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茶海又称为什么 何为茶海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龙政璇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海又称为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何为茶海和茶海又称为什么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茶海又称为什么 何为茶海1

茶海(又名公道杯)从词面上讲,是个多义词,即茶的海洋。

一是盛产茶叶的产地,种有大片的茶树,可说是茶海,比如中国茶海–福建;

二是饮茶器具,如能盛很多可喝的(冲好了的)茶的容器,也可说是茶海,还比如公道杯;

三是品茶的工艺家具,利用竹、木、石等原材料制作而成,其作用基本等同于茶盘,但是比茶盘更具有艺术性。

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形状似无柄的敞口茶壶。因乌龙茶的冲泡非常讲究时间,就是几秒十几秒之差,也会使得茶汤质量大大改变。

为避免浓淡不均,先把茶汤全部倒至茶海中,然后再分至杯中。同时可沉淀茶渣、茶末。

现在也常用不锈钢的过滤器,置于茶海之上,令茶汤由滤器流入茶海,以滤去茶渣。

此法我认为不可取,因不锈钢本身多少有些异味。至少用于闻香的二泡茶,不可用滤器。

打破的茶具还可以怎么用(茶具碎了怎么粘合)

不小心打破了心爱的茶具,难免会懊恼、难过。虽然破镜难圆,但打破了的茶具并非就成了废品,可以开发一些新用途,让这件茶具以另一种形式陪在你身边。

茶具改造利用的方案还真不少呢,一起来看看如何变废为宝吧~

插花

有的茶壶或茶杯仅仅是磕了小口,虽然已不能用来泡茶或喝茶,但作为容器来说,其实并无大碍。

最常见的就是用来插花,无论是土培还是水培都可以,比如水养铜钱草,既简单又好看。用茶具插的花,有的甚至比用花瓶来得更妙呢~

既然是作为容器,除了插花,自然也可以做笔筒或其他用途。

杯垫

这是要根据打烂的碎片形状而定,如果茶具的边缘烂了,正好保留了底部相对完整的部分,可以当做杯垫使用;如果正好有一片呈弧形,可以当做茶荷盛装茶叶;如果有一小块正好能放稳,不妨试试当笔架、筷架

这考验的就是咱们是否心灵手巧了,茶具的碎片,说不定正好符合某件物品的用途,不妨大胆的发挥想象力。

当然,最好将碎片用砂纸进行打磨,防止边缘割手。

地砖

如果正好要铺设院子的地板,不妨轻轻将破茶具敲成一片片,在水泥地面上拼贴成马赛克的图案。

饰品

打破的茶具要是正好有一块碎片的形状和花纹都很不错,可以考虑找专业人士做成饰品。

瓷片经过打磨加工,可以做成挂坠,也可以金属包边做成戒指等等。当然,加工难度大,需要专业人士制作。

替换品

有的茶具只是打破了一部分,如紫砂壶打破了壶身,盖子还好好的。这盖子可别扔,可以做其他茶壶的替换盖。

再比如盖碗,碟子还留着,可以做杯垫等。

竹木的茶夹要是不小心被家里的小朋友掰成两半,可以把一根削尖打磨,就变成了茶针,扁的一头还可以缠上线和木珠子做装饰。

如何去用,全看个人的发挥。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代人似乎已经对这样的简朴生活嗤之以鼻。

把旧的、坏的东西重新修整利用,并非仅是勤俭节约的表现,更是一种乐于创造的生活态度,旧物改造俨然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一起来发挥你的创造力吧!

茶与茶器的微妙关系(茶器的演变)

壶是茶人丰富心灵的写照,一把壶具有圆满自足的小宇宙,从水置入之始,壶体起了骚动,温度的觉醒,容纳着各自茶叶的形境,水浸入叶体的生命,染浸释放单宁的甘美,接着转韵往来,正是茶汤呈现生命的时候,而茶汤美感的养成,在于如何泡出真味,茶叶与壶的距离看似远又近,却又自我表述,茶香和汤味合身共鸣,都在茶叶与水滋润间诞生,这就是(汲甘泉)。

生活应该很简单,做我喜欢的壶,喝我爱的茶。那么,我们如何来欣赏一把壶?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方为赏壶喝茶至高境界吧。

今天银壶客就跟大家具体来聊一聊,在现实生活中,赏壶要从两个大的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以壶器本身的存在为根据,另一方面要求赏壶者具备一定的的条件,就是“审美的心胸”。

拥有审美的心胸是现实审美的必要条件,静下心,赏一赏壶,细细品茶,用一盏茶的时间,抛却杂念,离开繁冗,享受生活中的悠然安宁。

但壶的世界存在无限转换与变化,可以找出最原始的形制,如壶嘴、壶把的对称对应,进而衍生不同的使用含意,在特定的品茗场合中再与置茶、注水与提梁结合,才是与壶共舞的乐趣所在,才知道是通过固定置茶,或是设定定量浸泡时间而已!

事实上,观赏一把壶,更多的是壶本身,一触即觉,显现真实的直接感知,来显现客观对壶本来的“体性”和“实相”。

买壶,藏壶的单向思维是好壶泡好茶,使茶更好喝,更有质感。从实用出发到与壶共鸣,并以壶为知己的成熟关系。

以上内容是关于茶海又称为什么和何为茶海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陶和瓷哪个好 陶和瓷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