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旱养技术视频 肉鸭旱养技术有点
时间:2023-09-23 11:41:16 作者:隐世华族 肉鸭养殖技术
用药存在的问题一、化学药物长期使用。许多养殖户认为肉鸭饲养周期短,一般不做疫苗预防,不管肉鸭有无疾病,总是经常不断地在肉鸭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大量化学药物,如磺胺类。其最终结果是肉鸭产生耐药性甚至中毒,在疫病发生时,再使用这类兽药时,增大了治疗难度,增加了治疗成本。二、不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养殖户不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多种药物合用,就会增加疗效。常见到养殖户把磺胺类药同喹诺酮类药物合用,其结果造成喹诺酮类药物疗效降低或失效,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且提高了治疗成本。临床常见的不合理配伍用药很多,如:红霉素类和磺胺类合用,庆大霉素与青霉素类、卡那霉素类与喹诺酮类等。三、用药剂量不当。一旦肉鸭发病,往往对整群肉鸭进行长期超剂量用药,养殖户认为药物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因此无限制地随意加大用药剂量,结果使肉鸭机体内脏族蠢器官受损,代谢失调,甚至出现药物蓄积、残留甚至中毒。四、不对症治疗。肉鸭由于转换饲料未适应时,矿物质和电解质不平衡等导致的腹泻。而养殖户立即长期使用抗生素,其结果杀死或抑制了肠道正常细菌群而使致病性细菌迅速繁殖,导致腹泻更加严重,久治难愈。还有些养鸭户治疗肉鸭的病毒性疾病,仅仅只用抗菌药物,忽略了对症治疗和调节电解质平衡、补充能量。五、给药方法不当,疗程不足。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给药方式,根据药物的性质,鸭的生理特点等决定了药物的给药途径不同。肉鸭在一般情况下最好拌料,也可饮水,但剂量加倍;当严重时还可以注射。许多养殖户不仅存在着给药方法不当的现象,而且还有用药治疗不彻底的问题。用药治病都有一定的疗程,一般用药时间为5-7天,有的养殖户投药2-3天,刚看到病情好转,就停药,或者马上换别的药物。由于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不够,使得病情反复发蠢早作。六、长期使用消毒药。养鸭户在进行活疫苗的接种时,连续应用消毒药物进行带鸡喷雾消毒或将水消毒。这样使得疫苗中的病毒(细菌)不能在机体中充分繁殖,从而影响免疫效果。有的养鸭户长期应用腐蚀性消毒药物(如高锰酸钾)给鸭饮水消毒,损害了口腔、食道鼻腔等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在这期间使用鸭瘟、鸭肝等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机体便不能很好的建立免疫应答,使免疫失败。同时,不容易分解的消毒药进入肠道后还杀灭正常的菌群,引起消化不良。合理用药的方法一、充分了解兽药,科学用药。加强对兽药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弄清药物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充分考虑肉鸭兆档陪的实际病情,选用药效可靠、安全、方便、价廉的兽药。反对滥用药物,尤其不能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肉鸭正确用药的关键是对病情正确的诊断。一般肉鸭发病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如鸭瘟、鸭肝炎等;有的是由细菌感染的,如浆膜炎、大肠杆菌病。病毒病常采用干扰素、血清、卵黄抗体、黄芪多糖等药物治疗,细菌病选用高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肉鸭用药治病,要掌握中药和西药相结合、抗病毒和抗菌病相结合的原则,不能盲目大剂量给药。几乎所有的药物不仅有治疗作用,也存在不良反应。科学地合理使用抗病毒药和抗菌药,按说明书的剂量,不能盲目地随意加大用药的剂量,以防药物中毒。如果在用药之前提前使用电解多维等药物,可以降低应激反应,提高鸭群的抗病力。
