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蜂饲养 中华蜂的饲养技术_种植养殖_茶知识

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中华蜂饲养 中华蜂的饲养技术

时间:2023-09-24 12:47:53 作者:聪明的格蕾特

中蜂如何饲养

中华蜂
详情请见:辽宁蜜蜂原种场

中华蜜蜂原产于中国。中国境内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山区。辽宁省主要分布于辽东各山区,以丹东、本溪两省居多,辽西有少量分布。
工蜂体长10~13mm,前翅长7.5~9.0mm,喙长4.5~5.6mm。体色变化较大:工蜂触角的柄节均黄色,但小盾片有黄、棕、黑3种颜色。处于高山区的中蜂腹部的背、腹板偏黑,低纬度和低山、平原区偏黄,全身披灰黄色短绒毛。蜂王体长14~19mm,前翅长9.5mm。体色有黑色和棕色两种,全身覆盖黑色和深黄色混合短绒毛。雄蜂体长11~14mm,前翅长10~12mm,喙长2.31mm,体色黑色或黑棕色,全身披灰色短绒毛。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们对中蜂的认识,并不是一致的。早在14世纪,从明代刘基所著《郁离子》灵丘丈人养蜂一节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先辈通过生产实践,就对中蜂的经济价值作了肯定。但是由于长期局限于老法饲养,生产力未能获得解放。
20世纪初,我国相继引起西方蜂种。由于采用了新法饲养,优越性很多,而且意大利蜂(简称意蜂)个体大、群势强、体色鲜艳、性情温驯、产量较高,加之贩卖蜂种的商人蓄意夸大宣扬意蜂、贬低中蜂,以至在旧中国的养蜂业中普遍流传着中蜂的缺点,对其应有的价值却被歪曲了。
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中央农业部、农垦部于1957年联合召开了史无前例的首届全国养蜂座谈会。会上根据各地养蜂者的反映,重新肯定了中猜弊吵蜂的应有地位,并提出中蜂和外来蜂并重的发展方针。在农业主管部门的组织推动下,又相继召开了多次中蜂新法饲养现场会,推广新法饲养技术。实践证明,凡采用新法饲养的中蜂,其群数和产蜜量都会迅速成倍地增长。例如广东省从化县,1956年约有2000多群老法饲养的中蜂,每年产蜜10000kg左穗侍右,平均每群不到5kg;卜兆1957年推广新法饲养技术以后,蜂群数和产蜜量逐年上升。至1963年,蜂群发展到6000多群,产蜜量达300000kg,平均每群产蜜接近50kg。其他省份,一个花期群产蜜15~20kg,年产50kg以上的事例也很多。
1956年前后,大蜂螨、小蜂螨首先在江、淅意蜂上发生危害,继而蔓延全国,爆发成灾,损失十分严重;而中蜂则不受其害。于是闽、粤很多蜂场纷纷放弃意蜂,改养中蜂。特别是福州、从化等地,中蜂几乎完全取代了意蜂。
1972年,中蜂囊状幼虫病由广东省首先爆发,猖獗成灾。仅两三年时间就蔓延在大半国境,损失中蜂不下百万群。当时不少人担心,中蜂是否从此绝种。经主管部门和中国养蜂研究所组织南方重点省份,成立中囊病防治协作组,群策群力,选育抗病种群,筛选有效中草药,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终于取得了显著成效。广东省的许多县份,中蜂群又大幅度增长,并取得丰收。云南、福建、四川、湖北许多地区,也出现不少群数惊人增长和高产的实例。这也再度说明生物界的一项普遍现象,即任何一个物种因病虫害而绝灭,尚无先例。
1957年冬,在全国蜜蜂育种会议上,华南各省代表,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以饲养中蜂为主的意见,并倡议成立中蜂主产区协作组。协作组每隔一二年易地集会交流技术经验一次,要求参加的省份逐年增多,并终于成立了全国中蜂协作委员会。中蜂在我国南北广大地区,土生土长,历经千百万年的自然选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本世纪以来,它面临西方蜜蜂的激烈竞争和病虫害的严重考验,而仍能恢复发展,不失其存在的价值。历史足以说明,中蜂仍是中国蜂业的一大瑰宝。
在生产性能上,中蜂有如下几个突出的优点:
一、中蜂有利专业或副业经营。全国各省份山区、林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蜂种资源,可以诱捕利用。我国广大山区,分别有"养蜂不用种,只要勤做桶"及"卖蜂不用箱,有箱就有蜂"的说法。好多地区的农民,都有诱引猎捕野生蜂的经验,并将其当做一项季节性的副业生产。同时,各地群众也有饲养中蜂的传统习惯,累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这些,都有利于专业建场和副业经营,收益多、见效快。
二、中蜂特别适应于广大山林地区。
中蜂飞行灵活敏捷,能避过胡蜂捕杀;在炎夏季节,有在清晨和黄昏进行采集的特殊习性。因此,可以大大减少胡蜂、晴蜓以及害鸟的捕杀。
在冬季,中蜂个体耐寒性强于意蜂、卡蜂和东北黑蜂。阴天,在气温9℃条件下,中蜂就能安全采集;晴天,荫处的气温还不及7℃,中蜂就能大量出勤。但意蜂、卡蜂和东北黑蜂的个体安全飞行的临界温度,都要求在13℃以上。南方冬季或早春,野外常有蜜源吸引蜜蜂出勤,而这时期的气温常在13℃以下。西方蜂种在这种情况下出巢,常遭冻害。春季蚕豆、油菜开花期间,也常遇到寒潮低温,使西方蜜蜂大批冻僵巢外。然而,中蜂却比较适应,采集繁殖欣欣向荣,并可发生自然分蜂。
三、中蜂比较稳产。中蜂比较勤劳,早出工、晚收工,而且嗅觉灵敏,飞行敏捷,善于利用分散起伏的小蜜源。另一方面,中蜂的产卵育虫习性较灵活,能适应蜜粉源的变化。因此,中蜂的消耗食料较省,一般不需喂糖。即使蜜源条件略差,管理粗放,也能生产,具有"大年丰收、平年有利、歉年不赔"的稳产性能。
四、中蜂抗螨性强。大蜂螨寄生中蜂已有长久的历史,但受害并不明显,在自然情况下,感螨群仍可照常繁殖、生产。
五、中蜂能充分利用叶茶蜜粉源。叶茶(Camelliasinensis)原产我国云贵高原。栽培或野生的叶茶遍布我国南方。其花期流蜜,常导致西方蜜蜂幼虫严重死亡,断子垮群。土生土长的中蜂,久经自然选择,能充分利用之。冬季叶茶花期长达2个月,中蜂不但可以繁殖,尚可采蜜采粉。
六、中蜂适宜定地饲养。在深山密林里,蜜源丰富,但交通闭塞,转地蜂场无法利用;而饲养中蜂,可以就地取蜂,就地取材,就地选点建场。在蜂闲季节,人力可以充分利用来兼营果、林,以及玉米、高粱,发展乌桕、漆、桐、茶等特产,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为蜂群提供四季不断的蜜粉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中蜂的主要缺点:分蜂性强,抗巢虫力弱,春秋易感染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病,好咬毁旧脾,盗性强,性情暴燥,产卵力弱,失王后易出现工蜂产卵。
实践证明,中蜂的上述缺点,在正确饲养管理下,是完全可以得到改善和避免的。
此外,中蜂分布辽阔,品种资源丰富,其中有的群势强大,有的格外耐寒,有的蜂王善产。只要精细发掘和选育,各地都有希望获得出色的好品系。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中蜂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价格数倍于西蜂蜜,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中蜂作为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将为我国蜂业发展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蜜蜂养殖技术有哪些?

