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泡老茶的好处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老生茶用什么紫砂壶和紫砂壶泡老茶的好处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现在生活条件有所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休闲质量,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在家中慢下性来,泡壶茶,捧起书,耳边飘来舒适的音乐,这种安静的环境都否让你静下心来、舒展身心呢?
现在很多茶人都喜欢用紫砂泡茶,那是因为紫砂壶的砂质中有肉眼看不到的气孔,既不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夏季使用,好比土冰箱,存茶过夜,不起腻苔,不易变馊。
在文人把玩的器物中,有些是必须保持距离的,如案头清供。而这些在使用的亲切度上,总是不及紫砂壶。
紫砂壶的精品力作,其材质、工艺、造型装饰、艺术品位,都是超一流水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震撼力, 其作品内在的精、气、神韵诉说着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生活情趣,鲜明的人格个性。
那众多紫砂壶中,老茶人喜欢什么型的紫砂壶呢?
那圆形类的紫砂壶都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
1、便于把玩
对于一个善于品茗的茶人来说,紫砂壶应是须臾不可脱手的尤物。一有空闲就喜欢开始泡茶,大多数人比较倾向于紫砂壶圆器,那为什么呢?
还有一般泡茶的人,喜欢旋转壶盖,壶盖口沿在茶水的浸渍下,旋转起来会很润滑,感觉很好。
2、有利发茶
紫砂壶的收藏可不是摆在架子上“藏”在柜子里,一名真正的紫砂壶爱好者肯定会隔段时间就挨个地把自己的心爱之物拿出来观赏把玩,紫砂壶重在养,如果不养,即使是名家之作,也还停留在凡胎的阶段,变不成仙器。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买了紫砂壶后,常是往家里的柜中一放了事,从此不闻不问,这其实是一种外行的表现。详细的可以查看文章《为什么紫砂壶不用的时候,不能重新放入锦盒中保存》
紫砂壶一定要用,要养。紫砂壶,养出来包浆之后,会无比的有成就感!
紫砂壶,或于手中盈盈一握,或一枝独秀,都能与肌肤有温暖亲切的接触,拥抱泥土,回归本心。紫砂壶与人,是不存在距离的,当壶中泡上茶,壶就成了有生命的器物。
在众多泡茶的壶类中,紫砂壶因其独特的材质而别具一格,成为广为茶友所爱的泡茶利器。紫砂壶利茶,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无熟汤味,使品茗者在味觉、嗅觉、视觉各方面得到完美的享受。
紫砂壶的利茶特性
1.紫砂壶“千度成陶”,壶中有非常多呈回旋状的双向循环的气孔,好的紫砂壶能达到百分之五十的气孔率。这是能沏好茶的一大重要的原因。
2.紫砂壶胎体较厚实,一旦注入开水,不会有烫手的顾虑,冬日,热水也不会很快冷却,这一点尤其能使茶沏得更香。
3.紫砂壶另一鲜为人知的特点是:置于屋中,用它盛水会冬暖夏凉,软化水质,几乎是一口微型的井。
4.紫砂壶还能使水质净化,据科学研究表明,紫砂壶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紫砂壶泡茶的好处
高含铁量的紫砂泥,经1200℃左右的高温烧制后,分子重新排列,形成鳞片状结构,并生成大量开放式和封闭式的双重气孔,独特的高致密度的多孔状物理结构,具有较强的吸咐力。因为有双重气孔,透气不渗水,故泡茶时色不变异、香不涣散、味不耽搁。
【无茶可生香】
