蛴螬养殖技术全过程 蛴螬养殖技术视频
时间:2023-09-23 23:56:57 作者:汪苏泷的歌曲大全 金蝉养殖方法与技巧?
金蝉养殖技术方法视频如下:选择育种树木:矮化果树如杏树、桃树、苹果树或其他矮化型灌木品种都是金蝉育种的良好树木。注意及时修剪过高枝条,以方便繁育管理;在树的间隙套种果树生苗,以增加金蝉产卵的树枝;在树木下面殖种金蝉种卵,方法参照“金蝉的养殖技术”。
建设育种大棚:在金蝉即将出土前夕搭建育种大棚,面积以每个占地1亩为宜。在育种区周围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设成围栏,水泥柱的行距5米,中间用竹竿搭架,再拉设铁丝固定,然后在外面罩上尼龙窗纱网。育种要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块,切忌在低洼易州扮判存水的地块建育种大棚。
种虫管理与防疫:金蝉出土后因其成虫有强烈的趋光性,前期等其羽化成虫后再进大棚,捕捉时羽化金蝉会因见光四处飞乱碰,造成种缺册虫死亡,因此可全部册改捕捉前1周内出土的金蝉,待1周后再开始让金蝉自然羽化产卵。留种密度每亩约10000只,雌雄约各占50%,每只雌金蝉可产种卵500~1500个,每个大棚大约可供20亩地金蝉繁殖用种。
金边地鳖虫养殖技术
一、生长发育地鳖虫要经产卵、若虫、成虫才能完成1个世代。雄虫成熟约需
3个月;雌虫约需9~11个月。6~10月为交尾后1星期产卵。卵块(称卵鞘)长约0
.5厘米,在30~35℃情况下,40~60天后孵化出白色的若虫,以后每隔20~50事蜕
皮10~11次。
二、饲养设备
1、工具箱:筛子分四种:1号筛方眼8.5毫米;2号筛方眼3.5毫米;3号筛与糠
筛略同;4号筛方眼1.2毫米。
2、饲养坑:饲养坑后面要靠墙,墙前长3.5米,宽0.5米大小的面积,可建坑
五座,每座中间用水泥板隔成5层,共25个坑,每个坑面积0.33平方米,坑内放土
。坑的前面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用水泥板,上段用木料做成,必要时,上、下段均
可移去。饲养土可用沙土,粘土或壤土也行。土敲碎后,用3号筛除去大块掺入少
量草木灰,使之含水量达20%左右。1~4龄若虫饲养土不超过6.7厘米厚5龄以上若
虫及成虫以10厘米厚为宜。冬夏季节,泥土厚20厘米合适。
三饲养管理
1、密度:饲养密度可随虫龄增长进行调整,每平方米极限可饲养9公斤。地鳖
饥扰虫有吃卵的习性,故种虫密度不能过高。群体饲养地鳖虫,发育进程会有1~4龄之
差,因此待饲养密度接近一定数量进行分档。1~6龄若虫可养在一起,密度过大时
,将互相残杀,噬食卵鞘。饲养坑内要黑暗,仅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各留长宽均为3
.3厘米作为通气孔。温度在38℃以上时,要打开坑门进行降温,并加厚坑泥,减少
密度。
2、饲料:地鳖虫的精料以麸皮、米糠为最好,其次如玉米粉、菜籽饼粉;粗
饲料以臭椿树叶、榆树叶为最好。其次如向日葵、各种青草、瓜果皮、菜叶,畜、
