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公道杯用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公道杯是干啥用的和公道杯用法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席上,待客礼仪隐藏在细节之中。简简单单一个倒茶,倒得好,宾主尽欢,倒得不好,可能最后不欢而散,主人还觉得莫名其妙。
公道杯,作为茶席上的重要器具,可以均匀茶汤的浓度、平衡茶水的多寡,表现出主人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公道杯的作用主要在于均衡茶汤,将冲泡好的茶汤注入公道杯,再平均分至每一杯中,使得每一个人品鉴茶汤时都是同样的滋味。
除了分茶,公道杯同时也可起到沉淀茶渣的作用。
有的茶叶在冲泡时不宜使用过高的水温,可以将煮沸的水先倒入公道杯中片刻,再注入茶壶,起到降温之效。
但下面这几个细节,如果犯了就会很失礼。
错误一:悬杯高冲
泡茶时可以“悬壶高冲”,倒茶时也把公道杯举得高高的,还是烫的茶汤倾泻而下,“哗”地从品茗杯里溅到客人身上,怎么想都很危险吧。
从茶汤本身的角度考虑,这样“高山流水”的倒法,会使茶汤的香味散失,还会导致泡沫增多,影响茶汤的色与香。
所以要让公道杯的杯口尽量靠近杯子,以不会溅出茶汤的高度为宜。
错误二:厚此薄彼
公道杯,当然要倒得公道。
倒茶时这位倒得满满的,那位只沾湿个杯底,茶多的觉得你在茶满欺客,茶倒这么满,整个杯子都是烫的,又不好拿又担心洒;茶少的怀疑你在故意怠慢。
所以分茶时要尽量均匀,不要厚此薄彼,此外,倒茶七分满就好,利于品味闻香,观赏杯中汤色。
错误三:不及时续杯
虽然各种鸡汤有言“杯子的价值在于它的空”,但是你的客人可不会这么想。茶喝完之后你不斟茶,场面就会很尴尬。
客人一饮而尽,往往是因为十分口渴,这时你就更要及时续杯。给客人续的茶,切记不要是冷茶,因为那代表你在暗下逐客令。
错误四:倒个茶,发水灾
主人在泡茶、倒茶时滴水,或者伸手从其他茶具上面穿过,失手碰到茶具、衣袖沾湿,既不美观,弄得整个桌面湿漉漉的,也很不清爽。
给客人倒茶前,先要将公道杯在茶巾上“蘸”一下,避免底部滴水。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对于喜欢喝茶的朋友,整天与茶为伍,茶礼可不能忘。倒出的是浓淡均匀的茶汤,抚慰的是不平的人心。
葛水平,山西沁水人,一级作家,《平凡的世界》编剧。中篇小说《喊山》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电影《喊山》在国内国际热映并获奖。
从前的沁河人家,火炉上整日都坐一壶水。
壶是铁壶,壶里的水一早到晚都冒着青气,青气蒙在脸上,仿佛过日子的温暖。
铁壶里的水大开时,本身就是激动,容不得你偷懒。铁壶挪开,一坨和好的稀煤糊进去,火口上半边火苗扰动着。
母亲说:铁壶润水,只有铁壶里的水喝进肚子,人的身体才不缺铁,脸上才会生出红润。
壶中的青气是一个家族的势,“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是“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的生命延续之气,也是“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的清正之气。
在越来越复杂的记忆中,我越来越喜欢回忆从前的烂漫。带有丰收意味的景象,在我看来始终都是生存的一大快乐。
但工具在进化。人们认同的观点是:进化中快速进化。
铁壶保留着因沉默而滋生的锈迹,安静而苦涩地作为“民俗”馆里的摆设道具。世间惟有时间是无法证明的。
如今,买一件各种花样的新壶太容易了,相比之下,留藏竟然需要决心。
以前的家难道真老了吗?记忆一旦被物件保存,就容易定型。
我曾经无知地认为:短暂的丢弃可以召回文明的轻便。就这样,一切都打入了错误的程序。
感情的反刍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一定要来证明人多多少少都是怀旧的动物。
自认为遗忘过的事情浅浅的,哪知很快就被现实压成了一层灰。
我说我头晕。医生说:你有可能是缺铁性贫血,要常喝铁壶水。
铁壶是藏着乾坤的呀。
我渴望回到用铁壶的时代,看着我的亲人,像果实一样紧紧守护住自己的内心的核质。
