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视频讲解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视频教程
时间:2023-09-24 04:11:59 作者:你是我的树头 【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为稳定粮食生产,福建省云霄县积极探索在双季稻作区推广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超级稻栽培技术 1.选择“双高”良种。选择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等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好,具有头季产量高、再生能力强等特性的超级稻新品种。
2.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将播种期提早至旬平均气温稳定≥12℃的3月上旬末,推广浸种消毒、冷尾暖头抢晴播种技术,采用机械插秧专用秧盘育秧。大田亩用种量1.5千克,每平方米秧床施足60克壮秧肥,播种时用种子包衣剂拌种,以促进秧苗矮壮。播后及时做好秧床的水、膜管理,出苗后畦面不发白、苗不卷叶不喷水,晴天秧畦两头要揭膜通风,雨天盖膜防雨淋,并及时清沟排水。
3.及时移栽,合理密植。机插秧秧龄一般控制在20天左右,叶龄为3叶1心至4叶1心,当苗高12~20厘米时进行移栽。插植密度30厘米×18厘米,亩插1.2万丛以上,每丛至少2株苗。
4.科学管水,适时晒田。在超级稻整个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友清,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以促进根系生长。同时,为提高水稻根系活力,要实行两次晒源滑田。第一次晒田在茎蘖数达到预定成穗数的80%左右,或苗数达15万~18万苗时,进行清沟排水晒田,晒到脚踩不陷泥,有脚印不黏泥为度。第二次晒田在头季稻齐穗15~20天施用催芽肥后,让水层自然落干时进行轻晒或搁田,直到收割留茬后3天内复水,以达到调气养根,养根保叶的作用。
5.早管早攻,合理用肥。因机插秧移栽时未带分蘖,本田的分蘖期较长,应早管早攻。一般基肥亩施碳酸氢铵35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氯化钾10千克。栽后6~8天施用返青分蘖肥,亩施尿素6千克,7天后每亩再施尿素6千克,氯化钾6千克。幼穗分化初期施穗肥,亩用三元复合肥15千克,氯化钾5千克。抽穗期可酌情喷施磷酸二氢钾1~2次,每次每亩用量150克,对水60千克,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6.防控病虫害。坚持“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方针,加强病虫测报,强化健身栽培。采用低指标防治“二虫二病”(即二化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稻瘟病)方法,一般掌握在二化螟枯鞘3%,稻飞虱丛有5头,纹枯病丛发病率10%,叶瘟始发时及时**。
7.适时低茬收割。掌握十成黄熟时抢晴收割,争取有充裕的时间利用母茎富余的光合产物供养腋芽,使腋芽充分发育,提高萌发率,增加枝梗颖花分化数。收割时注意规划好收割机走向,应尽量减少收割机转向、倒车频率,防止收割机履带对稻茬多次辗压。留茬高度以10厘米为宜。
二、再生稻栽培技术
1.重施催芽肥和壮苗肥。在头季稻齐穗后20天左右,每亩施尿素10千克、氯化钾5千克做催芽肥,以增加腋芽萌发和壮芽。在收割留茬后3天内,结合灌溉,再施尿素5千克做壮苗肥,以促进再生芽生长。
2.及时清杂复水。头季稻收割后1~2天,应及时清理田间稻草和杂物,引水灌溉,并保持田间湿润(不积水),以防止芽苗被晒伤而萎缩干枯或被烫伤而腐烂。当腋芽长出5~10厘米长时,应及时复水并保持薄水层。
3.预防病虫害。稻茬返青后,注意采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预防螟虫、稻飞虱和纹枯病、稻瘟病为害。
4.搞好化学调控。在再生稻抽穗60%~70%时,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雹告腊用赤霉素2克对水稀释喷雾,可促进基部低节位分蘖的穗颈抽长,克服包颈,提高全田植株整齐度,以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云霄县农业局邮编:363300)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应该怎么养殖
水稻怎样才能高产?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很多高产栽培技术。我不知道你是否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一套合适的方法。下一步,小编将新增一套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让我们看看有什么不同。
水稻育苗技术
1、种子选择
要选育优质、高产、抗病、分蘖能力强的品种。目前,龙井31号和龙井46号是适宜的品种。
2、扣棚
温室的最佳选择是在温室内育苗。温室应该在3月15日左右关闭以提高地面温度。当温室里的土壤结冰10厘米左右时,就要做苗床。苗床地面应平整,清除残根和杂物,中间道路应铺砖。
种子处理
干种子可涂15%的保护性种衣剂,可有效防治青枯病、枯死病、恶苗病和松腐病,每50公斤种子用1公斤种衣剂与0.5-0.8公斤水混合,均匀地混在塑料布上,阴干成膜,然后浸泡3天,浸种时,水可高出种子约5厘米,且不能搅拌。本发明的包衣剂用于包衣,其他调酸消毒剂无需重复使用。水温在15℃左右时,浸种5-7天可促进种子萌发。
