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闸蟹教学视频 养殖大闸蟹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16 18:42:17 作者:真爱不需要理由 大闸蟹怎么养殖?
大闸蟹是一种高档次高营养高经济价值的水产品,每年九月正是大闸蟹成熟肥美的上市的季节,雌蟹肥大蟹黄饱满肉质细嫩鲜美,百吃不厌令人回味无穷!怎样才能养出个大肥美的大闸蟹呢?这个还是有一定技术要求的,着重抓好以下几点:<ahref=''target='_blank'><spanstyle='color:#FF8000'>大闸蟹养殖</span></a>1、养殖场地的选择,场地最好选在环境安静有活水源头的池塘以那些天然湖泊湿地无环境污染的水域,水草茂盛小鱼虾水生物丰富这种养殖环为最好,水面五亩以上水深以池子中间深一米五左右,四周浅一米至一米二岸边二三十公分。2、种植好水草,水草以灯笼球草,鳜鱼草,水黑草漂浮生水草为主。水草的作用是便于脱埋游壳的螃蟹躲藏利用水草的摩擦协助蜕壳,防止被其他螃蟹及鸟吃掉刚蜕壳没有活动能力的软体螃。3、池塘四周用围网围起来围网高一米八向池内成“7”字型防止螃蟹外逃。4、螃蟹种的投放,购进纽扣大的蟹种刚开始养亩投放600只。大肥美的大闸蟹5、螃蟹第一次蜕壳前几天和蜕壳后有活动能力能觅食后需要亩投放螺丝一百斤以后都在螃蟹蜕壳前后都分别投放螺丝供螃蟹采食随着螃蟹长大要相应增加螺丝的投放量,这是螃弯碧销蟹快速长个且规格整齐的重要措施。其他食物按常规养殖投放。6、在螃蟹蜕壳前两三天每亩水面用茶粕十斤全池撒慧带播均匀直至蜕壳后停止茶粕投放,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加快螃蟹蜕壳速度和顺利蜕壳,不至于螃蟹在蜕壳中死亡。螃蟹每一次蜕壳都是相当的困难有很多在蜕壳中死亡,螃蟹在蜕壳中蜕出的部分体积急剧增大所以蜕壳不及时螃蟹就会窒息死亡,在螃蟹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些细节,细节做好了螃蟹的高产大个就能实现,螃蟹的高产技术需要我们不断观察总结研究来实现,千万不能故步自封。
大闸蟹怎么养
大闸蟹养殖方法如下:(以芦苇滩地养蟹为例)
1、大闸蟹的养殖面积:一般以50-100亩为宜。面积较大,养成的商品蟹规格与质量也好,成本也低。渣亏反之,面积越小,养出的蟹规格与质量也差,成本也高。但面积也不宜太大。
2、大闸蟹的放养密度:放养前要清塘除害。放养规格要求平均亩放2500-3200只。同时,根据水域条件,再放养一些草鱼如唯神、鲢鱼、鳙鱼等,平均每亩放200尾左右。
3、投饵:以天然动物饵料、植物饵料为主,辅以人工投饵,每日1次,前期以天然饵料和小杂鱼为主,后期以精饲料为主。
4、防逃:为防河蟹外逃,可用竹桩山行把钙塑板固定在堤埂上,钙塑板高90cm,埋入土内25厘米,然后用土把局部嵌实。
5、捕捞:用抽水干塘捕捉,也可在晚上用灯光照捕。
家养大闸蟹的方法:
1、准备容器:家养大闸蟹要准备一个单独的容器,如果是短暂养殖,使用脸盆和洗手池也可以。
2、水质:养殖大闸蟹的自来水要先经过晾晒,一般暴晒2天就可以使用。
3、喂食:短暂的饲养大闸蟹,不需要购买专门的食物,可以投喂一些谷物碎屑、大米、小米等。
4、换水:家庭养殖大闸蟹,需要3天左右换一次水,每次换掉四分之一即可。
大闸蟹如何养殖
大闸蟹的养法如下:
1.培育池条件与设施:
①培育池选择与改建。以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池为好。独立塘口或在大塘中隔建均可,培育池要除去淤泥。在排水口处挖一集蟹槽,大小为2平方米,深为80厘米,塘埂坡比1:2~3。塘埂四周用60厘米高的钙塑板或铝板等作防逃设施,并以木、竹桩等作防逃设施的支撑物。
