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茶具对于茶的影响 茶具对泡茶有什么影响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禁止时间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对于茶的影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具对泡茶有什么影响和茶具对于茶的影响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茶具对于茶的影响 茶具对泡茶有什么影响1

古往今来,爱茶人士都明白一个道理一壶侍一茶。如今,茶具的种类虽然增多了,但材质还是以陶器、瓷器、玻璃为主,那这三种不同的茶具对茶汤分别有什么影响呢?

对香气的影响

所以,茶具的密度高,泡起来茶香清扬;壶的密度低,泡起来茶香低沉。而我们常见的茶具材质密度排序为:玻璃>瓷器>陶器

也就是说,用玻璃茶具冲泡绿茶比较好,用瓷器茶具冲泡红茶、香片比较好,陶器如紫砂壶可以冲泡黑茶。

对汤感的影响

玻璃茶具表面光滑,茶叶在冲泡过程中容易翻动,导致茶叶内含物不能再稳定的环境下浸出,所以茶汤没那么粘厚;瓷器茶具导热系数低,茶汤浸出环境相对稳定,所以比玻璃茶具冲泡的茶汤要软、厚、粘稠一点。

紫砂茶具表面附着能力强,且保温性强,散热慢,所以茶叶内含物能很好的浸出,与水融合,品味的汤感就比较软、厚度和粘稠度也会上升。

对汤色的影响

这个更在于视觉的享受,对香气和汤感并无影响。但满足了视觉、嗅觉、味觉的享受,品饮的乐趣才会无限放大。

白瓷茶具精致光洁,和绿茶更为搭配。黄泥制成的茶器显得甘怡,可配以黄茶或白茶。紫砂或较深沉陶土制成的茶器显得朴实、自然,配以稍重焙火的铁观音、水仙以及普洱茶比较合适。

茶具对茶汤的影响,确实客观存在,但什么样质地的茶具泡什么茶,差别还是细微的,这需要茶友们在饮茶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铁壶收藏的四个等级(铁壶收藏的四个等级分别是)

明治时期日本铁壶的制作与使用十分盛行,产生了众多知名堂口,这些老字号堂口生产的铁壶深受收藏爱好者青睐的,价格更是居高不下,尤其是龙文堂老铁壶。

日本老铁壶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一把壶一个模具的制作方式,铁壶成型时期需要破碎模具,每一把铁壶都与众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手艺人也不可能制作两把完全相同的铁壶,铁壶由此具备了较高的收藏价值。

一般铁壶的收藏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入门级、中级玩家、高级玩家、骨灰级玩家。

入门级玩家

入门级的玩家多收藏京铁壶系带有装饰的铁壶,如镶嵌银点,花鸟文字等.

中级玩家

高级玩家

对普通铁壶不感兴趣,而是痴迷于明治时代的手工作品,龙文堂的安之介、大国、上田、井上的经典金工壶,和这个时期龟文堂的四大天王(波多野正平、梅泉、铃木光重、淡海秀光)的作品,明治初期是日本铁壶最巅峰时期,这个时期.工艺极其复杂产量极少,一壶难求,包括金寿堂的雨宫.价格高昂,京都的拍卖价格都在六十万-150万日元间。

5到十二万人民币(京都价格)

骨灰级玩家

张玲芝:手工茶具之美

一件好的手工茶具应该兼具这两方面特点:

一、外在的审美价值;二、内在的精神内涵。前者包括其制作材质、造型、装饰、烧成等视觉、触觉上的美感以及良好的功能性,后者主要是指这件茶具所表达的情感、精神。

而后者又是从前者的诸多形式中体现出来的。只有当两者很好的结合,使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精神和谐统一,才能达到“器以载道”的效果。

前言

很多时候的在茶壶的卖场上,商家们都会强调自己的茶壶是手工制作的或是手绘的。其实它的原理与其它艺术品一样,是名画的原作还是其复制品一样,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相似的两把壶,在价格上却相差甚远。

手工茶具之美,美在泥土的质朴或精致、美在造型的敦实或优美、美在装饰的内敛或华丽、美在烧制的自然天成。

一、泥土之美

在历史上的陶瓷茶具无论是唐朝的“南青北白”(越窑与邢窑),宋朝的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还是明清的景德镇窑、德化窑、龙泉窑、醴陵窑、淄博窑等陶瓷产品,无不体现出陶瓷瓷的千姿万彩,而其中在茶具中运用得比较突出的越窑青瓷、景德镇青白瓷等,其素雅的风格与茶汤的关系在古代茶书茶诗中不乏出现“青瓷益茶”、“如冰似玉”之云,其材质的细洁纯净、色彩纯净、趣味高雅、含蓄,于朴素当中隐含着的让人心平气静的意蕴,总是让人将它与爱茶乐茶的茶人们的淡泊宁静的茶心联系在一起,而陶质茶具则以陶都宜兴的紫砂壶为代表,包括紫泥、红泥、本山绿泥三种基本的泥矿,由于每种泥的矿区、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时温度、气氛稍有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而且使用越久,器身色泽越发温润。

如图1《太和茶器》,从质感上看,既有铿锵如铁的山石的质感,又有温润似玉的清水的效果,这是通过手工拉坯成型后,再加以手工的堆、雕、镂、填等工艺成型,再加以不同的釉色来体现其不同质感的。

