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饲料配方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饲料配方大全_种植养殖_茶知识

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饲料配方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饲料配方大全

时间:2023-09-23 18:53:10 作者:简慧真

如何养殖鲟鱼?

一、鲟鱼养殖技术概述  从技术角度讲,开发鲟鱼,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较鳜鱼、甲鱼等容易得多。如可用廉价饲料,饲料转化率高,养殖成本低,而且鲟鱼养殖的附加值很大。鲟鱼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是一个优良饲养种类。(一)人工繁殖  据报道,目前世界各国已进行人工繁殖研究的种类主要有小体鲟、闪光鲟、高首鲟、中吻鲟、俄罗斯鲟、中华鲟、欧洲鲟、史氏鲟、达氏鳇及十多个杂交种。选择优良的亲鱼是人工繁殖的关键。不论在天然水域捕捞,还是人工培育,都要求亲鱼的性腺发育达到第Ⅳ期。如亲鱼未完全成熟,可用网箱或池塘暂养,或结合注射催产剂来促其性腺成熟。鲟鱼在人工繁殖过程中的采卵、授精、脱粘及孵化等技术与鲤鱼等基本相同,但对孵化的水温要求较严。一般适宜的孵化温度为15-20℃,7天左右出苗。如遇环境温度的突然变化,孵化将受到严重影响。(二)苗种培育  鲟鱼的苗种培育可分为前期与后期两个阶段。前期培育可从鱼苗的卵黄消失开始,至分塘养殖为止。其主要的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水生寡毛类、桡足类等活性饵料,适量搭配蛋黄及人工配合饲料等。后期通常用人工配合饲料,也可适量投喂小鱼、小虾等生物饵料。1997年俄罗斯学者研蚂局究成功2种鲟鱼专用饲料,效果很好。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见表1。其中OST-4号适用于幼鲟12-40g的饲养阶段;OST-2号则适宜于体重40g以上的养殖阶段。此外,为促进鲟鱼的发育,国外学者还研究出许多生物活性剂。如使用一种牛松果体多肽剂简称bpp10ppm浓度处理8-20日龄的幼鲟,其成活率可提高12%-18%,而且经处理的幼鲟还可消除或降解重金属的毒性影响。见表2。试验还表明,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2mg柯麻利素kormogrizin和0.2mg维生素C,经均匀混合后连续投喂可增强鲟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幼鲟产量10%-45%。用下列三种生物活性物处理幼鲟可大大提高早期胚胎发育及幼鲟成活率:一是用从鸡血浆中提取的肽缩氨酸液SKB,使用浓度400mg/L,浸浴受精卵1h,可提高幼鲟成活率2碧慧1%-22%;二是使用从酵母中提取的聚核苷酸液Eneade,使用浓度5mg/L,浸浴受精卵1h,可提高幼鲟成活率20%-25%;三是使用从云苔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性淄醇素Epine,使用浓度10-7mg/L,浸浴受精卵1h,可提高幼鲟成活率26%-30%。(三)成鱼养殖  鲟鱼的养成可归纳为小水体与大水体养成两类:前者包括室外水泥池、水槽、土池、河渠、网箱养殖等,一般为高密度精养,投放大规格鱼种,经一年左右时间的饲养,规格可达2公斤左右;后者是在湖泊、水库中放养,多为混放粗养。四池塘养殖幼鲟的质量与放养密度的关系鲟鱼工厂化养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获得优质鱼种。为满足工厂化养殖对鱼种的需要,目前俄罗斯正在进行池塘养殖条件下的高密度饲养试验,放养密度为1.5万尾/亩,是标准放养密度(0.5万-1万尾/亩)的1.5-3倍。此试验分不同放养密度的7个组进行对比,放养密度分别为每亩5000、6500、8000、9300、10000、12000和15000尾,饲养时间为40d,日平均生长可以看出,提高放养密度会影响幼鲟生长。在池塘养殖幼鲟时,应考虑到饵料资源量,放养密度不要超过12万尾/公顷。二、史氏鲟的人工养殖技术  史氏鲟又称黑龙江鲟、七粒浮子,是黑龙江产大型经济鱼类。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地区已开展养殖。(一)繁殖技术  1.鱼的选择及成熟度鉴定人工繁殖用的亲鱼一般采用黑龙江水域自然成熟的亲鱼。采捕悔物答时间为每年5-7月的繁殖季节。选择身体无病无伤,雌性体重15kg以上,雄性体重20kg以上的个体,年龄为9-13龄。