温度是28-32度℃,一般24-30小时一批。种子可以装在网袋里,顶部和底部可以更换一到两次。当芽长1-2mm时,温度应降低到15-20℃℃花蕾冷却6小时左右。
播种
播种前,用微喷器浇水,不得积水。播种期根据移栽时间和速度确定,分期分批播种。一般在床温高于12℃时℃,种子可以播种。在我县,从4月10日到15日,要用播种机调整播种量,匀速播种。每盘播芽籽150-200克,用覆盖器覆盖约0.7厘米,最厚不超过1厘米,然后封死。
苗床管理
1、温度管理
(1)从播种基镇乱到出苗:主要方法是保暖保湿,温度控制在30-32℃℃.当温度超过35℃,通风设备应该打开。当出苗率为50-70%时,应及时除去塑料薄膜。
(2)出苗至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25~28℃℃,最高温度不超过30℃℃.注意通风和育苗,
(3)1.5叶期-2.5叶期:棚内温度20-25℃℃,高温期间注搏档意通风、炼苗,注意强风冷流、高温天气的管理,严防超高温。
(4)2.5叶至移栽期:根据当地气温,应昼夜摘膜,以提高苗木质量。
2、水资源管理
从播种到出苗,除了个别的干苗外,不需要水分。如果床面有水,应揭去塑料薄膜,并将床烘干,以防湿损。如果中午水面变白或稻叶卷曲,早晚叶尖吐出少量水或没有水,则应浇水。浇水时间应该在早上8点之前。每次浇水一定要彻底,尽量减少浇水次数。
3、立枯病的防治
首先,用每平方米2-3ml的移栽液与4-5kg水混合,在播种前浇在床面上,或在一片叶期每平方米喷2-3ml移栽液至2.5片叶,防治立枯病。
4、苗床追肥
一般情况下,在幼苗2.5叶期出现脱肥现象。每平方米苗床施用1.5-2g尿素,稀释100倍,根外追肥。施肥后,用清水冲洗叶面,以免烧焦叶子。育苗前施肥。
田间管理
1、整地施肥
耕地前每公顷施用30-45吨农家肥。肥料一般为每公顷100-150公斤磷酸二铵、100-150公斤硫酸钾和250-300公斤尿素。耙前施用40%氮肥、全磷肥和90%钾肥作基肥,65%氮肥作分蘖肥,35%氮肥作穗肥。其余钾肥作为穗肥施用。提倡秋耕和春耕,先干耙或旋耕,再对水耙进行灌溉,达到移栽不露泥的状态。定植后3~5d移栽。
2、移栽
当气温稳定地超过13度时℃,幼苗可以移栽。移栽应集中在5月10日至25日水稻高产期。移栽规格:9×3-4英寸;手插应同深,不超过1cm深,直线,孔均匀,无窝根。人工插入深度为1.5cm。
3、平衡施肥
(1)分蘖肥
分蘖肥分两次施用。在第一个分蘖绿后立旅乎即施用50%的分蘖肥,最迟不超过6叶期(6月10日前),以促进分蘖的早期生长和快速发育,利用低分蘖;从第七叶末到第八叶尖(视品种而定,一般在6月17-20日),剩余的分蘖肥用作调节肥,即第二分蘖肥。
(2)果穗肥
幼穗分化,开始施穗肥。穗肥施用两次。在7月5日前、后两叶刚刚露地时,首次施用60%的穗肥,促进了穗、枝、初穗分化,增加了枝、初穗数,争取大穗;第二次在旗叶(最后一片叶)裸露时(7月18-20日)施用剩余穗肥。
4、节水灌溉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节水灌溉模式。水层管理应符合"固根、增温、通风、节水"的要求。
(1)浅水促分蘖:移栽时,将花放在池中,使其达到水面。移栽后,水层应保持苗木高度的2/3,并支撑苗木变绿。返青后,水层应保持3.3cm,以提高温度,促进分蘖。10叶期后,采用干湿灌溉方式增加土壤供氧量,促进根系生长。
(2)当田间茎数达到计划数的80%(6月28日至7月8日)时,对生长过快、郁闭早、叶片黑化、叶片下垂、无黄色拔节的地块,应晾干7-10天。相反,这些地块不应被晒干,改为深水淹没。日照程度为:田面白,地裂,池面根白,叶色苍白,以控上促下,促强极;
(3)深水轮胎保护和浅水灌浆。减数分裂是水稻生命中对低温最敏感的时期。为了保护水稻免受冷害,当低温低于17℃时℃据预测,15厘米深的水层被灌溉以保护胚胎。其余时间采取干湿间歇灌溉,护根护叶,活茎成熟。每次灌溉4-5厘米,自然晾干后再浇水,黄熟期停水。
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不同杂草群落选择除草剂,丁草胺和苄嘧磺隆是最有效的除草剂。稻瘟病防治:以预防为主,加强预报控制中心。根据气候条件,7月上旬稻瘟病由石柏科或石柏科控制;对于有采叶者的地块,750克氧化乐果乳油40%克和450公斤水用于喷洒。施药前将水抽至5cm,一天后浇灌正常水;防虫:公顷使用2.5%的敌杀乳膏225-300毫升,225-300公斤的水喷雾,或其他杀虫剂。
水稻如何种植高产
1、追肥。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碳补饱钾肥4-5公斤、作追肥。在岁枯移栽后10天左右追施提苗肥,促进有效分蘖,占总追肥量的30-35%;在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占总追肥量的65-70%,以提高结实率及促进籽粒饱满。
2、合理灌水。在水稻生长期间为促进根系生长良好,增强吸收能力,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水的管理上,以增氧通气、养根活根为中心,增强根系活力为目的。返青期以适当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齐穗期保持浅水灌溉,灌溉条件较好地区其余时期均以保持湿润为主。
3、分蘖期要求浅水改雀神促蘖,分蘖后期宜适当晒田控蘖,减少无效分蘖,核亏增加通透性,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晒田控蘖时不宜重晒;干旱季节,要抗旱灌水,以免脱水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响米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