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扣蟹养殖技术视频 稻田扣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时间:2023-09-23 13:37:10 作者:张燕清的歌曲大全 螃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厅做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没橡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枯伏旁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河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摄氏度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3—5摄氏度,可以不投喂。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定时: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河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定质:河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河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
投饵时应做到动物性、植物性饲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谷类,下午投喂蚌肉、螺类、蚕蛹
稻田养蟹的主要技术关键是哪些?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虽然其个体比青虾大得多,但其食性与青虾雷同,只是对螺、蚬等贝类的摄食能力比青虾强得多。因为河蟹的繁殖必须在海水或人工海水中进行,所以稻田养蟹分两个阶段:购淡化的蟹苗培育成第五期幼蟹;幼蟹继续培育到年底或第二年春天则为蟹种,俗称扣蟹。
田块的选择和准备与青虾基本相同。但也有像稻田养鱼开挖田间沟,使成“田”或“目”等形状的蟹沟。因为蟹会钻洞,所以田埂要加宽至2~2.5米,底部宽4~5米。高度也相应增加至0.8米左右。田埂压紧,不能有缝。田埂上用塑板、厚塑料膜或玻璃钢建成防逃墙。埋入土中20厘米,每1~1.5米用竹竿打桩,内外夹紧,防止被风吹倒。进排水闸门处地基要压实,不留缝隙,闸门要用较密的镀锌或不锈钢网阻挡,防河蟹逃跑,并防敌害进入。
蟹苗、蟹种必须选择长江水系天然苗种。选择规格整齐,健壮、活跃、无早熟的苗或种。蟹苗运输采用特别蟹苗木箱运输和尼穗滑龙袋充氧运输。蟹种运输采取网袋法。运输中切忌重压,防风吹日晒,适量适时淋水。放养前避免温差太大,先淋水后放入稻田。
放养时间和放养量。稻田在放养前同鱼、虾一样先消毒,施基肥,毒性消失后放苗种。蟹苗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每公顷稻田放优质苗约7.5千克。先把蟹苗围在暂养池投喂蛋黄、豆浆加鱼糜。待秧苗全部转青再进入整个鱼沟和稻田。年底一般每公顷可获75千克左右优质蟹种。如放蟹种则在1—3月份。蟹种规格为80~120只/千克为佳。计划每公顷产商品蟹450千克以上的可放90~105千克;750千克以上悄桥则放150千克左右。放养前,稻田同样要消毒。适当混养启族猛鲢、鳙夏花或一龄鱼种。
培养天然饵料和投喂。在蟹沟和暂养池中移栽水草或水生蔬菜,以利蟹的摄食、隐蔽、蜕壳。4~5月份每公顷稻田放鲜活螺、蚬6000千克,让其自然繁殖,作为优质动物饲料。3—4月投精料为主,7—9月高温季节,也是摄食高峰,以青料为主,如水草、红薯、南瓜等,补充少量野杂鱼。10月份以动物饲料为主,每日投喂2~3次。傍晚一次占日投喂量60%~70%。每日投饲量约为蟹体重的5%~8%。水质管理和青虾一样,要保持水质清新,方法同虾。每半月用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防止蟹病,并补充钙。每公顷用量150~225千克。其他管理工作以及水稻用农药均同前述。
捕捞方法有四种:①用地笼、蟹笼捕捉;②利用其洄游性,白天加水,晚上排水,在排水口置网捕捉;③先加水后排水,将蟹引入暂养池中捕捉;④夜晚河蟹爬出时用手电照射,很易捉到,捕捞率可达95%。
稻田蟹怎么养
稻田蟹就是平常的河蟹,将河蟹养殖在稻田中祥辩有利于稻苗、蟹的共同生长。那么
稻田蟹怎么养呢?
一、稻田蟹生长习性稻田蟹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动物,也叫螃蟹或毛蟹,常穴居于江、河、湖沼的泥岸,以鱼、虾、动物尸体和谷物为食。
稻田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在自然条件下食水草、腐殖质、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等,偶尔也捕食小鱼、虾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
二、稻田蟹怎么养?首先要培育扣蟹,然后再投放扣蟹苗,投放前还要进行消毒处理,同时也要设立防逃措施。投喂饵料时按扣蟹重量的4%投喂,每天投喂2-3次即可。稻田蟹养殖过程中还要注意清淤、换水。
其中,稻田蟹的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防逃的,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三、稻田蟹病虫害防治
1、黑鳃病
病蟹鳃受感染变色,轻时左右鳃丝部分呈现暗灰或黑色,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该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2、腐壳病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塘底有510厘米的淤泥。
(2)、在有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呈1520PPM。
治疗方法:用嫌搏漂白2PPM全池遍洒,燕在饲料中加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饲料加药0.10.2克,连喂35天。
3、水霉病
病蟹体表,尤其是在伤口部位生长的絮状丝,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芹宴祥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造成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受伤、霉菌侵入伤口所致。
预防方法:
(1)、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2)、大批蜕壳前间增投动物性饲料。
治疗方法:
(1)、孔雀石绿全池泼洒呈0.25PPM,5天后施一次。
(2)、用35%食盐水浸洗病蟹5分钟,并用5%磷涂抹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