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鉴定用火柴方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用火柴能划着和紫砂壶鉴定用火柴方法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随着宜兴紫砂壶被广泛人士所认识,鉴别紫砂壶也随之火热起来。鉴别紫砂壶的真假,有许多的检验方法,有人也试过火柴划壶来验证,但是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
要是80年前的火柴,可以试一试,因为那时的火柴头里含白磷,很容易点着,在粗布衣服上就能划着。现在的火柴头成分跟以前不一样。现在的是安全火柴,划不着的。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能听见这种说法,其实这个没依据,最好还是不要尝试,否则价值不菲的紫砂壶,可能会因为一根小小的火柴而变得一文不值。
那么如何简单鉴别紫砂壶的真假呢?
鲍雯君作品:《陶魂壶》
肌理效果
由于紫砂壶一般不施釉,全靠素面素心沟通茶人,那么肌理效果就成了选的外观标准之一。有的细腻得犹如婴儿的皮肤,抚之顿生怜爱之情;有的则在生料中拌进熟料,烧成后在壶的表面出现橘皮的效果,稚出可爱。最忌的是那些表面打上人工包浆蜡质颜料的壶。壶内涂了墨汁充茶垢。
造型艺术
声音
手感
紫砂壶的手感应具光滑圆润、舒坦,虽有颗粒但很圆润,紫砂颗粒一般以32目-60目为适宜,通过传统手工加工,石磨碾粹的砂粉其手感和机器加工出来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
喝大红袍用紫砂茶具,因为用紫砂壶有吸气、聚热能力弱,因此冲泡大红袍,能够更好发挥大红袍岩茶的浓郁、岩骨花香特色,且紫砂茶具对高香度茶香味吸附损失少,泡出来的茶更加香郁醇厚,所以喝大红袍适合用紫砂茶具。
喝大红袍还可以用什么茶具:
盖碗冲泡大红袍,最能表现出茶汤本色。盖碗最早出现在唐朝,当时一套盖杯分成三部份:杯盖、杯体和茶托,通称「盏」,沿用至今简称「盖杯」,使用时多只用杯盖与杯体。
盖杯中又以白瓷素杯最能释出茶汤的原汁原味。
瓷器茶器和茶配合,乃天作之合,锦上绣花。
结语:
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武夷茶王。
“十二先生”出自南宋审安老人(本名董真卿)的《茶具图赞》。他于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十二件茶具图形,被称之为茶具“十二先生”,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职称,赐以名、字、号。
茶具十二先生,指的是什么:
1.茶筅
茶筅:竺副帅,名善调,号希点,号雪涛公子。
姓“竺”,表明用竹制成,“善调”指其功能,“希点”指其为“汤提点”服务,“雪涛”指茶筅调制后的浮沫。
2.茶槌
茶槌:木待制,名利济,字忘机,号隔竹居人。
3.茶碾
茶碾:金法曹,名研古、轹古,字元锴、仲鉴,号雍之旧民、和琴先生。
姓“金”,表示用金属制成,“法曹”是司法机关。
4.茶磨
茶磨:石转运,名凿齿,字遄行,号香屋隐君。
姓“石”,表示用石凿成,“转运”是宋代负责一路或数路财富的长官,但从字面上看有辗转运行直意,与磨盘的操作十分吻合。
5.瓢杓
胡员外,名惟一,字宗许,号贮月仙翁。
姓“胡”,暗示有葫芦制成。“员外”是官名,“员”与“圆”谐音,“员外”暗示“外圆”
6.罗合
罗枢密:罗合,筛子。名若药,字傅师,号思隐寮长。
姓“罗”,表明筛网有罗绢敷成。“枢密使”是执掌军事的最高官员,“枢密”又与“疏密”谐音,和筛子特征相合。
7.茶刷
茶刷:宗从事,名子弗,字不遗,号扫云溪友。
姓“宗”,表示用宗丝制成,“从事”为州郡长官的僚属,专事琐碎杂务,“弗”既“拂”,“不遗”是其职责,号“扫云”,就是掸茶之意。
8.盏托
漆雕秘阁,名承之,字易持,号古台老人。
复姓“漆雕”,表明外形甚美,也暗示有两个器具。秘阁为君主藏书之地,宋代有“直秘阁”之官职,这里有茶托承持茶盏,“亲近君子”之意。
9.茶盏
茶盏:陶宝文,名去越,字自厚,号兔园上客。
姓“陶”,表明有陶瓷做成,“宝文”之“文”通“纹”,表示器物有优美的花纹。“去越”意思是非“越窑”所产,“字厚”指壁厚,加上“兔园上客”的号,联系起来,就是宋代着名的“建窑”所产“兔毫盏”了。
10.水注
水注:汤瓶,汤提点,名发新,字一鸣,号温谷遗老。
姓“汤”,既热水,“提点”为官名,含“提举点检”之意,是说汤瓶可用以提而点茶。“发新”是指显示茶色,“一鸣”指沸水之声。
11.茶焙笼
茶炉:韦鸿胪,名文鼎,字景旸,号四窗间叟。
姓“韦”,表示由坚韧的竹器制成,“鸿胪”为执掌朝祭礼仪的机构,“胪”与“炉”谐音双关。
“火鼎”和“景旸”,表示它是生火的茶炉,“四窗间叟”表示茶炉开有四个窗,可以通风,出灰。
12.茶巾
茶巾:职方,名成式,字如素,号洁斋居士。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壶鉴定用火柴方法和紫砂用火柴能划着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茶刀是干什么用的 茶刀是啥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