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黄颡鱼我又来了,因为我们这个地方就是以这种鱼命名的,我们镇的晌游槐名字是--黄颡鱼口镇,因盛产黄颡鱼而得名。它位于湖北省黄石市下属的一个县。水资源丰富,湖泊众多,所以我县又被称为千湖之县。黄颡鱼属于热带鱼,主要在我国南方养殖和生长,其鱼肉鲜嫩,味道鲜美,鱼骨少,营养价值高,深受大家喜爱。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养殖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么如何利用鱼塘进行养殖呢?黄颡鱼吃什么?我们来简单分享一下:首先要选择鱼塘的位置,尽量选择水体充足的鱼塘,单个鱼塘的面积在2亩左右比较合适,鱼塘水的深度在1.5米左右。
和其他水产养殖一样,一开始要对全塘进行消毒除杂处理,(常规消毒有生石灰、漂白粉等)等池塘水质好后才能投放鱼苗。鱼苗的选择也很关键,在选择鱼苗时一定要选择活力足、游泳能力强、食欲旺盛的苗种。尽量不要选择体型差异过大、鱼苗体色不全、有变异色彩的鱼苗!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溶氧,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死亡和受伤。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是一种肉食性的杂食磨态性鱼类。其食物包括各种水生昆虫、小鱼、虾和各种小型软体动物。
另外,我们人工养殖的鱼苗,可以用新鲜的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饲料喂养,也可以将小虾苗、小杂鱼等磨碎后和面粉混合在一起喂养。那宴友么,如何养好自己的鱼塘呢?这要从它的生活习性说起,鱼是一种温水鱼。生活温度为0~38℃。最佳生长温度为25~28℃。黄颡鱼体长20厘米,腹部平直,体后部侧平,尾柄纤细。头大而平,吻短而圆钝,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位置较低,两颊及腭骨上有长柔毛齿带。眼睛小而侧向。4-5月产卵,亲鱼有挖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惯。
在繁殖期,雄鱼有筑巢的习惯。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黄颡鱼的摄食习惯主要是肉食性和杂食性。觅食通常在夜间进行,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它们会捕食小鱼。它的食物随环境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春季和夏季经常吞食其他鱼类的卵。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复花聊汽车,希望今天的回答能为一些朋友们带来帮助哦!
近年来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有所突破,不少地方尝试规模化生产鱼苗鱼种。但由于黄颡鱼性腺结构的特殊性,人工繁殖受精率、苗种的成活率均较低,因此苗种价格较高。江苏常州郑陆农场从1999年开始,根据天然水体中黄颡鱼的繁殖习性,摸索黄颡鱼池塘自然繁殖技术并取得了成功,黄颡鱼的自然交配率、鱼卵受精率、得苗率均较高,苗种质量好,连年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一、繁殖池败仿棚的准备
繁殖池选择保水保肥、水源方便、水质好、底泥浅(15~20厘米)且平整的池塘,面积1~2亩为宜,在池的一角做一个出水口,边上挖一个池,用于集苗。年前11~12月抽干池水曝晒干冻,杀菌灭虫。年后正月十五左右种草作为隐蔽物并调节水质,一般以竹节草为好,先将草种在小型花盆中,然后将花盆移入池塘,间距为100厘米×100厘米,有条件者可在池子四周浅水处铺一层消毒过的小石子,同时放入20厘米左右的水(经60目的筛绢过滤),施入少量有机肥,培育水草。放亲鱼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杀灭池中野杂鱼类及敌害生物,待毒性消失后,鱼池加水至60~80厘米。加水时进水口应用60目筛绢过滤,防止野杂鱼苗进入。
二、亲鱼选择及放养
1.亲鱼的来源和选择
黄颡鱼亲鱼主要来源于江河、湖泊中捕捞的性成熟个体或池塘养殖的商品鱼。用作繁殖的亲鱼要选择种质纯正,个体大、体质强壮、无病无伤且已达到性成熟的个体。其雌性体重75克以上,雄性体重100克以上,雌雄比例为3∶2。每年12月将选好的亲鱼放入0.2~0.5亩暂养察则池中,放养量为15000尾/亩。
2.亲鱼的放养和强化培育
在2月底3月初,繁殖池加过滤水至60~80厘米。同时检查亲鱼性腺发育状况,将发育较好的亲鱼放入繁殖池,密度为80~100尾/亩,雌雄比为3∶2。从3月开始进行强化培育,培育期间投喂自制的软饲料,保证饲料蛋白质含量在40%~42%,同时添加适量的饲料预混料;一天投喂2次,上午8~9点,下午4~5点,投喂量上午为1/3,下午为2/3,投喂量为体重的5%~8%。进入4月后,还要加强产前流水刺激,注意水质的调控,透明度保持在30~35厘米,逐渐加注新水,到繁殖时水位控制在1.2~1.3米,水草繁茂。5月中旬至6月上旬,雌鱼的腹部饱满柔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圆而红肿,成熟度较一致;雄鱼的生殖突明显。
三、繁殖与鱼苗培育
1.繁殖
当水温达22~24℃时,亲鱼开始追逐、发情交配,并产卵于鱼巢上。黄颡鱼有护幼习性,亲鱼产卵后守护在鱼巢边,防止其它鱼吞食鱼卵,6~8天后发现池中有苗平游后开始集苗,即用小型水泵打水,一边进一边出,在出水口集苗,放入苗种培育池。同时,繁殖池在繁殖前一星期左右施放粪肥或绿肥,以培育浮游动物供鱼苗开口后摄食。一般亩施腐熟粪肥300~400千克,或亩施绿肥350千克。
2.培育池的准备
黄颡鱼喜弱光,因此鱼苗培育池为室内水泥池,面积为300~400平方米,加水至水深0.8~1.0米,加水时进水口应用60目筛绢过滤,防止野杂鱼苗进入。同时,在室外建造一个1亩左右的生物饵料培养池,培育轮虫、桡足类等饵料生物。
3.苗种培育
将繁殖池收集到的鱼苗放入培育池,密度为1.5万尾/平方米,经常将培育好的饵料生物引入育苗池;同时,将新鲜的低值鱼类用打浆机捣碎,过滤后泼洒在鱼苗池中。开始时,投喂量为体重的100%~150%,每隔4小时喂1次,午后的投喂量为全天的60%左右;2天后改成6小时喂1次。经过7~8天的暂养,鱼苗长到1.2厘米,此时,可以分塘或销售出去。这样的苗种再经过7~8天的培育,养成1.8~2.0厘米的鱼种,即乌仔,然后进行大规格鱼种的培育。
黄颡鱼池塘自然繁殖成败的关键是:种鱼要挑选好;繁殖池和苗种培育池的清塘要彻底:作为鱼巢的水草要种好;进水一定要经过40~60目的筛绢大帆过滤。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黄颡鱼养殖模式总结 黄颡鱼养殖模式有哪些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62178.html
如何进行妊娠(怀孕)诊断?配种后经过一段时间进行怀孕诊断,目的是确定母犬是否已经怀孕...
小型养殖什么最赚钱小型养殖什么最赚钱风险小小型养殖什么最赚钱,养殖业什么鸡最赚钱。...
红掌花怎么养家庭养法花烛又叫红掌,叶子优美青翠,花形奇特,花色美艳,开花时间长,摆放在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