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河蟹多大面积够养 养殖河蟹多大面积够吃
时间:2023-09-16 21:22:44 作者:爱是永不止息 如何选择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条件与方法
1.池塘要求要求池塘规范整洁,进排水系统独立完善。面积控制在10~15亩,平均水深1~1.5米,埂面宽度3~3.5米,池埂坡比1∶3,池底平坦少淤泥。池塘中央开“回”字形沟,沟宽5~10米,沟深0.5米,中央平台面积约占池塘总面积的3/5。
2.放养前准备
(1)池塘消毒:11-12月,抽干池水,清除水草及池底过多淤泥,平整塘底,翻塘曝晒20~30天。蟹种放养前一个月(2月中旬),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使用100~150千克/亩生石灰或13千克/亩漂白粉或0.25千克/亩二氧化氯,溶解后全池泼洒。进嫌旁裂水时水位线高于池底20厘米。
(2)种植水草:水草一方面为河蟹提供鲜青饲料,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溶氧,另一方面在蜕壳时期营造理想的栖息环境,避敌蜕壳。多品种复合型水草能岔开生长期,保持池塘水质清新,为河蟹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池塘消毒后7~10天种植水草,以伊乐藻为主、黄草为辅。采用穴播的方法,满塘种植,株间距1米、行间距1.5米,种植时用绳呈直线拉好、间隔均匀。伊乐藻最佳种植时间为1月下旬至2月初,黄草种植时间在4月中旬至5月初,覆盖池底面积60%左右,水位超过水草10厘米为佳。水草生长旺盛期应多次刈割,避免因繁茂而缺氧,高温季节伊乐藻易死亡、腐烂,应及时捞出,避免败坏水质。
(3)生态净化池及暂养区设置:采用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外河水引入净化池,在净化池中种植水草、投放螺蛳、鲢鱼等构成一套小生态系统,将净化过的水注入养殖池塘,同时为高温季节的换水及加水提供清新水源。暂养区的设置为通过暂养箱对河蟹分级集中暂养。
3.放养蟹苗
试验材料选择“诺亚1号”优质蟹种。蟹种要求规格整齐、个体色泽鲜艳、肢体健全、反应敏捷、行动迅速、体表无附着生物和寄生虫、无病斑、无小规格及早熟个体。
2月底3月初,应避开冰冻严寒期,水温在3~10℃,天气晴朗放种。蟹种放养前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蟹种800只/亩左右,蟹种规格为55只/千克左右,养成每亩600只大规格商品蟹。
4.螺蛳投喂为避免螺蛳冬季冻伤或夏天缺氧死亡,选择在清明前投放螺蛳,300千克/亩,全池均匀投放,以改善水体综合环境。
5.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863”养殖模式采用的是稀放精养的精准投喂方式,动植物饲料合理搭配,依据“前期精、中间青、后期荤”的科学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投喂方法进行科学投喂管理。成蟹养殖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类需求为30%~36%、脂肪类需求为4%~6%、糖类需求为25%~30%,除此之外,一些矿物质、维生素类物质也是河蟹生长所必须,饲料中需依据不同生长时期均衡营养。
(2)饲料种类:植物性饲料主要是玉米、豆饼、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饲料以鲜活小杂鱼、冰鲜鱼、螺蛳等。配合饲料为颗粒饲料,添加了维生素、微量元素、蜕皮素、芹闭大蒜素等免疫增强剂,不仅促进河蟹蜕壳生长,并且营养全面,利用率高,对水质影响小,防止病害的发生。
(3)投喂方法:每日早晚投料各一次,早上7-8点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3、晚上为2/3,第二天早晨检查摄食情况。投料量比例依据季节、水温、河蟹摄食情况调整,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
3-4月,水温升至15℃以上后开始投食,开口饲料为颗粒性饲料,逐渐添加动物性饵料,投饵量为蟹重的2%~4%。5-6月动物性饲料比例逐渐上升至50%。6-9月河蟹活动量增大,饲料量占据总饲料投喂量的70%左右,应加大动物性饵料的投入,避免打斗造成的蜕壳不遂或软壳蟹。7-8月高温季节适当投喂粗饲料,防止河蟹性早熟,投饵量为蟹重的5%。9月育肥期动物性饵料占饲料投入的70%~90%,加10%~30%颗粒饲料。9-10月以后改投玉米和大豆,每周辅以1~2次动物性饲料,以提高河蟹肥满度和口感。
(4)水质调控
①水体管理:养殖过程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透明度30~40厘米。放养初期,水深0.5米,4-6月水深0.6~0.8米,7-8月水深1.2米,随水温上升逐步加水,每次加5厘米。高温季节深水与覆盖水草可保证池底水温低,避免河蟹因高温性早熟。
水位控制原则:春浅、夏满,秋适中。夏季,每周换水一次,每次5厘米,边排边灌。秋季,每两周换水一次,每次更新全池水的1/5。
②底部增氧:采用微孔增氧设备在池塘底部进行增氧,在阴启或雨天前的晴朗天气开启增氧设备,依据实施情况傍晚至次日凌晨增氧8~12小时/天。
