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喂养的技术有哪些 关于喂养的技术措施
时间:2023-09-23 17:07:47 作者:天王碰天王 中蜂饲养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中蜂饲养是大幅度提高蜂产品质量及产量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那么中蜂怎么饲养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中蜂饲养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中蜂饲养的技术
1、过箱条件
应在外界有蜜粉源并且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不宜在阴雨天及大风天进行。蜂群应选择强群且过箱蜂数达三、四框以上为宜。此外,还应备好过箱用具。
2、过箱方法
过箱方法包括两种。一是翻巢过箱,就是将原蜂巢翻转180度,使巢脾的下端朝上,利用蜜蜂向上的习性,驱使蜜蜂迅速离脾进人蜂笼。二是不翻巢过箱,是指对那些不能翻转的蜂巢而采取的过箱办法。不论哪种办法过箱,操作时应有两三人协助,其中一人脱蜂、割脾、绑脾,一人收容蜂团入笼、协助绑脾以及清理残蜜等。
中蜂饲养的要点
一、要根据季节随时调整蜂脾关系
在自然状况下,中蜂依靠蜂团密集和疏散自行调节蜂巢中的蜂脾关系。而在活框蜂箱人工饲养条件下,则需要根据外界的蜜源气候变化,合理地调整蜂脾的关系。
早春时节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袭击,因此要做好蜂群的保温工作:适当紧缩巢脾,使蜂多于脾,并且将框距缩小以利保温。给予奖励饲养和补充蛋白质饲料,可以***蜂王产卵和工蜂哺育的积极性。早春不要过早地拆除蜂箱内越冬包装物,防止幼虫冻伤。
夏季天气炎热潮溼,蜜粉源比较缺乏,而敌害和盗蜂严重,蜂群遭受的损失往往比越冬损失还要严重。保持群强、蜜足、蜂脾相称是安全越夏的基本保证。在越夏前一个蜜源期要留足越夏饲料,尤其是花粉。在夏季不能做奖励饲喂。以免***蜂王产卵和工蜂出勤,增加劳动量缩短工蜂迹碧寿命,造成秋衰。
要组织强群越冬,越冬蜂群内要保持脾稍多于蜂。越冬蜂群以单王群5框以上蜂量为宜,2~3框的弱群要进行合并或组织双王群越冬。由于初冬季节气温尚不稳定,所以中蜂蜂群越冬包装要比意蜂晚10天雀或左右,切忌包装过早,不然突遇晴暖天气,气温回升,工蜂外出飞翔,会遭致损失。
二、控制自然分蜂,淘汰老劣蜂王
中蜂的分蜂性较强,若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生分蜂,不仅影响蜂群的采集力,降低产量,而且还会由于自然分蜂群的飞逃使蜂场蒙受损失。
在流蜜期到来时,中蜂蜂群的群势发展很快,如果蜂王老劣、工蜂哺育能力过剩、巢内拥挤闷热,而外界气候温暖,蜜粉源丰富,蜂群即会产生分蜂热。由于分蜂是蜂群的一种本能,因此单纯依靠驱杀雄蜂,破坏王台或扩大蜂巢等强制手段是不足以消除蜂群分蜂热的。可以采取下述方法,因势利导,科学地利用中蜂的分蜂本能,发展中蜂生产。
一培养强群,利用自然分蜂群,适当处理原群
早春,选择有3框足蜂、2框子脾的蜂群,通过加强保温、奖励饲养、快速繁殖和补给老子脾的方法,使蜂群迅速壮大,提早发生分蜂热。当蜂巢内出现自然王台时,不要破坏,可以让它进行自然分蜂,然后把分蜂群收捕回来。因为第一次分蜂是老王飞出,容易收捕,而第二次分蜂时,是处女王飞出,飞得远而且结团高,不容易收捕。根据当地蜜粉源和气候条件,利用自然分蜂群造脾积极、采集勤奋的优点,有计划地进行分蜂,是解除蜂群分蜂热的一个方法。
如果原群群势很强,用上述方法尚不能抑制其分蜂热时,可以采用人工原地均等分蜂法,在每个分蜂内各选留一个最好的成熟王台。如果场内有备用的老蜂王,可以把它介绍到自然分蜂后的原群内,待处女王出房交尾后,可以组织成双王群快速繁殖。
二将原群和交尾群同箱饲养
春季蜜源流蜜前期,将蜂群在箱内隔成两半:一半由两框带蜂王;另一半介绍一个成熟的王台,当中用铁纱隔开,巢门开在两群之间,并作好标记,待新蜂王交尾产卵后,淘汰老蜂王,抽去隔板,合并成一群。这样既实现了蜂王的新老交替,又能有效地解除蜂顷州伍群的分蜂热。
三采用卧式蜂箱
采用卧式蜂箱,在蜂箱的前后壁各开一个巢门,箱内用隔板完全隔开成两部分。蜂群发生分蜂热时,可提两张子脾带蜂到靠近后巢门的一边,组成交尾群。交尾群内介绍一个处女王或成熟王台,让处女王交尾产卵。因为原群内子脾和蜂抽出了两框,群势受到削弱,分蜂热就会消打或减弱。当交尾群内处女王交尾成功,开始产卵后,原群可能再次发生分蜂热,这时可将蜂箱掉转180,使前、后巢门位置交换,让大量飞翔蜂飞入新交尾群中,并从原群抽调子脾补入新群,这样新群便可迅速发展为强群。而老王群的分蜂热也消失了。流蜜期开始后,如不打算繁殖蜂群,便可将老王杀死,抽去隔板,合并成强群采蜜,又可有效地控制分蜂热。
