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冲泡绿茶最好选用什么样的容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冲泡绿茶使用什么茶具和冲泡绿茶最好选用什么样的容器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冲泡绿茶最好选用什么容器和器皿,主要有三种:瓷杯、玻璃杯、茶壶,下面跟着昵茶网具体来看一下。
1、瓷杯品绿茶
瓷杯适于泡饮中高档绿茶,如一、二级炒青绿茶、珠茶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之类,重在适口、品味或解渴。
一般先观察茶叶的色、香、形后,入杯冲泡。可取“中投法”或“下投法”,用95–100℃初开沸水冲泡,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逸,保持水温,以利茶身开展,加速下沉杯底,待3—5分钟后开盖,嗅茶香,尝茶味,视茶汤浓淡程度,饮至三开即可。
这种泡饮法用于客来敬茶和办公时间饮茶较为方便。
2、玻璃杯品绿茶
玻璃杯泡绿茶,适于品饮细嫩的名贵绿茶,便于充分欣赏名茶的外形、内质。
采用透明玻璃杯泡饮细嫩名绿茶,便于观察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变幻过程,人们称其为“绿茶舞”。
泡饮细嫩名绿茶茶,如用不透明的白瓷杯,当然亦可,但不能透视绿茶在杯中变化全貌,不能充分领略绿茶汤中茶趣,是一不足。
3、茶壶泡绿茶
一般不宜泡饮细嫩名绿茶茶,因水多,不易降温,会闷熟绿茶茶叶,使绿茶茶叶失去清鲜香味。
壶泡法适于冲泡中低档绿茶,这类茶叶中多纤维素,耐冲泡,茶味也浓。
客来敬茶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礼节,敬客一般以杯泡法较为隆重。壶泡绿茶法,相对而言有些粗俗。
有些地区,为表达敬客心意,还在绿茶中放糖调饮,以示甜甜蜜蜜。
实际上市面上黑泥壶多是用泥料调配的方式做出来的,也不是化工料,但是也有不是通过调配泥料做成的“黑”紫砂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捂灰,捂灰紫砂壶到底好不好呢?
古代的时候,捂灰确实是被作为掩盖烧“花掉”的壶的一种手法,就是指人为对紫砂壶进行“窑变”的一种工艺现象。
比如像欠火(这样的紫砂壶后期使用比较容易吐黑)或其他原因需要改色的茶壶,就可以再次放入匣钵内进行“捂灰”烧制。
以前是用稻谷糠将紫砂壶整个捂严实了,现在则多是炭粉,然后在1000℃以下状态下进行二次烧制,为什么非要选择1000℃以下,那也是很有讲究的,因为这是铁还原的适合温度。
什么叫铁还原?就是在烧制过程中,到达一定的温度后,在缺氧的环境下,泥料中的铁元素就会发生还原反应,也就是铁元素还原成氧化亚铁,此时的紫砂壶表面被谷糠或碳粉啥的包裹着,隔绝了壶与氧气的接触,所以壶里面的铁元素充分发生反应然后就变成了灰黑色(徽墨色)。
正常的紫砂壶烧制,壶身是在有氧的环境下发生的氧化反应,泥料里的铁元素与氧气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三氧化二铁(铁锈色),于是就呈现红色或紫色。
为什么说捂灰工艺是二次烧制?生胚的时候不能直接捂灰吗?
当您挑壶的时候,如果有人说他的壶是生胚的时候就去捂灰了,这个您就可以直接不要理他了,为什么,上面提到捂灰温度要在1000度以下,对于烧制生胚来说这个温度才哪跟哪啊,所以想要捂灰至少要先烧好一遍再谈!
每把紫砂壶泥料里的含铁量都是不一样的,那么由此可得,烧出来的灰色肯定比也会深浅不一,记住!
含铁量越高,捂灰完了的壶就越黑!就像是朱泥含铁量相对高,段泥含铁相对低,这两种壶烧出来的颜色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由于朱泥的泥质特点,相对来说捂灰的成品率也比较低,
至于怎么区分是否是化工壶?看颜色,捂灰的壶是灰中泛青、墨而不板,个人觉得有点像木炭被烧完的那种青灰色,并不是那种纯黑!
还有就是有的捂灰壶的断面可能还会是原来泥料的颜色,也就是没有完全还原成氧化亚铁。
可以捂灰处理的条件:
捂灰工艺难度大、成品率低,对于制壶人来说,要对泥料泥性的熟悉以及烧制技巧的掌握等都要有很高的造诣!
有壶友说:紫砂壶开壶后表面发白,出现一层白雾,是什么原因呢?
1、水质问题
矿物质(水垢)吸附,若水中富含钙镁离子较多,温度升高时,与酸根结合,形成碳酸钙等难溶于水的矿物质,便吸附于壶身表面。
一如鸡蛋煮后表面常会发白。不同地区水质不同,钙镁离子的多寡会产生不同影响。
2、制作问题
在窑内烧制坯体时,结晶度未完全形成,即欠火。
当烧制温度不够时,造成泥料结晶没有完全到结晶点位,内壁、外壁、坯体内切面,砂泥或砂颗粒未达到完整通透结晶度,其胎壁透气性较高,吸附效应比较之强烈,水中矿物质等吸附于胎体表面,因吸附而导致壶身发白。
这与“吐黑”现象其实为同一原理,只不过“吐黑”吸附的是壶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垢。
水质好,即使茶壶欠火,吸附也会较少;水质差,不欠火,可能也会出现少许吸附。因此,开壶后茶壶表面发白是属于水垢分子凝结而成,正常现象,无需过多介意。
壶友只需将表面的水垢凝结物清洗干净,便可正常使用。长时间使用,注意壶体干爽清洁,待包浆明显后,更增紫砂之特有魅力。
以上内容是关于冲泡绿茶最好选用什么样的容器和冲泡绿茶使用什么茶具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