禽、鱼的残渣泔脚等均可。饲喂时,要按照不同虫龄、不同季节和不同发育阶段灵
活地掌握喂食方法。1~4龄若虫,可在饲养土表面放些干土,将精料撒在上面。5
龄以上若虫及成虫,可在饲养土表面加撒1层3.3厘米的厚米厚的稻壳,然后撒上精
、青料。气温低的月份,可以隔日喂1次,6~9月份每日喂食,以早晨饲喂为好。
各龄虫在蜕皮期间,要少喂或不喂精料,待蜕皮基本结束后再正常喂食。
3、卵鞘的人工烂瞎旦孵化:人工孵化在2月上中旬开始,用1只比较大的铝锅,锅内
放1只陶钵,钵较锅稍小。钵内装孵化用泥,同卵鞘拌和均匀。锅内装水,水的高
度同钵内泥土相同,锅底用煤油灯加温,离锅底1.7厘米,使水温保持在32~35℃
。每隔几天将泥卵搅拌1次。昼夜不停,40~60天后全部孵出。
4、冬季饲养保暖法:地鳖虫有冬眠习性。气温降至8℃以下时潜入土中,至翌
年4月气温回升至10℃以时,再出土活动。冬、春低温季节可采用人工加温饲养,
1年能出两次商品虫,使每平方米能产鲜虫20~25公斤。冬季可在温室内饲养,温
室式样大小不一,能保温即可。如东西向温室,长6~12米,宽3米,高2.5米。用
砖头平砌双层空心墙。屋顶北高南低,坡高为1:25。屋顶覆盖玻璃。利用太阳光
加温,温度过低时,或进行人工加温。在温室内放两个煤饼炉。炉子上装传热铁皮
管,把煤气排出室外。炉子上放1个水壶,神或用来调节室内的温、湿度,使温度保持
在27~32℃。
四、病虫害防治
1、绿霉病:主要发生在梅雨季节,地鳖虫患病后腹部呈暗绿色,有斑点,全
身柔软,食欲减退,不久爬出泥面死亡。一旦发现此病,即将病虫隔离饲养,换上
较干的坑泥,减少密度。同时用0.5%福尔马林溶液喷洒虫体;也可用红霉素0.25克
拌入0.25公斤麦麸中连喂2~3次,直至痊愈。
2、卵块曲霉病:因缸(钵)内高温、高湿,促使曲霉菌大量繁殖,造成卵和
若虫死亡。防治方法是:保持坑土干燥,湿度不超过20%,卵块隔10天收1次,用3
%漂白粉1份加石灰粉9份混合后,撒在卵块上消毒。出虫后,每隔3天筛出幼虫,放
入幼虫缸内饲养。孵化期不投食。
3、粉螨:螨是也鳖虫生产最危险的一种寄生虫。当气温在25℃以上、坑泥较
湿、喂料过多时容易发生。幼螨寄生在地鳖虫的胸、腹及腿基节的薄膜处,可使地
鳖幼虫致死。防治方法:可将坑面剩余的饲料连同坑泥刮出1.65~3.3厘米,在烈
日下曝晒干燥,或将地鳖虫全部筛出,换上新的坑泥。在更换坑泥时,用30%三氧
杀螨砜或20%螨卵脂农药,以1:400倍溶液掺拌干燥坑泥。0.037立方米坑泥用药4
克加水1.6公斤。鼠、蚁、蛙和鸡等也都是地鳖虫的敌害,要认真防治。
五、采收与加工为发挥地鳖虫饲养效果,要把雄若虫和雌成虫一样泡晒。一
般足龄雄若虫,每公斤干燥虫约6000只左右;足龄雌成虫,每公斤干燥虫约1200只
左右。雄虫除留种外,都应泡晒加工。用1号筛筛出7~8龄若虫,拣出雄虫泡晒,
留养雌虫至成虫泡晒。雌若虫体重以9~11龄时最高,晒干率可达38~41%;雄若虫
8龄时的折干率为30~33%。这时采收能得到较好经济效果。具体时间是8月下旬至
越冬前。鲜虫经泡死后洗净晒至干燥为止,如果天气不好,用50℃上下的火力慢慢
烘干。
柞树蚕如何养殖?