三、避免中蜂咬脾
中蜂的咬脾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其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本能。野生状态下的中蜂,依靠这种本能整顿、更新巢脾、控制巢虫的危害。中蜂采用活框蜂箱饲养后,更新巢脾的工作由者帮助完成,这样,咬脾行为就不仅造成巢脾的损失,而且也给管理工作带来麻烦。中蜂咬脾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平时只咬老脾、生有巢虫的脾、被污染的病脾和多余的空脾,而且农村致富经网,往往只是区域性咬成孔、洞,咬掉的地方常常很快补好。但在越冬过后和夏末秋初,蜂群度过了寒冬和盛夏,随着蜜源、气候的改善,中蜂要进行两次大规模地咬脾。跟平时咬脾相比,这两次蜂群对巢脾的选择更严格,不光咬去不好的巢脾部分,有时连好脾也咬,咬掉后也不及时修复,要等待蜂群群势的恢复而逐渐筑造。
防止中蜂咬脾的最根本措施是多用新脾,淘汰旧脾,把可能会被咬毁的旧脾和蜂巢中多余的巢脾及时出来。中蜂的巢脾最好只用一年。要充分利用中蜂造脾力强的特点,多造新脾。另外,严防巢虫以及幼虫病害的发生也是防治中蜂咬脾的必要措施。
此外,可根据中蜂在不同季节的咬脾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例如,夏末季节,中蜂常会大片咬脾,对巢脾的要求苛刻,此时应尽量地采用当年造的新脾,把其它的脾分批提出,使蜂群高度密集,并把蜂巢布置成半球形,便于蜂群护脾。而在冬末春初,气温低,蜂群为了保温,往往把蜂巢中心咬成圆球形空洞,咬下的大量蜡屑,积存箱底成为巢虫的繁殖场所,我们可以预先将巢脾下部割成倒凹形,使蜂巢形成和圆形空洞相似的形状,凹度大小随蜂量而定。这样可以防止咬脾。
各个蜂群的咬脾行为强弱不一,所以通过选育,可以选育出咬脾性弱的中蜂品种。而比较不爱咬脾的蜂群,一般生产效能都比较好。
把各种预防措施和选种工作结合起来,经过长期耐心驯化,中蜂咬脾行为,是能逐步改善的。
中蜂饲养管理方法
1、王优:蜂群殖的快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年轻健壮的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发展迅速,且能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也强,工作积极,少起分蜂热,产量较高。因此,饲养中蜂,应在繁殖期提早从高产的强群中培育优良的蜂王,以更换劣小或衰老的蜂王。在生产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强: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而中蜂的强群是从中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只有强群,才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安全越夏渡秋。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势,蜂群才能迅速发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应有5~6足框蜂的群势,产量才会高。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应把蜂群组织成强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将多余的蜂王用小群贮备起来。待流蜜期过后,再利用贮备的蜂王,把采蜜群分开繁殖。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产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总是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
