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骨鱼病防治 黄骨鱼病害防治
时间:2023-09-23 18:56:15 作者:胡灵 黄骨鱼怎样安全过冬?
好饲料+内服预防肝胆疾病
高品质的海大饲料,营养丰富全面,易消化吸收,浪费少。生长速度快。鱼排便少,污染小,饵料利用率高。
因为为小型鱼类,生长速度比较慢,一年只能生长到5到6两。饵料要求高,生活环境差,加上有胃鱼类,消化吸收能力相对比较强,所以肝胆类相对会负担比较大,加上近亲繁殖造成的种质退化,鱼的肝脏功能本身就没有原野生种那么强大。所以肝胆疾病是黄骨鱼等小型鱼类的主要病害之一。
每个月定期2到3次,每次3-5天使用海联科105/103+505可以非常有效的预防这个问题,在今年的示范塘养殖户的使用反映,预防效果非常好。首次内服后,一周内解剖,肝胆发黄,肿大,充血,萎缩等症状纷纷消失,肝脏纷纷转成正常的鲜红色。肠道壁加厚,消化能力提高。鱼的生长速度提高20%。特别是苗期使用,效果更佳。顺德乐从岳步老板陈应章,使用海大奥特黄骨鱼一号加海联科105+505内服,7月5号475尾一斤的苗养到8月6号转塘以达40尾/斤。而去年同期475尾/斤养,使用通威高档鱼开口了料到75尾/斤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2.调水改底很重要
因为黄骨鱼主要在池塘底部生活,加上对溶氧的要求比较高,游泳能力比较低,对于底质的要求特别高,所以分解掉底部和水体中的有机质,消除掉水体底层中耗氧的因素,降低池塘底部有害细菌的数量。减少甚至可以做到没有爆头烂身疾病,
有机质过多,是造成目前黄骨鱼养殖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养殖水体中的有机质过度,造成水体缺氧,厌氧型有害细菌多,引发爆头,烂身等细菌引起的疾病;氨氮偏高甚至造成中毒全塘损失,渗透鱼体细胞,造成鱼体发黑中毒,甚至体表色素细胞功能紊乱,引起体色不正常;还造成水体的粘稠度大,水体的低,增氧机单位时间内交换水体的总量减少,增氧效果降低,造成水体降低,长期偏酸,引发藻类不能正常繁殖而死亡,形成黄浊白浊水,最后甚至水体中只剩下。
海大模式=海大饲料+百容全雄黄骨鱼苗+海联科调水改底内服。在调水改底环节,冬季每个月定期2到3次,即每10天到15天左右的时间,使用海联科(201+202)+(101+108),可以非常有效的解决黄骨养殖水体有机质蠢租过度的问题。使冬季池塘水体达到肥活嫩爽。配合内服105/103+505,效果更佳。如陈应章老板,在10月26号,先前40尾/斤的黄骨鱼已经长带桥兆到鱼头3两,普遍2两半。短短不足三个月的时间,效果非常明显。
平时多使用海联科池底安,对于没有坚持海大调水改底内服方案的鱼塘,也是非常有效的。该产品可以迅速氧化池底淤泥,降解有害物质消则,缓解因有机质过多,水体突变导致的池底缺氧状况。使用操作简单,多使用可基本解决池塘底恶化引起的疾病和水质问题。
3.增氧机多开巧开,巧妙摆放,合理时间投喂
黄骨鱼的生理特性,决定了黄骨鱼要想养的好,必须多开增氧机,多开增氧机,对于吃料的增加,消化吸收的影响,普遍已经获得各位老板的认识。冬季水温降低,水温降低到22度以下,黄骨鱼肠道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活性降低,消化率相对降低,这个时候对于饲料的要求其实更高。
但是一天以内,水温依旧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加上水的比较大。水温的升高和降低会随着气温和日照有所滞后。所以保持全天有增养机运转,下午多开增氧机,使全池水温均匀提高。使晚上6点以后的投料,鱼消化吸收率提升。
投喂饲料主要使黄骨鱼在水温尚未降低的情况下,基本吃饱消化完。将投喂主要集中在晚上6到9点之间。
改变增氧机直线排列摆放方式,使鱼塘增氧机排列呈“W”型,增加增氧机之间的有效增氧水面积。
配合海联科调水改底,纯净的水体,在冬季藻类比较少,纯净的水体,增氧机水花更高,波浪更远,改善黄骨鱼塘的增养效果更突出。
戊二醛苯扎溴铵可以杀黄骨鱼
1.工具消毒
工具消毒非常重要,如果病鱼用过的工具不经过消毒处理就使用,会把病原体带入鱼池,引起交叉感染。捞网、水桶、水裤应该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液一般是200mg/L的漂白粉液。
2.鱼塘消毒
苗种入塘前要对养殖池塘进行消毒,用硫酸铜进行消毒,以杀死致病菌和有害微生物。
3.苗种消毒
鱼苗入塘后,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
4.投喂
使用优质饲料,提高抗病能力。
5.水质
加强水质管理,减少疾病发生。
二、病害防治
黄颡鱼主要的疾病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肝胆疾病。病毒病主要以防为主,并无有效方法可以治疗。