中华蜜蜂是现在优质的蜂种,而且成为了很多养殖户的选择,是因为中华蜜蜂能够采集零星的蜜源,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就可以产出充足的蜂蜜,让整个蜂群更加强大,这样也可以通过养殖中华蜜蜂获得不错的利润,那么中华蜜蜂养殖技术有哪些呢?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中华蜜蜂是现在优质的梁枯蜂种,而且成为了很多养殖户的选择,是因为中华蜜蜂能够采集零星的蜜源,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就可以产出充足的蜂蜜,让整个蜂群更加强大,这样也可以通过养殖中华蜜蜂获得不错的利润,那么中华蜜蜂养殖技术有哪些呢?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
1、引进优良蜂种
场内其他中华蜜蜂育种不能总是用本场的品种,长期下去,近亲繁殖,会使品种退化,所以就需要引进优良的蜂种进行繁殖,才可以保证蜂王的质量,而且枣红色的中华蜜蜂品质最好。
2、饲养中蜂
一般可以采用活框式蜂箱饲养中蜂,需要选择合告渣培适的蜂箱、巢框、巢脾等用具,将中蜂过箱到新蜂箱里,选择在晴天无风、室外温度不低于20℃的傍晚进行过箱。
3、放蜂
放蜂前,需要对场地的蜜源、陈列进行详细考察,然后将蜂群分批次放入到养殖场地。
4、培育优质蜂王
优良蜂王是蜂群复壮和提高蜂群生产性能的关键,应该将产卵力强、蜂群壮、采集力强的蜂群作为种群培育蜂王,这样可以促进蜂群的分蜂。
5、加强奖励饲喂
奖励饲喂必须在巢内饲料充足的基础上进行,一般在袜唯巢内不缺蜜的情况下,每天用30%的糖水,每晚进行饲喂。
必须连续不断进行,使蜜蜂感到外界有蜜源感,从而刺激工蜂喂饲幼虫。
这样也可以让蜂群变得更加强势。
6、分蜂热的预防与解除
及时更换新王,可以很好的控制群势,将营养供应给强群,积极扩大生产。
7、病虫害防控
中华蜜蜂很容易出现幼虫病,所以要做好保温驱潮湿,采用抗病毒蜂种,饲喂药物预防等综合措施。
预防该病发生,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和青霉素来防控,这也让蜂群由弱变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此,
找商机,就上惠农行情!戳图片了解详情:

