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花茶与养生之道的区别 花茶与养生之道的关系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手风琴与小提琴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花茶与养生之道的区别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花茶与养生之道的关系和花茶与养生之道的区别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花茶与养生之道的区别 花茶与养生之道的关系1

总体来说养生花茶的主要功效有:延缓衰老、减肥降脂、排毒养颜、预防感冒、缓解压力、养肝明目、清热解毒、妇科调理、养阴补虚等。

具有延缓衰老功效的花茶主要品种:女贞子茶、黑芝麻绿茶、益元养生茶、二子延年茶、生脉补气茶、玉竹山楂茶、枸杞桂圆茶。

具有减肥降脂功效的花茶主要品种:玫瑰蜜枣茶、菊花罗汉果茶、陈皮乌龙茶、红花茶、玫瑰冰菊茶、菊花山楂茶、红枣枸杞茶。

具有排毒养颜功效的花茶品种:玫瑰蜜枣茶、茉莉绿茶、菊花山楂茶。

具有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的花茶品种:酸枣仁白菊花茶、金银花茶、桂圆绿茶。

具有养肝明目、清热解毒、妇科调理、养阴补虚功效的花茶品种:银菊双花茶、枸杞普洱茶、麦冬茶、白术茶、清凉茶、菊花枸杞子茶、复方乌梅茶。

1、四季花茶之道《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俱荣”。“百草发芽、百病发作”

养生要点:早期锻炼、固护肝脾、顺应气候、少食酸物、解春困。

花茶选择:茉莉绿茶、麦冬茶、生脉补气茶、桂圆枸杞茶、红枣枸杞茶。

夏季:“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养生要点:预防暑邪和湿邪。

花茶选择:银菊双花茶、菊花罗汉果茶、清凉茶、茉莉花茶、金银花茶枸杞普洱茶。

秋季:“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季多燥,气候转凉。

养生要点:立秋要养阴润肺,增强抵抗力。

花茶选择:益元养生茶、枸杞桂圆茶、白术茶、复方乌梅茶、茉莉绿茶。

冬季:“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阳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养生要点:保养肾脏、贮藏阳气、滋养防寒、保证睡眠。

花茶选择:桂圆绿茶、红枣枸杞茶、玫瑰普洱茶、党参红枣茶、生脉补气茶、女贞子茶、黑芝麻绿茶等。

2、女子养生最适合喝的花茶枸杞桂圆茶:

配方:桂圆5粒、枸杞子10粒、红茶3克。

功效:补血补气、滋肝补肾、明目、润肺、抗衰老,有助于治疗干眼症。

二子延年茶:

配方:枸杞子10克、五味子20克、冰糖10克。

功效:预防更年期综合症

适用人群:围更年期人群。

菊花山楂茶:

配方:菊花5克、山楂15克

功效:消脂减肥、降压明目、润肠通便

适用人群:肥胖、高血脂、高血压、便秘者。

陈皮乌龙茶:

配方:陈皮2克、乌龙茶3克

功效:去油腻、调血脂、提升皮肤角质层保水能力。

适用人群:肥胖、高血脂、皮肤干燥、衰老人群。

玫瑰蜜枣茶:

配方:蜜枣2个、玫瑰花适量

功效:玫瑰花与蜜枣搭配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缓解便秘,起到去脂减肥功效,也可以让皮肤看起来更加细嫩。

适用人群:30岁以后、便秘、体脂指数较高人群。

养生花茶的饮用及保存1、养生花茶的冲泡方法:

1)选择合适的器具:花草茶比普通茶叶更具有观赏性,因此泡茶器具以玻璃杯、玻璃壶首选,若含有根茎叶的中药材花茶,最好选取保温杯。

注意:尽量不要使用金属器皿泡花茶,金属器皿容易和花茶成分发生作用,导致养生保健作用降低或失效。

2)洗茶:养生花茶里面有花卉有中药材,难免沾上花粉、细沙等杂质,冲泡前可以像洗茶一样冲洗一下花茶。

有些根茎中药成分的花茶需要时间更久一些。

注意:为保证茶水清澈,较细碎的花茶成分可以使用茶袋包起来冲泡。养生花茶的分量可根据个人口感适当调整。

2、养生花茶的饮用: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

3、养生花茶饮用注意事项:

1)、养生花茶的选择应“对症下药”,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3)、孕期及正值经期月经量比较多的女性不宜饮用;

4)、注意饮用时间准则:饮食有节,饮用时间不宜过长;现泡现饮,不喝隔夜茶;泻下排毒茶宜清晨空腹饮用;清心安神茶宜睡前饮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花茶宜餐后饮用。

4、养生花茶的保存方法:

1)、正规渠道购买有质量保证的产品;

2)、密封保存:可用密封袋或干燥的密封罐;

3)、避免几种花茶混合存放;

4)、按购买日期存放;

5)、存放地点应该:干燥、避光、通风、恒温。切勿放冰箱保存。

6)、购买后尽快饮用。

花茶之夏

进入初夏时节,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保养身体,及时补充营养物质,以便更好的度过夏天。

