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漆器茶具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漆器茶则和漆器茶具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采割天然漆树液汁进行炼制,掺进所需色料,制成绚丽夺目的器件,这是中国先人的创造发明之一。
但尽管如此,作为供饮食用的漆器,包括漆器茶具在内,在很长的历史发展时期中,一直未曾形成规模生产。
特别自秦汉以后,有关漆器的文字记载不多,存世之物更属难觅,这种局面,直到清代开始,才出现转机,由福建福州制作的脱胎漆器茶具日益引起了时人的注目。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漆器茶具较有名的有北京雕漆茶具、福州脱胎茶具、江西鄱阳等地生产的脱胎漆器等,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中,尤以福建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如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璃”、“仿古瓷”、“雕填”等均为脱胎漆茶具。
它具有轻巧美观,色泽光亮,能耐温、耐酸的特点,这种茶器具更具有艺术品的功用。
脱胎漆茶具的制作精细复杂,先要按照茶具的设计要求,做成木胎或泥胎模型,其上用夏布或绸料以漆裱上,再连上几道漆灰料,然后脱去模型,再经填灰、上漆、打磨、装饰等多道工序,才最终成为古朴典雅的脱胎漆茶具。
脱胎漆茶具除有实用价值外,还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常为鉴赏家所收藏。
漆器茶具唯一的缺点就是:漆器茶具有漆器的气味,尤其是崭新的漆器茶具,再者在盛入热汤汁的情况下,味道会略微明显,有人戏称这种味道为“漆的主张”,但是对气味比较敏感的人还是会觉得难以忍受。
漆器茶具用得久了,味道自然会消失,但是如果着急使用又介意味道的话,不妨取一瓶温水倒入一茶杯食用醋混合均匀,反复清洗即可。
延伸阅读:走近漆器茶具的多彩世界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事实上,现代茶具的种类是屈指可数的。
但是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指更大的范围。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
“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
我国的漆器起源久远,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就有可用来作为饮器的木胎漆碗,至夏商以后,漆制饮器就更多了。
漆器茶具的制作技艺繁复。据石桥茶铺负责人林光滔介绍,漆茶具的制作精细复杂,一般有两种类别:一是脱胎,就是以泥土、石膏等材料做成坯胎模型,以大漆为黏剂,然后用夏布(苎麻布)或绸布在坯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去除坯胎模型,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涂漆研磨,最后添加装饰纹样,便成了色泽明亮、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二是木胎及其他材料胎,它们以硬度较高的材质为坯胎,不经过脱胎直接涂漆而成,其工序与脱胎基本相同。
而漆器茶具
采用的皆为天然原料。传统漆器的涂料又称为大漆,采自生长了813年的成熟漆树,取主要成分为漆油的树液酿制加工而成。
这类涂料有着非同一般的特性,干燥后可形成一层保护膜,坚硬且抗酸碱,兼具防水耐热的特点,黏着力很强。
且漆色原料并非我们看见的成品那样多彩,一般为黑、朱、黄、绿、青黑五色。生漆精制后呈半透明朱色系;黑色系是在生漆中掺入铁粉制成;黄色系则是生漆中加入石黄后的颜色;掺入石黄和群青后的生漆呈现出青色成为绿色系;褐色系是朱色混合黑色后呈现出来的。
这种天然漆有着抗菌的特效,非常适宜制成生活用具。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漆器绝大部分是由合成制作而成,这类产品刺激性强,并且不宜应用在餐饮器皿中。
据漆器爱好者介绍,分辨漆器产品是否为传统原料、工艺制作而成的,可用煮水和火烫的方法来检验。
大漆在特定环境下会有轻微变色,但放置回常规环境下会还原成黑色,在沸水里煮会变色但不会脱落,用烟头烫会变有黑点但不会起泡、焦化;而合成漆经不起长时间的日晒,在沸水里煮有的会变色,有的不会,但都会脱落,用烟头烫会起泡、焦化。
许多爱喝茶的人往往都选择紫砂茶具而不用陶瓷茶具,其实,这里面具有深意。紫砂壶的材质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气孔微细密度高,具有较强的附吸力。
用紫砂壶泡茶可以吸收茶之香味,且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而施釉的陶瓷茶壶,这种功能就比较欠缺了。
紫砂壶特点一:
构造独特紫砂壶与施釉的陶瓷茶壶相比,茶汤确实不易变质发馊。这种功能由茶壶本身精密合理的造型所决定。
