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蚯蚓养殖技术的书籍有哪些 关于蚯蚓养殖技术的书有哪些
时间:2023-09-24 15:31:52 作者:好兄弟一辈子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有搭建蚓床、放养蚯蚓、日常管理。
搭建蚓床:一般是用稻草搭建蚓床,先铺稻草,再铺饲料,再铺稻草,如此反复。保证蚓床的宽度在50厘米左右,蚓床之间有适当的距离即可。蚯蚓以吃腐烂的食物为主,养殖的时候可以用动物的内脏,腐烂的植物或者是粪便当饲料,一般脊链选择使用粪便的比袭野旦较多,因为比较好发酵,且成本比较低。
放养蚯蚓:选择合适的蚯蚓,比如大平二号,不仅个头较大,而且寿命比较长,繁殖能力较强,也比较好饲养。将蚯蚓放到蚓床上,同时将蚓床浇湿。
日常管理:温度保持在20-27℃,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每月喂料2-3次,饲料要新鲜透气。
蚯蚓最喜欢的食物:
瓜果皮:蚯蚓是会吃瓜果皮的,这个我们是需要知道的,蚯蚓是杂食性的动物,对于瓜果皮来说,它们还是比较喜欢吃的,我们如果拍扰住在农村,一般会发现我们种的西瓜、香瓜等有被吃的痕迹,那个就是被蚯蚓吃的。
菜叶:蚯蚓还会吃菜叶,这个我们在农村的话,也是可以发现的,有些菜叶子边缘处被咬食了,那个其实就是蚯蚓吃的,对于那些种蔬菜的人来说,一般在耕田的时候都是把蚯蚓给扔掉的,不然是会吃菜叶子的。
禽粪:蚯蚓还会吃禽粪,所谓的禽粪很多人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其实就是鸡、鸭、鹅这类家禽的粪便,这些对于蚯蚓来说是美味的午餐,一般我们放入田里面之后就会发现渐渐周边的蚯蚓就会多出很多。
蚯蚓高效养殖技术的介绍
蚯蚓是用途广泛、亟待开发的宝贵生物资源,各地正在兴起新的养殖热。本书广泛收集了国内外养殖动态和市场信息,全面阐述了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着重介绍了各地肢烂养殖能手的先进技术,包括饲料调配、养殖模式、管理方伏散法和产品采收与加工等。全书力求通俗、易懂、实用、易行。适合广大养殖场、养殖户阅读使用,也可兼作农业院校、职业学校师生的参缺饥氏考读物。
关于蚯蚓养殖的技术
一、蚯蚓的生活习性1、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北京地区10月25日扣棚,盖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这样蚯蚓生长到12月20日,以后拿歼燃至第二年2月10日,基本上处于休眠,从2月气,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10日以后,逐渐转入最佳温度,这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天塑料布。这时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开,早晚及时盖好,并要及时浇水保湿,这样从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长的改伍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最好每天浇一次水,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后至逐渐进入休眠。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产卵高峰期。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消虚,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遮光。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我们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这一点很重要,多年来,我们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二、养殖方法1、养殖品种:赤子爱胜蚓,从日本引入的"大平二号"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生产,蚓体、蚓粪产量高。2、养殖方式:建场十年,我们一直坚持露天堆肥养殖,我认为,此法低成本,是大规模生产蚯蚓产品的最佳方法,不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一切空闲地,只要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我们从几平方米开始饲养,一直到现在,二百多亩地扩繁都用此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三、繁殖和生长1、产茧量:大平二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27%,冬季8%。2、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温度湿度%1520253030507090孵化率(%)89.395.6805711.784.68938孵化期(天)40252016幼蚓生长(天)90685540成蚓(天)1209070553、生长期: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后,增长也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月内,蚯蚓生长最快。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另外,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4、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5、产量: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产1公斤鲜蚓,并可获得70%蚓粪,我们多年经验是5方牛粪产一吨蚓粪,鲜蚓50公斤四、饲养管理1、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2、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给料厚度为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3、饵料:最好是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杆、稻草。五、蚯蚓的采收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采集法。在养殖床发现蚯蚓,密度达到2-3万条/平方米,80%个体达到0.3克以上,是最佳采收时间。采收时,提取前24小时前浇足水,不可过干过湿,然后将养殖床上面10厘米饵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点,逐层扒开,将饵料扒净,最后,使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