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黄茶毛尖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黄茶毛尖的功效与作用和黄茶毛尖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黄茶毛尖是一款很独特的茶叶品种。这种茶叶不但没有绿茶口味上的那种涩,多了许多甘醇的味道,而且黄茶毛尖所包含的营养成分不输绿茶,进而产生了许多有用的作用与功效。
黄茶毛尖的功效与作用
1、促进消化、有利脾胃
由于黄茶毛尖在制作过程中有闷黄这一道工序,属于半发酵茶中的一种。在这一过程中,黄茶毛尖中产生了很多有利于人体消化食物的酶类物质。饮用黄茶毛尖之后,这类酶类物质对于分解消化食物十分有帮助,有助于食物更快地分解成肠道可以吸收的氨基酸等物质。因此,如果平时吃饭之后感觉肚子涨、消化不良的人群可以适量喝一些黄茶毛尖。这样不但有助于减轻腹胀的感觉,而且消化食物的速度更快。
2、减少患癌风险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经常饮用黄茶毛尖的人,罹患癌症尤其是食道癌的几率要大大低于常人。由于黄茶毛尖中除了含有大量茶多酚之外,一些人体必须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也在黄茶毛尖中富含。这些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之后,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尤其是增强了消化道内膜表面的抵抗能力。这样即使被有害物质侵袭,人体也能得到快速的恢复。进而减少了体内细胞癌变的风险。
3、提神醒脑、恢复精神
喝黄茶毛尖具有的提神醒脑功效相比绿茶也毫不逊色。虽然说黄茶毛尖的制作过程与口味与绿茶都有很大不同,但是由于黄茶毛尖的独特制作工艺,茶叶之中的茶多酚等物质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留。疲劳的时候喝上一杯黄茶毛尖,不但可以恢复精神,而且它的味道也没有绿茶那么冲,反而是一种甘醇的滋味。这种不温不火的特性让黄茶毛尖的档次提升不少。
正是因为有这样好的功效与作用,黄茶毛尖才逐渐愈加受到人们的青睐。相信人们喜欢黄茶毛尖的程度也会让这种茶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茶友的杯中。
中国最大的黄茶产业基地落户君山霍山黄芽:仅存不多的黄茶的代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表示,霍山黄芽属于我们国家六大类茶叶里面的黄茶类,它的加工工艺跟其它是不一样的,有一个独特的工艺,叫焖黄的过程。它的味道比较好,霍山黄芽应该说是我们国家仅存不多的黄茶的代表。
吴锡端介绍说,霍山黄芽会有一种暖胃的作用,一年四季喝都没有问题。
绿茶、红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茶叶品种。听说过黄茶的人相对就少一些。其实黄茶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茶叶,属于轻发酵茶的一种。黄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其中杀青是很重要的一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茶杀青都有哪些技巧。学会了这个教程,就会明白如何对黄茶进行杀青了。
黄茶如何杀青
我们知道,杀青是茶叶制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也是制作茶叶的最初几步之一。杀青主要的作用就是运用较高的温度快速破坏茶叶之中的活性酶,让活性酶的氧化活动不再起作用。这样后续的炒制和搓揉就更为容易。
黄茶的杀青过程,其实与绿茶制作过程中的杀青工序差不多。首先我们要把杀青的设备准备好。手工杀青的话就要把锅具准备好,还要洗净烘干锅具。其次茶叶鲜叶采来之后要摊开晾晒几个小时。再把它们倒进杀青器具中进行杀青处理。
