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黄茶的审评技术是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黄茶的审评方法和黄茶的审评技术是什么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黄茶审评是依照黄茶的品质特征或品质标准,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进行外形、内质的品质审评,并依照审评结果,给予其品质评价的过程。黄茶感官审评的范畴,其科学依据和原理与审评方法和其他茶叶相同,只是在具体内容上、在对品质描述上是依照黄茶的品质标准和品质特征来判断的。
霍山黄芽茶叶减产茶价上涨“茶尖”方露面客商已云集
记者到达霍山县的大别山绿色商城,这里的茶叶交易市场很是热闹。只见广场上围了一圈买卖茶叶的人们,每位茶农面前都放着成箱或成篮的茶叶,买家们一会儿看看这家的茶叶,问问那家的价格,一会儿抓起茶叶,看了闻、闻了看,在交易市场上转来转去,试图买到物美价廉的茶叶。
与茶农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前来购买茶叶的买家既有霍山本地的,又有六安其他县城如舒城等地的,还有合肥、上海等外市外省的,他们买茶或是自己喝,或是送人,或是做茶庄等生意,其中后两者居多。交易市场之所以会吸引这么多这么远的买家,主要原因是霍山黄芽的优质品质和响亮品牌。刚刚买了30多公斤茶叶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每年都要买50公斤左右的霍山黄芽,主要用来送给外地生意场上的朋友。
茶叶大量减产茶价大幅上涨茶农减产不减收
虽说交易市场上的茶叶很多,但很多茶农告诉记者,现在卖的茶叶是几家茶农的茶叶放在一起卖的。今年的茶叶大量减产,其原因主要去年冬天的干冻和虫害天气致使很多茶叶枯死了,而且目前还未到茶叶上市的高峰期,采摘的茶叶很有限。茶农程玉华说:”由于茶叶还未大量上市,现在买茶的人还不多,但今年茶叶减产,价格也有所提高。”
产供销”一条龙”茶商还欲添”旅游牌”
虽说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很多茶农都已掌握了加工技巧,知道如何才能让茶叶更香,也用上了机械化的加工设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市场。但真正将霍山黄芽的市场壮大、产业升级仅靠这些还是不够的。在霍山县九华山茶叶有限公司内,记者看到了霍山黄芽的美好发展前景。
这是一个茶叶收集厂,自2023年8月成立合作社以来,之前茶农自家生产加工的小作坊通过联合变成了大的合作社,茶农将自家采摘的茶叶送到合作社加工,合作社在保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可按照技术要求对茶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进行技术培训,回家后农户分散实施,同时,每年根据产值、经营额度对茶农返利几万元不等;这又是一个茶叶加工基地,厂房内放着多种加工机械,有杀青机、加湿器、回潮机、揉捻机等,这些机械化加工是与手工制茶的杀青、做形、摊凉、初烘、摊放(闷皇)、复烘、摊放8道工序的原理一样的。这一整套的机械化设备让茶农轻松多了,同时由于机械化的加工水平更先进,制造出来的茶叶品质更高;这还是一个茶叶销售中转站,自2023年10月该茶叶品牌创立以来,该公司通过与外地大型茶叶销售企业合作,将茶叶销往这多个地方。同时该公司在合肥、上海等大城市也有网点。可以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霍山黄芽提供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既规范了茶叶市场,又强化了霍山黄芽的品牌,促进了产业升级。
一家茶叶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想将茶叶产销与旅游相结合的想法,他说,企业接下来的规划是向旅游业方面发展,准备在公司附近兴建茶叶展示厅和茶文化体验中心,为来访者提供观茶、采茶、品茶、卖茶的综合性服务。
湖南岳阳举行“中国黄茶之乡”发布会10月29日,湖南省岳阳市荣获“中国黄茶之乡”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湖南大厦举行。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常务理事于培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立峰,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刘环祥出席了发布会。
岳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四海介绍了岳阳市悠久的产茶历史。近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加大政府主导力度,以湖南省供销合作社所属的湖南君山银针茶业公司为龙头,加快了环洞庭湖黄茶产业带建设,提升了黄茶产品社会美誉度,拉长了黄茶产业链,使岳阳成为全国3个黄茶产区中生产、加工与贸易规模最大的集中产业区。近期,岳阳市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黄茶之乡”称号。