肉鸭的饲养管理
鸭是雁形目鸭科(Anatidae)鸭亚科(Anatinae)水禽的统称,或称真鸭。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肉鸭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肉鸭兆轮源的养殖技术
初生肉雏鸭体温低,其绒毛保温性能差,调节体温的能力弱。肉雏鸭的嗉囊和胃容积小,消化道短,每次采食和贮存的饲料有限,消化机能也尚未发育完全,消化能力弱。但是肉雏鸭生长发育快,为促进其生长发育,必须提供高营养和易消化的饲料。
肉鸭的饲养管理
初生肉雏鸭体温低,其绒毛保温性能差,调节体温的能力弱。体温常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并处于“变温动物”的状态,低温(低于25摄氏度)易引起肉雏鸭感冒或因取暖挤压而造成窒息死亡。肉雏鸭15日龄以后,体温调节机能才趋于完善,体温开始恒定。所以,肉雏鸭在育雏期,第一周龄的舍温应达到30摄氏度以上,然后随日龄增加再逐日下降,至15日龄左右,温度可降至20摄氏度左右,并恒定至出栏。
肉雏鸭的嗉囊和胃容积小,消化道短,每次采食和贮存的饲料有限,消化机能也尚未发育完全,消化能力弱。但是肉雏鸭生长发育快,为促进其生长发育,必须提供高营养和易消化的饲料。由于肉雏鸭消化道小而短(长约60厘米,只有成鸭的40%),所以对饥渴比较敏感,因此饲料需少喂勤添,饮水终日不断。鸭口叉深,食道宽大,能吞食较大的食团。鸭舌边缘分布许多小乳头,这些乳头与嘴板交错,起过滤作用,所以鸭能在水中觅食。鸭肌胃发达,内压高,消化能力强,肌胃内常贮存砂砾帮助消化,饲料中应添加0.5%一1%的砂砾。
肉雏鸭调节采食的能力差,而且贪食,出壳头几天如喂得过饱易发生胀嗦,引起消化不良、拉稀等,必须注意少喂勤添。但是3周龄后进入育肥期,则又要采取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的饲喂方式。
鸭属杂食动物,食谱比较广,很少有择食现象。鸭的味觉不发达,对饲料的适口性要求不高,对异物和食物的辨别能力差,常把异物当成饲料吞食,所以必须注意饲料和垫料的卫生,防止发霉变质和异物混人。肉鸭喜食颗粒饲料,不喜食过细和豁性饲料。鸭有先天的辨色能力,喜食黄色饲料。鸭喜欢在蓝色水槽中族态饮水,喜欢凉水,不愿饮比体温高的水。鸭有喜水性,但商品肉鸭不宜下水游泳,游泳会消耗很多能量,使日增重下降。鸭喜欢干燥的栖息环境,潮湿的环境不利于冬季保温和夏季散热,而且腹部羽毛常因受潮和粪尿污染而腐烂脱落。所以,鸭舍垫料的干燥和卫生很重要。
肉鸭采食多、饮水多,并有边食边饮的习惯,为避免弄脏饮水和浪费饲料,料盆和水盆的距离应在1米以上,中大鸭阶段距离应在5米以上,饮水区要求排水良好并远离垫料。为防止肉鸭嬉水,水盆上应加网罩。
鸭有合群性,喜欢群居且不论日龄大小。但是,为确保肉鸭生长发育的均匀,饲养密度不能过大,每群以400-1000只为宜。肉鸭3周龄后生长速度加快,所以前期必须提供高蛋白高能量全价饲料,后期粗蛋白虽可低些,但能量必须提高。3周龄以后,因增重快,腿部发育常跟不上,容易发生腿病,应每隔2-3小时把鸭群赶起来走动一下。
肉鸭笼养,是继圈养、放养之后新兴起来的一种高效养鸭法。此法将现行的樱桃谷鸭、北京鸭等优良肉鸭从雏鸭出壳到出笼上市全过程完全在房舍内笼养。
肉鸭笼养优缺点
笼养肉鸭的缺点:
笼养肉鸭由于活动范围小,肉鸭的活动受到限制,不能自由觅食,因此应注意预防以下3种疾病:
