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鉴赏紫砂壶的六个标准 鉴赏紫砂壶的五大艺术标准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珍重吧战友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鉴赏紫砂壶的六个标准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鉴赏紫砂壶的五大艺术标准和鉴赏紫砂壶的六个标准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鉴赏紫砂壶的六个标准 鉴赏紫砂壶的五大艺术标准1

时光静好,岁月沉香。小编茉茉祝您每天有份好心情!

什么叫个性?个性是指人的性格、修养、观念、为人.......个性在壶上面如何体现呢?大多数紫砂爱好者都看到过的照片,很多人也看到过顾景舟的相片.......众生不可能一象,但壶如其人一点都不假。

顾景舟就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一个儒者、一位自信又带有一丝顽固的老人。他的作品一如他的人,文人风骨、纤巧秀气、儒雅气质。而何道洪则像是一头勤奋努力的垦荒牛、一位强悍到不知疲倦的劳动模范,个性张扬,锋芒毕露而又力大无比。

顾景舟作品

何道洪作品

协调性

流/把斜向角度对称,流略粗,把稍细,虚实空间互补均衡这类器形,属于较易辨别的器形,对称方式是相对固定化的。

 汤婆壶

转折角度(力度)

这就是我们说的“由点到面再到点”的力度。这种力度,需要流把与身桶的高度细致衔接,达到通气的效果,形成气循环,方能成大器。给大家看一把个人非常欣赏的壶作,此器身桶精神挺拔、流把与身桶镶接高度和谐,而流把同时又带有强转折角度而且富有粗细变化的佳作。

图1 汪寅仙制的弯扳梅:

从流把的效果而言,转折的弧度(角度)、力度,乃至贴梅花枝干的“硬度”,堪称一流佳作。

图2 朱可心的梅报春:

(站长 推荐:卢正浩,学习茶知识请访问,wWw.lhECha.com)从贴梅花的枝干硬度和壶把上提的转折力度而言,亦属可圈可点。

图3 四方壶:

壶把高出身桶的一折,并以硬朗的风格画方后回到身桶下部接入,非常到位。

线条

紫砂壶器是由多根线条构成的立体实物。我们以纯手工成型的紫砂器为实际参照物,只要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不管是圆器、方器还是筋纹器,构成纯手工紫砂壶器的几乎所有线条,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直线,反之,每一根都是弧线。这些弧线的表达方式包括圆弧线、抛物线和S线。

就算我们从正面看到的是纯粹的直线,就算作者制作的壶是纯粹的方货。当我们近距离的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远观的直线,近看都是向外鼓出的弧线。

但为什么是弧线而不是直线呢?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试验:远观一把纯粹由直线构成的模子方壶的时候,不难发现,壶的每一个立面均往里凹。并不是说壶体真的瘪进去,而是视觉效果上产生的错觉。

壶形构成原理

但是,也有部分的壶器题材,并不刻意表现头部。反观绝大多数的提梁壶,一般只有“单臂”。究竟是留下更多的空间让人遐想,抑或纯粹为了实用,就不得而知了。常规光素器大致构成部分,如图例:

紫砂矿脉大科普(紫砂矿料图片)(紫砂原矿图片)

宜兴黄龙山可谓是紫砂之源,据有关资料,紫砂形成于3.5~2.6亿年间。在风力和水波的作用下,风化的原始岩矿颗粒层层堆积,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最终形成了石英、莫来石、云母、长石等。

黄龙山矿区分布图

1.一号井

位于主体中心水塘的西南部,1958年由红旗宕改扩建而成,为单井筒设计。1965年就停止开采,遗弃宕口在2002年底被露天开采时毁掉。

一号井

2.二号井

位于主体水塘的南面偏东,1965年按国家对小型矿山的设计要求,由距一号矿井东约30米早期宕口重新设计改造,改变原来的独头井为主副井筒。

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停止开采,矿井于台西村露天开采时被毁。

二号井

2号井紫砂矿种比较丰富,有紫泥(部分是底槽青)、本山绿泥、本山段泥、红麻子、黑墩头出矿,其中底槽青有红色和紫色两种。

3.三号井

位于主体水塘东面,2号井的东北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早期宕口改建,为单井筒设计。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结束开采,今井口已平没于地下。

