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殖技术大全视频直播下载 科学养殖技术知识
时间:2023-09-23 23:16:03 作者:空中决斗 ...最新养殖实用技术视频教学教程资料讲座 百度云网盘资源链接下载?
你好,我用百首岩度网盘汪芹拿分享给你,点开就可以保存,链接困搭永久有效^_^
链接:提取码:yg3k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蜜蜂科学养殖技术
一、蜜蜂的生长发育
1、蜂卵:香蕉形,乳白色,卵膜略透明,稍细的一端是腹末,稍粗的一端是头。蜂王产下的卵,稍细的一端是巢房底部,稍粗的一端朝向巢房口,卵内的胚胎经过3天发育孵化幼虫。
2、幼虫:白色蠕虫状,起初呈C字形,随着虫体的长大,虫体伸直,头朝向巢房,由工蜂饲喂,受精卵孵化成的雌性幼虫如果被不间断地饲喂大量的蜂王浆就会发育成蜂王。
3、蜂蛹:幼虫6日后由工蜂将其巢房口封上蜡盖,蛹期主要是把内部器官加以改造和分化形成成蜂的各种器官,逐渐呈现出头、胸、腹3部分,附肢也显露出来,颜色由乳白色逐步变深。
4、成蜂:发育成熟的蛹脱下蛹壳,咬破巢房封盖,羽化为成蜂,刚出房的蜜蜂外骨骼较软,体表的绒毛十分柔嫩,体色较浅,不久骨骼即硬化,四翅伸直,体内各种器官逐渐发育成熟。
二、蜜蜂的生活习性
1、变态性:蜜蜂属于完全变态群体生活的社会性昆虫,三型蜂都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成蜂)4个发育阶段,4个阶段在形态上均不相同。
2、寡食性:蜜蜂完全以花粉及花蜜,花蜜被蜜蜂吸进蜜囊的同时即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经反复酿制蜜汁并不停的扇风蒸发水份,转化和浓缩直至蜂蜜完全成熟为止。
3、群居性:蜜蜂虽然过着群体生活,但是蜂群与蜂群之间互不串通,为了防御外群蜜蜂和其他昆虫动物的侵袭形成了守卫蜂巢的能力,螫针是主要自卫器官。
4、筑巢性:蜜蜂的筑巢本能复杂,筑巢地点、时间和巢的结构多样,如蜜蜂属、无刺蜂属、麦蜂属等种类以自身分泌的蜡作脾。
5、社会性:蜜蜂过群居生活,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种类型,且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
①蜂王:蜂王是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繁殖后代,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产下未受精卵24天后发育成雄蜂,寿命3~5年。
②雄蜂:雄蜂空宴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的蜜蜂,比工蜂大,全身长满毛,通常雄蜂羽化出房后12日龄性成熟,有机会与处女王交配的雄蜂,但交配后即死亡。
③工蜂:工蜂是缺乏生殖能力的雌蜂,在幼虫期仅最初几天食用蜂王浆,之后改食普通蜂蜜,在同一蜂巢中因年龄的不同分为保育蜂、筑巢蜂和采蜜蜂三种,寿命5~8周到6~7个月不等。
三、蜜蜂的养殖工具
1、蜂箱:蜂箱是最基本的养蜂工具,其规格大小不尽相同,但结构原理基本一致,初学养蜂者可以向养蜂户购买别人使用过的蜂箱,也可以根据规格自己制作蜂箱。
2、蜂帽:蜂帽是养蜂者的保护工具,主仿亏世要是防止养蜂者头部与颈部免受蜂螫的工具,形式多种多样,但制作的原则是保证轻便耐用、视野清晰。
3、摇蜜机:摇蜜机是养蜂的专用工具,这种工具可以通过离心力的作用把巢脾中的蜂蜜分离到摇蜜机的桶中,市场上出售的摇蜜机材质不同,常见的有塑料摇蜜机和不锈钢摇蜜机。
4、起刮刀:起刮刀由优质钢锻打而成,一端是弯刃,另一端是平刃,主要是用来撬动副盖、继箱、巢框、隔王板及清理箱底、清除赘脾、雄蜂房和铲刮蜂胶等工作。
