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泡茶拿盖碗的正确方法视频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泡茶拿盖碗的正确方法图片和泡茶拿盖碗的正确方法视频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盖碗是比较实用的泡茶茶具,很多茶叶都可以使用盖碗泡。但是,盖碗使用起来容易烫手,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正确使用盖碗的技巧,尽量避免烫手。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泡茶拿盖碗的正确方法。
泡茶拿盖碗的正确方法
1、三指法
三只手指拿捏盖碗,暂且称之为三指法。三指法比较优雅,是最普遍的一种拿盖碗的方法,也是很多女性常用的手法。将盖子稍微倾斜,方便水流倾泻和气体逸出。盖子头和盖碗边缘(粉红色曲线区域)是隔热区。盖碗注入开水后,将中指和拇指放在盖碗边缘,食指搭在盖子头上。三个手指与盖碗接触的点连成一条线,盖碗的重心就在这条线上。
将盖碗拿起后,拇指与中指发力,食指向下轻压盖子头避免滑落,调整食指力度将盖碗重心控制(站长 推荐:茶水是碱性还是酸性,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关 注:www.lhEcha.com)在盖碗前1/3初,这样可以保持水流稳定,就不会被烫伤啦。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好合适的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把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此外,出汤时小拇指保持自然弯曲,注意无名指和小指不可像兰花指那样翘起,这个动作会显妖娆,是茶艺中的大忌,翘起指向客人是不礼貌的。
2、抓碗法
抓碗法用的人不是很多,主要因为整个手抓住盖碗,还是比较烫手的。在广东潮汕的部分地区,较多人使用抓碗法,在茶艺表演里面,男性使用抓碗法的比较多。
抓碗法方便操作,一手即可掌握,对习惯用这种方法的人来说,实在是豪迈、大气。
使用盖碗的注意事项
首先,在选择盖碗的时候,我们应该参考自己需要饮用的的总量来进行挑选,如果是在网店进行购买的话,我们可以参考详情页或者与买家沟通,如果在实体店购买的话,我们要尽量的参考一下,拿在手里的感觉与容量大小。
总的来说,使用盖碗要掌握正确的技巧,然后冲泡的时候细心一些,尽量避免烫伤手。特别是新手,需要多加练习使用盖碗才能掌握要领。
中国古代民族众多,孰为中国最早种茶的民族呢?
《茶经.一之源》记载了他在巴山、峡川发现的原始野生大茶树,“有两人合抱者”。他的发现要比印度阿萨姆所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早1000多年。“伐而掇之”大概是古代巴人采野生茶的方式。
说起巴人,会联想起成语“下里巴人”,说的是“下里”的“巴人”会唱不登大雅之堂的俚俗小曲。巴人后代留给中国文化史的还有《竹枝词》。但巴人的贡献更应提及的是将茶树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其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值得大书特书。
中国茶叶人工栽培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华阳国志.巴志》:
……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鬼、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园有芳?、香茗。
稍晚的记载见于??
成书于东汉的《桐君采药录》:“巴东别有真茗荼,煎饮令人不眠。”
任?《述异记》:“巴东有真香茗。”
《茶经.七之事》引《夷陵图经》:“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茶茗出焉。”
陆羽考察的山南道相当于古代的巴人生活地域。陆羽以古代巴地出产的茶叶作为标准样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评定全国的茶叶品质。《茶经.八之出》开头就说:“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茶经》提及荆州5次、金州4次、襄州4次、梁州3次、峡州2次、衡州2次,共计20次;而淮南道提及9次,浙西道提及3次,剑南道提及1次。唐代此地茶业的辉煌应归功于古代巴人的巨大贡献。
巴人是中国最早种茶的民族似可定论。
大凡一提起巴人,便想到四川东部的四川人。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文物考古工作者过去在长江三峡流域、嘉陵江流域曾多次发掘出巴人文物。考古学家认为:自从四川宣汉罗家坝巴人遗址被发掘后,古代巴人主要生活区域被重新定义,即北至秦岭、大巴山南麓,东至湘西、鄂西(含三峡),西至嘉陵江流域。
北京2023年冬奥会计划于2023年2月4日(星期五)开幕,2月20日(星期日)闭幕。北京冬季奥运会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北京将主办冰上项目,张家口市将主办雪上项目,北京市延庆区协办雪上项目。
日前,北京冬奥特许商品“冬奥官帽茶盏”在位于北京王府井的北京2023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发布,全球限量发行2023套。冬奥官帽茶盏的发布,是继北京冬奥徽宝、蔚县剪纸、冬奥盘扣等冬奥特许产品之后,发布的又一款重磅非遗精品。
建盏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曾作为皇家御用茶器,以其表面绚丽多变的斑纹闻名于世,茶盏斑纹随光线和角度而变换颜色。
由于冬奥官帽茶盏制作材料和工艺的特殊性,茶盏在强光下出现天霁蓝斑纹。张晨霖 摄
冬奥官帽茶盏口径约8厘米,高约6厘米,造型复刻传统建盏束口器型,古朴大气,底部刻有北京2023年冬奥会会徽。茶盏制作高度还原宋代建盏工艺,以铁矿石为原材料,使用单一矿石入釉烧制,釉面自然天成。
茶盏表面以北京2023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色彩系统中的天霁蓝为底色,寓意未来与梦想,与口沿部分的金色交相辉映。细看之下,蓝色斑纹随光线和观看角度而变换色彩。此款产品将冬奥元素和非遗技艺结合,是一款具有艺术性、收藏性的冬奥特许商品。
茶盏表面以北京2023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色彩系统中的天霁蓝为底色,寓意未来与梦想,与口沿部分的金色交相辉映。细看之下,蓝色斑纹随光线和观看角度而变换色彩。此款产品将冬奥元素和非遗技艺结合,是一款具有艺术性、收藏性的冬奥特许商品。
冬奥官帽茶盏趋近宋代建盏技艺,没有添加复杂的工业原料,仅用产于建阳本地的一种单一铁矿石,按照固定比例的水和矿石进行打磨,合适的矿石被磨成了三四百目的细腻釉料,作为冬奥官帽茶盏的“染料”。制作工艺大师菅传义将经过晾干后的冬奥官帽茶盏坯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均匀蘸取一层薄薄的釉料,通过1300多摄氏度的高温烧造,胎土和釉料中的铁元素自然析出并发生化学变化,最终形成天霁蓝和金色辉映的斑纹。
“冬奥官帽茶盏的瓷土由于含铁量高,韧性就差一些,可塑性达不到这么高。所以,在茶盏上印刻冬奥会徽,必须得掐准时机。”菅传义介绍,为了保证冬奥会徽的完美呈现,从最开始就要把胎坯的湿度掌握好,拉坯完成后,要在湿坯晾晒到30%干燥度的时候进行修坯,并在茶盏底部印刻冬奥会徽。
通过对塑料、玻璃等不同印章材质的不断摸索,最终选定了专门定制的铜质印章,才让冬奥会徽完美立体地呈现在茶盏底部。全生产流程中,还针对冬奥会徽设定了8次检查与筛选。单一矿石结晶釉的高难度烧造工艺,冬奥天霁蓝底色的统一呈现,底部冬奥会徽的细节把控……严格的品控要求,精益求精的制作态度,使得冬奥官帽茶盏的成品率仅为20%,稀少而又珍贵。而被筛选下来的茶盏,则将被现场砸毁,保证其绝不流入市场。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是关于泡茶拿盖碗的正确方法视频和泡茶拿盖碗的正确方法图片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紫砂壶养壶知识 紫砂 养壶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