砂杯不如建盏和瓷杯(紫砂壶和建盏)

图文| 砂海墨韵

 来源 | (ID:zisha5)

而饮茶的器皿里,有人却认为紫砂杯不如建盏和瓷杯,他们觉得紫砂的素胎不如上秞的盏与杯,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紫砂杯的造型相比建盏与瓷杯更为丰富,其次,紫砂裸胎而内壁施以白釉同样可以欣赏汤色,可以说是各有特点。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那些精品的紫砂茶杯。

圣思桃杯

圣思桃杯

其色呈赭红,泥质温润细腻。

形制剖桃之半为杯体,构思巧绝,造型完美,又以苍劲的桃枝作把手,一张叶子、三个树干、三颗桃子为基座。

整个杯体上塑大小老嫩桃叶十四片,均以立体造型,形态各异,婀娜多姿,叶脉清晰,技艺卓绝。

圣思桃杯

此为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亦是紫砂杯中的极品之器,被顾景舟先生评定为紫砂中的“神品”。

陈亨明制紫砂把杯

紫砂把杯

此紫砂小把杯四只,尺寸各异,每只杯形、把手及印花亦不相同,以杯把而言,即有螭龙、象首、如意等式样,制作精湛,极为精巧。

亨慎制彩泥绘山水紫砂杯

泥绘紫砂杯

此件彩泥绘紫砂杯为亨慎制器中的上佳品,其杯口较薄,微扩,由上至下渐敛,接底部浅足,足圈修饰细致。

杯身以紫砂本色调以多彩泥料,绘高士亭台惜友送别图以作装饰,观赏性极佳。作者以杯身为画面将国画技法中的皴、擦、点、丝等笔法表现的淋漓尽致,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紫砂内秞连托杯

内秞连托杯

此为两件组成一套,紫砂胎,杯子呈四方圆角式,撇口高足,杯面与足底施以开片,口沿饰以回纹一周,手执为变体螭龙形。

托盘塑以菱花口式,敞口高足,盘面与底足皆施开片,盘口也饰回纹一周。杯腹铭刻“石上坐吟诗,二泉”,书法遒劲文雅,乃文人茶具雅玩。

陈原圣款紫砂花卉杯

花卉杯

两枝上生长出花叶,紧贴杯身,虽雕刻不多却自然有趣,层次丰富,生机勃勃之感顿生,整只紫砂杯雕法古拙,带有明末清初犀角杯的风格。

紫砂回纹虎首耳小杯

回纹方杯

此回纹杯乃是清康熙年间作品,方杯敞口,周身皆做混,润而无锋手感极佳,口沿一周以回纹为饰,也是典型的清代宫廷器装饰特点。

紫砂三友杯

紫砂三友杯

一对紫砂品茗杯,为紫泥烧制而成,内部施白釉,便于观茶汤色。杯为树桩形,杯身贴泥饰松竹梅,金钱松虬枝伏贴于体,枝头刻绘的松针宛若花朵,惟妙惟肖。竹杆挺拔,超然独立。曲劲的梅枝上朵朵俏梅绽放,梅景如画。

“三友”刻画得光润秀雅,与外壁紫砂质感形成鲜明对比,意趣盎然。松、竹、梅因其特性而赋予的美德,被誉为“岁寒三友”,松、竹经寒冬不雕,梅则迎寒开花,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倾倒。

青灰泥凤纹把杯

青灰泥凤纹把杯,口微敛,鼓腹向下急收,直通圈足,把为凤凰。

口沿一周,有卷云纹带,腹身上有方折如意云头纹,下有三角纹,内填蝉纹。近足部上为如意云头,下作阴刻弦纹一条。

把的凤凰呈立身状,凤尖喙长冠,双翅收拢,长尾飘然弯曲,贴紧杯壁后向外弯折。

你的建水紫陶壶开壶方式对了吗(建水紫砂壶如何开壶)

相信很多壶友都是接触建水紫陶壶的时间不久,只知道建水紫陶壶泥料天然健康,安全保真,但是对于紫陶壶开壶却很少有人能说明白,老壶友都知道紫砂壶开壶需要豆腐、甘蔗、白糖之类的,那么紫陶壶开壶也是需要这样吗?紫陶壶什么样的开壶方式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首先介绍宜兴紫砂壶的开壶方式,以及各步骤的用途, 一把新出窑的紫砂壶是没有太多光泽的,黯淡无光的,也不能直接用来泡茶,所以新壶首先需要“开壶”,其目的就是除去壶内的其他杂质和火气。

一、热身,将刚买回来的紫砂茶壶内外冲洗一次,将表面尘埃除去,然后放进没有油溃的锅或者盆内,加3倍高度的水煮15分钟,这样茶壶的泥土味及火气都会去掉。

二、降火,将豆腐放进茶壶内,放一倍水煮5分钟。豆腐所含的石膏有降火的功效,而且可以将茶壶残余的物质及部分化学添加物分解。(用豆腐开壶之后的陶壶,陶孔会吸附石膏,有一层白色的膏体,久久不能去除,前期壶内也会有味道)

三、滋润,将甘蔗切开后,放在煲内。没有甘蔗,可以放些糖,然后再煮5分钟。甘蔗的天然糖分,能够让茶壶得到前所未有的滋润。

四、重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茶叶,放入茶壶内煮5分钟。这样茶壶便不再是“了无生气”的死物,脱胎换骨后,吸收了茶叶精华,第一泡茶已经能够令茶人齿颊留香。

一、去味,将一把新的紫陶壶用开水冲淋一下,放进无油的锅或盆里,倒入3倍高度的水量煮沸15分钟左右,沸水滚动陶内火气味、泥土味会随之去除。

二、滋润,也就是加白糖或甘蔗,这一步在紫陶里其实可有可无,紫砂加白糖或甘蔗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糖分,可有让暗沉的紫砂得到滋润,更加容易养出包浆,紫陶泥土的特性本身就可以无釉磨光,也无需糖分的滋润就可以达到滋润的效果,故这一步可有可无,只要后期用完多擦拭就可以达到包浆效果。

三、重生,想好此壶用来泡生茶还是熟茶,“一壶一味”,用此类茶叶放入茶壶内煮,让经过洗礼的陶孔充分吸收茶汤和茶香,再用来泡茶便可。

专壶专用,一壶侍一茶

紫陶有陶孔能够吸附茶汤中茶浸出物质促使胎体发生变化,井能够散发所泡之茶的气味,爱壶善饮人士切记此壶泡哪种茶,尔后一直不变,做到“专壶专用,一壶侍一茶”。这里并不是指某一款茶,也可以是某一个茶类,比如普洱生茶和熟茶一定要区分开来,用不同的壶泡,当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只泡自己囤有的口粮茶。

一把好的紫陶壶有天成的因素,也有后期养护因素,养壶是个漫长的过程,执一壶,养一生,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以上内容是关于明清时期的紫砂壶和明清紫砂壶大家名人录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西泠印社2023春拍结果 西泠印社2023年秋拍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