想着时光对于我的意义,我没有必要跟着新鲜物事走,时间中我已经失去了很多。
想起陆羽《茶经》中描述过的茶馥,正是铁壶的前身。茶馥铁釜铁壶的演变过程,古人总是比今人生活得智慧。
老铁壶为年代之作,釜师制作铁壶,无不受日本美学“侘寂”及日本茶道之“和、敬、清、寂”的精神所影响。
侘是简朴,追求的是俭朴与收敛,无需繁华,不要装饰;
“寂”是古旧,经过岁月的洗炼,物品自然留下的痕迹。
侘寂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事物渐渐剥落其表象,流露出本质,超越外在和时间的美,不虚张声势,却历久弥坚。
失去了侘寂,与生活短兵相接,人的日常成为一种表演。我们都需要擦去时间的灰尘,回到从前,田野、四季、一片日光下,日光下铁壶的流口冒着青气,那一缕青气突然和许多消失的岁月贯通了。
一个城市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魂。魂,不是政治,也不是经济,是文化。
文化才是城市的魂。做一件与文化有关的事情,几代人延续,那一定是一个守得住决心和信心的城市。
铁壶是传统工艺,因为实用功能发展起来,它有着强烈的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色彩。
我感觉到了怀旧是一种低度的瘾。没有大悲大喜,淡淡的,似有若无。
我喜欢被煮水的青气包裹起来思考人生,思考生活:做女人,不做老人。哈,我脸上喝出了妈妈看见过的红润。
如你懂得,也买一把铁壶,铁壶润水。
喜欢喝茶的朋友,或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形:西式的茶杯都附带有手柄,而中国的茶杯则基本都没有。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茶杯不像外国的杯子一样带“把”呢?
中国篇
第一,不美观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或者所熟知的中国茶杯其实就是盖碗,它是由碗演变而来的。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如果茶杯仅仅只有一个手柄不仅没有寓意,也不美观。
第二,不合理
茶道中需要摆放各种道具,比如公道杯,如果每个杯子都有手柄,则放置起来不方便,会相互碰倒。
另外,茶具是非常能够体现中(站长 推荐:茶水是碱性还是酸性,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关 注:www.lhEcha.com)国文化的,每一个器皿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用途和位置,相互制约而互不干扰,体现
了“律”的文化内涵。既然是“律”了,重复的设计自然不会出现太多。
第三,不实用
众所周知,大多数的茶都是需要用沸水冲泡的,如果是带手柄的杯子,使用时往往会感受不到茶水的温度,进而烫伤。
而没有手柄的杯子,人们就会直接接触到茶杯的杯体,进而判断是否可以饮用。
西方篇
1、17世纪时,中国的茶叶就已经漂洋过海运入了欧洲,但是直到18世纪欧洲的匠人们才开始制造陶瓷工艺品。
所以,在陶瓷茶杯被生产出来之前,欧洲普遍使用金属的器皿,而当时最常见的茶杯,其实就是由英国甜酒奶杯改装过来的。
但是我们用来解决水温问题的茶托,起初并不算在一整套标准茶具当中,所以就没有像茶杯一样传入西方世界。
而外国人为了解决茶水烫手的问题,就只好模仿酒杯设计一个手柄出来,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西式茶杯的一个特色。
综上所述,中国喝茶的杯子没有手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有茶托的存在,还有一些原因则是涉及到传统儒家文化和茶道中佛家禅意。
相对于西方的工艺品,中国的各类工艺品除了实用性以外,都更注重器物本身的文化内涵,这一特点放在茶杯上究也是亦然。
以上内容是关于公道杯用法和公道杯是干啥用的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一席茶事 我有一茶室,足以慰风尘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