黄茶杀青技巧教程
黄茶杀青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温度的控制。如果温度控制不好,温度过高很容易烧焦茶叶,温度如果过低则杀青容易不成功。温度上要掌握的要点就是要先高后低。一开始温度可以控制在130摄氏度左右。要根据茶叶投放量的多少控制杀青的时间。四五分钟之后,温度可以降到80度左右。
茶叶的投放量也是给黄茶杀青的一个重要技巧。茶叶投放量不能太多,不然容易受热不均匀,造成有的焦有的杀青没杀透的现象。茶叶的投放量太少了又不值当。所以要根据杀青器具的容量来进行投放。
黄茶杀青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能让茶叶在杀青器具内停止运动。要让茶叶不停地翻滚以便受热均匀。如果是用手工,则手速一定要快,不要让茶叶在锅壁上过多停留。
了解到黄茶杀青过程中的一些要点和技巧之后,我们就基本明白黄茶如何杀青了。虽然杀青只是黄茶制作过程中的初步工序,但是只有这一步做好了才能很好的进行接下来的工序。
鹿苑毛尖有什么加工工艺?工艺要点有哪些?鹿苑毛尖的鲜叶采摘时间在清明前后15天,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要求鲜叶细嫩、新鲜、匀齐、纯净,不带鱼叶、老叶、茶果。采回的鲜叶,先进行“短茶”,即将大的芽叶折短,选取一芽一叶初展芽尖,折下的单片、茶梗,另行炒制。习惯是上午采摘,下午短茶,晚间炒制。
一、杀青
锅温要求160℃左右,并掌握先高后低,每锅投叶量1~1.5公斤。炒时要快抖散气,抖闷结合,时间6分钟左右。炒至五、六成干起锅,趁热闷堆15分钟后散开摊放。“杀青”一词来源先秦时代,人们在竹简上写字,但是竹简表面是油质的,不容易刻字,而且容易被虫蛀,所以就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把竹简放到火上烤,这道工序就叫“杀青”或“汗青”。
后来到了秦代,人们用毛笔在竹青上写字,就免了刀刻这道工序,所以定稿的时候只需要削掉竹青,在竹白上写字就行了这一道手续也叫“杀青”。杀青就意味着定稿。现今人们也常用杀青指一部电影拍摄完成,比如:“一路转战甘肃、北京,艰苦拍摄了两个多月的《天下无贼》,昨天傍晚终于杀青”。
1.古代制竹简程序之一。将竹火炙去汗后,刮去青色表皮,以便书写和防蠹。《太平御览》卷六○六引汉刘向《别录》:“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者,皆於火上炙乾之。”《后汉书·吴佑传》:“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李贤注:“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蠧,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2.古人校书,初书于竹简上,改定后再书于绢帛。后因泛称缮成定本或校刻付印为“杀青”。南朝梁武帝《撰〈孔子正言〉竟述怀》诗:“删次起实沉,杀青在建酉。”唐刘知几《史通·叙事》:“夫班马执简,既五经之罪人,而晋宋杀青,又三史之不若。”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既念欲俟全书卒业,始公诸世,恐更阅数年,杀青无日。”一说,古人著书,初稿书于青竹皮上,取其易于改抹,改定后再削去青皮,书于竹白,谓之“杀青”。参阅明姚福《青溪暇笔》。
3.古时造纸方法。参阅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
4.绿茶加工制作的第一道工序,把摘下的嫩叶加高温,抑制发酵,使茶叶保持固有的绿色,同时减少叶中水分,使叶片变软,便于进一步加工。绿茶的加工分为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5.影视剧制做。“杀青”一词现今多用于影视作品的制作上,经常会看到“某某片于今日杀青”的说法,这实际上是一部影视作品完成了前期的拍摄工作,开始步入到后期制作阶段的说法,和“杀青”一词是茶叶的初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非常有关联的.