②形状。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
③面积。600~2000平方米。
④水深。0.8~1.2米。
⑤水质。应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规定。饲养环境具体水质要求见附录A。
⑥土质。以粘壤土为宜。
2.放苗前的准备:
①清塘消毒。4月上旬灌足水用密网拉网,地笼诱捕捕灭敌害生物;一周后排干池水,4月下旬起重新注新水,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0.2公斤/平方米。
②设置水草。蟹苗下塘前用丝网沿塘边处拦一圈投放水草,拦放面至少为培育池面积的1/3,为蟹苗蜕壳栖息提供附着物。
③增氧设施。配0.75千瓦的充氧泵一台,泵上分装两条白色塑料通气管于塘内。通气管上扎有均匀的通气孔。安装时离池底约10厘米。
④施肥培水。放苗前7~15天,加注新水10厘米。养殖老塘,塘底较肥,瞎桥每667平方米施过磷酸钙2~2.5公斤和水全池泼洒。新开挖塘,每667平方米另加尿素0.5公斤,或按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发酵后的有机肥(牛粪、猪粪、鸡粪)150~250公斤。
⑤加注新水。放苗前,加注经过滤的新水,使培育池水深达20~30厘米,新水占50%~70%。加水后调节水色至黄褐色或黄绿色,放苗时水位加至60~80厘米,透明度为50厘米,使蟹苗下塘时,以藻类为主,同时兼生轮虫、小型枝角类。如有条件,放苗前进行一次水质化验,测定水中氨态氮、硝酸态氮、pH值,如果超标,应立即将老水抽掉,换注新水。
3.蟹苗投放:
①蟹苗选择。选购蟹苗标准:日龄应达6天以上,淡化4天以上,盐度3以下;体质健壮,手握有硬壳感,活力很强,呈金黄色;个体大小均匀,规格18×104只/公斤左右。
②蟹苗运输。蟹苗装箱前,应在箱底铺一层纱布、毛巾或水草,既保持湿润,又防止局部积水和苗层厚度不同。蟹苗称重后,用手轻轻均匀撒在箱中。运苗过程中,防止风吹、日晒、雨淋和防止温度过高或干燥缺水,也要防止撒水过多,造成局部缺氧。
③蟹苗放养。放养密度1000只/平方米。放苗时,先将蟹苗箱放置池塘埂上,淋磨或猛洒池塘水,然后将箱放入塘内,倾斜地让蟹苗慢慢地自动散开游走,切忌一倒了之。
4.培育管理:
①饲料投喂。蟹苗下池后前三天以池中的浮游生物为饵料,若池中天然饵料不足可捞取浮游生物或增补人工饲料,直至第一次蜕壳结束变为Ⅰ期仔蟹。Ⅰ期仔蟹后改喂新鲜的鱼糜加猪血、豆腐糜;日投饵量约为蟹体重的100%;每天分6次投喂,直至出现Ⅲ期仔蟹为止。Ⅲ期后,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0%左右,一天分三次投喂,至蜕变为Ⅴ期。此后投喂量减少至蟹体重的20%以下,同时搭喂浮萍,直至投苗后四周止。投饵方法为全池均匀泼洒。
②水质调控。蟹团皮苗下塘时保持水位60~80厘米,前三天不加水,不换水。Ⅰ期仔蟹后,逐步加注经过滤的新水,水深达100厘米以后开始换水,先排后进,一般日换水量为培育池水的1/4或1/3。每隔5天,向培育池中泼洒石灰水上清液,调节池水pH值在7.5~8.0之间。
③充气增氧。蟹苗下塘至第一次蜕壳变Ⅰ期仔蟹期间大气量连续增氧;蜕壳变态后间隔性小气量增氧,确保溶氧5毫克/升以上。
④仔蟹分塘。经四周培育变成Ⅴ期仔蟹后即可分塘转入扣蟹培育阶段。仔蟹的捕捞以冲水诱集捞取为主,起捕的仔蟹经过筛、分规格、分塘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