1.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烂鳃病
黄颡鱼的幼鱼比较容易患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体是柱状黄杆菌。患病的鱼食欲不振,并在池水边缘游动缓慢,鳃丝粘在一块,没有活性,鱼的鳃丝末端经常腐烂缺损。如果用显微镜高倍镜进行观察,会发现鳃上有众多细长、滑行的杆菌,有时会集聚成柱状,并且没有发现真菌或寄生虫,则可以判断病鱼患有此病。
预防措施: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定期的排换水,每半月可以用福地安改底或者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同时内服多维和三黄散对黄颡鱼进行保健,提高鱼体的抵抗力,并且定期检查鱼体有无寄生虫,如有及时杀灭。
治疗措施:对于患有烂鳃的黄颡鱼,可以采用外消加内服的方式解决,对养殖池塘用苯扎溴铵与浓戊二醛1∶1每亩250mL兑水全岁裤贺池泼洒乎派,并且内服氟苯尼考50g/25kg饲料和三黄散100g/25kg饲料,连喂三天。
(2)细菌性肠炎病
此病在黄颡鱼养殖的成鱼、鱼苗阶段都有暴发,主要表现为腹部膨胀,解剖时看到鱼体有黄色积液,外部肛门红肿外凸,沿着肛门往下挤有黄色黏液流出。它的病原体是点状气单胞菌,6月到9月是主要的流行季节。
预防措施:注意合理的投喂,防止黄颡鱼的暴饮暴食,注意天气的变化,水质的变化,定期的抽换水,不要随意更改饲料的成分。
防治措施:用苯扎溴铵与浓戊二醛1:1每亩250mL兑水全池泼洒,同时内服土霉素50g/25kg饲料和三黄散100g/25kg饲料,连喂三天,特别是在拉网捕鱼后的第一餐或鱼苗入塘后,要特别的注意。
(3)爆头病
黄颡鱼爆头病又称一点红,裂头病,主要表现病鱼头部充血,出血,头顶向上隆起形成脓包,头部皮肤溃烂,严重时头顶穿孔,裂开,甚至将头盖骨蛀空,形成一个狭长的空洞,露出脑组织,解剖可见腹腔有淡黄色的透明状液体,个别出现溶血现象;肝脏肿大,充血变性,呈土黄色无光泽;胃无食物或少食物,个别有胃积水现象;肠道壁发红,肠黏膜脱落,剪开时可见黄色浓汁状液体。水温的高低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决定因素,通常在水温28-30℃较流行。
防治措施:这个病应该来说是养殖黄颡鱼多发疾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一般的外用药最多可以减少死亡,很难治断根。可以采用药物拌料的方式解决,裂头康是治疗该病比较有效的药物,200g/25kg饲料,连喂四天,基本会停止死亡,用了此药后并没有发现在养殖期间内裂头病复发。
(4)腹水病
病原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发病鱼主要特征为腹部膨胀,肛门红肿,解剖可以见腹腔内有很多积水,肝略土黄。
预防措施:注意合理的投喂,防止黄颡鱼的暴饮暴食,注意天气的变化,水质的变化,定期的抽换水质,定期的消毒杀菌。
防治措施:用苯扎溴铵与浓戊二醛1∶1每亩250mL兑水全池泼洒,同时内服土霉素50g/25kg饲料和三黄散100g/25kg饲料,连喂三天;或内服盐酸恩诺沙星50g/25kg饲料和三黄散100g/25kg饲料,连喂三天。
2.寄生虫病
(1)车轮虫病。
由车轮纯拦虫寄生而引起,该病流行季节是4-10月,易发生于密度大的黄颡鱼鱼苗塘。
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黄颡鱼苗的尾部、鳍、鳃部等体表,数量很多,剥取鱼的组织细胞作为营养,使幼嫩的皮肤遭受损伤,鱼体消瘦,游动缓慢,严重影响鱼苗的生长。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死亡。
车轮虫的暴发与鱼塘的底质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在高投喂的情况下,水质、底质极易变坏,因此,要注重改底,可以每半个月用福地安,每亩200g全塘泼洒,可以有效地减少车轮虫的暴发,不过,在寄生虫暴发的高峰季节此法并不能杜绝。
治疗方法:姜克轮(苦参碱)每亩用40mL兑水全池泼洒。
(2)指环虫
捞取独游的病鱼,打开鳃盖,鳃上黏液增多,鳃丝失去鲜红呈淡色,鳃丝有点点状糜烂。剖开腹腔,各内脏器官无异常,取下鳃丝在4×10低倍镜下检查,可见大小不等指环虫。
防治措施:用甲苯咪唑每亩用40mL兑水全池泼洒。
3.肝胆综合症
解剖开黄颡鱼内脏,发现肝脏肿大变色,轻微贫血,随着病情发展,肝明显肿大,可达一倍以上,色变黄发白;或有斑块色变,称为花肝,局部变绿,有的易碎。