蔡立峰、刘环祥也分别做了致辞。湖南省供销合作社、岳阳市委市政府等领导以及来自首都茶界、湖南茶界以及首都各大新闻媒体的代表200余人出席了发布会。
——–以下信息由爱茶网aichaw.com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霍山黄芽的制作工序分为:杀青、初烘、摊放、复烘、足烘五道工序。
一、杀青
用口径60-70厘米的平锅,两锅或三锅砌成一灶,两口锅分生锅和熟锅,三口锅分里锅(生锅)、中锅和外锅(熟锅)。以木炭为燃料。生锅温度较高,鲜叶下锅能听到有炒芝麻的响声为度,每锅投叶量100克左右。杀青用芦花帚或高粱帚炒制,生锅快炒透炒,叶子要捞净抖开,用力宜轻,不伤毫芽。熟锅继续完成杀青,要与生锅配合得当,防止“上锅催下锅,下锅等上锅”。至杀青适度,即起锅摊凉。
二、初烘
初烘用烘笼烘焙,火温100oC左右,每烘摊放5-6锅杀青叶,烘时勤翻匀摊,至五、六成干时,二烘并为一烘继续烘焙,约七成干时下烘。
三、摊放
摊放1-2天,使其回潮黄变,剔除片杂后复烘。
四、复烘
将黄变后的茶叶继续烘焙,以蒸发水分,抑制黄变,温度视黄变程度而定,黄变程度不足,温度宜低,黄变适度时温度则要高。一般控制火温在90oC左右,烘至八、九成干为止。然后再任其回潮1-2天,以促使进一步黄变。
五、足烘
温度100-120oC,以增进茶香,翻烘要勤、轻、匀,烘至足干,趁热装筒封盖。
霍山黄芽的品质特点是,外形似雀舌,芽叶细嫩多毫,叶色嫩黄,汤色黄绿清明,香气鲜爽,有熟栗子香,滋味醇厚回甜,叶低黄亮,嫩匀厚实。
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茶树品种造就了霍山黄芽优秀的品质,它的茶叶芳香物质及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十分丰富。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显示,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共有46种之多,其中香叶醇含量高出一般名茶5倍之多;同时,霍山黄芽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等生化成分,虽不能“久服得仙”,但长饮霍山黄芽,确实有益于身体健康。据史料记载,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都被列为贡茶。
霍山黄芽唐时为饼茶,唐“膳夫经手金录”载:“有寿州霍山小团,此可能仿造小片龙芽作为贡品,其数甚微,古称霍山黄芽乃取一旗一枪,古人描述其状如甲片,叶软如蝉翼是未经压制之散茶也。”宋代开设霍山茶场,茶叶主要运销苏州、扬州、山西、山东、河南、东北等地。明朝万历年间,霍山县令王毗翁《黄芽焙茗诗》云:“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
霍山黄芽的味道很有特色,霍山黄芽的味道醇厚甜美!霍山黄芽含有氟,氟是一种能使牙齿更强壮、更耐酸的物质,每公斤霍山黄芽一般含有约100毫克氟。经常用霍山黄芽茶饮用,可以为身体提供所需的氟,也可以更好的保护牙齿,预防龋齿。霍山黄芽有很多功效。霍山黄芽的味道特征是什么?
霍山黄芽的口感特征
我们都知道霍山黄芽属于黄茶。它的外观看起来笔直,略微伸展。它的颜色是黄色和绿色,闻起来清新持久。酿造的霍山黄芽口感醇厚甘甜,叶底微黄明亮。一般来说,霍山黄芽茶也是“色价高”,非常适合观赏。此外,霍山黄芽也是一种口感好的黄茶,很多茶爱好者都非常喜欢它浓厚、新鲜、醇厚的味道。当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品味。霍山黄牙味道好不好取决于你自己品尝。
霍山黄芽泡法
浸泡霍山黄芽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冲泡方法,否则就泡不出好茶。选择好茶具后,应该消毒。
1.茶具准备
茶具的选择一直是泡茶的重要一步。冲泡霍山黄芽,可以选择透明的玻璃杯,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茶叶在水中优雅的舞动,看到茶汤的颜色,直接闻到茶的醇香味道。除了眼镜,白瓷杯也是不错的选择。
2.水的选择
用上好的水泡茶,用自来水泡茶,没有茶的味道,喝起来就不那么醇香了。首选泉水,其次是溪水或干货矿泉水。如果没有,自来水是唯一的选择。然而,烹饪前最好让自来水静置24小时。
3.沸水
4.泡茶
霍山黄芽可选用高抗冲防水。采用这种方法,水可以冲击霍山的黄芽,使霍山的黄芽在水中上下滚动,使茶叶中的成分快速分离出来。霍山黄芽不能浸泡太多次,三次后味道会变淡。因此,不能浸泡超过三次。
然而,黄茶属于轻度发酵茶,其制作工艺与绿茶相似,绿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和茶碱。这些物质会影响胃的健康,如果胃不好的朋友最好不要喝黄茶!
