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中国著名茶具的十大产地 中国茶具产地排行榜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天才简史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中国著名茶具的十大产地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中国茶具产地排行榜和中国著名茶具的十大产地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中国著名茶具的十大产地 中国茶具产地排行榜1

中国陶瓷业历史悠久,中国的英文名China即是最初瓷器传入西方,“瓷”字的谐音。

古代名窑颇多,不能一一介绍,只选与茶具关系密切的名窑,简介于此。

1、越窑

该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一诗,系对杭州湾南岸古越地青瓷窑场的总称。

其形成于汉代,经三国、西晋,至晚唐五代达到全盛期,至北宋中叶衰落。中心产地位于上虞曹娥江中游地区,始终以生产青瓷为主,质量上乘。

陆羽《茶经四之器》中评述茶碗的质量时写道:“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也;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陆羽煮饮绿茶,故极推崇越瓷。

2、邢窑

在今河北内丘、临城一带,唐代属邢州,故名。该窑始于隋代,盛于唐代,主产白瓷,质地细腻,釉色洁白,曾被纳为御用瓷器,一时与越窑青瓷齐名,世称“南青北白”。

陆羽在《茶经》中认为邢不如越,主要因为他饮用蒸青饼茶,若改用红花比较,或要反映真实的茶汤色泽,则结果正好相反,所以两者各有所长,关键在于与茶性是否相配。

3、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

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4、钧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禹县,此地唐宋时为钧州所辖而得名。始于唐代,盛于北宋,至元代衰落。

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至今仍生产各种艺术瓷器。

5、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北曲阳润磁村和燕山村,因唐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唐代已烧制白瓷,五代有较大发展,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

北宋后期创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五代、北宋时期承烧部分宫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铭文。

宋代除烧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

6、南宋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室南迁后设立的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场。前期设在龙泉(今浙江龙泉大窑、金村、溪口一带),后期设在临安郊坛下(今浙江杭州南郊乌龟山麓)。

两窑烧制的器物胎、釉特征非常一致,难分彼此,均为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铁足”之称。

16世纪末,龙泉青瓷在法国市场上出现,轰动整个法兰西,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称呼它,只得用欧洲名剧《牧羊女》中女主角雪拉同所披的青色长袍来比喻,于是“雪拉同”成为青瓷的代名词。

现在龙泉窑又有新的发展。杭州南宋官窑遗址建立了南宋官窑博物馆。

7、哥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至今遗址尚未找到。有的文献上将浙江龙泉官窑称为哥窑,实为讹传。

传世的哥窑瓷器,胎有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以灰青色为主,也有米黄、乳白等色,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

釉面有大小纹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俗称“金丝铁线”。从瓷器的釉色、纹片、造型来看,均不同于宋代龙泉官窑。

8、建窑

在今福建建阳。始于唐代,早期烧制部分青瓷,至北宋以生产兔毫纹黑釉茶盏而闻名。兔毫纹为釉面条状结晶,有黄、白两色,称金、银兔毫;有的釉面结晶呈油滴状,称鹤鸽斑;也有少数窑变花釉,在油滴结晶周围出现蓝色光泽。

该窑生产的黑瓷,釉不及底,胎较厚,含铁量高达10%左右,故呈黑色,有“铁胎”之称。

宋代著名书法家也是茶学家的蔡襄在《茶录》中云:“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燲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可见,宋代盛斗茶之风,又视建窑所产茶碗为最佳之器。

9、景德镇窑

在今江西景德镇。始烧于唐武德年间,产品有青瓷与白瓷两种,青瓷色发灰,白瓷色纯正,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磐”之誉。

它在宋代主要烧制青白瓷。元代为宫廷烧制青白瓷,上有“枢府”字样,还烧制青花、釉里红等品种。

至明代它成为全国瓷器烧制中心,设立了专为宫廷茶礼烧制茶具的工场。这时青花瓷有很大发展,茶具传到日本,日本茶道之祖村田珠光十分喜爱,称之“珠光青瓷”。

此时,釉上彩、斗彩、素三彩、五彩等品种相继出现,还烧造了多种名贵蓝、红釉、甜白釉瓷器。

清代时它又创制珐琅彩、粉彩等多种新品种。自宋代开始,景德镇瓷器就远销日本,明清时大量输入欧洲,同时也奠定了“景瓷宜陶”的瓷都地位。

10、宜兴窑

在今江苏宜兴鼎蜀镇。早在汉晋时期,就始烧青瓷,产品造型的纹饰均受越窑影响,胎质较疏松,釉色青中泛黄,常见剥釉现象。

于宋代开始改烧陶器,及明代它则以生产紫砂而闻名于世。据明末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记载,紫砂壶的创始者是金沙寺僧,正始于供