5、隔王板:隔王板是用来限制蜂王产卵的专用工具,利用蜂王与工蜂胸部厚度不同,将隔栅宽度设计成介于蜂王与工蜂之间,使工蜂能够自由通过,而蜂王活动得以限制。
6、蜂扫:蜂扫是一种刷落蜜蜂的专用工具,主要用来清扫巢脾上附着的蜜蜂,一般要求蜂刷柔软适中,以免刷伤蜜蜂,所以最好用马鬃或马尾制成。
7、巢框:巢框是木制的框架,能固定巢础,使蜜蜂修筑而成巢脾,规格严格要求,否则巢框在各蜂箱之间不能互换,将会给伺养管理、养蜂机具的应用等方面带来极大的麻烦。
8、巢础:巢础是人工制造的蜜蜂巢房的房基,供蜜蜂筑造巢脾的基础,主要有蜡制巢础和塑料巢础两种,目前养蜂者主要使用的是蜡制巢础,分别供中华蜜蜂和西方蜜蜂所用。备肢
四、蜜蜂的养殖条件
1、蜜源丰富:蜜源是蜂群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要求在距蜂场5千米范围内全年至少要有一两种大面积的主要蜜源植物,同时还要有多种花期交错的辅助蜜粉源植物。
2、气候适宜:蜂场地要求背风向阳,地势高燥,不积水,小气候事宜,阳光充足,高寒山顶、经常出现强大气流的峡谷及容易积水的沼泽、荒滩等地均不宜设立蜂场。
3、水源充足:蜂场周围要有洁净的水源以供蜂蜜采水,但不可紧靠水库、湖泊、大河,以免蜜蜂或蜂王交尾时被大风吹入水中溺死,在污水源附近也不可设立蜂场。
4、交通方便:蜂场的交通必须方便,这既有利于蜂群和蜂产品的转运,又有利于养蜂员生活。
5、敌害较少:蜜蜂的敌害如老鼠、胡蜂等严重威胁蜂群的安全,因此养蜂场周围蜜蜂的敌害要少。
6、环境安静:蜂场要远离铁路、厂矿、学校等喧闹的环境,尽量远离夜晚光线充足场所及高压线等。
五、蜂群的选购方法
1、蜜源调查:蜜源是养蜂的基础,在定放蜂地点之前要调查清楚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花期等情况,通常一群蜜蜂约需2~4亩蜜源植物,还要了解各种蜜源植物的花期及历年产蜜的情况。
2、蜂种选择:蜂种必须根据当地的蜜源、气候等条件选择,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的平原地区可选择意大利蜂,东北的山区可选择耐寒能力强的东北黑蜂,如果位于山区则可选择中蜂。
3、购蜂时间:购蜂时间最好在早春气温日益回升并趋于稳定、蜜源植物开始开花时,这个时期购买有利于蜂群的繁殖,当也可以在夏、秋季节购买,但当年至少还应有一个主要蜜源。
4、蜂群品质:蜂王的年龄不要超过两年,如果在夏、秋买蜂最好选择当年的新王,整个蜂群要健康无病,蜜蜂的数量早春不宜少于2框,夏秋应在5框以上并有一定的子脾。
5、放蜂地点:放蜂地点应选在距离主要蜜源植物2千米内的地点,蜂场离蜜源植物越近越好,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应选在地势平坦、干燥、向阳、东南方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
6、蜂箱排列:蜂箱摆放时如场地宽敞可以单箱排列,要求前排与后排错开,各排之间相距2~3米,蜂箱之间相距1~2米,场地较小时也可双箱并列,巢门可朝南也可朝东,但不能朝西。
[竹鸡饲养管理技术]竹鸡养殖技术视频全集
1.育成期饲养管理 (1)饲养条件。育成竹鸡如散放饲养,要有禽舍和运动场,使其既能安静吃食和休息,又能飞翔活动。舍内饲养密度为15只/平方米。 (2)饲料及饲养方法。饲料配方为∶玉米粉42%、小麦粉30%、豆粕17%、鱼粉5%、石粉4%、微量元素1.4%、食盐0.3%、添加剂0.3%。另外,每100千克饲料加多种维生素20克。饲喂量每天30~35克,每日投料3次。
(3)管理。饮水要清新、充足。舍内空气新鲜。捉竹鸡应在晚上熄灯后进行,用手电筒照明,一只一只地抓。白天抓竹鸡会使全群飞窜,应激严重,甚至造成死亡。
(4)防疫。1周龄用鸡新城疫Ⅲ系疫苗滴鼻,10周龄肌肉注射鸡新城疫Ⅰ系疫苗,产蛋前再注射1次鸡新城疫Ⅰ系疫苗。