紫砂壶的嘴小(嘴流出口成一定的斜角),壶口壶盖配合密切,位移公差0.5mm,口盖形式都成压盖结构。
而施釉茶壶,壶嘴大都口朝上,口与盖的位移公差达1.5mm左右,且口盖形式都成嵌盖结构。
由于紫砂壶制作的精密度高,比施釉的瓷壶减少了混有黄曲霉等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渠道。
因此,相对地延长了茶汁变质发馊的时间。
紫砂壶特点二:
原料独特紫砂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所必需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
紫砂壶特点三:
工艺独特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具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
紫泥粉碎的细度以过60目筛为宜。泥料过粗制作时费功,泥料过细制作时粘手,坯体表面会引起皱纹,同时还会引起干燥,烧成收缩增大,而降低烧成温度,则发生气泡缺陷。
过60目筛的泥料,大的颗粒尚粗,在成型过程中用精加工这道关口,把器形周身理光,形成一层致密的表皮层。
由于表皮层的存在,产品烧成的温度范围扩大了,不论在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层容易烧结,而壶身内壁仍能形成气孔。
综上所述,如果泡茶的话,紫砂壶茶具确实比陶瓷茶具好用,紫砂壶的功用是其它陶瓷茶壶所望尘莫及的。
俗话说“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器和茶的关系,如同水和茶的关系一样密不可分,茶具的造型,影响着品茶人的心情,而茶具的材质更是关乎茶的质量和效用。
今天给大家带来各种材质茶壶功效,给爱茶的朋友一个参考!
紫砂壶
紫砂壶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更无本身所带的异味,聚香含淑,色、香、味俱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
《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紫砂壶壶盖有孔,能吸收水蒸汽,不至在盖上形成水珠,滴在茶水中搅动茶水,加速茶水的发酵,因此用紫砂壶煮茶,不仅醇厚芳香;而且不易发馊。
即便是储存隔夜茶,也不易起腻苔,有利於洗涤及保持自身的卫生,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
银壶
银壶煮水,能使水质变软变薄,有很好的软水效应。古人谓之“若绢水”就是说水质的柔薄爽滑犹如丝绢。
银洁净无味,而且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锈,不会让茶汤沾染异味。银的热传导性强,它能够迅速散发血管的热量,能有效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
杀菌作用。现代医学认为,银能杀菌消炎,排毒养生,延年益寿,银壶煮水时所释放出的银离子,银离子具有稳定性极高,活跃性低,导热快、质地柔软、不易受化学物质腐蚀的特性。
在水里产生的带正电的银离子可起到杀菌的效果。
铁壶
煮茶更香醇。铁壶烧水沸点温度高,利用高温水泡茶,可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特别是对於陈化时间较长的老茶,高温水能更好地把其内质陈香和茶韵发挥出来。
山泉水经由山林下砂岩层过滤,含微量的矿物质特别是铁离子和极少的氯化物,水质甘甜,是泡茶最理想的水。
铁壶能释放微量铁离子又能吸附水中的氯离子,铁壶煮出来的水和山泉水有异曲同工之功效。
科学家们早已发现铁是造血元素,成人每日需0.8-1.5毫克的铁,严重缺铁会影响智力发展。
实验也证明饮水、烹调使用铁壶、铁锅等生铁制器具,可增加铁质的吸收。因为铁壶煮水能释出易於人体吸收的二价铁离子,可以补充人体所需铁质从而有效地预防缺铁性贫血。
铁壶保温效果好。因铁壶材料厚,而且密闭性很好,再加上铁的导热性不是很好,所以铁壶在泡茶的过程中,对茶壶内的温度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温效果,这是其他材质茶壶不可相比的天然优势。
特别是天气寒冷的时候,做好的茶水如果不持续保温很容易冷掉,铁壶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瓷壶
瓷器茶具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以白为贵,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精巧,适合用来冲泡轻发酵、重香气的茶。
玻璃壶
玻璃茶壶质地透明、传热快、不透气,以玻璃杯泡茶,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逐渐舒展的情形(站 长推荐:碧螺春产地,学习茶知识请访问,wWw.lhECha.com)以及茶汤颜色,均可一览无遗。
以上内容是关于漆器茶具和漆器茶则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