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紫砂壶透气性最好的泥料 紫砂壶透气性越好就好吗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秘恋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透气性最好的泥料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透气性越好就好吗和紫砂壶透气性最好的泥料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紫砂壶透气性最好的泥料 紫砂壶透气性越好就好吗1

我们说到紫砂壶,总是会提到其泡茶存香,无熟汤气的特点,言其越暑不馊可能有点夸大其词,但是紫砂壶确实有着其他茶具不具备的「透气性」。

▲紫砂泡茶

▲断面颗粒

而我们常用的紫砂壶泥料,根据砂的粗细不同,也有不同的目数,也正是因此,很多朋友常常会问到一个问题,是不是紫砂壶的透气性也与目数有关呢?

目数

目数即紫砂颗粒的大小,我们在将紫砂矿研磨过筛时,会以筛网确定目数,常见的有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等。

目数越小,泥料颗粒就越粗,反之,目数越大,泥料颗粒就越细。

▲断面颗粒

同时,目数也体现在紫砂烧成后表面的砂质感,目数低的紫砂泥,做出来的紫砂壶,一定相对颗粒更粗些,手感也不会那么细腻,砂的质感更为突出。

砂太粗和太细在制作难度上都非常高,我们常见的紫砂壶多为40目与60目的,这类的泥料既细腻又有砂质感,且制作烧成率最高,烧成后泡养包浆光泽度也好。

透气性

我们上面说到,紫砂的透气性,关键在于砂的颗粒,这是紫砂壶矿料的固有属性。

▲过筛漂洗后的紫砂

这里要说明的是,在目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其对透气性的影响是很微小的,例如60目与80目的同种泥料,透气性是差不多的。

而当我们把泥料研磨的太细,打破了其物理结构,就会影响到其透气性了。

而如果60目与180目的泥料相比,后者几乎便没有透气性可言了。

▲200目的泥浆

同时紫砂的透气性也与其泥料中所含的砂数量有关,光凭目数大小是不能判断透气性好坏的。

总结

所以,我们谈及目数与透气性的关系时,可以这样理解

目数大小不能用来判断透气性的好坏;

你不知道的8条紫砂冷知识(什么是紫砂)

01、顾景洲为何改名顾景舟?

顾景洲的父亲顾柄荣生有三子,分别取名景洲、陆洲、锡洲。

1948年,画家江寒汀托铁画轩的戴相民,将任书博刻的“顾景舟”三字方石章、王仁辅刻的“景舟”二字长方石章,转赠给顾景舟,“景舟”二字是江寒汀按画意所起。这年夏秋,顾景洲精心制作的5把石瓢壶就开始启用此章。

02、配套紫砂茶具的“头”指什么?

▲1959年作 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

三件头——1壶2杯;

五件头——1壶2杯2碟;

六件头——1壶4杯1盘;

九件头——1壶4杯4碟;

十三件头——1壶6杯6碟。

配套的紫砂茶具,一般是:茶杯数量少,茶壶的容积就小;茶杯的数量多,茶壶的容积就大。但茶壶的容量必须超过配套茶杯的总容量,如“六件头”壶的容积,必须有6杯左右的容积。配套碟子的口径,一般应是配套单杯的口径和高度之和。配套盘,多为10吋大小。

03、壶型是什么时候开始由大变小的?

壶型由大变小,决定于士大夫饮茶趣味和习惯的改变。

明代的紫砂壶,不但式样变化多端,壶形大小也很不相同。大体上说,明万历之前,尚大壶;万历之后,壶形日渐缩小。时大彬自娄东和诸多文人结交之后,才改作小壶。以后徐友良诸家,更向这一方面推进,从“盈尺兮丰隆”转向“径寸而平柢”。明末清初更有陈子畦、惠孟臣都是“小壶精妙”、“各擅胜场”的名手。

04、存世的大彬壶为何不多?

▲时大彬作品

时大彬长寿,享年七十有余,他一生创作的紫砂壶,在古代名家中,他一生创作的紫砂壶数量应该是较多的。

但为什么存世的大彬壶却非常少?除了紫砂器本身不易保存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许多大彬壶都被时大彬自己给砸碎了。史书中这样记载:“每有新作,如不惬意,即行毁弃,虽碎弃十有八九,亦在所不惜。”

成名壶手的壶是黄金白银,时大彬的“在所不惜”,存续的是“千载一时”的美誉。

05、名家制壶会留下“暗记”吗?

