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陶瓷茶具与瓷质茶具的区别是什么 陶质茶具与瓷质茶具的区别是什么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郑昊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陶瓷茶具与瓷质茶具的区别是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陶质茶具与瓷质茶具的区别是什么和陶瓷茶具与瓷质茶具的区别是什么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陶瓷茶具与瓷质茶具的区别是什么 陶质茶具与瓷质茶具的区别是什么1

陶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质,碗碟、地砖、茶具我们平时常常说“陶瓷”,却没有想过,陶瓷是陶跟瓷的合称(严格来说还包括炻器),陶跟瓷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茶具也有分瓷质、陶质茶具,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目录

1、陶跟瓷的主要区别?

2、如何区别陶跟瓷?

3、陶瓷茶具应该如何选择?

陶跟瓷的主要区别

如果严格细分,陶器跟瓷器之间还有一个炻器,炻器的特性介于陶、瓷之间。

原料

陶:陶土,即一般的黏土。

瓷:瓷土,即高岭土。

烧成温度

陶:800-900℃左右,一般不超过1100℃。

气孔率

陶:气孔率约为12%-38%,透气性好,质地疏松。

瓷:气孔率约为2%-8%,透气性差,质地致密。

风格

陶:造型一般比较简单,看起来粗犷、古朴。

瓷:造型精致,看起来细腻光洁、优雅。

用途

陶:有施釉或不施釉。表面略粗,透气性好,可做瓦、花盆、茶叶罐等。

瓷:一般都施釉。表面光滑易清洁,故作为餐具、地板非常合适。

瓷器

陶器

如何区别陶跟瓷?

掂重量

瓷的密度高,陶的密度低,同样大小、厚度的陶瓷,放在手里掂量,明显感到瓷器比较重实,而陶器比较轻飘。

听声音

用手指或笔轻轻敲击陶瓷,如果声音沉闷是陶器,声音清脆则是瓷器,且烧成温度越高,声音越清脆。

看透光

陶器很难做到很薄,而我们常常用“薄如纸”来形容一些高级的瓷器。由于瓷器具有半透明的特性,用电筒照射可以透光,而陶器即使做到再薄也不透光。

测硬度

陶的硬度比瓷要低许多,用金属可以比较容易在陶制品表面划出划痕,而瓷制品比较坚硬,比较难划花。

陶器

瓷器

陶瓷的茶具应该如何选择?

陶与瓷是一脉相承的,中国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陶器,后来在漫长的制陶过程中积累经验,才发明了瓷器。

陶器与瓷器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依据性能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1、从审美风格上来说,陶器比较有沧桑感,带有原始粗犷、古旧的感觉,使用起来很大气;而瓷器非常精美,使用起来比较雅致、贵气。

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风格,可以自由选择。

2、从“养壶“的角度来说,陶制茶具跟紫砂一样可以养,最好专壶专用,陶器吸收了茶汤之后,久而久之在表面会形成包浆,适合把玩;而瓷质茶具一般来说,除了开片以外,发生变化的速度很慢。

3、从材质特性上来说,陶器气孔多、透气性好,适合冲泡像老白茶、熟普之类的,利于泡出醇厚的滋味,陶壶还特别适合用来煮水、煮茶;瓷器表面致密,吸水率低,冲泡乌龙茶之类利于激发茶香,且不留茶渍茶味,便于清洗。

如果需要透气醒茶,可使用陶罐存放;如果需要密封存茶,用瓷罐更适合。

你的茶桌上还少了什么(你的茶桌上还少了什么东西)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饮茶。既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那么于茶桌上,要备齐哪些东西呢?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茶桌必备:紫砂壶

紫砂壶被称为茶器之首,最宜泡茶。

盛茶既不会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泡茶不失原味。

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利茶发茶。

公道杯、壶

如今公道杯多用以分茶,满足喝茶功效之需要。

比如铁观音、乌龙茶泡入紫砂壶里,每次都要将茶汤滤干倒出,这就需要一个承装茶汤的容器;

