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环节 养殖场节水技术
时间:2023-09-24 02:05:03 作者:围剿 畜禽养殖场应配套建设什么粪污处理设施
大力推行标准化清洁生产,全面推行粪污处枣搭理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即“一控两分三防轮岩运两配套一基本”建设。
“一控”,即改进节水设备,控制用水量,压减污水产生量。“腊梁两分”,即改造建设雨污分流、暗沟布设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实现雨污分离;改变水冲粪、水泡粪等湿法清粪工艺,推行干法清粪工艺,实现干湿分离;“三防”,即配套设施符合防渗、防雨、防溢流要求;“两配套”,即养殖场配套建设储粪场和污水储存池,“一基本”,即粪污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如何建立环境友好型畜牧业
随着畜禽规模养殖的迅速发展和产业化的不断推进,能源紧张和畜禽排泄物污染环境等问题也日益显现,不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不相适应。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配置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手碧指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本地实际,不断开拓创新,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力争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探索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调整畜禽结构,发展草食家畜。
过去,除少部分玉米秸秆被利用于牲畜饲草外,大部分被群众就地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如何解决秸秆废弃和焚烧问题,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最终把秸秆养畜作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首选途径,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服务,培植典型和龙头企业,通过示范带动,大力发展以奶牛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推动农牧业生产良性循环,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草食畜禽具有少与人类争粮食,将人类不可食植物产品秸秆、牧草等转化成人类可食动物性产品,既满足人们膳食的需毕配要又能减轻粮食生产压力。每生产1t粮食将会有1t秸秆产生,为科学配置资源,以畜产品单位计算应当保持耗粮型猪禽产品与草食畜禽产品的比重为1:1。
(二)、利用畜禽粪便开发新能源
近几年慧前来,上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扶持引导规模养殖场建设沼气池,开展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开发利用。沼液、沼渣追施农田,沼气用来做饭、照明、发电。通过在规模养殖场户大力实施“沼气工程”或通过畜禽粪便的生化处理制成有机肥料,使大量畜禽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既生成了新的能源,又减少了面源污染,净化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又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肥源,减少化肥施用量,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
(三)、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养猪
生态环保养猪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在猪舍内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和生物制剂等混合有机物垫料,猪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猪舍内经微生物完全发酵,迅速降解、消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养殖环节消纳污染物,实现零排放,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可节省劳力30%-50%,节省用水75%-90%,节省饲料10%-15%,减少用药,死亡率降低4%,育肥猪可提前10天-15天出栏,每头新增效益100元以上,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四)提高畜禽出栏率,加快改良品种速度
我国猪的肉料比3:1,说明我国单位畜产品耗能还很高,应引进外国品种进行改良,提高饲料转化率。中国黄牛、绵羊出栏率低、出栏体重小、生产周期长、单位生产效率不高,应引进国外优良品种进行改良,降低用于维持的能量、蛋白消耗,探索经济实用的杂交模式提高生长速度,推动种畜禽和商品畜禽的分级管理、分场饲养,提高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加快饲料工业发展,推进秸秆利用工业化进程
科学的饲料配方是提高畜禽饲料转化率的关键,所以应加快饲料工业发展,提高配合饲料、全价饲料的使用范围。我国秸秆资源尚处于初级开发加工阶段,秸秆处理尚未实现工业化,靠一家一户对秸秆青贮、氨化和微化,处理过程浪费多,处理效果不显著,亟待推进秸秆处理工业化进程,提高秸秆利用率和转化率。
(六)提高兽医卫生水平,减少畜禽死亡
