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的发展历史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具的发展及演变和茶具的发展历史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陶制茶具】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出现紫砂壶具,逐渐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
【瓷器茶具】
我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彩瓷茶具】
【漆器茶具】
我国的漆器起源久远,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就有可用来作为饮器的木胎漆碗。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
【玻璃茶具】
玻璃,古人称之为流璃或琉璃,实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茶具,能给人以色泽鲜艳,光彩照人之感。我国的琉璃制作技术虽然起步较早,但直到唐代,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琉璃器的不断传入,我国才开始烧制琉璃茶具。
【金属茶具】
喝茶自古以来就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养生方式,在冬天喝上一杯暖暖的茶水,能够缓解紧绷的神经,在炎热的夏季喝一杯热热的茶水,能够消暑解渴,而且以下这4种人更应该经常喝茶。
【1】经常喝酒
【2】经常抽烟
【3】经常熬夜
到了晚上,肾脏等器官要开始自我的修养和调整,会将身体内的一些毒素排出去,如果在这时候不睡觉,没办法好好自我调养,对于经常熬夜的人来说,不妨喝一些茶叶,茶叶中的高效抗氧化,能够强化皮肤的抵抗力,而且其中含有的茶多酚还能够改善人的排毒功能,能够起到防御的功效,还能避免熬夜对身体的一些伤害。
【4】经常面对电脑
对于上班一族来说,长期的使用电脑很容易患眼病,所以在平常一定要多喝一些茶,尤其是绿茶,它可以起到一定的抗辐射作用,而且菊花茶也对于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
长期喝茶,人的内心会得到熏陶,心情也会趋于平和,遇事也会冷静的考虑,喝茶可以保健养生,还可以陶冶情操,正在路上奋斗的你们,要是累了不妨停下来喝杯茶。
(1)不要为养壶而喝茶,得了胃病不值当的,顺其自然,慢慢来,这事不急。
(2)茶壶是用来喝茶的,壶是为茶服务的,要根据茶来选壶,利茶的壶才是好壶,从实用意义上讲,一把用了多年养的很棒的半手工壶用来泡茶要比一把一万块的新壶强很多。
(3)壶形对茶的冲泡也有影响。
(4)喝茶养壶都是修身养性的雅事,心境平和才好,别一喝茶就抱着茶壶死命擦,拿个小刷子不停刷,茶水猛往壶上淋,口里还不停念着:人勤壶不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实在有伤大雅。
(6)泥料不好的壶不等于一定就是加了化料了,有的壶可能是料里的砂不纯,里面有铁、碳酸钙,或者甲泥太多,或者陈腐时间不够或者烧制温度不够等等。需要在开壶的时候反复的煮、泡,让壶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把杂质、泥吐出来。
(8)如果不是为了收藏,只是为了实用喝茶,全手工和半手工区别不大,半手工的性价比更高。全手工大师拍泥片一般是十来下,烧成后泥的双透性好,半手工的泥片靠模具挡胚成型,应该紧一些,从理论上讲可能透气性要些一点,不过这点差别偶目前还没感觉出来。
(9)内养是正途,但是很慢滴,急性子的兄弟就别试了。
(11)内外双修是个折中的好办法,一般都用这个。
(12)杂泡其实是个养壶的好办法,就像吃饭不挑食的人一般都很健康。
(13)普耳养壶会很油,比较快。
(14)铁观音养壶很亮,也很快。
(15)绿茶养壶很好的说,但是时间长点。
(16)用养壶托不如垫个毛巾。
(17)一把壶只泡一种茶是有道理的,不会变味。
(18)经常喝茶的人要多准备几把壶轮着用,好让壶能歇歇干透了,一般一把壶连用三天就要停三天,这样壶才不会不受茶。
(19)淋茶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可以防止壶盖和壶身的色差,掩盖一些跳砂和明针的小缺点。
(20)泥好的壶养起来见效快,泥差的见效慢,选一把好泥料的壶养起来事倍功半。
(21)每次喝完茶最好不要在壶里留茶汤,用热水洗净,就像我们吃完饭会刷碗一样。
(22)明针不好的壶很难养出来。
(23)养花货准备一把小刷子还是必要的,如果外养最好用热水,不要淋茶汤。
(25)壶还是用小一点的比较好,毕竟喝茶不光是为了解渴,太大了喝不过来,你喝的总是冷茶,伤胃。养起来也费事。
(26)粗砂的壶最好不要外养,很容易花。
(27)你手里的壶千万不要超过二十把,非常累人的说。
(28)水质的不同对养壶有影响,现在一般所用的桶装或瓶装矿泉水里面的矿物质很多,用来泡茶要随时清洁壶表面留下的水迹,时间长了不清洁会留下水垢痕迹,很难去掉。
(29)不要用有油的手去抓壶,更不要把壶放在有油烟的地方,不用的时候要放在干燥,不落灰尘的地方。
(30)最后一条,切记:把壶放在离老婆和小孩尽量远的地方,不然你会后悔的。(文章来源:茶道与茶文化,图片来源:南茗佳人)
以上内容是关于茶具的发展历史和茶具的发展及演变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老茶客叫什么 老茶客的意思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