根据柞蚕小蚕的生理特点。把一面和一面塑料薄膜制成的合成袋,利用塑料保鲜牛皮纸排温透气的功能,把合成袋平放或悬挂室内,人为地刨造适台稚蚕生长发育的环境,使之达到高产、稳产。合成袋室内养春柞蚕一龄小蚕,平均产量提高30%,龄期经过缩短了4~5天。
1、合成袋室内养蚕准备
首先选用无色透明、无毒的薄膜和牛皮纸缝合成养蚕袋.塑料薄膜选择厚度为0.04mm,裁成49cm×38cm的规格,牛皮纸选用80g/㎡的纸型,裁成50cm×40cm的纸块,将塑料薄膜放在纸块上,三面分别向里折叠1cm,用缝纫机缝合即成。在缝制合成袋时要选择干净室内,远离存大茧、废茧等病原微生物多的场所,以免污染合成袋而传染蚕病,合成袋要在养蚕室消毒前做完此液液,包好保管,蚕民每放1kg蚕卵,需准备合成袋350个左右。每袋可放人350-400粒卵左右。大约一头蛾的卵。
2、养蚕室及其用具准备
养蚕室在农村最好是有白灰墙,水泥地面以便洗刷消毒,并远离农药、化肥等有刺激性物品。
养蚕室消毒一般在出蚕前4—5天进行,先将墙面和地面用清水洗刷干净,再把养蚕用具用1%的溶液洗刷好,然后在室内用木杆在中间搭3层架,用房笆或结杆摞连,搭好通风的养蚕工作平台,架宽1.6m左右,架长可根据室内长度灵活掌握,两边喂蚕操作,每边摆养蚕袋两排,分上中下3层,底层距地面高80cm,每层间距50cm,如悬挂饲养可在两墙壁问拉好铁线,将所有养蚕用具、采叶蚕筐、工作服等用品一同放人室内。
待室内升温23℃以上用3%福尔马林溶液,喷洒地面和养蚕用具,再用毒消散以5g/m³的剂量,高温多湿条件下密闭消毒24小时,消毒时要封闭门窗,待出蚕前一天开门窗通风排出药昧。合成袭使用前也要用3%福尔马林药液消毒30分钟,温度23℃一25℃,每个合成袋都灌人少量药液,再顺次放入消毒液中,30分钟后取出晾干。
3、成袋室内养蚕方法
3.1收蚁方法
在出蚕前1天下午将消毒的蚕卵倒入合成袋内,量出350~400粒卵,均匀地放人合成袋底部,留出合成袋底部1/5面积叠好,塑料面朝上,排放在操作台上。
为使蚕孵化齐一,养蚕室温度采取变温施温方法.即每晚12:00时开始升温,逐渐升至20℃,到下午停火,夜间保持温度14℃以上,至晚12:00时前森物,直到收蚁结束,一般收蚁时间为2天,湿度保持85%左右。地面适当洒些水。
如加温后第一天未出蚕,可在袋内放人一小枝柞叶补湿,以利第二天出蚕。刚出的小蚕趋光性较强,易乱爬成堆,造成抓伤,所以室内光线要均匀。
3.2饲养管理
收蚁结束后温度可提升到25℃,每日早4:00~5:00时开始升温,逐渐升至25℃至傍晚停火,夜间温度保持23℃,养蚕期间一般不用补湿,给叶时间每天早5:00时,晚5:00时各给叶1次,眠起齐后每日给叶3次,给叶量根据蚕的生长发育程度和袋内蚕数而定。
随着蚕体不断增长逐渐增加给叶量,盛食期过后,接近眠期适当减少给叶量。一般以下次喂蚕前略有剩余为适量,切忌剩叶过多.造成发霉变质,影响蚕儿健康,易诱发蚕病。
采叶前喂蚕前要用肥皂水洗手,用消特灵药液洗手消毒更好,遇雨天采叶要在室内甩净晾干再喂,给叶动作要轻,以免碰伤蚕体。采叶枝条长度一般在15~20cm,喂蚕时要穿养蚕室内专用大褂,蚕座面积可逐渐放大,每次给叶放在沙坷上边,沿新叶边缘向后折叠,随着喂养量的增加,合成袋变大,在摆放时可斜立排,以缩小面积,也便于通风排湿。在饲养中可根据蚕的发育情况进行上下层调换,因上下层温差较大,发育快慢不一,埋烂通过调换位置,可使整体发育齐一。
3.3上山前的处理
稚蚕含成袋室内饲养时间一般为7天,在一眠起齐后喂养1天立即上山,如有发育不齐可分批进行。因五月份天气温度仍较低。为使蚕儿适应自然环境及时上树食叶,减少遗失,上山前1天晚上要停火降温,夜间可打开窗户使室内温度接近室外,为方便运输有利撒蚕。可在上山前1天晚上。给叶后半小时进行除沙,将袋底部用刀片划开,除去沙坷和蚕粪,然后向后折叠放回原处。
送蚕上山要选择晴朗无风天气为佳,如预测上山日期有雨,可将室内温度降低,促使蚕儿缓慢发育但不能过长。只能延后1天。
上山时将养蚕袋立于蚕筐中,不宜过多挤伤蚕体,于早晨4:00时左右运往蚕场。将沙坷从袋中掏出,放在把中,将袋口塑料掖在把绳上,纸面朝太阳,蚕儿会逐渐上树。
春柞蚕室内养殖技术既能使柞蚕生产抗御、防虫、鸟为害,保苗效果好、结茧率高、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显著,同时也比较省工、省力、节约把场,减少用种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