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抟土造人的抟是什么意思 抟土造人的读音是什么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教世界写中国字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抟土造人的抟是什么意思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抟土造人的读音是什么和抟土造人的抟是什么意思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抟土造人的抟是什么意思 抟土造人的读音是什么1

师古而化,自出机杼。

......

周鹏

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

 原创 新 首发

松竹梅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岁寒三友,

亦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精气神之象征。

作品格法森严、古朴生动,

并以三君子为题材,

苍劲古朴的青松,

高洁清雅的翠竹和芳香淡雅的腊梅装饰于一壶,

作者对传统自然的考量,

不仅实现了“美”的价值,

而且深深表达了生命的情调与意味。

壶格贵清、贵正、贵净,

松林清风入胸怀,

不着意于淡而淡之妙自臻,

壶身无繁复的贴塑,

给人简洁爽朗之感,

既有花器之审美,又兼光器之实用,

于无声处照见其丰富意境。

纯  背

拍卖赏析

周鹏  新韵拙和 

中金国际(香港)  2023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HKD 70,800 元

泥料篇(有趣的泥料)(我想看做泥材料)

紫砂泥在质感上有特殊的表现力,可以超写实地呈现出竹、木、石、铁、皮、布、各种蔬果等不同材质的肌理效果,这种质感效果是其他陶瓷原料难以达到的。

而紫砂的高温烧、超高温烧,又将这种不可比拟的质感效果,提升到全新的境界。这种全新的质感境界,最典型的代表就是4号井本山绿泥。

超高温烧制 本山绿泥

常温烧制 本山绿泥

全新的肌理质感,是高温淬炼的馈赠。但首先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紫砂泥料都能高温烧制。

根据烧制实验

黄龙山4号井的泥料,都可以进行高温烧制;

5号井、台西矿等矿井,其浅表矿的泥料不耐高温,其深井所出泥料才耐高温且烧制温度跨度大。

  

4号井本山绿  高温烧制  供春

4号井本山绿  1420度超高温  逸公

温度低一点,会偏黄色多一些;温度高一点,黑色斑点会多一些。

在超高温下的本山绿泥,各种色彩机制充分迸发、交织,多了一份生命的质感与沧桑,延展紫砂艺术生命力的厚度。

友情提示,部分配图为作品实景实拍,禁止盗用。

紫砂鉴藏(紫砂鉴赏与收藏)

图文| 砂海墨韵

 来源 | (ID:zisha5)

经典

器型

鱼罩

- 壶型来源 -

『鱼罩壶』在现今的紫砂市场中不是流行的款式,知道的壶友也比较少,但是它却是紫砂壶的一种传统壶式。

许多名家好手都曾做过此款,在当年更是非常流行的一款壶型,『范大生、程寿珍、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等人都有制作。

乌泥精品之作

稀有泥料

壶身采用冰纹装饰

极富美感

展现高超的制作技艺

泥型工款兼具

典藏作品

紫砂的冰纹来源于瓷器,是紫砂艺术从别的艺术上汲取灵感的典型代表。

冰纹讲究整条纹路上下对接概念和旋转概念,同时要考虑到填充泥料的收缩比,因此做到自然的“残缺美”非常困难。

紫砂人物 - 应书良

应书良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第三届宜兴优秀青年陶艺家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宜兴金壶沙传紫砂艺术研究所所长 总工艺师

2023年3月应韩国茶道文化研究所邀请赴韩参加中韩文化研究交流,

2023年5月于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结业,

2023年中国美院紫砂高级研究班毕业。

2023年荣获第三届陶都宜兴十佳(优秀)青年陶艺家称号 。

主要获奖作品

2004年中国紫砂十大茗壶称号、中国石家庄首届宜兴紫砂精品博览会金奖等多中奖项,

作品《玉带壶》获得河北首届中国精品紫砂博览会金奖。

作品《汉扁壶》获得首届江苏省工艺美术东方之都博览会金奖。

作品《溢香壶》获得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作品《壶传金砂》系列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作品《寒梅》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作品《僧帽》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作品《参禅对壶》获得2023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陶艺作品新评比三等奖。

作品《醉莲酒具》获得第七届中陶奖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潮州杯铜奖。

作品《合欢壶》被贵州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作品《古韵遗风》被湖北博物馆永久收藏。

作品《万众一心》被台湾国立国父纪念馆永久收藏。

作品《神泉壶》得到世界著名音乐家比尔·约翰斯青睐并被收藏。

作品《鱼罩》《古韵遗风》两件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

作品《溢香》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永久收藏。

以上内容是关于抟土造人的抟是什么意思和抟土造人的读音是什么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建水白泥陶器 建水紫陶白泥的解说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