此鱼雌性个体生殖间期3-5年。非生殖期的雌雄个体无明显特征。处于生殖期的雌雄鱼体有所不同,但没有婚姻色及追星类的副性征。具体鉴别方法为:成熟欲产的雌性个体消瘦,吻尖,脊板尖,体表粘液多,腹壁薄而软,腹部膨大而富有弹性。雄性个体体色、体形无明显变化,一般体重在20kg以上的个体大多已成熟。检查时,见鱼体尾部弯曲成“弓”状,用手轻压生殖孔有精液流出,此时的雄鱼即可作繁殖用亲鱼。  2.人工催产当水温升到16-24℃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水温较低时,催产效应时间较长。催产剂多选用LRH-A。注射方法及使用剂量视亲鱼的成熟情况而定。基本剂量为每公斤雌鱼用量为60-90μg。一般卵细胞极化指标达到1/30以上,即Ⅳ期中时即可催产。全部催产剂量分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剂量的10%,当极化指标达到1/55以上时,注射剩余的剂量。雄鱼使用雌鱼剂量的一半,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注射。对于成熟度较好的雄鱼也可不注射。注射部位一般为胸鳍基部。经过催产的亲鱼,雌、雄分池暂养,并予以流水刺激,注意观察亲鱼活动,定期检查鱼体变化。雌鱼开始排卵时游动活跃,频繁撞击水面,检查可发现卵巢有明显流动迹象,轻压腹部至生殖孔处有卵粒流出,此时即可取卵。取卵时间可掌握在90min以内,最多不超过150min,否则受精率将会受到影响。从时间与水温关系看,平均水温为16.5℃时,效应时间为18h;平均水温为19℃时,效应时间为11h左右。  3.采卵与授精用挤压法采集精液。体重20kg的个体一次可排出精液30mL,甚至更多。雄鱼可多次使用。优质精液呈纯牛奶状。用剖腹法或手推法采集卵子。一尾体重15kg的个体可产卵2.5-3.5kg,约9万-12万粒。用半干法人工授精。精液用量为每公斤鱼卵10mL。使用精液时,先用无菌水稀释。稀释比例为精液比水1∶200。授精时,将精液放入鱼卵中,均匀搅拌3-4min,使精卵充分结合,静置片刻,弃去污水,漂洗干净。史氏鲟的卵呈粘性,一般受精后5-6min钟出现粘性,15-18min达到最大粘度,故孵化前鱼卵须进行脱粘处理。脱粘剂多选用滑石粉或细黄泥。前者制成20%水溶液,后者制成10%的浓度。脱粘时将水溶液倒在鱼卵上,不断搅动,使之不出现结块现象。当鱼卵全部呈分散颗粒状,静置时不再出现结块现象即已达到脱粘效果。脱粘时间一般需要30-60min。受精卵脱粘后即可进行孵化。  4.孵化史氏鲟的卵粒较大,也较重,每公斤约4万粒左右。孵化最好在微流水条件下进行,或对卵定时拨动。特制的专用孵化器规格一般为380cm×65cm×30cm,有进排水系统和定时拨卵装置,一次可孵化史氏鲟卵40万粒。孵化时的进水量为5-60L/min,自动拨卵装置每分钟一次,孵化率为85%左右。此外,也可用双层网箱孵化。网箱规格为80cm×60cm×50cm,每次孵化卵1kg。方法是将网箱固定浮置于水质清澈,水流速为0.8-1.5m/s的江湾处,每20min翻动一次卵,孵化率也在85%左右。孵化温度为16-24℃,最适温度19-22℃。在此范围内,水温高时出膜早,且出苗集中,水温低时出苗晚,且出苗时间长。在平均水温17℃时,约105h出膜;平均水温21.5℃时,约81h出膜。刚孵出的仔鱼体长1.1-1.3cm,如蝌蚪状,做垂直运动。孵化70h21℃时后出现鳔点,可进行平游。(二)苗种培育技术  1.培育鱼池可以用室外普通水泥池,单池面积为300m2左右,水深1.5-2m。最好使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井水。培育前进行池塘的清塘、消毒。  2.放养规格为体长18-30cm,体重50-90g。同一池内放养的规格要整齐,大小一致,不同规格的鱼苗分池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0.5-1.0尾。鱼入池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20min,入池后第二天开始投喂。  3.投喂初期可用水蚯蚓进行饵料驯化,以后逐渐改投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成分含量为:粗蛋白37.82%、粗脂肪5.96%、粗纤维8.48%、灰分14.91%、无氮浸出物20.55%、水分12.28%,粒径2.0-3.0mm。日投饵3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  4.饲养期间保持水位1.5m以上,水温26℃以下,溶氧6mg/L(王玉堂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鲟鱼养殖方法有哪些