暗号、暗记,名人常用。《扬州画舫录》就记载时大彬曾用大拇指在壶把下端按上自己的指纹做记号。顾景舟曾在上海隐姓埋名生活了三年,每天的工作就是秘密仿制历代名壶。

在仿制时大彬壶时,顾在成品内刻了一个小小的“景”字,粘上一点脂泥盖住。几十年后,他被请到香港中文大学讲课,在陈列室看到了那把被称作“时大彬传世器”的壶,他伸手摸到了当年自己留下的暗记,众人请牙科医生将曲镜伸进去验证为实,引起一片惊叹。

06、“停匀”和“亭匀”有什么区别?▲顾景舟制吴湖帆书江寒汀画大石瓢壶

“停匀”多指“匀称”。

宋·洪迈在《容斋三笔·紬绢尺度》中,用“停匀”描写质量:“宜令诸州道府,来年所纳官绢,每匹须及一十二两,其絁紬只要夹密停匀,不定斤两。”

清·钮琇,在《觚賸·石言》中,用“停匀”描写形态:“(端砚)其受墨也,差差鳞鳞,融洽停匀,石与墨得,墨与石亲,沛然膏流,油然酎醇。”

“亭匀”多指“妥当”。

现代朱自清在《庞贝故城》中用“亭匀”描写结构:“这种画分明仿希腊的壁雕,所以结构亭匀不乱。”

07、紫砂上袁村出现过哪些制壶名家?

青少年时代的顾景舟,也生活在上袁村这个紫砂壶发祥地。

08、紫砂壶的有害物质含量有没有标准?

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国标1261—2003》规定,空心制品铅≤2.0mg/L,镉≤0.30mg/L。

最可能会铅、镉溶出量超标的产品,是有“釉上贴花”的瓷具,瓷器使用的颜料、油墨是必须加入铅、镉的,它的烧造又限于800℃以下,在低温状态下使用,遇到弱酸、弱碱就可能会溶出。

但是紫砂壶烧成近1200℃温度,内壁绝无釉装饰饰,所以也无铅、镉溶出之虑。

紫砂泥料中(紫砂泥料中的氧化铁加碳粉怎样才能还原出金属铁)

黄龙山4号井,在黄龙山五个矿井中,不仅开采量是最大的,而且泥料品质优良,尤其是4号井出产的底槽青最负盛名,可谓天下紫砂第一井。

  

四号井底槽清

黄龙山四号井,几乎以一井之力成就了黄龙山的千古流芳之名,即使现在已经封井,依然阻挡不了它美名远播。黄龙山4号井所出泥料制作成品壶查看其特性,有以下发现:

一、壶表有大小不等的金黄色或黄色砂质,这便是鸡眼的效果,与醇厚润泽的紫泥色相互辉映,显示出底漕清茶壶不凡的外表和气质。

  《随机阅读::中国十大名茶,学习茶知识请关注:www.lheCha.cOm)

二、这款泥泥质透气性极好,在紫泥中属上乘,能长时间保持茶水的新鲜。

底槽青

底槽青是紫泥中的优质矿料,位于紫泥矿层底部,其特征是多数断面带有灰绿色斑,俗称鸡眼、猫眼。这些灰绿色斑分布有疏有密。从鸡眼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矿料的出处,是否是底槽清。如下图:

  

底料烧制温度分可以分普温和高温两种。一般普温烧成之后呈现棕红色,也有人说巧克力色,此时一般都有黑气,也有人喜欢说是花泥现象。

然后温度再往上走的时候,会慢慢从棕红到紫红变化,在某一特定临界高温时候会成为深紫色,这时候花泥现象就会消失。

底槽青的壶,砂质感强烈,透气性佳,泡养时久之后,温润光泽,自发暗然之光,非常的古朴大方,是紫砂中最能代表紫砂特点的优质泥料。

现如今矿料已经保护不再开采,以前开采的民间储量也越来越少了,所以作为紫泥里的优秀一类,存量也是不多,但绝对是没有绝迹之说。

  

黄龙山4号井的底槽青最为稀贵(4号井现已不开采),烧成后有隐约朦胧黑影(黑铁质),而且能看到金黄色的砂粒,金砂点点,宛似夜空繁星闪耀。

底槽清泥料的特点:

底槽清在紫泥中属于优质矿料,它位于矿层的底部,泥质细腻纯正,烧成后质坚细腻光润,呈棕色,其成品质感纯朴自然、沉稳大度、温润内敛、温和典雅,泡养变化很快,泡养后温润感更为丰富饱满,茶汤韵味悠扬,越显光朴素雅。

来源:紫砂壶百科全书,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壶透气性最好的泥料和紫砂壶透气性越好就好吗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紫砂不同泥料喝什么茶 紫砂壶的泥料有什么不同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