3、蜜足:巢内贮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时渡过难关。如果巢内缺蜜,就会引起蜂群情绪不安、抛弃幼虫、蜂王停卵,甚至发生盗蜂和飞逃。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碍卵圈扩充套件的前提下,应经常保持巢内有足够的贮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浆喂虫,培育身壮体大的新蜂。如果巢内贮蜜不足,需作人工补饲。即使在大流蜜期间,摇蜜时也不能把贮蜜一次扫光,而应采取轮脾取蜜的方法,这样既能安定蜂群情绪,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4、新脾:中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新脾房眼大,蜡质新鲜,蜂王特别喜欢在新脾上产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来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不易发生巢虫。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多造新脾,以更换旧脾。特别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后期,应抓紧造脾。但在加巢础之前,要把旧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必要时,还应进行饲喂,使巢脾修得快、质量高,以保证蜂群在越夏时拥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中蜂喜爱密集,应经常保持蜂脾相称,以利蜜蜂护脾,防御巢虫等敌害侵犯,也有利于保温保溼。实践证明,在冬季密丛集势,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丛集势,可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势退缩少,敌害难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饲养中蜂的难关。要安全越夏,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注意遮荫、喂水、严防敌害和保持蜂群安静。
土鸡的饲养技术:蚯蚓养殖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往室内平养的快大型肉用鸡在市场上销路渐差,取而代之的土鸡倍受青睐。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土鸡的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土鸡的饲养技术
1、选择合适的场地:土鸡养殖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高燥、取水方便、远离村庄、交通便捷、树冠较小、果树稀疏的地方为宜。切忌沿江沿河密布鸡场,场与场间距不少于200米。利用山区自然屏障的优势,提倡一个山包一个场。
3、温度要求:温度是育雏成功与否关键。进雏鸡前,提早半天就应调节好温度,一般育雏舍温度控制在:0-1周龄32-33℃,以后每周降1-2℃,直到4周龄后方可脱温。观察温度是否适宜有二个办法:一是看温度表,二是看鸡群状况。当鸡群扎堆、紧靠热源、不断鸣叫、表明温度偏低;当鸡群远离热源、分布四周、不断张口呼吸,表明温度偏高;当鸡群分布均匀、活动自如、比较安静,表明温度较为适宜。
4、选择优质的鸡苗:养鸡成功与否鸡苗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江村黄、三黄鸡、广西麻鸡、浙大黄、固始鸡、仙居鸡、福建青含旅鸡等中小型的迟速型鸡,以其对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活动量大、肉质上乘等特点,比较适合我市的野外养殖。要选择品种较纯、体质健壮的鸡苗。一般鸡群活泼、叫声有源老闷力、雏鸡头大、眼凸有神、挣扎有力、身体洁净、个体均匀、毛色一致的为优质的苗鸡。
5、尽早开水:雏鸡第一次饮水叫开水。当雏鸡运到后,尽快将它送进育雏室(冬季尤其必要)让其自由饮水。对经长途运输或天热时的雏鸡,饮水中加0.9%葡萄糖生理盐水及速补;近距离的饮水中加0.01-0.02%高锰酸钾。开水应早,要让80%以上的雏鸡同时饮到第一口水;对反应迟钝、蹲着不动的应人工调教,或拍手声刺激促进饮水。应当全天候供水。