2.种竹鸡饲养管理育成竹鸡28周龄时,转入种鸡饲养期。应再次严格选择个体,将符合体形标准者留下,不合格者予以淘汰。
(1)饲养条件。产蛋竹鸡对环境温度要求较严,低于5℃或高于30℃,产蛋率和受精率都要受到较大影响。产蛋最适温度为16~24℃,光照能提高产蛋率。种竹鸡饲养室光照强度要达到3瓦/平方米,把灯泡挂在离地面2米高处,间距要适当。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不能忽长忽短、忽高忽低,否则影响产蛋率。产蛋期光照16小时/日,休产期光照8小时/日。可以根据饲料和光照强度与时间调整种竹鸡开产与休产。种鸡利用年限为2~3年。
(2)饲料。种鸡对蛋白质要求并不高,但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要求全面合理。其配方如下∶玉米粉61.25%、豆粕18.59%、小麦粉10.46%、蛋氨酸0.23%、石粉7.38%、食盐0.5%、磷酸氢钙1.09%、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预混剂0.5%。
(3)饲养管理。产蛋期不限制饲养,每天喂3次,喂量以饲料槽内不断料为原则。饲料要新鲜。饲料用粉料较好,便于采食。饮水中要加入土霉素和B族维生素药物,有利于消除应激。室内要求卫生,空气新鲜。
3.孵化
(1)人工孵化繁殖。可以用孵化器电孵,也可以用煤油灯孵化或热水袋孵化。入孵前种蛋要消毒,将种蛋放在容器内,按14克/立方米加入高锰酸钾和28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倒在高锰酸钾上),紧闭容器盖熏源哪蒸2小时。
(2)孵化温度管理。孵化器内温度37~38℃;相对湿度∶入孵7天以内55%~60%,7~10天50%~55%,10~17天70%~75%。从入孵到15天必须每隔2小时翻1次蛋;否则孵化率大大降低。16天到出壳可以不翻蛋。
孵化期间注意晾蛋,晾至32~33℃便可。孵化中期每次晾蛋时间10~15分钟,后期或天热每次晾蛋30分钟,23~24天不再晾蛋裂裂巧。孵化期间照蛋2次,头照在第5~6天,二照在第16天。二照后把发育正常的蛋转入出雏器内,继续孵化到出雏。出雏用的肆键蛋盘要平放,防止挤压,否则会影响出雏。在出雏盘上要加盖网片,以免出壳的雏鸡掉落。出雏箱的温度要比孵化箱的温度低0.5~1℃。落盘后要注意出雏器通风量,适当增加水盘,提高湿度,以利出壳。
(3)竹鸡孵化期。一般为17~18天,出雏后把绒毛已干的雏竹鸡捡出。放在盛雏箱内。盛雏箱底要垫上软干草或软纸,以50~100只/箱为宜。对能啄壳但无力出壳的胚雏,可进行人工助产,助产要待雏的尿囊血管干枯后进行。尽量少开出雏器,以免影响出雏。孵化到20天不出雏的种蛋一律淘汰。
4.育雏育雏的方法可采用塑料大棚育雏。育雏第一周龄温度比孵化器内温度降低10℃,以后逐渐降温,直到与自然温度相近时停止加温。育雏1周龄内相对湿度为60%~70%。1周龄以后为50%~60%。在育雏过程中保证育雏温度稳定的前提下注意通风透气,增加棚内新鲜空气。雏竹鸡密度,1~10日龄80只/平方米;10日龄至4周龄50只/平方米;4~13周龄25只/平方米。光照强度,出壳20小时至1周龄,实行全日光照,强度为4瓦/平方米;商品鸡育雏时,光照20小时/日,2瓦/平方米。棚内育雏要防止猫、鼠等为害。
出雏后24小时要饮水,先用1∶3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让其自由饮水。第二天开始饮0.5%葡萄糖水,连续5天,再用恩诺沙星(按说明书配水)饮水5天。出壳24小时内要开食,先喂些碎米拌煮熟的蛋黄、芝麻等,可将饲料撒在厚纸板上让其寻食。投饲量第一周内日平均8克/只,以后逐渐增加。从第二周龄后改为育成期全价饲料。■(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