新手养蜂入门技术

新手养蜜蜂技术

第一步:挑好场地

想要发展养蜂首先要有合适的场地,尤其是定点饲养的中蜂更为重要,新手在挑选养蜂场地时要遵循以下几个条件。第一是养蜂场附近要有充足且相对连续的蜜源,蜜蜂的有效采集半径为3公里,超过3公里蜜蜂无法有效采集。第二是养蜂场附近的环境要安静,在嘈杂的环境如学校附近、铁路旁、公路旁不适合养蜂。

第三是养蜂场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供蜂蜜采水,若没有则需要人工提供水源。第四是养蜂场附近的敌害要少,有人工饲养大型胡蜂的地方不适合养蜂。

第二步:选好蜂种

蜂种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蜂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是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蜂,其中意大利蜂对大宗蜜源的采集力强、蜂蜜产量高但蜂蜜价格低,而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蜂蜜价格高但蜂蜜产量低,同时意大利蜂可追花逐蜜而中华蜜蜂多定点养殖。

因此在选择蜂种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假如当地的大宗蜜源丰富且处于平原地区则比较适合养意大利蜂,反之当地的零星蜜源较为丰富且处于多山地区则比较适合养中华蜜蜂。神敬

第三步:管好蜂群

蜂群管理是养蜂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虽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但可以简单的阐述一下每个季节的养蜂重点工作。春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春繁,蜂群只有罩瞎誉通过春繁发展出强大的群势才能集中利用春季丰富的蜜源。

夏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降温,否则蜂群在的时候容易出现夏衰。秋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秋繁,蜂群只有通过秋繁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才能确保越冬安全。冬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保温,否则蜂群在越冬期可能因严寒而整群覆灭。

第四步:防好病害

病害防治是养蜂的重点工作,在疾病方面养蜂人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经常给蜂具消毒并及时清理蜂箱中垃圾,在饲喂时也可搭配一些蜂病的药物来预防,蜂群发生疾病后首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切勿胡乱用药,注意有传染性的蜂病要及时隔离治疗。

在敌害方面主要有蜂螨、巢虫、胡蜂等,蜂螨可以用杀螨1号、螨扑等在蜜蜂自然断子期进行防治,巢虫要及时淘汰蜂箱中的旧脾并选用二硫化碳、甲酸等熏蒸,胡蜂危害严重时养蜂人要协助蜜蜂进行抵御。