1、水温调控。中华鲟是一种对水温适应性相当广泛的温水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适合中华鲟生长的水温大概在14-24℃左右,最佳的生长水温在21℃,水温对中华鲟的生长有至关重和拦要的作用,在低水温的环境下会导致中华鲟摄食量的减少,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而温度超过33℃,也会对中华鲟造成影响。所以最好把温度调控在20-25℃。

2、水源含氧量。中华鲟对水的溶氧量要求极高,要求溶氧量在5毫克以上。如果水的溶氧量下降的话就会导致中华鲟的食欲下降,低于3毫克的时候会导致摄食量减少,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需要注意的是,中华鲟鱼苗对于溶氧量十分敏感,对于溶氧量变化幅度较大的水质,不应该做鱼培育鱼苗的水镇逗源。

3、盐度控制。由于中华鲟是洄游鱼类,所以对水的盐度的要求并没唤旅胡有那么高。

4、光照强度。中华鲟在幼苗阶段,有着很强的趋光性一般来说光照对于鱼苗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要注意光照导致水温变化的问题。

5、饲料选择。中华鲟属于动物性杂食鱼类,主要以虾蟹或者贝类等软体动物为食,幼鱼时期以水中的浮游生物或者昆虫幼虫为食。所以喂食时主要选择动物性的饲料,也可以选择合成饲料。喂食时根据天气,水质,鱼的密度灵活把握。