瘫痪笼养肉鸭最易缺钙磷,造成站立不稳,甚至瘫痪死亡。在饲料中加3%的钙粉或5%的石膏粉,同时添喂一些螺蛳或小沙粒,可预防该病发生。如果有肉鸭染上此病,应立即在饲料中加0.1%维生素D,连喂10天。
维生素缺乏症饲料种类单一时,可导致维生素缺乏症,应适当喂些青绿饲料和螺蛳、蚯蚓、蛙类等,同时在饲料中加0.2%-0.3%(症状明显时加1%)复合多维素。
鸭瘟雏鸭1日龄-5日龄用0.02%的高锰酸钾溶液作饮水,平时可在饲料中加入复方敌菌净、土霉素;每天早上清扫笼底塑料布接粪板1次,鸭舍外每隔7天用新鲜石灰水消毒1次。鸭子一旦发病,应立即治疗,并将病鸭隔离饲养。有人以兔血麦粒治疗鸭瘟,效果好,大家不妨一试。方法是:桐稿
取适量大麦,在铁锅内炒熟,装在瓦缸或木桶内,宰杀家兔,取血与热麦粒拌匀,让染上鸭瘟的病鸭采食,病重不能采食者可人工填喂60粒-100粒。
笼养肉鸭的优点:
鸭舍空间可以充分利用,增加饲养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可采用机械化设备,减轻劳动强度。
饲粮营养完善,采食均匀,出栏时间缩短到60天左右,节省10%左右的饲料成本。笼养完全在人工控制下,受外界应激小,可有效预防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肉鸭的抗应激饲养技术
一、应激对肉鸭生长的影响
应激是一种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致使家禽机体平衡紊乱,而内部平衡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光照、温度、营养、水等。目前,樱桃谷等肉鸭品种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出肉率高等优点,给生产者带来很大的收益。在江苏、安徽一带,很多养殖户利用大棚(或室内)平网养鸭,但在这种高密度旱养条件下,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在夏秋之季以温度、光照、水等影响尤为突出,尤其是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肉鸭生理机能紊乱,采食量下降,轻者生长减慢,抵抗力下降,重者导致啄羽,甚至死亡,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在夏秋之季,怎样能饲养出健康的肉鸭,减轻热应激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应激条件下的饲养技术
1、改善营养
肉鸭采食量随气温升高而下降,所以夏秋季节要调整日粮配方,以保证肉鸭的生长需要。2000年炎夏,笔者在必须氨基酸能够满足肉鸭基本需要前提下,降低了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为14.5%,添加脂肪,2%菜籽油(9868,-2.00,-0.02%)来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为1.31MJ/KG,提高纤维素7%含量,同时提高维生素的含量,VA、VD、VC、VE为正常添加量的2倍,肉鸭生长良好,无异常发生。
2、创造舒适的环境
夏秋季节,为了减轻应激,我们在设计房或搭建大棚时,应注意通风,供水方便;大棚养殖要防阳光照射;室内平网养殖,鸭舍四周开通风窗,保证空气对流,气温过高时要加装风扇;根据平网大小,合理放养肉鸭数量(4-6周龄在5只/m2)。
3、预防应激
目前大多数养殖户都是从市场上购买商品饲料饲喂,只能从生产标签上知道其大概的营养含量,这就要求养殖户加强对鸭群的观察,发现啄羽等异常现象要及时采取对策。
(1)对已经发现啄羽的鸭群,在饲料中可添加0.4%的蛋氨酸连喂3天即可;如果鸭把啄的羽毛吃下,可以考虑添加1%生石膏粉,但在日粮中粗纤维含量过低,也会出现啄羽现象,应具体分析。断喙是一种有效措施,但由于会对生长有影响,故一般不用,除非是大批鸭群啄羽。
