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态氮肥最佳使用方法是 硝态氮肥最佳使用方法是什么
时间:2023-09-15 10:50:47 作者:小小唢呐手 硝态氮肥使用注意事项
施用硝态氮肥注意事项:
不要一次性过量的投入含硝态氮的肥料
.遇到连阴天,最好减少硝态氮肥料的用量
.当肥料中硝态氮的含量高于7时,最好在低浓度下使用,否则容易根系
硝酸铵钙禁止与水溶肥及混合冲施
为什么硝态氮过多容易出现肥害?
离子可以在中被还原,但宽伏缺当硝酸根过多时则大部分被运至叶片中被还原。当土壤中存在大量硝酸根离子时,如果不能及时把硝酸根离子运送至叶片中,根系中硝酸根离子必然过多,就会出现烧根现象,植株就会出现萎奄,黄叶,顶端生长缓慢等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肥害。
农业中氮肥的来源有三种: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
硝态氮不挥发,铵态氮挥发
硝态氮可以被作物直接吸收,而不需要任何转化,铵态氮和脲态氮被植物吸收之前必须经过转化
使用硝态氮肥不会导致土壤酸化硝态氮转化为的慎辩过程在叶片上发生,以太阳能为能源,是个节能过程。铵态氮必须在根部厅孙转化为有机氮化合物。这一过程需要消耗,会影响植物的其他生理过程
氮肥特点及施用方法
铵态氮肥:易溶于水,不容易流失,但遇碱后容易分解释放出氨气,适用于水田、旱地,既可以用作基肥,也可以用作追肥(注意深施)。
硝态氮肥:易溶于水,容易随水流失,适用于旱田追肥,不宜用作基肥和种肥。
酰胺态氮肥:在土壤中受脲酶作用而水解成碳酸铵后,被作物吸收利用,适宜用作基肥和追肥,不宜用作种肥。
一、铵态氮肥
1、铵态氮肥是指氮以铵(或氨)形式存在的氮肥,包括有碳酸氢铵、硫酸铵、液氨、氨水等。
2、铵态氮肥易世清态溶于水且能被土壤胶粒所吸附,不容易流失,但遇碱性物质后,容易分解释放出氨气,从而导致氮素损失。
3、铵态氮肥适用于水田以及旱地,既可以用作基肥,也可以用作追肥,使用时以深施为宜。若在土壤表面使用以及水田撒施时,氨挥发损失较大。
二、硝态氮肥
1、硝态氮肥是指氮以硝酸根离子形式存在的氮肥,包括有硝酸铵、硝酸钙、硝酸钠、硝酸钾等。
2、硝态氮肥易溶于水,因负吸附而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流动性大,当降雨量大或在水田中使用时容易流失,并且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还原成氧化亚氮、氧化氮以及氮气,从而导致氮素损失。
3、硝态氮肥适宜用作旱田追肥,不宜用作基肥和种肥,也不宜在水田中施用。
三、酰胺态氮肥
1、酰胺态氮肥是指氮以酰胺基形式存在或在分解过程中产生酰胺基的氮肥,包括有尿素、石灰氮等。
2、尿素是中性有机氮肥,施入土壤后以分子态存在于土壤中,并与土壤胶粒发生氢键吸附,其吸附力略小于电荷吸附。尿素在土壤中受脲酶作用而正脊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方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而在水解前,往往以分子形式存在,仅有20%被土壤吸附。
3、尿素适宜用作基肥和搜源追肥,不宜用作种肥。
氮肥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氮肥使用过程中注意5大问题
氮肥一般都是作为追肥使用的,施肥的深度应在10厘米左右。注意氮肥这种肥料一定要深施,并与土壤充分混合,这样次才可以减少挥发,以便被作物吸收,扩大营养面积。而且,氮肥不能和碱性肥料、稿昌碱性物质一起混用,否则效果会减弱。
氮肥一般都是作为追肥使用的,施肥的深度应在10厘米左右。注意氮肥这种肥料一定要深施,并与土壤充分混合,这样次才可以减少挥发,以便被作物吸收,扩大营养面积。
而且,氮肥不能和碱性肥料、碱性物质一起混用,否则效果会减弱。下面具体位置大家介绍氮肥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各种氮肥特性加以区别对待碳酸氢铵和氨水易挥发跑氨,
宜作基肥深施。硝态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强,肥效快,
是旱田的良好追肥。一般水田作追肥可用铵态氮肥或尿素。
在雨量偏少的干旱地区,硝态氮肥的淋失问题不突出,因此以施用硝态氮肥较合适。在多雨地区或降雨季节,以施用铵态氮肥和尿素较好。
氮肥深施
氮肥使用深度应在10厘米左右,并与土壤充分混合。氮肥深施可以减少肥料的直接挥发、随水流失、硝化脱氮等方面的损失。
深层施肥还有利于根系发育,使根系深扎,扩大营养面积。
合理配施其他肥料
在秸秆还田、绿肥还田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时,应配合施化学氮肥。对夺取作物高产轿敬胡、稳产,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培肥地力。
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可提高氮磷两种养分的利用效果。
根据作物的目标产量和土壤的供氮能力确定氮肥的合理用量,并且合理掌握基肥、追肥比例及施用时期氮肥施用量,这样会直接关系到可供作物吸收氮的多少。
在一定范围内,作物产量和NO3含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
施肥时期、施肥方法上要尽量做到闭拦科学合理。
氮肥施用时要保持较好的墒情根系吸收氮的途径以质流为主,占75%~85%,扩散占10%~14%,截获仅占6%~10%。如果土壤墒情不好,作物的根系很难甚至无法吸收养分,施肥是白白的浪费。所以,
土壤墒情不好的地块,施氮肥时要及时浇水。