6、适时开料:给雏鸡第一次投料为开料。开料时间应适当推迟,最适宜时间应在鸡出壳后24-36小时。也可根据雏鸡健康状况和外界气温情况来定,一般有85%的雏鸡具有食欲时为好。开料太早,容易引起雏鸡卵黄吸收不良而成僵鸡,导致育雏率降低及均匀度差的弊端。开料时最好选择颗粒度小、容易消化的配合饲料。饲料应撒在尼龙布或团箕上使雏鸡容易吃到,应尽量做到少投勤添,以刺激雏鸡食雹弯欲,减少饲料浪费。
7、适当的饲养密度:土鸡的饲养密度可稍大于快大鸡,一般一周龄内掌握在35只/平方米,以后每周降5只左右,直到四周龄脱温后方可放养。
8、搞好免疫工作:土鸡饲养期较长,其免疫与室内饲养的快大鸡应有所区别,主要需做好:
8.1、选择优质疫苗。由于土鸡饲养期长,疫病威胁性大,故养户选购疫苗时,务必检查疫苗的有效期、批次、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发现破瓶、潮解、失效或有杂质者杜绝使用。应该到农业部门指定的店家购买为好。
8.2、疫苗应足量使用。土鸡养殖其他方面都可以节省,唯独疫苗不能克扣,应当足量使用。方法是:前期若饮水免疫量应加倍(即1000只鸡,用2000羽份疫苗),点滴免疫用1-1.5倍量;后期1.5-2倍量为宜。
8.3、合理的免疫程序。4-5日龄H120疫苗,8-10日龄Ⅱ系或L系疫苗,13-15日龄法氏囊疫苗和禽流感疫苗,25-26日龄法氏囊疫苗,28-30日龄I系疫苗和禽流感疫苗,32-34日龄H52疫苗。饲养期超过100天的,建议60-65日龄注射一次I系疫苗。
8.4、采取正确的免疫方法。前期由于鸡个体小、活动量不大,容易被抓,应提倡逐只滴鼻、点眼或滴口免疫,后期采取注射法,这样能确保雏鸡只只免疫到位,免疫效果确实,防止饮水免疫带来饮多饮少,甚至饮不到的弊端,造成免疫死角。
9、育出雏阶段主要疾病的防治
9.1、白痢病。该病主要发生在7日龄内,特征是雏鸡肛门粘有白色粪便,用恩诺沙星、佛哌酸、敌菌净、土霉素等药进行防治。
9.2、霉菌病。好发于半月龄内,以呼吸困难、肌体脱水、消瘦,剖检可见肺气囊内含霉菌结节为特征。防治上应杜绝霉变饲料、降低舍内湿度、经常更换垫料,可用制霉菌素治疗。
9.3、球虫病。特征为食欲减少、饮水增加、场地可见血便、少数鸡肛门周围粘有血便。剖检盲肠、小肠增粗,内含血色稀物,肠粘膜可见出血点。用青霉素、磺胺类及球虫药治疗,配合降低舍内湿度及饲养密度,收效尚佳。
10、后期饲养管理要点
后期饲料可由配合料逐渐过渡到单一的玉米(2318,-5.00,-0.22%)、稻谷,条件好的用颗粒料。一般上午10时后投料,下午3时后投1次料,入睡前再加一次。整个饲养期不停水。经常观察,发现精神、食欲、粪便异常者,应及早采取措施。要及时剔除病、死鸡,防止老鼠、老鹰、蛇、黄鼠狼等兽害。
10.1、适当的饲养时间。土鸡饲养期不当,直接影响鸡的肉质风味及养殖效益。饲养期太短,肉质太嫩,风味差,影响销路及价格;饲养期太长,饲料报酬降低,风险性增加,且易造成劳力、场地等资源浪费,增加饲养成本,效益变差。一般体重达1.2-1.5公斤,时间在80天以上即可上市,养户也可根据市场行情作合理的安排。
10.2、适度的饲养规模。饲养土鸡的效益与适度的饲养规模有关。在我市目前的条件下,一般以一个正劳力每批以1500~2000只为宜。避免超规模连片养殖。条件好的也不要超出5000只。宁愿多点投放,分散养殖。这样有利于饲养管理、防疫治病、降低风险、增加效益、稳步发展。
10.3、合理的轮牧时间。一个鸡场饲养时间太久,场地会受污染、病菌增多,对鸡群健康威胁大,影响成活率;而且容易将场内的草根、树根、树皮啄尽,造成土地板结和环境污染,影响果树生长;时间太短,投资重复,成本增加,造成浪费,影响效益。一般二年一轮可以避免上述弊端。
10.4、正确处理治虫与放牧的关系。一般果园养鸡虫害较少,但当需治虫时,首先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喷洒时尽量少喷到地面,鸡即使食入虫子,毒害的可能性也小;其次选择晴天治虫,药液滴入地面少。最好将治虫与放牧时间错开,尽量使鸡少接触药物,以防万一。
土鸡养殖管理注意事项
春季:防止气温突变,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但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快,要时常关注天气变化,防止天气突变对生产性能造成影响,甚至诱发疾病;保证营养,春季是一个缺青季节,为了保证产蛋率的稳步上升,首先应该保证充足、高质量的饲料,适当补充一定量的青菜,另外在饲料中补充一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证蛋的质量;放牧时间的确定,早春天气多变,植被状况差,不适宜放牧,应当采用圈养方式,四月中旬以后可以开始放牧,根据气温、雨水和牧草生长的情况及时调整;做好疾病预防,定期进行消毒防疫。