(2)遇到天气骤变、高温、换料等大的变化,应在饲料中添加VC按100mg/kg和50mg/kgVE并用,是减轻应激损害的有效措施。增喂新鲜蔬菜,可以增加肉鸭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量,也能有效预防肉鸭的啄羽,曾建议4家养殖户在夏秋季节,肉鸭生长到3周后增喂4%的麦芽或稻谷芽,很好地预防啄羽等应激的发生。
肉鸭饲养管理技术
肉鸭具有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易饲养、疾病少等优点。目前,饲养肉鸭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肉鸭饲养管理技术,一起来看看。
肉鸭饲养管理技术
品种和雏鸭选择
优良品种主要为樱桃谷肉鸭、花边鸭等。雏鸭应选择同一时间出壳,大小均匀,脐李团哗带收缩好,眼大有神,比较活跃,绒毛有光泽,抓在手上挣扎有劲的雏鸭。凡是腹大突脐、行动迟钝、瞎眼、跛脚、畸形、体重过轻的雏鸭,一般成活率较低,长得也慢。
环境条件的选择
鸭舍宜建在地势高、环境干燥、地面平坦、通气向阳、坐北朝南、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无噪音的地方,远离交通主干道,靠近山平塘、水库、溪河等水源较好的坡地。鸭舍温度保持在l6℃~24℃间,湿度不宜高,光线充足。水槽、料槽充足,且不要靠紧,稍微分开。环境条件要相对稳定。
雏鸭的饲养管理
饲养准备
根据饲养规划准备育雏室、饲养棚(可将肉鸡棚改为肉鸭棚,增设运动场)、设备及工具等;应对育雏室(包括墙壁、地面、工具等)进行严格彻底消毒,鸭舍空间按每立方米用30毫升福尔马林加入到15克高锰酸钾中,密闭熏蒸24小时后打开门窗排出气体;检查供暖保温、通风换气设备,保证能够正常运转;进雏前一天应将育雏室加温,同时检查是否能达到育雏要求的温度条件。
育雏条件
第一天的育雏温度为30℃~32℃,以后每隔3天递减1℃,逐渐脱温,使雏鸭均匀分布,温湿度保持稳定。雏鸭舍加温,可用地下烟道、烧木屑炉、煤炉、红外线灯等办法,但要注意通风良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及火灾等。1日龄~3日龄时可采用昼夜光照,4日龄后只需早晚开灯。设有运动场、水池的雏鸭还应该训练调教。
饮水和开食
雏鸭要掌握“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雏鸭出壳24小时内饮用0.02%的高锰酸钾水或5%的葡萄糖水。饮水后1小时左右就可以喂食,第一次喂食一般可用碎玉米、碎黑豆、碎糙米等,将以上饲料煮成半熟后放到清水中浸一下再捞起。初次哪行喂食的饲料要求做到不生、不硬、不烫、不烂、不黏。撒在油布或塑料布上,要撒得均匀,边撒边吆喝,调教采食。第二次就可以转为小鸭全价颗粒饲料饲喂。喂食应遵循少给勤添的原则。
开食应在开饮后进行,开食时把饲料放在饲料盘或麻布上,自由采食。垫料选用干或码燥无污染的稻草、谷壳或麻布。垫料应勤换,以减少有害气体或污物。
饲料选择
可用全价颗粒饲料或浓缩料(预混料)与玉米、豆饼、麸皮等按规定比例配合成自配全价料。要防止蛋白质、能量的失衡;自配全价料要合理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注意钙磷比例(2∶1)应适当,防止配料不合理导致戗毛、走路不稳、拉稀、啄羽等现象的营养代谢病。笼养肉鸭由于得不到运动,阳光晒不到,还需要补充维生素AD、亚硒酸钠、维生素E、鱼肝油等。另外,饲料配比、种类的改变要循序渐进。
饲喂方法
为提高饲料报酬,一般1周龄内每昼夜喂料6次,每次喂料时盘内应没有剩料,做到次次喂新鲜料;2周龄后,昼夜喂料5次,以每次喂料前1小时盘内无剩料为宜,以尽量减少饲料的浪费。
喂料原则是:如饲料在2小时~3小时内吃完,应适当增加饲料用量;反之则适当减少饲料用量。始终保持适当的断料时间,以确保雏鸭的采食高峰,促进雏鸭的生长。
日常管理
