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紫砂壶提香,蕴香的区别 紫砂壶提香,蕴香是什么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我的连队我的班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提香,蕴香的区别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提香,蕴香是什么和紫砂壶提香,蕴香的区别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紫砂壶提香,蕴香的区别 紫砂壶提香,蕴香是什么1

紫砂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又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上述为古人总结心得,易言之,以紫砂壶来泡茶,只要充分掌握茶性与水温,当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涣散的好茶,比起其它材质茶壶,其茶味愈发醇郁芳香。

紫砂壶之所以具有“提香、蕴香”的功能,主要是由于紫砂泥料的特性所决定的。紫砂壶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具有较强的附吸力。它能吸收茶之香味,且保持较长的时间,而施釉的陶瓷茶壶,这种功能比较欠缺。

紫砂的“双气孔结构”,与其所含石英成分紧密相关。紫砂的“紫”,是说颜色;紫砂的“砂”,是说性质。砂,有两种含义:一指单体的纯粹石英颗粒,一指复体的石英混合团结。我们通常谈到紫砂,都是说它的后一种含义。

烧制时,泥料中的碳酸根先分解,释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泡。气泡在土中,有的连通,有的闭合,会形成细密的“链状气孔群”,串连而导致开放;气泡在石英和硅酸盐颗粒集聚成的团结体中,则会堵塞于各颗粒间,使原本存在的空隙互不连通,阻止而导致封闭。开放性气道和封闭性气道并存,称“隙泡结构”,俗称“双重气孔”。

在显微镜下观察烧成的紫砂壶断面:团结体间的开放性气孔,空隙粗大,气体可由此出入;团结体内的封闭性气孔空隙细小,水体由此阻塞。非紫砂的黏土,没有石英颗粒和硅酸盐团粒。不烧结时,都是开放性气孔,会渗水吐黑;烧结后,瓷化得完全没有了气孔,敲击起来声音很脆。双重气孔可以保证透气性和相对的隔热性。

紫砂成品有小于2%的吸水率,说明它的气孔率介于一般陶器和瓷器之间。紫砂原料中存在大量团聚体,团聚体内部有闭口气孔。烧成时,团聚体产生较大的收缩,它的周围又生成一层断断续续的气孔群,大部分属开口气孔,显气孔率约为5%。这样质地的器皿,用来泡茶,色、香、味俱佳;用来栽花,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不易烂根。

品茶届紫砂壶排第一,世人都说紫砂壶泡茶好喝,与其他茶壶相比为何好喝?其双重气孔结构就是关键原因之一。紫砂泡茶香味浓郁,醇郁芳馨,喝了一杯还想再喝!

全手工、半手工、手拉胚、灌浆壶、机车壶到底有何区别(灌浆壶和机车壶怎么区别)

紫砂,千古茶人最爱。在古时,所有的紫砂壶都是手工制作。在今天,科技高速发展,紫砂中也出现了“解放双手”的成型工艺。

但这些工艺的出现,对于传统的紫砂行业却是一把双刃剑,生产力的提高使得拥有紫砂的门变低,却也让传统工艺的光芒蒙上一层阴影。

紫砂终究是分好坏的,全手工、半手工、手拉胚、灌浆壶、机车壶,这些市面上的成型方法,你都了解吗?

全手工

 拍身筒成型

拼接成型

坯体上只有一道泥接头留在壶身的装把处,且痕迹不明显。全手工使用的工具及工序近百道,每件作品的尺寸、大小都会有所不同。

半手工

将拍出雏形的身筒纳入专型的石膏模具内,然后用专用工具进行推、勒、刮等制作完成。留有两道模具缝的泥接头,分别留在嘴部和把手部。

 模具半手工成型

手拉胚

手工拉坯法是制陶工艺的名称,它是在转动的轮盘上,利用惯性离心力,用手将可塑的泥坯拉制成各种形状,然后配上壶嘴、壶把(均为灌浆制作),晾干后进行表面喷浆,最后入窑烧制一遍便可。

 