兽医卫生工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畜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以猪为例九五期间死亡率是8%,按全国出栏5.92亿头汁算,死亡约4796万头,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死就是多养,所以要提高兽医卫生水平,加强防疫工作,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减少畜禽死亡,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畜牧业的重要措施之一。
(七)农产饲养方式有助于建立循环型畜牧业模式
在我国除规模饲养外,农产小规模饲养有利于就地取材,构不成工业饲料原料的薯藤、草叶、酒糟等非常饲料的使用能大大节约饲料粮。据我县山区调查表明,大量青粗饲料算不上全所,但能满足畜禽生长育肥85%的蛋白、60%的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的大部和全部,仅用规模养猪一半左右的饲料粮,其肉食安全性较高,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能够实现“畜—肥—粮”循环型畜牧业模式,资源充分利用,种草养畜、果园养鸡、粮田养鹅等模式可以推广。但要解决标准化、卫生质量的问题。
(八)加强粪污无害化处理,促进农牧结合和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成为可能,但粪污已成为新的重要的污染源,我县年产各类畜禽类约200万t,相当于5万t复合肥。由于使用配合饲料,各种重金属对土体造成严重污染,污水造成水富营养化,往往难以恢复,其患无穷。因此,做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处理,用于还田,减少化肥投入,改变我国耕地有机质不足1%的局面,提高粮食单产,实现农牧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生态型畜牧业的发展模式及实现思路
近年来,各地畜牧业发展势头迅猛,已从传统的家庭副业转变为农业经济中产业化、市场化特征最突出和充满活力的产业。但是,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现出一些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部分畜禽排泄物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理,造成农村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小规模、分散饲养的技术普遍落后,导致畜牧业效益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规划、设计、布局缺乏科学的论证,致使一些养殖场大量浪费土地、水、电资源等等,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这是建设现代畜牧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树立节约型畜牧业发展理念
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比较,循环型畜牧业依靠减少投入以及节约消耗,并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畜禽排泄物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中的宝贵资源。但是,自从化肥出现后,畜禽排泄物作为农家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已基本丧失。畜禽粪便大量流失或随意倾倒,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推动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解决农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对农业种植业生产也大有好处。
实现高效低耗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无论是产前的养殖场地规划,还是产中的节约用水、改善饲料结构、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甚至是产后的物流成本控制,都应该以最经济的消耗换取最高效的回报。因此,节能、节水、节料、节地都是建设节约型畜牧业的重要内容。
科技进步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畜牧业的关键。要通过加强基础应用和高新技术研究,围绕节约型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环、关键技术,组织科技人员,加大攻关力度,着力开发一批资源节约的关键技术,满足节约型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二)探索节约型畜牧业经营模式
传统畜牧业的经营模式更多地侧重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保护考虑较少。建设节约型畜牧业,就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式,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畜牧业工作。
1.物耗节约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减少能源、淡水、饲料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消耗,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如在奶牛场和猪场应用自动饮水器,在家禽养殖场应用乳头饮水器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在饲养环节上,应用先进技术合理搭配营养,改良饲料配方,可以减少饲料的消耗。