应经常观察鸭群活动情况,及时调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并按要求饲喂优质饲料,保持鸭舍及环境清洁卫生,同时做到垫料松软、不潮湿,饲料不结块,还应做到防疫工作到位。对病死鸭要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严防疫病传播。
疾病防治
要想将鸭养好并获得丰厚的利润,必须搞好鸭病的防治。首先应从提高鸭机体的抗病力着手,采取综合防护措施,以避免病原体侵害小鸭机体。为消除或切断造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以确保养鸭业的发展。
防护措施包括:
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防疫意识。为阻断通过人传播鸭病,应严格控制养鸭场外的人员入场,尤其是养鸭户之间应严禁互串鸭舍;实行单品种生产,保证全进全出;搞好免疫接种。目前,危害养鸭最严重的有四大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小鸭病毒性肝炎、鸭瘟、浆膜炎。前3种为病毒性疾病,一旦发病,无药可治,必须通过预防接种来控制。
小鸭疫病免疫参考程序:1日龄,鸭瘟疫苗颈部皮下注射;5日龄,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二联苗肌肉注射;8日龄,鸭病毒性肝炎冻干苗皮下注射;鸭禽流感疫苗免疫时间要按疫苗使用说明执行,严防禽流感发生。鸭瘟、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鸭病毒性肝炎等在免疫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疫苗使用说明预防。
药物预防
肉鸭的发病死亡主要发生在2周龄以内,可在1周龄内间断地在饮水中添加禽用多维,以增强雏鸭的抵抗能力;同时1日龄~5日龄用0.02%高锰酸钾液饮水;6日龄~8日龄用沙星类药物饮水;9日龄~13日龄换成高锰酸钾;14日龄~16日龄改用敌菌净,这样交叉使用药物预防,效果既好,药价又低。以后鸭群如出现粪便不正常等情况时,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或喹诺酮类药物进行防治,以确保肉鸭健康快速生长,减少病死率,提高养鸭效益。
定期消毒
除做好常见鸭病的防治外,还要常消毒,鸭舍、运动场、水池,夏季3天消毒一次;冬季每周消毒一次;半个月饮水消毒一次。垫料、粪便勤换勤出。水槽、料槽勤洗勤消毒。遇有疫病,天天消毒。
适时出栏
肉鸭生长到45日龄左右,体重长到2.5千克~3千克时应立即出售,以提高养鸭报酬。
鸭的繁殖技术
(1)鸭的适配年龄:
公鸭的适配年龄鉴于品种不同有所差异,一般为5—8月龄。这期间公鸭精力旺盛,母鸭繁殖力也强。
(2)公、母鸭配比:
如果采用本交方法,一般采用群配法。但要求公母比例一定要适当,公鸭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受精率。公母配比大致如下:
肉用型鸭1:4—8;兼用型鸭1:8—12;蛋用型鸭1:20一25。
(3)种鸭利用年限
种母鸭一般是每二年至三年更换一次,因为第一年产蛋量最高,次年下降10一15%,第三年再下降15—25%,三年以上鸭所产的蛋,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降低,雏鸭发育不好,死亡率也高,所以,到第四年母鸭应予淘汰。肉用种母鸭的利用年限应比蛋用鸭短,一般至三年予以淘汰。
蛋用种公鸭的配种年限一般为2—3年。肉用种公鸭一般为1—2年。
肉鸭饲养管理技术_肉鸭怎样饲养管理相关文章:
1.肉鸭饲养管理技术
2.肉鸭的饲养管理
3.如何饲养管理鸭子
4.肉鸭的养殖技术介绍
5.笼养肉鸭的技术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