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辅助茶具一般有几样?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主茶具和辅助茶具和辅助茶具一般有几样?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饮茶时,除了必备的泡茶、盛茶用具外,还应备有一些辅助用具。必要的辅助用具有以下几种
(一)茶道组合
又称为茶道六君子,包括茶则、茶漏、茶匙、茶针、杯(茶)夹。
(1)茶则: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2)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3)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投茶时的拔茶用具也可挖取茶壶内泡过的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4)茶针: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
(6)茶筒:用来盛放上述五种茶具。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红泥是以烧成后呈色命名的一个大类,按照矿料的材质结构可以分为紫砂红泥和朱泥两部分。
紫砂红泥和朱泥虽同属红泥类,但原料的成型性能、干燥及烧成收缩性能等均存在很大差异。
烧成后的色泽效果、胎质性能等也有所不同。朱泥烧成后一般胎质密度大、气孔小、结晶程度相对较高。
其热传导性能比紫砂红泥要好。而紫砂红泥一般在保温、透气性等方面比朱泥更好。
紫砂红泥
紫砂红泥属泥质粉砂岩,就是现在习惯称呼的红泥。矿料外观呈多种红色、黄色调,质地一般比较均匀,含有少量的白色云母碎片。
矿料呈多种致密块状结构,易酥开但不溶于水。目前仅产于丁蜀镇黄龙山。其各项工艺性能与普通紫泥大致相同。
黄龙山大红泥
产于黄龙山浅表黄石夹层中的白泥泥层之间,偶然出现,含矿量极为稀少。矿料外观呈大红色云片状致密结构,比较坚硬,含有一定量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表面有油脂般的光泽感,不溶于水。
部分矿料中有少量青绿色夹层,如不去除,烧成后会呈现白色砂点。熟泥可塑性略差,成型时极酥,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对成型要求较高,烧成温度范围较宽。
一般烧成1120~1150℃左右,收缩率5.5%。烧成后呈大红色,其表面颗粒质感与紫泥大致相同,呈细梨皮状,胎质纯正温润,光泽如玉,是公认的优质紫砂红泥,也被称为大红袍。
黄龙山红泥(石红泥)
产于黄石岩层的夹层,呈多层状产出。产出时通常伴生有灰青白色的砂质页岩,伴矿有时处于红泥上部贴层,有时处于下部贴层。
矿料外观质地不均匀,呈暗红色致密块状,质坚如石,含有较多的白色云母碎片,表面有与黄石贴层的黄色状,断面略呈粗砂状。
熟泥可塑性较差,成型时极易酥开、断裂,制作时沙性较重,不适宜单独成型,烧成温度范围较宽。
一般烧成1150~1180℃左右,收缩率3%左右。烧成后呈红色略显暗灰,胎质比较疏松,存留的白色云母碎片也较多,表面比较干涩,色泽效果略差。
经一定的高温呈暗红色。
黄龙山红皮龙(野山红泥)
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40~1170℃左右,收缩率6%左右。
烧成后呈红色,胎质呈细梨皮状,质地坚洁,表面细密光润,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经一定的高温呈暗红色。
黄龙山红皮龙(野山红泥)
产于浅表黄石岩层下部。矿料外观呈褐红色致密块状,比较坚硬,含有一定量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矿料上有紫褐色的斑纹状及浅绿色的斑点,表面有锈色及白色蜡质状。
烧成后呈微暗红色,表面平整光润,胎质中红色砂点颗粒隐现,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黄龙山红泥
产于宝山矿区东部黄石岩层下部,矿料外观呈浅青黄色致密块状,略坚硬,含有一定量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矿料上有锈色及锈片状。
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经一定的高温,胎质表面易产生黑气。
一般烧成1140~1170℃左右,收缩率5.5%左右。烧成后呈红色微透黄,胎质呈微梨皮状,砂质细密温润,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宝山矿区降坡红泥
修建黄龙山休闲广场时产出。矿料外观呈暗红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青绿色的斑点、斑纹状,表面有透明蜡质感。
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40~1170℃左右,收缩率6%左右。
烧成后呈红色微透黄,经一定的高温呈暗红色。胎质细密光润,呈梨皮状的表面黄色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川埠乡小煤窑嫩泥矿石黄泥(朱砂泥)
石黄泥属泥质细粉砂岩。一般产于嫩泥夹层,偶尔也产于嫩泥底部,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呈浅红黄色泥性致密块状,比较坚硬,含有少量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
遇水能自行分散成小块状,但不溶于水。烧成后色似朱砂,故又名朱砂泥。经一定的高温呈砖红色。
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不易起泡、起皱,变形率较小,能制作较大型的作品。
一般烧成1120~1200℃左右,收缩率6.5%左右。烧成后表面似窑温欠火状,具有粉质感,但敲击的音频比同等烧结程度的紫泥、甲泥等胎质要高。
继续加温烧成后的外观色泽、烧结程度,不似紫泥、甲泥等加温后能产生明显变化。烧成后胎质比较疏松,注水时能随水位高低变色。
黑茶一般选用茶具以紫砂的杯或壶,最宜用紫砂茶具冲泡,此茶宜过滤后再用玻璃杯饮用,其汤色十分漂亮,极具观赏性。
黑茶用的茶具:
1、用紫砂作为承茶工具,最好用朱泥或紫泥等深色的茶壶,而不要用缎泥等浅色壶,黑茶的浸出物茶色素含量高,浅色的缎泥壶很容易被染黑。
盖碗因为冲泡时间好控制,又好散味,也是很好的工具。飘逸杯就不多讲了,方便简单,无论新老茶客,省时省事的首选。
2、滤网是黑茶很重要的一点,黑茶碎末多,尤其是茶砖,会冲泡出很多碎末,需要用很细的滤网来过滤掉,所以那种金属的滤网不适合喝黑茶,最好用那种紫砂的用丝做成的滤网,越细越好,可以很好的过滤掉碎末。
3、用白瓷或玻璃的,而不用黑陶或紫砂杯,前者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汤色的变化和汤色的美,尤其是从琥珀红过渡到绿黄色时,用白色衬托,很美。
深色的茶杯,就要略微逊色那种鉴赏汤色的美了。
黑茶的泡制:
1、先放入适量的茶叶,喝茶人数而定,如一人喝的话一次取茶十克以内即可,散茶直接放入,茶砖、饼茶取一块打碎放入茶具中。
3、黑茶中很多都是紧压茶,其冲泡方法和其它饮法有以下不同之处:第一是饮用时要将成块的茶叶打碎;用烹煮的方法喝最佳,冲泡的方法次之,第三,可以在茶汤中添加牛奶、蜂蜜、白糖、红糖等,根据个人爱好调制饮用。
以上内容是关于辅助茶具一般有几样?和主茶具和辅助茶具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