二、二青
炒二青锅温100℃左右,炒锅要磨光。投入湿坯叶1.5公斤左右,适当抖炒散气,并开始整形搓条,要轻搓、少搓,以防止产生黑条,时间约15分钟,当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出锅。炒干
三、闷堆
闷堆是鹿苑毛尖品质特点形成的重要工序。茶坯堆积在竹盘内,拍紧压实,上盖湿布,闷堆5~6小时,促进黄变。
四、拣剔
主要剔除扁片、团块茶和花杂叶,以提高净度和匀度。
五、炒干
炒干温度80℃左右,投叶量2公斤左右,炒到茶条受热回松后,继续搓条整形,应用螺旋手势,闷炒为主,借以保持茶条环子脚的形成和色泽油润。约炒30分钟,达到足干后,起锅摊凉,包装贮藏。
雅安黄茶有什么加工工艺?功效有哪些?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
参数
杀青
锅温200℃,多闷少抖,时间4min,杀青后立即闷黄
初包
含水量60-65%,温度45-50℃,时间60min,控制减重率在10%以内
二炒
锅温120℃,时间3min左,控制减重率10-15%
复包
含水量35-50%,温度45-50℃,时间50min,控制减重率在10%以内
三炒
锅温80℃,时间3min,控制减重率在15%以内
摊放
含水量30-35%,时间24h,视具体闷黄程度而定
四炒
锅温60℃,时间5min,控制减重率在20%以内
烘干
温度100℃,时间40-60min,中间摊晾一次
保健功效
由于黄茶独特的“闷黄”作用,多酚类物质发生非酶促氧化,刺激性和收敛性大大降低,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增。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人们对黄茶功效有了更多的认识。众所周知,自由基含量过高对茶叶品质、抗氧化功能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消极作用。刘国根等研究表明六大茶类自由基含量高低为:黑茶>青茶>红茶>黄茶>绿茶>白茶。黄茶加工中,由于多酚氧化酶活性在鲜叶高温杀青过程中已基本丧失,从而减少了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过程。因此就消除自由基、抗氧化、防衰老的角度而言,黄茶相比目前市场热卖的普洱茶、乌龙茶、红茶等,具有更好的抗癌效果和更高的保健价值。
吴艳艳提出,黄茶维生素C含量高于白茶。釜山国立大学赵欣等采用MTT法对黄茶进行体外抗癌效能比较实验,提出黄茶对HT-29结肠癌细胞有较强的诱其凋亡的能力,比绿茶具更好的抗癌预防效果。邓潇潇等研究了黄茶对SD大鼠胃损伤预防效果,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黄茶(1000mg/kg灌胃浓度)具有良好的胃损伤预防效果。此外,黄茶还富含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消食、增强血液循环、防治心血管疾病、利尿解毒等功效,并非常适合肠胃功能不好的中老年人群饮用。
黄茶是中国的六大茶之一。由于产量小、价格高,在生活中喝过黄茶的人相对也比较少。相信很多人都会对如何冲泡黄茶有疑问。相比常喝的绿茶,冲泡黄茶的时候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教程和方法呢?
黄茶如何冲泡
黄茶最大的特点莫过于黄叶黄汤。首先从外观上来看,黄茶的干茶相比其他茶叶来说是偏嫩黄一些的。泡好后的黄茶茶汤鲜亮、甘醇少涩,与绿茶的鲜香相比独具特色。
1、准备好茶叶和茶具
为了更好地享受黄茶泡好后带给我们的观感和口感,我们首先要准备好相应的茶具,比如玻璃或者白瓷质地的茶具。
2、烧开水
泡黄茶用的水选择我们平时饮用的自来水就可以。如果水质不好或者个人喜好问题也可以选择纯净水或者矿泉水,总之,只要是无污染的净水就可以。水烧开之后,等水温降低到90度左右就可以冲泡了。
3、烫杯
准备好的茶具我们要用开水烫一下。这样做的原因,一是给茶具消毒,其次也是一种润洗,以方便泡黄茶。
黄茶冲泡方法教程
1、首泡
先将适量的黄茶放进茶具之中,倒入一定量的开水浸泡两三秒,之后快速将首泡的茶水过滤倒掉。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去除茶叶表面的杂质,另外首泡的黄茶味道也不是最纯正的,所以泡黄茶首泡的茶水要过滤倒掉。
2、二泡
倒掉首泡之后,我们就可以给黄茶续上开水冲泡了。如果茶具有盖的话最好盖上盖子,过两分钟就可以倒出饮用了。
冲泡黄茶的教程方法大致就是这样的。冲泡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不要闷的时间太长,不然会破坏黄茶的口味和营养。一次也不要取太多黄茶,冲泡太浓的话味道不好,对健康也不利。
黄茶加工工序,多闷少抖出好茶!黄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继绿茶之后出现的第二大茶类,现于中唐时期。黄茶按照采摘鲜叶的嫩度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那你知道黄茶的加工工序吗?