一壶普洱茶,前几泡的与后面倒出的茶水浓度是有明显差别,如果有另外一个容器能够承装茶水就能够把前后茶水充分混合,而公道杯就能够起到这个作用。

此外,把茶水倒入公道杯里可以尽快降低茶水的温度,也能使细微茶叶末沉淀,保证分到每位友人杯中的茶汤都清澈见底。

主人杯、客杯

主人杯,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的品茗杯,自用的主人杯可体现出个人品味及性格等。

客杯则是于招待客人的杯子,多选用款式、材质皆相同的,白瓷、青瓷紫砂类等。

茶盘湿泡茶海、干泡壶承

茶盘就是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

款式有单层也有双层的:单层一般是以一根塑料管连接至茶桶排水,双层的一般以抽屉形式出现,可盛废水再倾倒。

湿泡多用茶海,比较宽大,可直接浇淋。

干泡台则是一块小小的壶承,款式多样,但都较小,多为单层。

茶漏

茶巾

茶桌上必备,用以擦干茶具,保持清洁、干爽。

注:与擦桌面洒出茶水的毛巾要区分,切不可混用。

茶叶罐

存茶、醒茶之用,便取便存,茶桌必备。

如是茶饼、橘普等则要备茶刀,用以分茶

茶桌选备茶宠

茶宠为茶案上赏玩之物,年长日久会变得温润可人,茶香四溢,深得品茗人的宠爱。

菖蒲盆景

菖蒲是历代文人雅士的案头标配,素有文人草之称。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茶道六君子茶道六君子指的是:

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茶桶

一般多为茶艺中用到,如果平时对喝茶比较讲究也可配齐。

注:其中的茶漏个人认为是必备的

香插

饮茶、焚香,敛神静心,也是极为有意境的。

变革中的明清茶具(明清时期茶具)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因团茶的制作劳民伤财在洪武二十四年下诏废除团茶,而采用叶茶进贡。

从此,中国的茶具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终形成了简单方便、重在享受饮茶天然乐趣的茶具系列。

明代饮茶方式有两种:一种把条形叶茶放在瓷瓶里加水煎煮,等火候适当即可注入茶杯饮之;第二种是把茶叶放在茶杯中,直接用热水点之,名为撮泡。

不管是壶煎还是撮泡,较之前代都简便多了,还原了茶叶的自然天性。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曰:“吾朝所尚(指条形散茶)又不同,其烹试之法,亦与前人,然简便异常,天趣备悉,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由于茶叶不再碾末冲点,以前的碾、磨、罗、筅等茶具弃而不用,除茶焙、茶笼、汤瓶、茶瓶(贮茶罐)、茶炉等辅助茶具保留外,唱主角的变成茶壶和茶盏(明清以后多称茶杯)而已,这个固定组合一直沿用至今。

贮茶器具

由于条形叶茶比饼茶更易受潮,所以明代对贮茶器具要求更高。明代的贮茶采用焙贮结合的方法,先把新茶放在茶焙里置火盆之上焙干,然后将贮茶的陶瓮也烘干,内填若干层箬叶片,将焙干冷却后的茶叶放入陶瓮,其上再放置若干箬叶片。

最后,用烘干的六、七层宣纸扎封瓮口,并压以厚重干木板。由于适宜储存茶叶,所以当时贮茶大多采用的是宜兴紫砂陶瓮,日常随饮随取的也有用景德镇窑小瓷罐。

洗茶器具

洗茶一说,始闻于明代。由于用条形叶茶直接煎泡而饮,茶中的灰尘与杂质是必须去除的,所以诞生了洗茶器具。

明代文震亨曰:“茶洗以砂为之,制如碗式,上下二层。上层底穿数孔,用洗茶,沙垢皆从孔中流出,最便”由此可见,明代的茶洗是紫砂制的诸葛碗式,区别就是上层穿了细孔而已。