③水质检测:采用水质快速检测盒和测氧仪,每周检测氨氮、亚硝酸盐、pH、溶氧量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加水、换水、调水等措施,同时每天做好异常值监测。保证pH控制在6.5~9.0,氨氮含量小于0.2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1毫克/升,溶氧达到5毫克/升以上。
④肥水:水质前期要偏肥,后期要偏瘦。定期肥水,施15千克/亩磷肥,促进水草生长和调肥水质。
⑤水质调节:采用微生物制剂进行调节,泼洒益生菌。每次消毒后2周使用,7-8月缩短使用时间为5天。定期调节,按投喂饲料量0.5%~1%加入饲料。
河蟹养殖技术
⒈池塘选择
①水源、水质
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附近无化工厂等污染,水质良好,符合GBll607-1989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②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10—50亩为宜,池形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水深常年保水0.5—1.5m,排灌设施要完善,排、灌分开。 ③防逃设备 在池四周围上牢固可靠的防逃设备,一般防逃设备有水泥墙、钙塑板、铁皮、尼龙薄膜、玻璃钢等。
⒉苗种放养前准备
①清塘消毒在蟹种放养前10—15天进行,常用的清塘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粕等,用量根据水深、淤泥量而决定,如生石灰,干法清池,每亩用量为60—75㎏,溶化后全池泼洒。生石灰清池不仅能杀灭水中有害生物,而且改善池底土质和增加水中钙族让的含量,这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②种植水草
水草既是河蟹栖息、避壳场所,也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是河蟹喜食的好饲兆尘局料,常见的水草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水草的覆盖面积达池塘的60—70%,过多的水草应清除,水花生带设置,在蟹种放养后进行。
③移植螺蛳
活螺蛳肉鲜美,河蟹喜食,是较理想的优质天然饲料,一般移植时间在清明前,每亩水面移植200-250kg。
⒊苗种放养
放养时间和数量根据蟹种的规格和来源确定,如放养的100-200只/kg的蟹种,一般在1—2月间进行,亩放500—800只;如放养的2000只/kg左右的仔蟹,一般在4—5月间进行,亩放2000—3000只。为了消耗水中的浮游生物,起净化水质作用,可同时放养规格为50—100g/尾的鲢、鳙鱼种,亩放50尾左右。
⒋饲料投喂
河蟹是杂食动物,常用的植物性饲料有各种水草、小麦、玉米、稻谷、豆饼、麸皮等;动物性饲料有螺、蚬、蚌等底栖动物、屠宰场下脚料、鱼虾类、血粉、蚕蛹、蝇蛆、蚯蚓及枝角类和桡足类昆虫;除天然和人工单一饵料外,还有全价配合饵料。饵料的投喂应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定时即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傍晚5—6时投喂为主;定位即定点投喂与适当撒洒相结合,保证所有的蟹都能吃到饲料;定质即饵料新鲜不变质,荤、精、青饲料合理搭配;定量即具体根据生长阶段、季节、天气等因素灵活掌握投饵量,保证蟹吃足吃好,忌兄隐忽饱忽饥。
⒌水质调控
蟹池水位坚持“前浅、中深、后勤”的原则,即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温,促进蜕壳;中期特别是炎热的夏秋季要保持深水位,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平时自然蚀水、水位过浅时,要及时加水;水质过浓时,则应及时更换新水,尤期是夏秋季更要勤换水。换水时进水速度不要过快过急,可采取边排边灌的方法,以保持水位相对稳定。换水次数,6月份前每周换1次水,换水量1/5—1/4,7—8月份每周换2—3次水,每次换水1/3,9月份后每5—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1/2。所注入的新水要防止温差过大和有外源污染。
⒍补草投螺
水草既是河蟹可口的饲料,又是河蟹在水中的附着物;螺蛳营养丰富,还含有河蟹发育所必须的钙、磷等物质;水草和螺蛳都能吸附水和土壤中的肥份,有助于改良底质和水质。除在蟹种放养前后播种苦草、移植水花生、浮萍等多种水草,同时投放活螺蛳让其在蟹池中繁殖生长外,养殖期间还要不断补充水草和螺蛳,保证使水草的覆盖面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螺蛳的数量达到每m21000只以上。
⒎日常管理
要坚持早晚各巡塘一次,一查水质状况,发现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加水、换水措施;二查河蟹摄食情况,调整饵料的投喂量;三查水草附着物和天然饵料的数量,如暂养池中水生植物和螺蛳被蟹吃掉应及时补充;四查防逃设施的完好程度,尤其是大风大雨天气要随时检查,严防河蟹逃逸;五查病害生物以及敌害侵袭,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最少要多大面积才能养殖大闸蟹
养殖大闸蟹,按照人工成粗哗本的一年3万元算,够一个人管理的知凳燃最小面积也得在5亩。一个羊也是赶,五个羊也是放,少了浪费搭虚人工,没意思。二力河蟹养殖基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