2.资源循环型。是指在大农业生产中,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养殖排泄物综合处理,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如畜禽排泄物是一种有机肥料,通过发酵处理,把畜禽排泄物制成有机肥,可以用于牧草和其他秸秆作物生产。而牧草和作物秸秆通过加工,又可以成为畜禽养殖业的饲料。这样,就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形成了一个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3.空间拓展型。是指在畜禽养殖业发展上,把平面发展和立体发展结合起来,改变原有仅在平面发展的思维方式,充分利用林地、果园、茶园和桑园,拓展发展空间。如猪、鸡--色结合,按照鱼塘所能承受的比例,把猪、鸡舍建在鱼塘上面,使猪、鸡的排泄物成为鱼饲料。一方面节省了猪、鸡场的建设用地,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养鱼的饲料成本。
4.环保生态型。是指在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治理上,把治理污染与能源开发结合起来,利用沼气治污工程制造沼气,用来发电和供热。既解决了养殖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又为养殖业提供发电保温的环保能源。
(三)节约型畜牧业的实现途径
1.确立草食型畜牧业主导地位。从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看,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是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特别是草食型畜牧业所占的比重。如法国以牧草为主的饲料作物占耕地面积60%以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0%的土地种植牧草。草食型畜牧业的特点是饲料和饲养成本低、产品销路好、市场稳定,深加工产业链长。
2.推进畜牧业良种工程。在畜牧业现代化中,品种良种化是重要环节之一。优良的畜禽品种,通常都具有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强抗病虫害能力、节约劳动成本等多方面作用。建设节约型畜牧业必须提高良种的选育、繁育和推广能力,必须提高良种的覆盖率。只有这样,才能以最低的消耗实现最好的效益。
3.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畜牧业从传统散养方式向现代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式转变,应尽快实施生产方式转变战略。坚持"发展和创新"并重的原则,在大力加强专业化养殖小区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小区经营管理制度创新,鼓励支持畜禽养殖小区进行股份制和合作制改造。
4.依靠科技进步挖掘畜牧业资源利用价值。要提高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能力,加大畜牧业和畜产品开发科技攻关力度,强化畜牧业高精尖技术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坚持"引进和创新"并重的原则,推动畜牧业科技进步
农村养殖什么好
养羊吧近两年养羊的市场还算不错,有赚头,不过关键是你要有技术
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参与垫料和牲畜粪便协同发酵作用,快速转化生粪、尿等养殖废弃物,消除恶臭,抑制害虫、病菌,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将垫料、粪便合成可供牲畜食用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牲畜抗病能力,促进牲畜健康生长。
发酵床养羊的好处:
1、降低基建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省去了传统养羊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粪污处理系统(如沼气池等)投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2、降低运营成本。
(1)节省人工。无须每天冲洗圈舍。
(2)节约用水。因无须冲洗圈舍,可节约用水90%以上。
(3)节省饲料。
羊的粪便在发酵床上一般只需三天就会被微生物分解,粪便给微生物提供了丰富营养,促使有益菌不断繁殖,形成菌体蛋白,羊吃了这些菌体蛋白不但补充了营养,还能提高免疫力。另外,由于羊的饲料和饮水中也加配套添加微生态制剂,在胃肠道内存在大量有益菌,这些有益菌中的一些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类能够分解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等,采用这种方法养殖,可以增加粗饲料的比例,减少精料用量,从而降低饲养成本。加之羊生活环境舒适,生长速度快,一般可提前10天长成。
根据生产实践,节省饲料在一般都在10%以上。
(链闷早4)降低药费成本。羊生活在发酵床上,更健康,不易生病,减少医药成本。
(5)节省能源。发酵床养羊冬暖夏凉。不用采用地暖、空调等设备,大大节约了能源。冬天发酵产生的热量可以让地表温度达到20度左右,解决了圈舍保温问题;夏天,只是通过简单的圈舍通风和遮荫,就解决了圈舍炎热的问题。
3、垫料和羊的粪尿混合发酵后,直接变成优质的有机肥。
