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紫砂陶刻教学视频 紫砂陶刻作品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仙女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陶刻教学视频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陶刻作品和紫砂陶刻教学视频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紫砂陶刻教学视频 紫砂陶刻作品1

陶刻,是紫砂艺术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紫砂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集书法、绘画、金石、文学修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陶刻的用刀之法,是在坯体上体现刀法的痕迹,以运力的自然、轻重、快慢,线条的粗细,运刀起落准确,明书朴质,一气呵成,且需上下、左右、前后顾盼,气韵生动,更得具备有楷、隶、篆、草各种书体的基础。画亦需掌握花卉、山水、人物、金石等基本技法。

陶刻艺术的特性是用各种刀法来表现线条的粗细和力度的刚柔及墨的韵味,在紫砂坯体上巧妙运用指、腕、肘各部分的力量自如地刻画,章法构图、方圆曲直、刀路的交叉诸多变化,以表达出作品的整体意念及思想感情。

好的空刻制品,制作者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及艺术素养,并且需要有双刀正入法的熟练基础,有扎实的运刀技巧。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就必须胸有成竹,意在刀先,未落刀时,构思布局已成,下刀准确而洗练,一刀起落都必须注意笔画的起势收势,全神贯注,一气呵成,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干净利落,胆大心细。这样刻出来的作品方能从刀中见神采,刀下见神韵。这种刻法,刀痕明显,锋芒毕露,气势磅礴,奔放雄浑,犹如书法中的狂草,画中之写意,刚劲挺秀,回味无穷。

这必须坚持继承严谨的传统艺术技法,但师古而不泥古,不拘于老的格局、老的路子,在扎实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其他各门艺术,博采众长,汲取精华,化为我有,自我完善,创造出新的具有独特的自己风格的个性来。

紫砂艺术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刻艺术的价值在于将文化的哲学观、价值观、审美观和众多的文化形式与紫砂器自然而不可分割地结合,它的发展和提升有赖于紫砂艺人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厚积薄发,陶刻艺人的基本修养、意趣及格调品位是神韵的关键。

紫砂壶串味了怎么办(紫砂壶有味道怎么办)(茶壶串味了怎么办)

紫砂壶串味了怎么办?小编说好办,再买一把不就好了!当然,小编的这个答案肯定是要被壶友们给PIA飞了。

那么紫砂壶串味究竟该怎么办?

如果只是错泡了一次熟茶,但还是能拯救的,虽然熟茶余味比较重,若先把壶洗干净,晾干,再连续一个月用干生茶置于壶内,然后每次泡生茶时都用茶汤浸泡2个小时左右,将壶洗净,擦干,这样连续养3个月,壶还是能够恢复的,只不过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有些长。

此外,还有人提出紫砂壶串味后可以重新开一次壶,然后接着养,过一段时间就能养回来。

这也是一个办法,紫砂壶具有双气孔结构性,重新开壶能够通透壶的气孔,使杂味散去。后又接着以恰当的方式养,壶还是能够恢复的。

毕竟大家都知道,只有用对的壶泡对的茶,才能养出一把好壶,才能泡出一壶滋味纯正的茶,泡出一壶令人心神愉悦的茶。

不过,在养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每次泡茶结束后,要及时清理茶渣,保持壶内清洁,避免吸附异味,防止滋生细菌。

2、每次养壶结束后,注意将壶放在通风、干燥、清洁、无异味的地方,以免茶壶发霉产生异味。

紫砂壶作为常见的茶器,确实可以泡出好茶。但若使用方法不当,只会白白折腾了茶叶,也泡不出好茶。

紫砂学院丨紫砂壶的高矮之分你都知道多少(紫砂壶的长宽高)(紫砂壶粗细多少目最好)

紫砂壶的造型演变非常多,紫砂如玉,可比美人,一个个不同造型的紫砂壶,就如同姿态万千的姑娘们,或妩媚或可爱,或丰腴或纤秾,或高挑或小巧……

高矮胖瘦各有风韵,这也是玩壶的乐趣所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同器形,却高矮不同的紫砂壶,看看你更喜欢哪种!

矮德钟

大亨德钟

德钟壶为传统经典壶式,历代至今都有传世之作。此为大亨矮德钟,亦是我们所称之的传统德钟。

高振宇 德钟

高德钟

大亨 高德钟

此为大亨高德钟,其作高顶钮,壶肩线条圆转,过度极其自然,鋬流根部与肩线自然结合,各自延伸化转,呈疏朗大气之韵。

世德堂 德钟

高德钟相较传统德钟,在壶身上整体拔高,与沉稳端庄的传统德钟相比,更显挺拔,别有气韵。

矮虚扁

葛陶中 虚扁

虚扁同样是紫砂的传统壶型,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虚扁壶的特点就在于其壶身扁而不塌,表现壶的张力,制作到位极难。

清早期 虚扁

此为清代早期的虚扁壶,此款亦为演变款,宽大扁圆,却不显突兀,把、流弯曲有致,与整器相和。

高虚扁

孟臣 高虚扁

顾景舟 高虚扁

此为顾老所制高虚扁,顾老的虚扁作此款亦有改动,其壶身同样是饱满鼓腹,在下底收束的走势要急,也更显壶身挺拔。

顾景舟 高虚扁

其次在壶流的处理上更为柔和,线条的把握更是十分到位,比例合度,极为端庄。

石瓢

石瓢壶是传统的曼生款,也是器形演变比较多的款式,相信很多壶友们对于石瓢壶肯定是都非常的熟悉了,我们还是来看一下最为代表性的子冶石瓢与景舟石瓢壶。

  

子冶石瓢

子冶石瓢突出矍铄的瘦感,表现骨力,三角的整体架构极为经典。

景舟石瓢

景舟石瓢则是突出了饱满,与子冶石瓢可作对比来看,圆润饱满。

矮石瓢

矮石瓢(影瓢)

矮石瓢也是石瓢演变史中的经典款,是石瓢中唯一是弯流的款,壶身作扁,但同样保留是经典的三角形制。

高石瓢

徐汉棠 高石瓢

高石瓢则是后世石瓢演变的一个器形,同样有很多壶友喜欢,俊挺而立的石瓢同样别有韵味。

西施壶

西施壶

西施壶也是经典的款式了,紫砂壶三巨头之一,饱满圆润的壶身,小巧的壶流、壶钮,倒把更是经典。

扁西施

清代 扁西施

顾名思义扁西施则是是传统的西施壶上作扁圆的处理,相较于传统的西施壶成型稍难一些,既要扁又要圆润,同样非常考验作者。

仿古壶

仿古壶

三巨头自然少不了仿古壶,最早是邵大亨创立此器形,不同于今天我们看到的仿古,早期的仿古壶壶身更佳高挺,壶颈的处理同样拔高,而我们今天多见的仿古壶都是顾景舟先生的款式。

仿古壶

顾景舟先生在传统仿古的基础上改动,成为后世仿古壶的标准样。

扁腹壶

葛陶中 扁腹

看了这么多高矮不同的壶型之后,你是喜欢高款的挺拔还是矮款的沉稳呢,不过这些是比较标准的器形,在壶友们日常接触的器形上要多对比去看,这样比较容易找到心仪的紫砂壶。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陶刻教学视频和紫砂陶刻作品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杨逸雯紫砂壶作品 紫砂杨逸文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