夏季:鸡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很差,因此夏季应当首先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没有林荫的地方,人工搭建这样设施供鸡群休憩;保证供水,夏季供水特殊作用在于防暑降温、保持机体代谢平衡和机体健康,必要时候在水中添加补液盐抗热应激;对一些出现抱窝,甚至停产的现象进行及时整顿,采取一定措施防止生产性能的降低,及时淘汰处理饲养价值不大的鸡;人工补料在早晚凉爽的时候进行,根据鸡采食牧草情况,作出调整,保证营养;注意饲料、饮水和环境卫生,控制蚊蝇滋生,定期去除体内寄生虫,保证鸡体健康;及时拣蛋,夏季鸡蛋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窝外蛋,稍不留意就会被雨水浸泡而难以保证质量,因此应及时发现并收集窝外蛋;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出现降雨、大风等天气,不能放养,而应在鸡舍内人工喂养,防止由于恶劣天气造成损失;做好防敌、避敌、防盗的工作,可在鸡群内饲养一两只鹅,以起到警报作用。
秋季:控制蚊虫,预防鸡痘,鸡痘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秋季最容易流行,应按照兽医师的要求进行预防或治疗;预防其他疾病,及时清除带有病毒的鸡粪、死鸡,做好消毒工作;增加人工补光,补足每天16小时的光照,以保证产蛋率;防止天气突变,气温不稳,秋雨连绵,给放养鸡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带来诸多困难,应有针对性的提前预防;及时增加人工补料量,由于饲草和天然食物的减少,相应人工补料应当增加。
冬季:舍养保温,由于冬季外界温度过低,草场林下没有什么可以采食,需要室内人工饲养,并将加强鸡舍保温增加光照,条件允许的话搭建临时棚舍增加活动面积;增加营养供给,冬季饲料营养不足,容易造成鸡产蛋性能下降,在饲料中,补充青绿多汁饲料(如苜蓿草粉),可以保证在无法进行放养的情况下,蛋品质量不会下降过多;每天光照不应低于15小时;加强通风,预防呼吸道疾病;注意防止兽害。
肉牛饲养有哪些新技术?
养牛业是个古老长远稳定的产业。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肉牛饲养的新技术
饲养标准
适合饲养150~200公斤体重的肉牛:每日精料玉米0.1公斤、豆饼1公斤、粗料玉米秸3公斤或酒糟15公斤以下,新增尿素50克、食盐40克、磷酸钠20克、芒硝15克、瘤胃素60毫克。
饲养200~250公斤体重的肉牛:每日精料玉米2.6公斤、豆饼1公斤、粗料稻草2.9公斤或酒糟20公斤以下,新增尿素60克、食盐40克、碳酸钙20克、芒硝18克、瘤胃素90毫克。
饲养300~400公斤体重的肉牛:每日精料玉米5.7公斤、豆饼1公斤、粗料玉米秸2.3公斤或酒糟30公斤以下,新增尿素150克、食盐100克、芒硝45克、瘤胃素360毫克。
适时出栏:经12~18个月育肥,体重在500公斤以上时,即可出栏上市。出栏时还应注意牛增重剂的埋植天数,取出时间必须超过90天方可宰杀。
把牛按体重分成几个段,用各自不同的配料及采食量饲喂,饲喂时先喂粗料后喂精料,每次给酒糟量为日给量的1/4,余下的部分用于补充日粮采食的不足。日粮中粗料可用部分氨化或微贮料代替,以提高日粮的营养和适口性。
氨化和微贮料的加工
粗饲料的氨化处理:将无霉变的农作物秸秆或稻草铡成5~7厘米长,每100公斤用尿素4~5公斤、水9.3~11.7公斤拌匀后均匀地洒在秸秆草料上,装入池中踏实后密封;也可装入丝袋中垛起并用塑料布密封,温度控制在10℃~15℃,1周后即可使用,随用随取,用后封好即可。
粗饲料的微生物处理: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用于秸秆发酵的制剂。先将秸秆或稻草铡成5~8厘米长,加微生物发酵制剂,并按说明发酵即可。
肉牛的养殖管理
场址选择
牛场场址的选择要有周密考虑,统盘安排和比较长远的规划。必须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以及修建住宅等规划结合起来,必须适应于现代化养牛业的需要。所选场址,要有发展的余地。
1、地势高燥。肉牛场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具有缓坡的北高南低,总体平坦地方。切不可建在低凹处、风口处,以免排水困难,汛期积水及冬季防寒困难。