霍山黄芽黄茶工艺,杀青,羊毛火等五道工序!由于霍山黄芽的原料是由部分茶芽制成的,芽的鲜叶比较嫩,所以采摘和制作时要特别注意。霍山黄芽现产于霍山县西南部大别山腹地的大坪镇等地。其中,大坪的金鸡山、太阳的金猪坪、珠佛安的金家湾、姚家范的五米涧和东溪的杨三寨最为著名,即“翟逸义乌三金”出产质量最好的黄芽。由于高山寒冷,采矿期通常在谷雨之前和清明节之后。
霍山黄芽生产技术
霍山黄芽原料应按标准适时分批采摘,采摘方式应折叠,整体要求应嫩、均匀、干净。年轻时采摘很嫩。整齐划一是指整齐划一,不含其他杂质,外观整洁美观,形状、大小、颜色一致。采摘时要严格采摘,实行“四不采摘”,即无芽、无虫芽、无霜芽、无紫芽。采摘和采摘后,将它们薄薄地撒在约3-5厘米厚的风选碗中。露珠叶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播撒2-3个小时,在雨天播撒4-5个小时,以释放绿草气体和表面水分。新鲜的叶子通常在早上收集,但不是在下午,直到芽叶散发出淡淡的气味,叶子的颜色从鲜绿色变成深绿色。
制作过程包括杀青(生锅和熟锅)、羊毛火、摊放、脚火、采摘、采摘和再烧制五个过程。
灭绝
将生锅和熟锅分开。生锅需要高温和快速油炸。锅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20到130度之间。将新鲜芝麻放入锅中后,以油炸芝麻的声音为准,油炸时叶子不应爆炸。每个锅里放入的叶子量为50-100克。新鲜的叶子放入锅中后,用双手或单手擦拭,擦拭干净,摇开,充分分散水分,当叶子变软变暗时,将它们转移到煮熟的锅中。手势是抓握、摆动和摇动的结合。叶子放入锅中后先油炸。叶子均匀加热后,四个手指合拢,拇指张开。茶叶被抓到锅的内侧,然后扔掉,直到摸起来有点热。水通过抓握、摆动和摇动来释放。反复抓握、摆动和摇动的组合,直到芽叶聚集成麻雀舌头的形状并从锅里出来。
头发着火
温度在110-120℃之间,将叶子放入3-4个锅内热烫,高温烘烤频繁快速。将茶叶烘烤大约5分钟,直到茶梢有刺手的感觉,香气溢出大约70%的时间。
红烧黄
当羊毛在火下烘烤时,趁热撒在锅里,炖24-48小时,直到叶子变软变黄,然后烘烤。
脚火
烘烤温度为90℃,甩叶量为0.5-0.75公斤,每3-4分钟翻叶烘烤一次。翻转烘烤动作要轻而慢,持续15分钟,手有刺痛的感觉,揉捻时茶叶破碎,90%的茶叶干燥后,茶叶干燥、摊凉,形成黄芽生茶。
挑出火
在火灾恢复之前,清除浮叶、黄色薄片和红色茎杆等杂质。匹配颜色使它们一致。复火温度约为90℃,投入每个烘干笼的茶叶量为1.5-2公斤,每4-5分钟翻一次,并随着茶叶烘干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翻转干燥应轻、快、频繁,持续15-20分钟,直至茶叶用手捻成粉末,茶香浓郁,露出白发,在烘箱下干燥,茶叶热时装入筒中。进入市场销售或储存保存。
制得的霍山黄芽按质量分为特级一级、特级二级、一级和二级。形状顺直,略显发达,色泽黄绿,香气芬芳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口感浓厚、清新醇厚,叶底略显黄色明亮。
溪黄茶的功效作用
饮用溪黄茶有保护肝脏的作用,排毒的效果非常好,它还能修复已经受损的干细胞,这种茶对患有肝脏病的患者有很大的好处;溪黄茶清火凉血的作用也很好,还有一定的滋补作用;溪黄茶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消炎止痛的效果也非常好。虽然溪黄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还可以预防多种疾病,但溪黄茶中含有中药材,我们都听说过是药三分毒,经常饮用溪黄茶,会让毒素在身体内堆积,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同时也不能大量饮用,对人体也有影响。
广东大叶青有什么品质特点?大叶青为广东的特产,广东茶农创制的名茶。其产地为广东省韶关、肇庆、湛江等县市。广东大叶青为属黄茶类。广东大叶青制法是先萎凋后杀青,再揉捻闷堆,这与其他黄茶不同。杀青前的萎凋和揉捻后闷黄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青气涩味,促进香味醇和纯正,产品品质特征具有黄茶的一般特点,所以也归属黄茶类,但与其他黄茶制法不完全相同。
历史发展
广东大叶青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叶大、梗长、黄色黄汤,具有浓裂的老火香(俗称锅耙香)。
自然地理
大叶青以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为原料,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
品质特征