黄茶的制作工序:多闷少抖出好茶
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黄芽制造分杀青、初烘、摊放、复烘、足烘五道工序。
杀青:用口径60-70厘米的平锅,两锅或三锅砌成一灶,两口锅分生锅和熟锅,三口锅分里锅(生锅)、中锅和外锅(熟锅)。以木炭为燃料。生锅温度较高,鲜叶下锅能听到有炒芝麻的响声为度,每锅投叶量100克左右。杀青用芦花帚或高粱帚炒制,生锅快炒透炒,叶子要捞净抖开,用力宜轻,不伤毫芽。熟锅继续完成杀青,要与生锅配合得当,防止“上锅催下锅,下锅等上锅”。至杀青适度,即起锅摊凉。
初烘和摊放:初烘用烘笼烘焙,火温100℃左右,每烘摊放5-6锅杀青叶,烘时勤翻匀摊,至五、六成干时,二烘并为一烘继续烘焙,约七成干时下烘。摊放1-2天,使其回潮黄变,剔除片杂后复烘。
复烘:将黄变后的茶叶继续烘焙,以蒸发水分,抑制黄变,温度视黄变程度而定,黄变程度不足,温度宜低,黄变适度时温度则要高。一般控制火温在90℃左右,烘至八、九成干为止。然后再任其回潮1-2天,以促使进一步黄变。
足烘:温度100-120℃,以增进茶香,翻烘要勤、轻、匀,烘至足干,趁热装筒封盖。
总之,尽管各类黄茶堆积变黄有先有后,方式方法各有不同,时间长短不一,但都是闷黄过程,这就是黄茶制法的特殊性。
在闷黄过程中,由于湿热作用,多酚类化合物总量减少很多,特别是C-EGCG和L-EGC大量减少,由于这些酯型儿茶素自动氧化和异构化,改变了多酚类化合物的苦涩味,形成黄茶特有的金黄色泽和较绿茶醇和的滋味。
黄茶的功效
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而温州黄汤能更好地发挥黄茶原茶的功能,温州黄汤更能穿入脂肪细胞,使脂肪细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复代谢功能,将脂肪化除。
尽管黄茶的个性特点不如其他茶类那么显著,但黄茶有自己独特的品质:味厚爽口、醇和香浓,这是其他茶类难以媲美的。黄茶不如绿茶那么刺激,且又保留了绿茶的大部分营养成分,特别适合老年人饮用。
黄茶保存时间,一般只能放一年左右!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属于轻发酵茶叶,目前在我国安徽以及湖南等地区,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黄叶黄汤”是黄茶的最主要特点,主要是因为其与其它茶叶不同,它在制作工艺中有道“闷黄”工艺,使得黄茶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以及叶绿素等物质能够发生氧化,所冲泡出来的茶汤则功效更加强大。经常饮用黄茶具有提神醒脑以及促进消化等功效作用。那么,黄茶的保存时间是多久呢,要怎么保存呢?
黄茶的保存时间
黄茶一般只能放一年左右,和绿茶的存放时间相差无几。所以,黄茶并没有因为比绿茶多了一道焖黄的工艺,所存放的时间就能更长。
黄茶的储存方法
一、放保鲜剂
在保存用茶叶袋装着的黄茶时,可加入保鲜剂并密封茶叶袋,隔绝空气才是最好的保存方法。并且,放置茶叶袋的环境温度要注意,在五摄氏度左右保存即可,也就是放进冰箱里。不过,这样的保存温度,适合保存没有发酵或轻微发酵且茶叶质量较好的黄茶哦。
二、用铝箔袋装好放进罐子
没有保鲜剂的朋友们,还可以用铝箔纸装好放进罐子里保存。为了保险起见,再在外面套上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并扎紧,直接放进冰箱即可。但是,要注意茶叶和其他的食物要隔开,否则茶叶会吸附其他异味,导致口感发生变化或变质。
黄茶饮用禁忌
1、黄茶归于轻发酵茶,制造工艺近似绿茶,富含很多的茶碱、茶多酚等成分,能影响胃部的活动,因而胃部不适者不适宜饮用。
2、黄茶中富含鞣酸成分,会影响身体对铁的吸收,因而孕妈妈不适宜饮用黄茶,不然可能形成胎儿缺铁。
以上内容是关于黄茶毛尖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黄茶毛尖的功效与作用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