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中国茶道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中国茶道的定义和中国茶道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经常听到别人说茶道,偶尔也有人叫我教他茶道,但什么是茶道呢?我也不知道茶道是什么,道是什么我都没搞明白呢,怎敢去教别人道。还没见那个人能解释得清楚什么是茶道,或许是每个人对道的定义不同吧。看到的很多解释多在于知识面的渊博,见识宽广,技艺的精湛,茶的艺术化与生活的融合等方面。
说到茶道不得不提一下日本,日本的茶道是茶道吗?我觉得只是日本人什么东西都喜欢用道这个字而已吧。或许也能说是有道在里面,但和茶有什么关系呢?
茶在这里所占的比重其实很小啊,就算是换成水,其他的东西都还是在的嘛。日本茶道从一开始就掺进了太多的政治成份,千利休和他的优秀弟子古田织部,最终都被不同的当权者命令切腹自杀了。
不过我到是挺欣赏他们那种通过一板一眼的去学习茶,通过这些行为体会到他们提倡的思想,再把思想融入自己的人生的学习方式。认认真真的学习一样学问,把所学到的东西融入到自己的人生中,并且一直去践行这些事情的道。
中国茶道
认识一位老师,制作一款有调理身体功效的茶,从茶树的管理、制作、存储、冲泡方式、设计器皿、教导别人如何健康饮茶,坚持了几十年。他带出了几个非遗大师级人物,但自己从不求名利,他说还要坚持下去,直至生命终结。
我认为这就是茶道,充分的理解茶,利用茶,默默的尽着自己的力量,有所为,又有所不为。有能力、有道行的人不少,但无所作为,不在道中,怎能称道?
总之,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茶艺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的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即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一种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茶艺
茶艺的内容
1.茶叶的有关知识
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本功。
2.水的基本知识
学习茶艺,必须懂得水,茶性必发于水,无水怎么谈茶?现代唯一的为高端茶艺提供运水的组织”茗泉邮驿“正在将忽略了近3个世纪的”运泉“将中国茶艺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3.茶艺的技艺
茶艺的技艺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的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主要部分。
4.茶艺的礼仪
茶艺的礼仪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含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5.茶艺的规范
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与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做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主要因素。
6.悟道
道是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泡茶前需不需要洗茶,首先要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洗茶的作用是什么?
洗茶真实的作用在于浸润茶叶,让茶叶舒展开,即“润茶”、“醒茶”,茶的香气和滋味之后都会有更好的呈现。
如同早晨大家刚起床,舒展一下筋骨,伸个腰,一天的精神头也就起来了,洗茶也是这个道理。
所有茶都是洗两遍吗?
其实并不是所有茶都要洗两遍,有的茶甚至没有洗的必要,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1.不用洗茶的茶叶
绿茶:原料嫩,工艺上又炒又揉,滋味和香气都易出来,现泡滋味醇香。
绿茶
红茶:发酵度高,茶叶出味出香快,可以不用洗茶。实在有洗茶习惯的,宜用60-70℃的温水洗红茶。
正山小种红茶
2.洗茶1次的茶叶
白茶:
嫩度高的如白毫银针,茶毫丰富,易阻隔水与茶叶的接触,洗茶一次,有利于其出味出香。
粗老的如贡眉、寿眉,发酵度轻,又紧压成饼,滋味不易出来,可沸水洗茶一次。
福建白茶
乌龙茶:
以香气著称,润茶1次可以激发茶香,让之后的香气层次更丰富。
尤其是颗粒型乌龙茶,如铁观音、台湾乌龙茶,还能让茶叶更好的舒展开。
陈年铁观音
普洱散茶:
后发酵茶,存放时间长,带有渥堆气、陈气等,需要洗去。
普洱茶
3.洗茶2-3次的茶叶
普洱紧压茶、黑茶:
紧压后的茶叶需洗茶2次将茶叶舒展,后续茶味可以更好浸出。
如遇到存放多年的熟普、老黑茶,或老茶头,可洗3次以彻底去掉仓储的陈味。
普洱老茶头
洗茶还需要注意什么?
洗茶时,除注意茶的类别外,一般还讲究注水手法和出汤时机。
注水讲求沿盖碗碗壁轻缓注水,忌高冲注水,忌水柱直接冲击茶叶。
出汤讲求快速,不长时间浸泡茶叶,不闷泡茶叶,做到水快进快出,避免茶叶营养物质的流失。
以上内容是关于中国茶道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和中国茶道的定义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段泥紫砂壶怎么养 段泥紫砂壶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