预防方法:引发黄颡鱼的肝胆病主要是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因此,可以降低养殖密度,定期的抽换水;另一个是投喂过多,饲料蛋白含量过高引起的,应该合理的投喂,降低饲料的蛋白含量,保持在正常的水准;维生素的缺乏也会引起黄颡鱼的肝胆综合症,定期的补充维生素,通过维生素拌料投喂可以定期补充。
防治措施:对于肝胆综合症应该第一天用肝胆康+净水健肝灵每亩250mL兑水全池泼洒,第二天用茵胆利肝解毒液每亩250mL兑水全池泼洒,同时内服多维50g/25kg饲料和三黄散100g/25kg饲料与保肝利胆液150g/25kg饲料和败毒王100g/25kg饲料,连喂三天。
三、讨论
黄颡鱼常见的几种疾病是季节性的、平常的,黄颡鱼养殖中鳃、肝胆、肠道等这些部位的几类基本疾病是可以治疗的。还有些疾病几乎是很难治疗的,比如黄颡鱼的烂身病。针对这类病毒病,我们可以以预防为主,定期内服抗病毒药物,补充维生素等增加鱼体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黄骨鱼吃什么饲料,附养殖技术
黄骨鱼既吃螺蛳、小鱼、小虾、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动物性饲料,也吃水生植物的根、茎、叶等植物性饲料,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白天潜伏在水底,夜间出来活动以及觅食,适应性强,离水5-6小时也很难死,在自然条件下有集群繁殖的习性,是一种小型鱼类。
一、黄骨鱼吃什么饲料
1、喂养黄骨圆孝吵鱼的饲料
黄骨鱼主要食物是螺蛳、小鱼、小慎伏虾、水生昆虫及其幼虫、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也摄食人工饲料,其食性会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
2、黄骨鱼简介
(1)黄骨鱼(黄颡鱼)体延长,稍粗壮,吻端向背鳍上斜,后部侧扁,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多栖息在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以及入湖河流处,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
(2)黄骨鱼在会白天潜伏在水底或石缝中,夜间出来活动以及觅食,冬季聚集深水处,其适应性强,在恶劣的环境下也可生存,甚至离水5-6小时也很难死。较能耐低氧,溶氧2mg/L以上仍时能正常生存,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现象,1mg/L时会窒息死亡。
(3)黄骨鱼生长较慢,是小型鱼类,在自然条件下有集群繁殖的习性,一般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会在水位浅、底质硬、有一定滩脚、透明度高、水流缓慢、饵料资源丰富且适宜筑巢孵化的水域中繁殖。
二、黄骨鱼的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1)面积在3-5亩之间,水深在1.5m以上,泥沙质底,同时要求排灌方便且水量充足。
(2)注意:放养鱼种前应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2、投放密度
(1)2-3cm黄骨鱼,投放1800-2500尾/亩。
(2)4-5cm黄骨鱼,投放1500-1800尾/亩。
3、饲养管理
(1)黄骨鱼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通常要求蛋白质含量在38-40%。
(2)可用小杂鱼、小虾、蚯蚓等纯动物性饲料,也可使用配合饲料。
(3)针对已驯食的黄骨鱼可直接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包括了鱼粉、菜饼、豆饼、次粉以橘侍及米皮糠。
(4)保持池塘水的清洁,保证透明度在35-40cm,同时定期加注新水。
(5)黄骨鱼耐低氧力较差,放养密度较高时增设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
4、防治鱼病
(1)定期消毒
①每隔半个月用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每平方米不宜超过20g,也可使用氯制剂进行水体消毒。
②定期投喂药饵预防疫病,每个月使用使用土霉素、大黄、板蓝根等中药拌料投喂预防疾病,在高温生长旺季,可适量添加抗生素类药物,防治细菌性疾病。
(2)治疗疾病
黄骨鱼常见的病害有水肿病、肠炎病、水霉病等,在治疗时应尽量使用高效且低毒的绿色渔药,严禁使用敌百虫、高锰酸钾等敏感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