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接种技术有哪些 常用的接种技术有
时间:2023-09-24 04:50:42 作者:爱好难 总结几种接种方法的要点及应注意的事项
目前疫苗的发展,已经从预防用疫苗发展到治疗用疫苗。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组分疫苗、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等;按剂型划分,可分为液体疫苗、冻干疫苗;按成分划分,可分为普通疫苗、提纯疫苗;按品种划分,可分为单价疫苗、多价疫苗;按含吸附剂划分,可分为吸附疫苗、非吸附疫苗;按使用方法划分,可分为注射用、划痕用、口服用、喷雾用等。
虽然疫苗的分类方法很多,但常用的分类方法还是依据疫苗性质来划分。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1皮搏庆内接种法
1.1适用疫苗:卡介苗。
1.2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1.3操作方法:
1.3.1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
1.3.2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
2皮下接种法
2.1适用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风疹疫苗。
2.2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
2.3操作方法:
2.3.1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2.3.2接种人员用1ml注射器配上5.5号针头,吸取1人份卖散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4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3肌内接种法
3.1适用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
3.2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3.3操作方法:
3.3.1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
乱动。大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
3.3.2用适当规格的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4口服法
4.1用于口服脊灰疫苗的接种。
4.2用消毒的药匙将脊灰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用凉开水中银氏送服咽下。
4.3月龄小的儿童,喂服脊灰疫苗时可将糖丸疫苗碾碎,放入药匙内,加少许凉开水溶解成糊状服用,或将糖丸疫苗溶于5ml凉开水中,使其完全溶化口服咽下。
4.4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
疫苗分为几种接种技术要点是什么
目前世界上的疫苗接种技术一般有以下几种:1、口服接种:——一般是按所预防的疾病“感染途径”而“模拟”的途径,如:脊髓灰质三价疫苗(糖丸)、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霍乱疫苗(此疫哪激苗已经少见)——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采用口服,从冰箱取出后,必须在30分钟内服完,口服前、后各30分钟内不要喂奶、不要喝热开水如果服后15分钟内出现呕吐的,需要补服。2、皮下接种:——把疫苗针剂注射在“皮下组织”(真皮层),如:麻疹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水痘疫苗、流脑疫苗、腮腺炎疫苗,等等,绝大多数的疫苗,都采用此方法。——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采用“30度角”进针,到达真皮层(约进针0.7-1公分裤烂),回抽无血,注射在患病、发热、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对于鸡蛋过敏、对疫苗成分过敏,服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情况,暂缓接种,或避免接种。3、肌肉注射:——把疫苗注射到肌肉层。采用此接种的疫苗有: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等。——注射要点及注意事项:采用60度或垂直进针,直达肌肉层,进针约1公分左右。注意事项与“皮下接种”一致4、皮内注射:——就是在“表面层内”,与“药物过敏试验”操作方法一样,就是在表皮下形成一个“注射囊”,采用此方法的疫苗有:卡介苗。——操作要点:15度角进针,在0.5公分以内,然后推注,直到形成一个“包”注意事项与“皮下注射”一致,同时对于新生儿,出现低出生体重、有严重的缺陷疾病的不能接种或暂缓接种。5、皮肤划痕接种:——就是在皮肤表面上划破,以前的“插花”就是这种,现在由于“天花被消灭”,所以已经不用了6、喷雾剂接种——此方法在中国没有采用,但在香港、台湾、澳洲等仍李纯袜采用。采用此方法的疫苗有:流感疫苗、HIB疫苗等
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有哪些?
预防免疫已成为家禽疾病防治中的重要环节,在生产实践中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有滴鼻、点眼免疫法,饮水免疫法,注射免疫法和喷雾免疫法,必须掌握正确的免疫接种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具体选用哪种接种方法应根据疫苗种类、日龄及免疫目的而定,一般应以疫苗的说明书为准。
(1)滴鼻、点眼免疫
滴鼻、点眼免疫能确保每只鸭得到准确疫苗量,达到快速免疫,形成良好的局部免疫,抗体效果好,用于弱毒活疫苗的接种,适应于任何日龄,对于幼雏来说,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或灶搜迟减少疫苗病毒被母源抗体的中和,免疫效果较好。这种免疫法可以产生整齐、均匀的免疫力,节省疫苗,但是逐只接种,比较费时费力。操作时应使用厂家配套的稀释液和滴头;配制疫苗时摇动不要太剧烈;疫苗要现配现用,2小时内用完;疫苗避免受热和阳光照射;点眼时滴头距离眼1厘米,以防戳伤眼;滴鼻时,用食指封住一侧鼻孔,以便疫苗滴能快速吸入;滴鼻、点眼时,待疫苗在眼或鼻孔吸收后再放开鸭;免疫接种后的废弃物应焚毁。
(2)饮水免疫
饮水免疫是一种便捷的接种方法,在生产中应用较多,将一定量疫苗放入水中让鸭自由饮用,通过吞咽疫苗,病毒离子经腭裂、鼻腔、肠道,产生局部免疫及全身免疫。比个体免疫省时省力,但饮水免疫疫苗用量多,免疫不均匀,个体饮入疫苗量不准确。为保证免疫效果,必须注意用于饮水免疫的疫苗是高效价的,免疫前可加免疫增效剂;免疫前后3天不能饮水消毒;免疫前后1~2天禁止使用抗病毒药物;免疫前视季节和舍温情况限水2~3小时,以便及时饮水,并在短时间内饮完;在水中加入0.2%~0.3%的脱脂奶粉;不能使用金属器皿,稀释疫苗用水量要适当,使用清洁不含氯、铁等离子的水稀释。
(3)注射免疫
注射接种最常用的是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免疫方法。注射接种时,要注意油乳剂疫苗启封后,要在当天用完,活疫苗在2小时内用完;接种过程中,注意摇匀疫苗;注射器要严格消毒,勤换针头;接种前将油乳剂疫苗放置至温度25℃左右,一般至室温;疫苗使用时不要直接倾倒,以免污染,可以用干净的连续注射器抽取;接种过程中注意调校注射器以保证剂量准确;油漏神乳隐李剂疫苗如有冻结破裂现象、异物或杂质存在不能使用;注射两种油乳剂疫苗时,应避免两种疫苗接种在同一点上。
(4)喷雾免疫
此方法是用压缩空气通过气雾发生器,使稀释的疫苗形成直径1~10微米的雾化粒子,均匀的浮游于空气中,随呼吸而进入体内,以达到免疫的目的。免疫前后可使用抗应激的药物,来增强免疫效果。操作时,应该注意使用高效价的疫苗,剂量加倍;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疫苗;雾粒直径以1~10微米为最佳;气雾免疫时房舍应密闭,减少空气流动,并应无直射阳光为好。这种方法省时省力,适宜大群的免疫接种,有时会诱发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