2、土质良好。土质以沙壤土为好。土质松软,透水性强,雨察空水、尿液不易积聚,雨后没有硬结、有利于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与卫生干燥,有利于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3、水源充足。要有充足败搜瞎的合乎卫生要求的水源,保证生产生活及人畜饮水。水质良好,不含毒物,确保人畜安全和健康。
4、草料丰富。肉牛饲养所需的饲料特别是粗饲料需要量大,不宜运输。肉牛场应距秸秆、青贮和干草饲料资源较近,以保证草料供应,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5、交通方便。架子牛和大批饲草饲料的购入,肥育牛和粪肥的销售,运输量很大,来往频繁,有些运输要求风雨无阻,因此,肉牛场应建在离公路或铁路较近的交通方便的地方。
6、卫生防疫。远离主要交通要道、村镇工厂600米以外,一般交通道路200米以外。还要避开对肉牛场污染的屠宰、加工和工矿企业,特别是化工类企业。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周围无传染源。
7、节约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8、避免地方病。人畜地方病多因土壤,水质缺乏或过多含有某种元素而引起。地方病对肉牛生长和肉质影响很大,虽可防治,但势必会增加成本。故应尽可能避免。
设计原则
修建牛舍的目的是为了给牛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牛的健康和生长的正常执行。花较少的资金、饲料、能源和劳力,获得更多的畜产品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为此,设计肉牛舍应掌握以下原则。
1、为牛创造适宜的环境。一个适宜的环境可以充分发挥牛的生产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一般来说,家畜的生产力20%取决于品种,40%-50%取决于饲料,20%-30%取决于环境。不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以使家畜的生产力下降10-30%。此外,即使喂给全价饲漏袜料,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饲料也不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畜产品;从而降低了饲料利用率。由此可见,修建畜舍时,必须符合家畜对各种环境条件的要求,包括温度、溼度、通风、光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氨、硫化氢,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环境。
2、要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畜牧兽医技术措施的实施。肉牛生产工艺包括牛群的组成和周转方式,运送草料,饲喂,饮水,清粪等,也包括测量、称重、采精输精、防治、生产护理等技术措施。修建牛舍必须与本场生产工艺相结合。否则,必将给生产造成不便,甚至使生产无法进行。
3、严格卫生防疫,防止疫病传播。流行性疫病对牛场会形成威胁,造成经济损失。通过修建规范牛舍,为家畜创造适宜环境,将会防止或减少疫病发生。此外,修建畜舍时还应特别注意卫生要求,以利于兽医防疫制度的执行。要根据防疫要求合理进行场地规划和建筑物布局,确定畜舍的朝向和间距,设定消毒设施,合理安置污物处理设施等。
4、要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在满足以上三项要求的前提下,畜舍修建还应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和装置投资,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因此,畜舍修建要尽量利用自然界的有利条件***如自然通风,自然光照等***,尽量就地取材,采用当地建筑施工习惯,适当减少附属用房面积。畜舍设计方案必须通过施工能够实现的,否则,方案再好而施工技术上不可行,也只能是空想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