中华鲟怎样养殖

一、鲟鱼网箱养殖
1.水体要求
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库、湖泊和河流,要求水体面积较大,应在100亩以上,水深**好在5米以上,底质为泥沙或沙泥均可。水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水温能保持在4~28℃之间,水中溶氧达到5毫克/升以上。
网箱应设置在避风向阳、水面宽阔、水深4米以上、水流畅通、溶氧量高、水质适宜的区域。同时应注意避开水上交通要道,但要临近陆上交通便利的地方。
2.网箱规格与制作
鲟鱼养殖网箱多为双层网箱,制作材料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网片,大网箱规格为3米×4米×2.5米,小网箱规格为3米×2米×2米,网目依鱼种的大小而定。为避免饲料流失,在网底缝上密眼筛绢布作食台。网箱可用浮式,也可用沉式,一般静水水体用浮式网箱,流动水体用沉式网箱。浮式网箱用浮桶支撑,用绳索固定于岸边,可随水位波动而升降;沉式网箱用竹排固定,并用支脚固定在水底。一般每4个网箱为一组,每组网箱间隔2米以上。
3.幼鱼放养
利用网箱养殖鲟鱼,只能养殖成鲟,而不能用于育种。放养鱼种规格应在20厘米以上,体重在20~50克。要求幼鱼体质健壮,摄食能力强。网箱放养密度。
4.饲养管理
(1)投饵管理利用网箱养殖鲟鱼成鱼,一般都使用全价人工配合颗粒饵料。饵料粒径视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2~6毫米。根据水温变化、天气变化、水中溶氧变化、鱼的活动情况及鱼的增长状况,随时调整日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在投喂饵大哗料时,应坚持少量多次原则,并保证每次投喂时间在15~20分钟,以提高饵料利用率,确保每尾鱼都能吃到饵料。
(2)日常管理坚持每1~2天清刷网箱1次,及时排除箱内残饵、排泄物,保持网箱清洁卫生,保证箱内外水体交换。经常检查内外箱网衣及框架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修理,以防逃鱼。定期对箱内鱼体进行消毒,每10~15天用2~3毫克/升漂白粉泼洒消毒,以防感染疾病。
二、鲟鱼庭院养殖
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场地,开挖长50米、宽4米、深0.5米的长方形水泥池,上覆盖简易钢架塑料大棚,在池的中间搭建一跳板式人行过道,配备充气泵并连接充气石,将充气石均匀布入池水中,打一口深20米左右的手压井,**好同时设置一小水塔,用小水泵取水,水温一般可保持在16℃左右,可滚野行以起到夏天降温、冬天保温的作用。具体养殖方法与静水养殖方法相同。
三、鲟鱼池塘养殖
1.养殖池塘条脊锋件
(1)面积和水深一般适宜的池塘面积为5~15亩,水深为2.5~3米。
(2)土质和底质池塘土质以黑壤土**好,因其黏度和通气性比较适中,有利于保水和有机物分解。塘底要求平坦,底质少淤泥,淤泥层控制在10厘米以下,以利于水质调控。
(3)水质要求池塘应靠近水源充足的地方,水质清新无污染,以保障养殖过程中进水需要。水源溶氧应在5毫克/升以上。
(4)配套设施必须具备完善的进排水设施,配备水泵及增氧机,设立5~10个饵料台,以及养殖过程中必需的其他设施、设备、工具等。
2.池塘的修整和消毒饲养前需对鱼池进行清整,然后再使用药物清塘,一般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
3.鱼池注水和施基肥
清塘后,在鱼种下塘前一周左右放水进池,注水时必须在进水口用密网过滤,严防野杂鱼随水混进池中。在鱼种下塘前3~4天,每亩可施入粪尿200~250千克,或畜禽粪400~500千克,将肥料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发酵后,对水搅匀后全池泼洒。化肥每亩可用氮肥和磷肥各5~7.5千克,对水溶解后,全池遍洒。
4.幼鱼放养
选择优质鲟鱼种,按不同规格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混养时,应选择滤食性鱼类(如鲢、鳙),不可搭配与鲟鱼争饵的种类。放养时先取几尾鱼“试水”,即先放几尾鱼,1~2小时后如无不良反应再将鱼种用2%~3%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后放入。
5.饲养管理
(1)投饵管理鲟鱼养殖饲料应以配合饲料为主,其营养标准为:蛋白质40%左右,其中动物蛋白占15%以上,脂肪9%左右,碳水化合物30%左右,以及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将配合饲料制成适合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鲟鱼口径的颗粒投喂。日投饵4~6次,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鲟鱼放养密度、个体大小、活动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白天少投,占1/3,晚上多投,占2/3。投饵时,应严格按照“四定”原则,并随时注意检查鱼苗吃食情况,及时清除残饵,保持食台周围的清洁卫生。
(2)水质管理鲟鱼不同于常规鱼类,对水质的反应比较敏感,因水质恶化导致常规鱼类浮头缺氧现象容易观察,而鲟鱼属底栖鱼类,一般都在池底活动,即使在溶氧不足时,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浮头现象。在溶氧不足时,会直接肚皮上翻,出现昏迷,直至死亡。一旦出现缺氧现象,容易造成损失。因此,必须加强水质监测,特别是对水中溶氧和pH值的监测。
(3)水温管理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给鲟鱼养殖带来一定的难度。鲟鱼适宜生存温度为0~33℃,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6℃。如何延长鲟鱼适宜生长的时间,让鲟鱼安全越冬、度夏,便成为鲟鱼养殖水温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越冬。有条件的养殖者,在冬季来临、水温降到12℃以下时,应将鲟鱼移入室内水池越冬。一般在北方地区,可选择一长形土池(1~3亩),在其上建简易塑料大棚,将鲟鱼从大池中拉网起捕移至大棚内越冬。
这种简易大棚在北方地区可使温度保持在2~3℃以上。在南方地区,因冬季水温仍可保持在8~10℃以上,可在原池就地越冬。无论哪种越冬形式,都应加深池水,增强水温缓冲能力。越冬期间,可视水温及鱼活动情况,适量投饲,增强鲟鱼体质,以便安全越冬。越冬期仍应加强水质管理。
②度夏。安全度夏方法一是选择面积较大的池塘,加大水深。二是在池塘四周种植长藤瓜果,并搭棚遮阳。三是搭盖遮阳网,减少阳光照射,可有效降低池塘水温。四是有条件的地区,可引注水库、湖泊底层水,并加大冲注力度。五是选择合适的放养时间,投放大规格鱼种,缩短养殖周期,在南方地区,可在盛夏高温期过后,投放大规格鱼种,精心喂养,在第二年高温期到来前起鱼上市,可错开高温期。
(4)防病治病要做到每半月用消毒药物全池泼洒1次,每20天投喂药饵1次。其次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四、鲟鱼大水面养殖
1.水域条件
大水面养殖鲟鱼的水域应具备3个条件:一是水质条件。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各项理化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水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pH值为6.5~8,水温在2~28℃。二是生物条件。水体中杂食性鱼类种群数量低,特别是底栖杂食性鱼类、凶猛性鱼类的数量必须很少。但水体中初级生产力要高,底栖生物量比较丰富,以保证鲟鱼有充足的食物。三是环境条件。水域面积不宜太大,应在1000亩左右,平均水深在3米以上,底质平坦,周围社会环境较好,严禁无序捕捞以及偷、电、炸、药鱼等违法行为发生。
2.放养前准备
首先建好拦鱼设施,认真检查各注排水道,以免发生逃鱼现象。其次,尽可能清除水体中敌害生物包括凶猛性鱼类和减少底栖杂食性鱼类的数量,维持水中饵料生物的平衡。三是对放养鱼体进行药物消毒,用2%~3%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
3.放养规格及放养量
由于大型水域中生物种群复杂,敌害生物较多,水体环境条件可变因素多,所以用于进行大水面养殖的鲟鱼苗种规格应尽量大,一般要求不低于50克,以保证所放幼鱼具备一定的抗病害能力和自然摄食能力。放养量应根据水域的实际生产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一般每亩放养1~5尾。
4.养殖管理
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防逃、防盗,在放养水域的进出水口都要设有拦鱼设施,定期检查维修,航道外的拦鱼设施要安装能够让船通过的升降装置,并派专人看管,泄洪及台风前后,要及时检查、加固,要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维护好渔业秩序,严禁违法捕鱼。