广东大叶青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老嫩均匀,叶张完整、显毫,色泽青润显黄,香气纯正,滋味浓醇回甘,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淡黄。产品分1—5级。芽毫明显,干茶色泽青润显黄,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叶底呈淡黄色,滋味浓醇回干。
黄大茶是什么茶?工艺上有什么特点?黄大茶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叶大、梗长、黄色黄汤,具有浓烈的老火香(俗称锅粑香),属于黄茶。
特征
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吉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中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黄大茶产品按品质优次分3级6等。黄大茶要求大枝大杆,鲜叶采摘的标准为一芽四五叶。一般长度在10~13厘米。黄大茶大枝大叶的外形在我国诸多茶类中确实少见,已成为消费者判定黄大茶品质好坏的标准。前些年一些茶区也仿制黄大茶,但因外形缺少“大枝大叶”,故“鱼目混珠”。
种类
著名的品种有安徽的霍山黄大茶、广东的大叶青等。
鲜叶采摘
黄大茶要求大枝大杆,鲜叶采摘的标准为一芽四五叶。一般长度在10~13厘米。春茶一般在立夏前后2~3天开采,为期1个月,采3~4批。夏茶在芒种后3~4天开采,采1~2批,不采秋茶。采摘方法为,留鱼叶采,做到“三采三留”,即采符合标准的对夹叶,留小的正常芽叶;采顶苗,留侧苗;采肚苗,留蓬。叶要新鲜,采回的鲜叶要合理摊放。雨水叶要薄摊。如叶层厚,应勤加翻拌。白天采晚上制,一般不隔夜。
炒茶
又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个阶段。炒茶锅用普通饭锅,砌切三锅相连的炒茶灶,锅倾斜呈25~30度。炒茶扫帚系用竹丝扎成,长1米左右,竹丝一端直径10厘米。炒法:当地茶农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
(1)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锅温150~200℃,投叶量250~500克。叶量多少,视锅温高低和炒茶技术而不同。炒法是:两手持炒茶扫帚与锅壁成一定角度,在锅中旋转炒拌,竹丝扫帚有弹性,使叶子跟着扫帚在锅中旋转翻动,受热均匀。要转得快,用力匀,不断翻转抖扬,使水气及时散发,炒约3~5分钟,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
(2)二青锅(初步揉条):锅温稍低于生锅,炒法与生锅基本相同,但用力要大,转圈也要大,起着揉条作用。茶要顺着炒把转,否则茶叶要满锅飞,不能成条。当茶叶炒至成团时,就要松把,将炒把夹带的茶叶甩出,抖散团块,散发水气。松把后再炒转,用力一次比一次大,使之揉成条。当茶叶炒至皱叠成条,茶汁溢出,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
(3)熟锅:熟锅是进一步做成细条,锅温130~150℃,方法与二锅基本相同,旋转搓揉,使叶子吞吐在竹丝炒把间,谓之“钻把子”。待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
初烘
用烘笼烘焙,温度应控制在120℃左右,烘叶量2~2.5千克。每隔2~3分钟翻烘一次。烘30分钟,到七八成干,有刺手感觉,折之梗皮连,即为适度。下烘后立即进行堆积。
堆积
初烘叶趁热装入茶篓或堆积于圈席内,稍加压紧,高约1米,置于高燥的烘房内。时间长短视鲜叶老嫩、茶坯含水量及黄变程度而定,一般是5~7天。待叶色变黄,香气透露即为适度。
再烘焙
堆积变黄叶子经拣剔老叶杂物后,进行足火。黄大茶足火可分拉小火和拉老火两个阶段。
(1)拉小火:温度控制在100℃左右。每次烘投叶量10千克,隔5~7分钟翻拌一次。烘至九成干,大约30分钟,即可下烘摊晾3~5小时,再行拉老火。
(2)拉老火:温度130~150℃,每次烘投叶量12.5千克。烘时要做到勤翻、匀翻、轻翻。烘至足干,茶梗折之即断,茶叶手捻即成粉末,梗心起泡呈菊花状,金黄色,梗有光泽,并发出浓烈的高火香、烘顶冒出青烟、足干上霜为止。时间约40~60分钟,下烘趁热包装待运。
产品特点: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金黄油润,汤色深黄,叶底黄色,味浓厚耐泡,具有突出高爽的焦香味。
以上内容是关于黄茶的审评技术是什么和黄茶的审评方法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