用紫砂壶泡茶,茶香浓郁持久。紫砂壶嘴小、盖严,壶的内壁较粗糙,能有效地防止香气过早散失。长久使用的紫砂茶壶,内壁挂上一层棕红色茶锈,使用时间越长,茶锈积在内壁上越多,故冲泡茶叶后茶汤越加醇郁芳馨。
由于紫砂泥吸附性很强,甚至把茶香也吸收,所以能留住茶香,保持茶味,如果一把壶泡茶时间足够长,即使导入白开水,也有茶的香味,就是紫砂泥吸香所致,这也是为什么用紫砂壶沏茶,茶味特别清香的原因。
【不裂不烫手】
【越用越光润】
紫砂壶表有粗细砂粒排列,用之愈久包浆愈厚,色泽光润,气韵温雅,所谓“摩挲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成为奇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实验:高档绿茶3~5克,用—把泥料好的宜兴紫砂壶,和用路边摊贩处买来的泥料差的低档壶,以同样的水,同样的手法沏泡,经过一晚放置,第二天清晨观察壶中的茶汤,泥料好的壶里倒出的茶汤汤色清纯,人口依然有茶香,而泥料差的壶中的茶汤汤色浑浊,并且有异味。
有位多年经营碧螺春的茶叶老板,一开始习惯了用玻璃器皿沏泡碧螺春,以便让客人观看碧螺春风姿绰约的茶舞。后来,他尝试用紫砂壶沏泡碧螺春后,发现茶汤不仅滋味更醇更香,而且比玻璃器皿多一泡香味(即玻璃器第三泡茶水的香气就会明显下降,而以紫砂壶沏泡,第三泡依然有与第二泡近似的香气。)
郑板桥、张岱、李渔,乃至近代无数文人、书画家都对宜兴紫砂壶情有独钟,除了为其拙朴敦厚的美感所陶醉,也由于他们深知宜兴壶沏出的茶的香更浓、味更醇,且出茶率高。
紫砂壶如果养护得当,会更加利茶,沏茶味道会更佳!
传说在宋代,有一卖茶翁,此翁在57岁时,实践以茶修行之道,自带茶具到相国寺一带卖茶。
他建通仙亭,挂茶旗,设茶炉,摆铜钱筒,在茶亭前的竹筒上写着:“百两不嫌多,半文不嫌少,白喝也可以,只是不倒找”。
此后,卖茶翁名声大震,门前宾客盈门,功利之徒拼命收集他的各种用具。茶翁却在临终之前,将他所有茶器一把火烧光,使之化为灰烬。
此《卖茶翁茶器图》就乃木村孔阳氏模写卖茶翁(高游外)茶具计33件,都彩绘木刻,甚精细,可远窥唐宋古器形制之大略。
炉龛:放置炉子的小阁子。
都篮:饮茶完毕,收贮所有茶具,以备来日。
急烧:又称急须,煮茶、暖酒器名。
铜炉:為生火煮茶之用,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
瓢扚:大多由葫芦制成。用来尧水。
注子:古代汉族酒器。金属或瓷制成。可坐入注碗中。始于晚唐 ,盛行于宋元时期。起到保温作用。
钱筒:存放古时钱币,多由竹制成。
乌楦:用途不明,从器物文字上似乎可以判断是收纳废物的器皿。
茶罐:存放茶叶的罐子,锡制成。因锡稳定密封度好,故多用其存放茶叶。
吹管:起炉火时用的吹火管子。街边卖茶必要茶道具。
尘褥:铺或盖用的毯子。
滓盂:又称水盂,盛放废水茶渣的器皿。
檐子:类似与扁担的作用。挑货担子。
钱筒:大小竹筒用来存放钱币。
水注:注水壶。
瓦炉:顾名思义,用瓦烧制为生火煮茶之用。
炭篮:盛放烧水炭的容器,外面多由竹篾制成,里层包裹黑色油纸。
小炉:生火炉。
提篮:存放杂物的篮子。
炉围:罩在炉子外的竹篓,起到隔断保护的作用。
注子:古代酒壶。金属或瓷制成。可坐入注碗中。
炭挝:用来砸炭的铁锤。
焙钩:又名茶焙,是一种竹编,外包裹箬竹的叶子。因箬叶有收火的功效,可以避免把茶叶黄。茶放在茶焙里,要求小火烘制。
炭挝:用来砸炭的铁锤。
焙钩:又名茶焙,是一种竹编,外包裹箬竹的叶子。因箬叶有收火的功效,可以避免把茶叶黄。茶放在茶焙里,要求小火烘制。
建水:盛放废茶水的器皿。
具列:用以陈列茶器,现在通常称为茶棚。
茶壶:存放茶叶的罐子。日本称为茶入或者茶心壶。
灰炉:烧水炉的一种。下面没有通风口,现今日本茶道具中发展为火钵或瓶挂。
瓶床:现在统称为瓶座,稳定壶和瓶的放置。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壶泡老茶的好处和老生茶用什么紫砂壶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