器之韵·老铁壶

若聊起茶中雅士,那一定要说说宋代的文人。

而在宋代文人中,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不仅在文学和书法上技冠群雄,在喝茶这件事情上也是极其讲究。

他写过的一首诗—-《满庭芳茶》,就把他对于喝茶这件小事的执着与审美体现了出来,“兔毫金丝薄盏,松风蟹眼轻汤。”

兔毫金丝薄盏指的是宋朝时风靡全国的黑釉盏中的一个名贵品种兔毫盏,后传到日本,成为日本茶道的圣器,日本人称之为兔毫天目釉。

而松风蟹眼则是对泡茶时水的沸腾情况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也只有用老铁壶煮水,才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

极其讲究,可喝茶本就是风雅之事,若要喝到最好喝的茶,自然要对水、煮水的水壶、茶、茶器,甚至喝茶时的环境与氛围都严格把关。

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入喉的风韵。

好的茶是能让人体会到一种醉意的。

宋代诗人杜耒在寒夜会客,以茶当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火汤沸火初红。”

而宋代的董嗣杲则说,“石鼎煮茶非异事,井栏镌字是何年。”

近年来,痴迷老铁壶的人越来越多,茶人们觉得,使用这种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铁壶泡茶,茶色喉韵更佳。

用其煮出的水,更清澈甘甜。用其泡茶,可以更多地激发出茶叶中的多糖,使茶汤甘味更浓之余不见涩味。

当然,用老铁壶来泡茶的实用主义者有很多,收藏老铁壶的人也不少。器物本身就是收藏者生活品味、性格的一种言说方式。

老铁壶自带老味,质朴古拙,仿佛一位身经百战的智慧老者,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这是馈赠,亦是成熟的象征,一种老而弥坚的境界。

公道杯的使用正确方法(公道杯制作步骤)

公道杯最早作为酒器出现在元代和辽代。公道杯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的酒就会全部漏掉,而这种器具是为了治理贪酒的人;现代的公道杯,又称之为匀杯、公杯、茶海,已经是茶席上重要的器具。

如果用壶泡茶,再倒入每人的杯子中,就会出现前面的茶水淡,后面的茶水浓的现象,而有了公道杯,就可以先将壶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再分给每个饮茶人,以保持每个饮茶人茶杯中的茶汤口味相同,所以谓之公道杯。

下面将给大家讲解一下公道杯使用的正确方法。

就低勿高

倒茶时高斟会使茶汤的香味散失,泡沫增多,影响茶汤的色与香,最重要的是滚烫的茶水可能会溅出茶杯烫伤他人。

厚此薄彼

前面说过,公道杯的主要作用,就是均匀茶汤的质量与数量。因此,分茶时要尽量均匀,不要厚此薄彼。

否则,茶少的人可能就认为你是在轻慢他。此外,还要记住:酒满敬人,茶满欺客。倒茶,七分满就好。

及时续杯

虽然各种鸡汤常言到:杯子的价值在于它的空。但是你的客人可不会这么想,茶喝完之后你不斟茶,场面就会很尴尬。

客人一饮而尽,往往是因为十分口渴,这时你就更要及时续杯。给客人续的茶,切记不要是冷茶,因为那代表你在暗下逐客令。

不可越物

公道杯里的茶汤、茶色一致,浓淡均匀,喝茶的人却能品出不同的冷暖,非茶不同,而是人心差异,做人亦如喝茶,要想喝到相同的茶味,我们要做的不是苛求茶师的技艺,而是要修正自己的分别心,当我们的心已消除抱怨与比较,我们必能品尝到茶的清香,必能感受到茶的温暖,也能体会到茶的公道自在!

以上内容是关于中国著名茶具的十大产地和中国茶具产地排行榜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茶叶污渍怎么处理 茶叶污渍用什么清洗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