饮茶器具

明代饮茶对茶壶更为讲究。紫砂由于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而成为壶中主流。

特别明代中晚期涌现出大批制壶名家,其制壶“不务研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而颇受文人青睐。

除了紫砂,瓷茶壶和锡壶也较为常见。其中制锡大家有赵良璧、归复初、黄元吉等。其壶“模范百出而精雅绝伦一时,高流贵尚之。”“一罐一注,价五、六金”由此可见美壶在当时的受重视程度。

明代的茶盏也发生变化。厚粗的黑釉盏退出了茶具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晶莹如玉的白釉盏。

屠隆《考盘余事》曰:“宣庙(宣德朝)时有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最为要用。蔡君谟取建盏,其色绀黑,似不宜用。”高濂的《遵生八笺》里也说:“茶盏惟宣窑坛盏为最,质厚白莹,样式古雅次则嘉窑(嘉靖朝)心内茶字小盏为美。欲试茶色贵白,岂容青花乱之。”明代官窑白釉茶盏除了上流社会能使用外,民间并不多见。

当时老百姓使用的还是一般的白釉盏,其次就是日本茶人称为“染付”的青花茶碗或北方窑茶碗。

至于当时出口欧洲、名闻天下的德化白瓷大多数是佛像等雕塑,鲜有茶具者。

总而言之,由于明代高度发达手工业而制造出的茶具,砂瓷金银锡铅竹木无一不精、无一不雅,当时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大力追捧,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清代的饮茶习惯跟明代没什么区别,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茶的产量也进一步增加,饮茶风俗更加普遍。

因此清代的茶具更趋向平民化,也呈现出民族性、地区性的差异。不同民族在经过几百年散茶饮用的积累后,逐渐形成了各民族的饮茶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茶俗和茶具。

中原汉民族地区的茶具则表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特征。

瓷器茶具

清代特别是清早期瓷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除了沿烧明代的青花、五彩、斗彩、白釉、豆青等各种茶具,还新创粉彩、珐琅彩、仿生釉等名品(图十)。

瓷器茶具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一种居家必备的器物。值得一提的是康熙时期始创的盖碗茶具(图十一),开了一代先河,沿用至今从未间断。

盖碗又名“焗盅”,由盖、碗、托三位一体组合而成。盖碗的作用之一是防尘和凝香,其次是止溢和防烫。

品茶时,主客左手持托右手拿盖,轻轻拨开浮在茶汤上的茶叶细啜慢品,充分体现了中华茶文化温雅谦和、从容大方的儒家思想精髓。

清代的陶瓷茶叶罐产量也是相当可观,型釉各异、美不胜收(图十二至十四)。而始见于明万历的茶食拼盆,发展到清代也是丰富多彩,令人叹为观止(图十五、十六)。

由于茶叶的大量出口及精良的陶瓷烧制技艺,清代的外销瓷茶具数量也是相当庞大,这种图案上带有西洋风格的茶具反映了中外交流的文化史,越来越受瓷器爱好者的关注。

紫砂及其它茶具

紫砂仍然是清代茶具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制作水平的提高及紫砂的淘练更加细腻,再加上文人的积极参与,紫砂作为高雅的艺术品,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锡茶具在清代继续使用,涌现出象沈存周、卢葵生、朱坚等制锡高手。锡茶叶罐有防潮、避光等优点,在民间屡见不鲜。

除此之外,竹木牙角各种材质的广泛应用也是清代茶具的特点:如海南椰壳雕,内宫匏制茶具,另外福建的脱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编茶具也是很有特色。

明清时期的茶具,就像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春天,让中华的茶文化锦上添花、绚烂多彩!

以上内容是关于陶瓷茶具与瓷质茶具的区别是什么和陶质茶具与瓷质茶具的区别是什么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银壶清洗及保养方法 银壶如何保养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