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观潮 观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伟大情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观潮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观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和观潮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观潮 观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1

权衡主公平,不偏不倚,有大威仪。

......

汲古传新

王寅春(1897-1977)  

紫砂七老之一

紫砂七大老艺人,包括任淦庭、吴云根、斐石民、蒋蓉、朱可心、顾景舟

王寅春(1897年1月13日-1977年4月11日) 祖籍江苏镇江,父辈定居宜兴川埠上袁村。紫砂七老艺人之一,13岁拜制壶艺人金阿寿为师,开始求艺生涯。三年满师后,帮窑户制坯当客师,24岁后在家自产自销紫砂壶。

因手艺好,上海客户纷纷定货,并赠“阳羡惜阴室王”印款盖于壶底,名染沪上。后由宜兴蜀山切玉圣手金石书画家潘稚亮刻“王寅春”方章相赠,宝爱此印,一生一直用此章钤于壶底。

王寅春是位勤奋多产的名艺人,传世力作颇多,技艺风格独树一帜,方器选型规矩挺括,敦厚朴实,筋纹器雍容大方,秀美可掬。一生为紫砂事业培养了大批技艺人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为紫砂陶艺的繁荣和发展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六 方 秦 权

 

秦权为器,脱胎于衡具,

两者虽功用有别,然意趣相同。

作品以秦权之韵,

写雅正之美,

壶身六面均匀调和,

每一个面都平实、直挺,

壶肩曲线过渡温和;

壶嘴、壶把、壶盖及壶钮皆为六方造型,

衔接之处十分细腻,

棱角从无到有的过渡令人惊叹。

整器造型简练古朴,显得古色古香,

神韵与气度一点不差,

有王者风范,不怒自威,

犹如六合在握,稳守金汤,

实乃壶之王者。

纯  背

拍卖赏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王寅春制、亚明画、任淦庭及徐秀棠刻紫泥亚明四方壶

西泠印社 2023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2,875,000 元

王寅春 高腰双线壶

江苏和信 2023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1,725,000 元

紫砂鉴藏(紫砂壶藏品)

应书良作品

 四号井深井紫泥大彬如意

壶型来源

全手工制作 容量250cc【丁酉年制】

壶型介绍

盖呈凸圆形,为压盖。盖面贴有四瓣如意纹饰,对称分布,厚度约为1毫米,工艺精良,扁圆形纽。

盖中有一出气孔通纽顶,盖内孔大,顶孔小,孔圆规整,做工讲究;三弯嘴内敛,气息庄端且聚气。

大彬如意是一款经典的器型,此款壶既有“事事如意”之意,又有以三足撑体的“鼎立”寓意。

大彬如意——实物照

个人介绍 - 应书良

应书良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第三届宜兴优秀青年陶艺家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宜兴金壶沙传紫砂艺术研究所所长 总工艺师

制壶师承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勤芳先生,书画陶刻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十大能工巧匠徐安碧先生。作品传承古法,多以全手工成型,在传统的基础上寓以了自身的风格,作品多次在国内获奖。

(推荐阅读::< a href="https://www.lhecha.com/2414.html " target="_blank">普洱茶喝了会睡不着吗,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访问:茶文化,:www.lhecha.com)

2023年3月应韩国茶道文化研究所邀请赴韩参加中韩文化研究交流,

2023年5月于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结业,

2023年中国美院紫砂高级研究班毕业。

2023年荣获第三届陶都宜兴十佳(优秀)青年陶艺家称号 。

2023年荣获“景舟杯”制壶大赛铜奖 。

往期回顾

4号井乌泥——《冰纹鱼罩》

去逛逛>>

4号井底槽清——《仿古如意》

去逛逛>>

≡  END  ≡

盖碗使用顺序(盖碗的两种不同使用方法)

盖碗的具体使用顺序:

1.洗杯——白鹤沐浴

用开水洗净茶具,并提高茶具的温度。

3.冲茶——悬壶高冲

冲泡时最好能使茶叶在杯中旋转。

4.刮沫——春风拂面

用杯盖轻轻刮去浮在杯面的泡沫,

5.出汤——玉液回公,

把盖碗中的茶汤倒进公道杯中使茶汤浓淡均匀。

6.点茶——韩信点兵, (关公巡城)

将公道杯中茶汤公平均匀的倒入客人的品茗杯中,以供嘉宾使用。

7.看茶——赏色闻香,(喜闻幽香)

观赏茶汤的色泽并闻杯盖上留香。

8.品茶——品啜甘露, (领悟岩韵)

品武夷岩茶要边啜边嗅,浅尝细品,才能感悟到美妙的各种花香和岩韵。

注:初用盖碗时,容易烫手,使杯中茶汤倒之不尽,会使茶汤显老,应多加练习。

以上内容是关于观潮和观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紫砂壶养的好会是什么样子呢 紫砂壶养好的效果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