上一篇:贵妃鸡养殖视频农广天地第一网 贵妃鸡养殖技术要点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饲料配方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饲料配方大全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68563.html

使劲推荐

北方金桔叶子发黄怎么办 北方金桔叶子发黄什么原因
北方金桔叶子发黄怎么办 北方金桔叶子发黄什么原因

金桔树叶子发黄怎么办1、自然落叶:如果正常管理时发现金桔树植株落叶集中在枝条中下部,...

刺梅叶子发黄掉叶子怎么回事呢 刺梅的叶子黄了掉了是什么原因
刺梅叶子发黄掉叶子怎么回事呢 刺梅的叶子黄了掉了是什么原因

刺梅叶子发黄落叶怎么解决 解决刺梅叶子发黄落叶方法1、浇水过多导致刺梅叶子发黄(水...

家畜妊娠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家畜妊娠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家畜妊娠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家畜妊娠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如何进行妊娠(怀孕)诊断?配种后经过一段时间进行怀孕诊断,目的是确定母犬是否已经怀孕...

养殖周期短投资小回报高 养殖什么周期短投资小
养殖周期短投资小回报高 养殖什么周期短投资小

小型养殖什么最赚钱小型养殖什么最赚钱风险小小型养殖什么最赚钱,养殖业什么鸡最赚钱。...

红掌适合室内养殖吗 红掌室内怎么养殖方法视频
红掌适合室内养殖吗 红掌室内怎么养殖方法视频

红掌花怎么养家庭养法花烛又叫红掌,叶子优美青翠,花形奇特,花色美艳,开花时间长,摆放在室内...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精选种植养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