因为轮盘在转动过程中,离心力会拉破坯体,所以这种成型技法不适应真正的紫砂泥,一定要加入高岭土等陶泥或化工泥代替紫砂泥料,以增加泥料的延展性。

注浆壶

又称灌浆,将矿料加工成糊状泥浆,利用石膏模型的吸水性,将泥浆倒入模具中,待冷却后脱开石膏模具便可成型。

 

机车壶

是一种机械性地车刮成型,用一坨泥巴放置在特制的模具内,利用辘轳车刀旋转惯性车出坯件,再人工装嘴、把以及细节处的修整。根据后期的加工程序能划分出几个档次。

子冶、景舟、汉棠(顾景舟之徒汉棠)

图文| 砂海墨韵

 来源 | (ID:zisha5)

历代名家对石瓢多有演绎,但每人风格各异,各家的“石瓢”尽管面貌稍有差别,但其整体都是以“三角美学”为基础。

俊秀爽朗子冶石瓢

子冶,便是瞿子冶,其名应绍,字子冶,尝任训导,上海松江人。

黑泥 子冶石瓢

他工诗文,其诗耀艳深华、缠绵悱恻;擅书画,晚年尤工兰竹,用笔放逸,为世所重;精鉴赏,凡钟鼎彝器、秦砖汉瓦无不立辨真伪。

 

红清水泥 子冶石瓢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酷爱紫砂壶,并自号为“壶公”。

子冶石瓢,最早乃是由瞿子冶在石瓢上刻绘而得名。

 

底槽清 子冶石瓢

其壶身、壶把的三角形更为规整,被称为「瘦壶」,透出一股刚韧之气,抑扬顿挫,挺拔凛然。

段泥 子冶石瓢

底部和腹部线条比较平滑,壶口较小,比较秀气,亭亭玉立。

刚中有柔的景舟石瓢

景舟石瓢是顾景舟在陈光明满瓢的基础上修改而来的,呈椭圆形,上窄下宽,颇具备分寸感。

底槽清 景舟石瓢

壶身丰满,虽型制为几何型,但每根线条饱含了柔润,充分了展出了线条的软而韧度。

 

朱泥 景舟石瓢

顾景舟记曰:“ 陈光明,字匡庐,小名润宝。中年以后,依其女侨遇上海。技艺较同辈精致,被同代艺人誉为二陈,即清初陈鸣远,清末陈光明。 ”

 

底槽清 景舟石瓢

陈光明,清道光至民国初年间人,原籍金陵,自幼侨寓蜀山,善作紫砂器,工艺精湛,格调高雅,是当时的名家好手之一。

清水泥 景舟石瓢

后陈光明随女儿侨居上海,曾与顾景舟先生同在上海【郎氏艺苑】仿古,景舟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 在上海仿古的名手里,手艺最高的,当数陈光明。“

 

清水泥 景舟石瓢

景舟款满瓢较陈光明款,壶身较为高挺,追求线性的流畅舒展。

格调高雅的汉棠石瓢

徐汉棠出身陶艺世家,1948年初中毕业后即跟随父母学艺,于五十年代初即拜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为师,为顾老师第一弟子。

 

底槽清 汉棠石瓢

汉棠石瓢就是由徐汉棠所创作,他富有艺术天才,功底扎实,汉棠石瓢继承了顾景舟大师石瓢壶刚劲、挺直的等腰三角形骨架,且更加强调每个点上都有力度,犹如弯曲的钢丝或弯弓之状。

紫泥 汉棠石瓢

在此基础上又加了几分浑厚,添了几分丰满,使之有骨有肉,温润可爱。线型上则采用直线与弧线的连接方法。

 

紫泥 汉棠石瓢

壶身口沿下延基本为直线,再往下则与壶体弧线相连。壶嘴前段接近直线,后段则是一段反弧线相连,这样的处理使得壶嘴更有力度感。

型体老味、飘逸,做工简约,端庄大方。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壶提香,蕴香的区别和紫砂壶提香,蕴香是什么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紫砂泥料的加工步骤有哪些? 紫砂泥料制作过程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