三号井

4.四号井

四号井宕口,就在紫砂之源公园旁边,与宝山矿区只有陶都路之隔。紫砂之源公园和此段陶都路修建的时候,降坡泥问世。

四号井

出产优质的底槽青和本山绿泥,1997年10月,四号矿井因生产成本过高等诸多因素而停止开采。

5.五号井

位于主体水塘的东面,1979年8月,按照四号矿井的设计要求,在黄龙山东面北侧新建五号矿井。该矿井为主、副井筒并行排列设计。

由于五号矿井本身处于台西村范围内,五号矿井的开采与当时台西村多个承包经营者的宕口处于混乱状态。到1993年,五号矿井因多种原因无法正常开采。

同年11月底五号矿井被转让给台西村,由台西村管理继续进行开采。直到1999年因地下水大量渗透等因素,关闭停止开采。

五号井

6.南山矿区

7.降坡矿区

位于四号井与黄龙山之间,现在为紫砂之源公园和陶都路。

降坡矿区

2023年基本建设时,这里挖出了一种别致的团泥,数量很多,烧成品红里泛黄,黄颗粒明显,因为是新发现品种,就被称为降坡泥。

8.半坡矿区与野山矿区

半坡矿区

半坡南面,就是野山矿区,野山矿区以前只出产一种泥料,但是很著名、很独特,这就是野山红皮龙。

9.宝山矿区

宝山矿区今天被一些丁山人称为龙头(大水潭称为龙尾),因宝山工业园区(实际上是宝山别墅区)而得名。

宝山矿区出产紫砂矿历史比较悠久,今天依然有古宕口。紫砂矿料以团泥为主,其中以红黄泥最为著名。

10.大水潭矿区

属于蠡墅,位于黄龙山东南面的山脚处,是历史上盛产优质紫砂矿料的宕口,天青泥即产于此。

原黄龙山大水潭矿区

后来因挖通地下水脉而被淹没,形成了一个水潭。现在大水潭周围还掩埋着一些早期采掘留下的暗宕。

宜兴南部的山地属于天目山余脉,宜兴境内又有三条主要山脉,即铜官山脉、龙池山脉和太华山脉。

陶土资源主要分布在这些山区里,在丁蜀镇周边的湖㳇,洑东,川埠等乡镇均存在大量的紫砂矿源。

宜兴黄龙山的紫砂泥料是最好的,从封矿到限制性开采,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地区的泥料被大量开采使用。

南博20件紫砂精品传器(紫砂壶南艺刻)(博大壶艺紫砂茶具)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现拥有各类藏品43万余件(套),其中有许多紫砂珍宝,如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顾景舟等大师作品,如有机会,一定要前往亲眼所见。

1.时大彬提梁

2.明项圣思 桃形杯

3.陈鸣远 东陵瓜

4.清乾隆 陈殷尚 高水仙花壶

5.清 陈荫千 竹节提梁壶

6.杨彭年制 曼生横云壶

7.杨彭年制 曼生半月壶

8.杨彭年制 曼生仿古井栏

9.邵大亨 龙头一捆竹

10.清道光 壶痴款 包袱壶

11.清道光 万泉款 延年壶

12.清晚期 客斋款 汉君壶

13.民国 程寿珍 仿古

14.民国 程寿珍 扁石

15.裴石民 盉式壶

16.裴石民 松段壶

17.王寅春 桂花砂 石瓢

18.王寅春 绿泥半菊壶

19.朱可心 合菱壶

20.顾景舟 大提璧

以上内容是关于鉴赏紫砂壶的六个标准和鉴赏紫砂壶的五大艺术标准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60种经典紫砂壶型及名称 最经典的紫砂壶型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