今天给大家介绍几种适合夏季饮用的花茶,调理身体的同时,还能起到养颜纤体的功效。

薄荷茶

薄荷茶可镇静紧张情绪、提神解郁、止咳、缓解感冒头痛、开胃助消化、可消除胃胀气或消化不良以舒解喉部不适,有助开胃、消化,可缓和胃痛及头痛,并促进新陈代谢,消除口臭,解酒醒酒;有增强体力、镇静作用,帮助消化,适合混合在各种花草茶里。

可预防口臭。健胃助消化,驱风邪,治头痛。增强抵抗力、恶心、头痛。

茉莉花茶

绿茶

绿茶是一种常饮的茶品,绿茶中含有儿茶酚,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中具有消炎,杀菌,抗衰老,抗癌的效果。

夏季适当饮用绿茶还有提神,抗疲劳的效果,实乃上班人士必备茶品,下午上班感觉疲倦时,可以来一杯绿茶,让你一下午神清气爽!

菊花茶

菊花茶具有清肝明目的效果,夏季多喝菊花茶还有消肿,去火气的效果,对于经常要用电脑的上班族来说,可以饮用菊花茶的时候加入一些枸杞,不仅有清利效果,还有滋养疗效。

玫瑰花茶

玫瑰芳香甘美,闻之神清气爽,甜而不腻,玫瑰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常饮玫瑰花茶,可以舒气活血,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百合花茶

百合有安神镇定、润肺化痰的效果,饮百合花茶可以缓解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百合还有一定的减肥效果。

不懂花茶功效别乱搭

花茶是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其气味芬香并具有养生疗效。

一、玫瑰花茶

材料:玫瑰花12朵冰糖1粒

做法:将玫瑰花和冰糖一起用沸水冲泡5分钟即可

用法:代茶饮用

功效:气味芬芳,味甘微甜,促进食欲,能活血行气,调经止痛,是女性的妇女病症的良药,长期服用,效果显著

二、百合花茶

原料:干百合2朵蜂蜜10毫升

做法:将干百合以沸水冲泡10分钟,饮用时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排毒、美容养颜

三、闲花落地

原料:薰衣草3克茉莉花3克蜂蜜15毫升

制法:在500毫升热开水中放入薰衣草、茉莉花,浸泡5分钟后取出茶渣。加入蜂蜜搅拌至溶解,倒入杯中即可

特点:薰衣草具有舒压、安眠的作用,茉莉花有润肠、通便及减肥的功效

四、冰雪柔情

原料:薰衣草2克菩提子2克薄荷2克蜂蜜15毫升

制法:在500毫升热开水中放入薰衣草、菩提子及薄荷,浸泡5分钟后取出茶渣。加入蜂蜜搅拌至溶解,倒入杯中即可

特点:菩提子可镇定神经、瘦身,具有预防动脉硬化、失眠及关节酸痛的功效,薄荷可祛痰、健胃,治疗头痛、咽喉肿痛

五、决明子枸杞茶

材料:枸杞12克决明子10克绿茶8克

做法:将枸杞和决明子洗干净后连同茶叶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焖约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降低血脂、滋补肾脏的作用

六、三七花茶

原料:绞股兰8克三七花6朵灵芝片4片

做法:将绞股兰和三七花、灵芝片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焖约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降低高血压作用

七、熏衣花茶

原料:红巧梅6朵、月见草8朵、熏衣草2克

做法:将红巧梅和月见草、熏衣草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焖约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有祛斑的作用

八、金银花茶

原料:金银花8克薄荷叶5片金莲花3条

做法:将金银花和薄荷叶、金莲花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焖约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有清凉解毒的作用

原料:莲子心4克金莲花3朵甘草3片

做法:将莲子心和金莲花、甘草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焖约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下火的作用

十、特香美容茶

原料:桂花10克茉莉花6克铁观音10克

做法:将桂花和茉莉花、铁观音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焖约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美容护肤的作用

十一、减肥茶

原料:苦丁茶3条芦荟3条山楂干5粒

做法:将苦丁茶和芦荟、山楂干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焖约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减肥瘦身的作用

十二、月见花茶

原料:月见草6朵、百合花3朵、蝴蝶花2克

做法:将月见草和百合花、蝴蝶花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焖约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失眠调理的作用

十三、贡菊花茶

原料:贡菊6朵、枸杞8粒、甘草3片;

做法:将贡菊和枸杞、甘草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焖约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清肝明目的作用

十四、甜叶菊花茶

原料:胖大海2只玉蝴蝶4片甜叶菊3片

功效:利咽喉作用

十五、美容茶

原料:玫瑰花8朵柠檬干1片茉莉花8朵

做法:将玫瑰花和柠檬干、茉莉花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焖约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护肤养颜的作用

十六、薄荷罗汉花茶

原料:罗汉果1只薄荷叶5片玉蝴蝶4片

做法:将罗汉果和薄荷叶、玉蝴蝶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焖约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治疗咳嗽的作用

十七、桂花茶

原料:熏衣草4克芦荟3片桂花3克

做法:将熏衣草和芦荟、桂花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焖约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护肤美颜的作用

以上内容是关于花茶与养生之道的区别和花茶与养生之道的关系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哪些花茶祛斑 喝哪种花茶可以祛斑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