第五步:留好蜂粮

养蜂最开心的事情可能就是取蜜了,但在取蜜时一定要为蜂群留足口粮,否则蜂群极容易因缺蜜而飞逃,很多新手在取完蜂蜜后便用白糖代替蜂蜜来饲喂蜜蜂,虽然用白糖饲喂蜂群在短时间内问题不大,但白糖毕竟没有蜂蜜那样丰富的营养,长期用白糖饲喂会导致蜜蜂营养不良。

最终结果往往不是多取那点蜂蜜就能弥补的,同时在这里建议大家尽量用活框蜂箱养蜂,传统土法养蜂在取蜜时根本就是杀鸡取卵,而活框养蜂则可以将取蜜时对蜂群的伤害降到最低。

第六步:育好蜂王

蜂王是蜂群的核心,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蜂群的发展,新手在育王时虽然不能做到像少数养蜂场那样专业,但也可通过人工选择来培育较优质的蜂王,简单来说就是蜂群出现分蜂王台时保留优质蜂群中的王台,劣质蜂群中的王台全部销毁掉并换以优质蜂群的王台。

等换入的王台即将出台时将劣质蜂群的蜂王杀死,同时劣质蜂群中的雄蜂房也要全部破坏掉,只保留优质蜂群中的雄蜂房,而且最好每隔一年能从外界引入一定量的蜂王来扩充本场蜂的基因库。

养殖蜜蜂技巧蜜蜂养殖怎么好?

蜂箱选择技巧:因为蜂箱长期露天放置,风吹、雨淋、日晒,蜜蜂在蜂箱里生活抚育蜂子,贮存饲料,所以蜂箱的结构必须符合蜂的生活习性,尺寸应标准统一,结构要坚固耐用。制造蜂箱的木料应选用坚实、质轻、不易变形的木材,而且要充分干燥。北方应多以白松、椴木、桐木制造,南方以杉木制造。

蜜蜂繁殖:春天是蜜蜂生产繁殖期,"三天取一次蜂王浆",做好"移虫"工作,让蜜蜂的繁殖有一个规律性

蜜蜂养殖季节管理:春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养蜂同样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管理尤为重要。春季管理应该以物段气候为准,气温稳定在15℃开始,就要将蜜蜂搬运至一个花开盛泽,让蜜蜂有足够的花蜜可以采取。

春天,蜜蜂飞出越多说明蜂群越强、越健康。如果蜂箱很少有蜜蜂飞出,则应快速检查,及时处理。应选择天气状况良好,至少在8℃以上气温的中午开箱检查。

上一篇:大青蚯蚓黑蚯蚓养殖技术视频 大青蚯蚓黑蚯蚓养殖技术要点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中华蜂饲养 中华蜂的饲养技术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69540.html

使劲推荐

北方金桔叶子发黄怎么办 北方金桔叶子发黄什么原因
北方金桔叶子发黄怎么办 北方金桔叶子发黄什么原因

金桔树叶子发黄怎么办1、自然落叶:如果正常管理时发现金桔树植株落叶集中在枝条中下部,...

刺梅叶子发黄掉叶子怎么回事呢 刺梅的叶子黄了掉了是什么原因
刺梅叶子发黄掉叶子怎么回事呢 刺梅的叶子黄了掉了是什么原因

刺梅叶子发黄落叶怎么解决 解决刺梅叶子发黄落叶方法1、浇水过多导致刺梅叶子发黄(水...

家畜妊娠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家畜妊娠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家畜妊娠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家畜妊娠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如何进行妊娠(怀孕)诊断?配种后经过一段时间进行怀孕诊断,目的是确定母犬是否已经怀孕...

养殖周期短投资小回报高 养殖什么周期短投资小
养殖周期短投资小回报高 养殖什么周期短投资小

小型养殖什么最赚钱小型养殖什么最赚钱风险小小型养殖什么最赚钱,养殖业什么鸡最赚钱。...

红掌适合室内养殖吗 红掌室内怎么养殖方法视频
红掌适合室内养殖吗 红掌室内怎么养殖方法视频

红掌花怎么养家庭养法花烛又叫红掌,叶子优美青翠,花形奇特,花色美艳,开花时间长,摆放在室内...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精选种植养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