4、提高了羊肉品质,更有市场竞争优势。目前用该方式养羊的企业,生羊收购价格比普通方式每公斤高出0.4-1元,而在消费市场上,羊肝的价格是普通养殖方式的数倍。
生态环保养羊法的优点概括为:五省、四提、三无、两增、一少、零排放。
五省:省水、省工、省料、省药、省电。
四提:提高羊肉品质、提高生羊抵抗力、提前出栏、提高肉料比。
发酵床养羊的饲养密度
一个是单位面积所饲养的羊的数量,密度不能过大,密度过大,粪尿量过大,发酵床的吃水性达到了饱和程度的时候,就对发酵床产生了影响,发酵效果就不好了,其实这里面道理很简单,我们知道羊的粪便就是垫料里微生物的养料,粪便多了,也就营养过剩了,微生物消化不了,自然不能充分分解,这样就达不到发酵床的作用了,而粪便少了的话,微生物就会因为养料不够,而活力不足,这样也不能很好的发酵分解了。棚雀一般幼羊的饲养密度控制在每头占地面积0.8到1平方罩敏米左右,成年羊的饲养密度控制在每头占地面积1.2到1.5平方米左右,
这就是说,为了让粪便得到及时的分解,养殖户在用发酵床养羊的时候,饲养密度要跟着羊的不同生长阶段、羊的个体大小适当做出一些调整,像发酵床养猪一样,发酵床养羊的饲养密度一般是1.5平方米左右。
发酵床羊舍易建。
自然养羊法羊舍结合的建造应坚持因地制宜,可以钢结构塑料大棚、旧圈舍改造、夏季林地钢结构草棚、现代化标准养殖圈舍等。新建可以不做水泥地平,活钢结构可迁可拆框架。减少固定土建费用,便于节省、腾出土地,利用冬季阳光、夏季离地凉爽等自然气候节能。垫料可售,也可就地肥田、养鱼,更便于对市场作出反应。羊舍发酵床垫料以锯末、稻壳为主,易取材,成本低,便于推广。二是节能增效。不用清扫羊圈和粪尿,仅做喂料、翻耙垫料、清扫饲喂台,调整湿度等工作,一般每人可饲喂800~1000头羊,节省劳力30%~50%;除饮用水外,羊舍基本不再用水,节水约75%~90%;羊在垫料上拱食菌体蛋白、益生菌、消化酵酶、酵素等,可有效改善肠道环境,提高饲料转化率,可节省饲料约10%~15%;羊在垫料上活动,恢复了自然习性,应激性小,基本无病原菌传播,减少了药残,死亡率可降低4%。三是生态环保。养羊场内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养殖环节消纳污染物,发酵垫料可变成好的有机肥料,从根本上解决了粪便处理和环保难题,实现“零排放”和生态环保养殖;四是效益显著。自然养羊法养羊增重快,平均日增重800克以上,饲料报酬高,肉料1:2.6左右,可提前10~15天出栏,每出栏一头育肥羊可收增100元以上。五是安全放心。自然养羊法从环境、生产等各个环节实现了生态养殖,羊肉产品肉色红润、纹理清晰、肉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强。可以看出,自然养羊法好处很多,无论是经济,社会效益,还是生态环境效益都是十分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垫料选择:
垫料应是新鲜、无变质、无毒、无杂土、无异味的各种农作物秸秆,也可是鲜活的。如稻壳、锯末、米糠、麦皮、玉米、玉米秸、花生秧壳、山芋秧、各种杂草、麦稻草、酒糟、食用菌糠等干的、鲜的、粉碎、轧碎都行。用水是无污染的地下水。
菌种制作垫料的方法:
垫料制作既可以在羊舍外场地集中制作,也可以在发酵床内进行。菌种不同,其制作发酵床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益富源生物科技公司专业开发的15克瓶装益富源发酵床菌种制作发酵床说明如下:本品为科学家筛选的自然生态懒汉养殖畜禽发酵床垫料菌种。易制作、低成本、高效率、无公害。①活化菌种:1斤红糖、500克米粉或者玉米粉、10公斤水烧开后装入壶或桶中,降温30℃~40℃,倒入1瓶菌种,摇均,加盖密封,保温30℃—40℃4~6天,香酸后转入暗寒处。②发酵垫料:活化好的10公斤菌源液与2公斤盐、2公斤尿素(用不用都可以)、5公斤红糖、50公斤米糠或麦麸溶解到400公斤深井水中,再泼到1吨新鲜垫料中(锯末30%~80%:稻壳或草秸粉70%~20%),再把含水量调到手抓紧不滴、放手不结块为准。在干净的圈舍内堆闷4~7天,48小时翻一次,气味香醇后,再加干瘦黄土粉50公斤,铺开垫料30~80厘米厚即可入圈。③管理:防水雨,湿度以料不飞扬为准;每周翻埋耙平一两次;如能再补喂上述活化好的菌液并喷雾圈舍更佳。(以上制作的垫料能用于10平方的发酵床)
堆闷第2天温度可达30℃,一般堆温控制在30~50℃两天就表明发酵成功可铺开入圈。冬季可能第3天升温。不升温是含水多、不透气、环境温度过低等原因,再加些干料、翻拌透气或加盖膜。如果温度过高可能是含水过少、揭去盖物。
垫料的含水量:
发酵垫料需要一定的保水性,水分是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微生物在发酵垫料里进行着生命活动。水分不仅会影响发酵床内部养分和微生物的移动,也影响舍内空气的湿度,一般垫料水分含量为50%~60%比较合适,含水量过高或者过低时均不利于发酵处理,当水分含量大于85%时,垫料毛细结构被破坏,从而影响发酵效率。实践中通常采用手抓握垫料的方法来判断含水量多少。具体方法是用手紧握垫料能成团,松手一晃能散开,手指缝间有少量水花,但不滴水,垫料抖落后,手心无明显水珠但感觉手心有潮气,这样的垫料水分含量一般就在50%~60%。
进羊初期应该注意什么:
羊刚刚进入发酵床,由于羊粪比较干,发酵床表面较为干燥,羊只活动特别是在奔跑过程中会出现扬尘,如果严重,则会增加羊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因此,要多观察,可适当洒水来调整垫料的湿度,尽量避免扬尘出现,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同时,要每天清扫舍内卫生,将饲喂台上的粪便、垫料残渣清扫到垫料区;对羊粪便要进行适当调整,使其均匀分布在垫料区,尽量不要堆积,以加快其分解。
垫料定期翻耙:
进羊以后的发酵床,要定期翻耙,主要是为了提高发酵床的透气性。进羊以后从第二周开始,一般每周根据垫料湿度和发酵情况翻耙垫料1~2次,深度在30厘米。如垫料太干,视情况向垫料表面喷洒适量水分,用铁铲把特别集中的羊粪分散开来;在特别湿的地方按垫料制作比例加入适量锯末、谷壳等新垫料原料或调到别处。用铁叉把比较结实的垫料翻松,把表面凹凸不平之处整平。从进羊之日起每50天,大动作深翻垫料一次,并视情况补充适当水分、垫料原料和发酵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