二、造型之美

陶瓷茶具造型都是由点、线、面组合而成的主体与附件相结合的关系,但是在其点的均衡、线的节奏、面的比例、形体的轻重、明暗的变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考究,使造型与装饰结合,使整体造型达到一种对比又谐调的效果。

如图2《流金岁月》,将沙漏的结构与茶壶的造型相融合,结合茶壶的实用功能,将壶身的上下两段用水孔相隔,茶汤在浸泡到适当的时间出水后,茶叶自然留在沙漏的上段了,经沙漏中间的水孔、壶流基部的水孔两次过滤,倒出的茶汤基本不用再需要滤网来过滤了。

其次,沙漏形的上下两段由三根柱子支撑。其中一根用来当壶的流嘴,需要中空;另两根用来当壶把,在支持上下两段的重量的同时也可用于执壶,用的是实心。

三根同样粗细的柱子,要有空有实,还要支撑同样的力,从其厚度、粘接的干湿度、收缩率等方面的工艺上来说,也是极富挑战性的。

同时,其中一根支柱上下的粗细相同,但作为壶的流嘴,其出水要有力,所以在结构上增开了上面的水孔,以增加出水面积,同时也有效防止倒水时水由壶口溢出的可能性。

考虑到提拿时的舒适度,特将三根柱子作了凹凸条纹的设计,以起到防滑的作用。再次,因考虑泡茶的便利性用单手提壶倒水,所以盖子的设计时,就有考虑锁扣的设计,只有在分针指向壶嘴时盖子才能打开,其它角度倒水时,壶盖就会被扣上,从而方便而安全。

三、装饰之美

陶瓷茶具的装饰包含的内容很多,主要可分为泥坯装饰、釉面装饰和彩绘装饰及综合材质装饰四大类。

与常见的模具装饰、或贴花、或模具贴印相比,其手工装饰的茶具,创作者在绘制时的用笔灵活性、流畅性与蕴含在创作者心中的情感,将全部汇聚于其笔下。

《清凉一夏》碗泡茶具,青釉的色泽与捏塑的荷叶、荷花的形态相协调,也因其材质易于散热,碗口便于赏茶,与要泡的形美、清香的绿茶、花茶相搭配,其装饰与主题和茶都相互契合。

四、窑火之美

在陶瓷茶具烧制过程中,作为日用陶瓷产品的茶具追求的是产品一致性,每款产品经成千上万的复制都要达到一模一样的预期的标准,追求的是一种共性的美,而这个标准,是不用考虑个体消费者的个性差异的,而只是寻求广大消费者的共性特点。

而手工茶具追求的则是个性美的表现,它所烧制出来的作品是以其独特的个性效果,特别是能够表达创作者意图的一个独特的个性效果为美的。

例如在手工茶具的烧制中,由于窑中含有多种不稳定的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或是不同的泥土在烧成时温度若稍有变化,其色泽也会变化多端,其浑然天成的色泽即是陶瓷在燃烧的时候火焰在其上面留下的痕迹,耐人寻味,妙不可思。

如图4柴烧壶,在柴烧的过程中,其窑火的呼啸与跳跃,落灰的厚与薄,温度的高与低,氧化与还原气氛的转化,无不在同一把壶上留下其个性化的痕迹。

然而,市场上所见的批量化的产品,由于其设计、生产、上市及接受市场的考验,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所以当我们在看到这些普遍存在的产品时,它似乎不是那么能够活生生的体现当时人们的个性与审美需求了。

而与此相应的手工茶具,因为它相对艺术家、制作者来说是相对灵活的,不需要大量的材料成本,不需要大量流水线型的分工合作,它可以把创作者的灵感方便、快速的体现出来,从而我们可以从这些手工的茶具中看到时代的印迹,看到作者留下的情感思绪,当我们握它至手中时,还能体味到制作者的手在泥上留下的余温,笔在泥坯上留下的永恒,以及窑火在泥与釉上留下的自然火痕。

让使用者在应用那一把茶壶的过程中,能感觉到制作者赋予的真诚用心,而使其更富有“人情味”,那是一种时代美与个性美的永恒。

在日本茶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人与人”与“人与物”的关系,都在通过茶人对茶碗、茶道具、茶、字画、薰香、插花等的重视程度,以及整个茶席、茶室、茶屋、茶庭的设计,宛若天成,人与自然得到和谐共处,从而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相敬相惜的关系。

试想,如果把这个茶碗换作是趋便利店里的不锈钢碗,插花换作是日日常开的假花,庭院的地面是光亮的地板砖等等这些工业化产品,那人情的意味从何而出,茶道中“和”的精神如何传递出来呢?

结论

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传统手工陶瓷茶具不应该被批量化生产的陶瓷所取代,二者应该循着各自的特点去发挥作用,越是现代工业生产发展,手工艺就更显得可贵,越需要手工陶瓷茶具来调剂人们的生活。

手工陶瓷茶具的文化含量高,民族文化特征鲜明,具有人情味,也更具艺术性。而茶,由于其深厚的茶文化作引导,以独具“人情味”的手工茶具作为载体,在向人们提供沁人心脾的甘美茶汁时,又在无意中舒缓了现代人的心理压力,调节了人与人之间紧张的精神状态。

当三杯茶过后,当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揣摩手中的这把茶壶时,是否还想听听主人更多的介绍一下这把“人情之壶”呢?

以上内容是关于茶具对于茶的影响和茶具对泡茶有什么影响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茶壶修复教程 茶壶修复工艺叫啥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